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蒲庙大桥
  蒲庙大桥原名邕宁邕江大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南宁市的重点工程,列入国家交通部“八五”联合科技攻关项目。该桥位于邕宁区蒲庙彩虹南路,北接青秀区莫村彩虹路,西联邕横公路,与桂东南公路网衔接,是服务大西南出海大通道,发展广西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大桥为主跨312米的中承式钢骨拱桥。结构为两条平行的钢管铪箱型截面拱肋,肋宽3.0~4.0米,肋高5.0~6.8米,矢高52米,矢跨比六分之一。其跨度居当时世界同类桥梁之首。引桥为两组4×16米预应为U型空心板。全桥总长458.4米。桥面行车道12米,人行道2×3.45米,桥面总宽18.9米,纵坡2%。设计荷载:汽车一超20级;桂车—120;人群3.5千牛/平方米。设计洪水频率:P=1%。设计通航水位:H—71.46米。设计通航净高:250×10米。该桥……[详细]
142、周渭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渭祠
  周渭祠即周王庙,位于恭城县城东,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是祭祀宋御史周渭的祀庙。由戏台(已毁)、门楼、大殿堂、后殿(已毁)、左右厢房组成。大殿为两榀五拄穿斗架及三面砖墙混合结构。厢房面宽和殿进深一致。门楼重檐歇山式,面阔五间,分明间、次间和梢间。门楼构造具有广西特色:一是檐柱承下檐,金柱支到上檐,体形在中间骤然收小;二是斗拱主要起装饰作用。周渭祀门楼的斗拱除有装饰作用外还有奇特的功能——这种斗拱由座斗、交互斗、鸳鸯交手斗三种形式组合成严谨而有规律的蜂窝状,使气流通过时产生回流而发出轰鸣声,令蝙蝠不敢稍歇,鸟雀恐为筑巢,起到自然抵御虫鸟侵害的作用。这在古建筑中是少有的。在梢间-墙壁挑檐上,全楼一千多根坚实木料互相串连吻合,合理承担上层荷载,使屋面飞檐远挑,……[详细]
韦拔群烈士故居
  韦拔群烈士故居,位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东里屯特牙山半山腰上,距东兰县城36公里。1926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犯东兰,镇压农民运动,将位于山下尾往屯韦拔群的家烧光。同年7月,匪军败退,革命转入高潮,为革命的需要,韦拔群在特牙山半山腰又建起两幢泥砖瓦房,用于接待革命同志和召集农军开会。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国民党反动军队大举进剿东兰,1931年,韦拔群的房屋再度被烧毁。1988年,县人民政府按故居原貌重建。韦拔群故居分前后两幢泥砖瓦房,总面积250平方米。前屋为一幢内立四排屋架,分五开间,屋顶设有掺望台,是当年韦拔群接待革命同志、召集农军开会的地方。后屋为韦拔群一家生活起居室。1930年春夏,邓小平为学习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经验,曾在此与韦拔群一道进行土地革命试点,开办农民政治夜……[详细]
莫仕睽墓
  莫仕睽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大鹏镇高坪村高楼屯以西高楼岭上简介:莫仕睽墓位于平南县大鹏镇高坪村高楼屯,为混凝土盖面墓,坐西向东,墓占地面积42平方米,墓有坟塜、拜台,墓堆高0.6米,直径2.8米;墓堆前立墓碑一通,碑高1.1米,宽0.65米,厚0.03米,镌刻“太平天国补王讳莫仕睽之灵墓”及碑序,墓于2002年12月重修,墓碑为2002年重修墓时所立。莫仕睽是太平天国的补王,该墓对研究太平天国事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鹏化(包括大鹏、国安两个乡镇)就是天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金田起义前奏和序幕——“花洲之战”就发生在鹏化的花洲村。天京定都后,鹏山中被荣获封赠的“八王二将”就是“花洲团营”中的重要将领。其中,莫仕睽就是八王之中的补王,其官位为“殿前刑部正秋僚顶天扶朝纲补王祥千……[详细]
145、镇海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海祠
  新屋村镇海庙新屋村镇海庙位于江南街道新屋村三里,始建年代已无法考究。明代以前,在距此不远的邕江边,曾建有一座如土地庙般大小的庙,庙名“镇海”,意为镇压洪魔。现镇海庙址原为皇族祭祀之地,未有庙名,只有简单的木架结构房屋。为防止皇族的马匹践踏附近的禾田,村民集资在此修建庙宇,取代原在江边的镇海庙。由于邕江河水泛浸、日寇侵华、“0”时期等原因,庙宇多次被毁。自明代崇祯十六年(1643)以来,清代康熙四十九年(1710)、雍正五年(1727)、乾隆三十九年(1774)、光绪十年(1884)、民国3年(1914)、民国35年、2004年等年份,历代村民及各界人士都曾多次捐款修缮祠庙,重塑神像塑像,重修庙鼎,祠庙内外设施都维护得比较好。2004年,市政府将镇海庙定为二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筑风格的庙宇面……[详细]
“阆石钟英”南汉状元梁嵩读书遗址
  “阆石钟英”南汉状元梁嵩读书遗址遗址位于平南县大鹏镇政府西南1.5公里状元山半坡上的洞內,洞口向东,洞內形状不规则,洞高3米,宽2.5米,深40米,直通山顶,内有天然石台石凳。梁嵩少时牧马避雨和读书之地。梁嵩,字子高,又字仲邱。南汉白龙元年殿试《荔枝诗》而中状元,是广西历史上十大状元之一,官至翰林院学士。平南大鹏镇龙街村人,他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母子相依为命,边放牧边读书,聪颖过人。南汉白龙元年殿试《荔枝诗》进士第一(状元),以时多虐政,献《倚门望子赋》乞归养母,汉主刘龑怜而许之,厚加赏赐。梁嵩固辞不受,独请蠲免龚州一年丁赋。从之,嵩乘白马归里至平南东濠河(今白马江)过渡溺殁。州人感德,建庙岁祀不绝。《南汉书》等书载:沙垌背阆石山,石峰如笋,只一条小路可上,东边半山腰有个岩洞,内有天然石……[详细]
中共广西特委机关旧址
  中共广西特委机关旧址位于北流市城区瓦窑头公园北面黎家庄。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失败后,由于广西党组织破坏严重,设在香港的中共广东省委派朱锡昂同志带领俞作豫等人回到北流黎家庄,以此作为机关开展组建广西党组织工作。1928年初,朱锡昂同志在黎家庄召开会议,当时主要任务是恢复广西党组织,同时发展农运、-、-和-。6月,中共广西特委在贵县召开会议,朱锡昂同志当选为特委书记,继续在黎家庄开展工作。经过朱锡昂、俞作豫同志的工作,各地农-动取得很大成绩。在玉林五属进行减租减息斗争。在北流,先后在附城、竹围、牛柑塘、九代坡、白米、岭垌、扶来等地组织秘密劳农会,县属各地劳农会会员发展至二千多人。1929年6月,朱锡昂同志在玉林被捕壮烈牺牲后,俞作豫等同志仍在黎家庄坚持斗争。不久,俞作豫转到南宁、龙州工……[详细]
大芦村古建筑群
  大芦村是“中国荔枝之乡的荔枝村”、“水果之乡的水果村”。村里村外,从山坡、田垌到农家的庭院,满目果树葱笼,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即使进入村中,也绝对不会想象得出那是一个有4200多人口的大村场据传,那里原本是芦荻丛生和荒芜之地,十五世纪中期始有人烟,经过先民们的辛勤开发,几度兴衰,到十七世纪初已建设成为有十五个姓氏人家和睦相夕:的富庶之乡,为了使后辈不忘当日的创业艰辛,故而给村子取名大芦村。由此,也就不难理解,那里的民居无不根据地形傍山构建,山环路转,一个个鸡犬之声相闻,守望相助的居民点,还都各有裴人深省的名称,诸如樟木屋、杉木园、丹竹园、沙梨园、荔枝园、茶园、陈卓园、榕树塘、水井塘、牛路塘……等等。沿着上一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村民们为方便客商前去采运水果修筑的水坭村道渐进荔林深……[详细]
智城城址
  智城城址位于广西南宁市上林县。遗址包括覃排乡爱长村石俭屯西北450米处的智城垌古城址和澄泰乡洋渡村石牛山六合坚固大宅颂碑。智城古城建于公元634年至682年之间,城址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总面积6.19公顷,周长1.7公里。城址遗迹现有城墙四道,城池三张,水井一口。地面遗物有石臼、石马槽、石磙、石碾,以及少量陶瓷器、砖、瓦残片等。外城有摩崖石刻《智城碑》,刻于大周万岁通天二年(即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碑高164厘米,宽78厘米,楷体,24行,1108字。内容是盛赞智城山及其一带风光形胜,颂扬韦敬办文治武功。《智城碑》是研究古代壮族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宗教、文化教育等社会状况较为全面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刻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碑高……[详细]
中共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
  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位于东兰县城西南部30公里的武篆镇政府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武篆民众筹款兴建,是座木石结构的四层六角塔楼,底宽7米、高18米。1923年,韦拔群组织农民攻打东兰县城时,作战指挥部设于此楼。1926年至1927年间,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在此楼办公。1930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设于此楼,前委书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就在楼上办公和住宿。这期间,邓小平以东兰为中心,领导右江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在武篆旧州屯举办了红七军、东兰和凤山县苏维埃政府党员领导干部训练班,亲自编写《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口号》、《苏维埃的组织和任务》、《党的问题》三种教材,亲自登台给学员讲授;在韦拔群的家乡东里村开办农民政治夜校,创办了右江第一个共耕社——东里共……[详细]
甑皮岩遗址
  甑皮岩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桂林市甑皮岩路26号,地处桂阳公路与万福路交汇处,距市中心约8千米,公交车可直达,是岭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文物景区。1986年1月28日,-同志曾专程考察。景区于1978年对外开放,占地50000平方米。甑皮岩遗址包括主洞、矮洞、水洞,洞穴面积约1000平方米,1965年发现,1973年、2001年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了成千上万件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牙器和陶器残片;发现了中国最原始的陶器和新石器洞穴遗址最早的石器加工场;发掘了32具古人类骨架,其中大部分为奇特的屈肢蹲葬;出土了古人类食后遗弃的113种水、陆生动物遗骸,其中哺乳类的“秀丽漓江鹿”、鸟类的“桂林广西鸟”是首次发现的绝灭种属;鉴定出植物孢粉和炭化物近200种,其中……[详细]
桂海碑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桂林市区七星公园月牙山瑶光峰南麓,由龙隐洞、龙隐岩两处石刻组成。此处“壁无完石”,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20余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形式有诗词、曲赋、铭文、对联、图像等。书体楷、草、隶、篆俱全。年代最早的,是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张浚、刘崇龟的《杜鹃花唱和诗》。宋碑有130多方,著名的《元佑党藉》碑,反映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是国内现存唯一完整的一块,史料价值很高。《平蛮三将题名》碑,记录了宋朝狄青、余靖平定侬智高-朝廷的史实。梅挚的《龙图梅公瘴说》,尖锐指出当世“民怨神怒”之源,在仕宦群中普遍存在的“五瘴”,而“仕者或不自知,乃归咎于土瘴,不亦谬乎”!郭沫若读后,赞为“梅公瘴说警人心”。石曼卿(延年)《饯叶道卿题》28字,笔……[详细]
153、柴侯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柴侯祠
  柴侯祠位于全州县城西隅(全州镇粮所内)。据全州镇志记载:始建于唐代。明代及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先后对该祠进行过维修。原有戏台、前殿、走马廊、后殿等建筑。现存前殿、后殿及院墙。前殿面阔五间,宽18.03米;进深五间,长16.5米,硬山顶,小青瓦屋面,采用穿斗式和抬梁式结构,有蜈蚣形翘檐封火山墙。正殿共用24根木柱,前檐柱为方形,金柱为包镶拼合圆柱,后檐柱为圆木柱。柱础有覆盆、鼓形、方形等,上雕饰着仰覆莲、暗八仙等纹饰,也有素面无纹的。轩廊步架和当心间大梁置斗拱、花板,梁枋上雕饰动植物纹和彩绘人物故事图案。藻井金绘行龙纹,四围饰五蝠、西番莲纹等。前后殿间有四方天井。后殿为穿斗式硬山顶建筑,面阔五间,宽16.9米;进深五间,长11.3米,除前檐挑梁梁身雕有花草纹外,其他木构件均朴实无纹。……[详细]
柳城巨猿洞
  愣寨山巨猿洞1956年8月,广西柳城农民覃秀怀,在愣寨山一座溶洞中偶然发现了一块与形状与人类下颌骨非常相似,但是个体却大得多的动物骨骼化石。这个消息引起了正在广西考察的裴文中教授的高度注意。作为第一个北京猿人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敏锐的感觉到块下颌骨的沉甸甸的重量。于是,由覃秀怀带路,考察队再次进入那座溶洞。这一次的发现让裴文中惊喜万分。在众多的古动物化石当中,考察队又找到了另外两枚相同的下颌骨化石。根据推测,这三枚与人相似的下颌骨化石来自于六十万年前的一种古猿,这是一种介于人和猿之间的一种高级灵长类动物,其身高超过两米,科学界称之为“巨猿”。而在此之前的1945年,美国生物学家魏敦瑞曾专门发表论文认为,这种古猿骨骼构造更接近于早期原始人,它的名字应该叫做“巨人”。巨猿洞俗名硝岩洞,……[详细]
洞井村古建筑群
  洞井村古民居位于洞井瑶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紧临洞大公路,距离乡政府0.5公里。古民居属于明清两代的瑶族地方民宅建筑群,具有岭南水乡风格,距今已有680多年的历史。古民居以唐姓居住为主,至今居住着瑶汉人家190户600多人,其中瑶族89户,明清古建筑老宅68座。我村瑶汉民族杂居和睦相处,瑶族民族风情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12年被列入《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9月获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古村落坐东南朝西北,依山傍水、水秀山青,风景秀美。每座古宅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的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宅内装饰多为砖,木石,其木石雕刻技艺精湛,花卉飞禽栩栩如生。村民民居户户相连,门道相通,错综复杂宛如棋局,巷道曲折回转如同迷宫……[详细]
河池红军标语楼
  红军标语楼位于广西河池市的红军标语楼建于1926年,原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是一座3进2层建筑,夯土墙,木楼板,小青瓦屋面的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6.57平方米,并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楼原为民主人士吴自若先生房子,是一座土墙、木楼板、瓦顶的民用楼房。1964年建成纪念场所。1930年初,红七军经隆安、亭泗战斗后,主力向凤山、东兰革命根据地转移,然后向黔桂边游击。红七军总指挥李明瑞和军长张云逸率领第一、二纵队,经凌云、天峨、南丹等县进入河池,于1930年3月31日攻占河池县城。4月初,红七军约3千人从河池出发,经六圩、金城江、东江、怀远、思恩向贵州进发,攻占了贵州军阀的重镇榕江县。然后返回河池,回师右江。1930年10月下旬,红七军、红八军第……[详细]
红七军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
  红七军前委会会议旧址位于全州县城中心路关岳庙(马皇庙)内,座北朝南,占地面积306平方米。系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州民为崇尚三国名将关云长及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而建,故名。今存正殿,砖木瓦结构。穿斗式重檐歇山顶建筑,长l8米,宽17米,高11米,面阔三间,抬梁式结构,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31年1月2日,红七军4000余人在总指挥李明瑞、军长张云逸、政委邓斌(邓小平)率领下进驻全州县城,并整休三日。前敌委员会在关岳庙内召开会议,决定放弃进攻桂林的冒险计划,纠正了李立三“左”倾路线的影响,整编部队为三个团,部队向粤北进发,相机与江西红军会师,同意中央南方局代表邓拔奇和红七军政治部主任陈豪人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部队由前委书记兼军政委邓小平全权指挥。这次会议是红七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详细]
沉香角遗址
  称作“人间仙境”的龙州县上金乡左江段沉香角。沉香是一种名贵药材,是沉香树或白木香树的树干上变异出来的,叫结香,具有降气纳胃、调中平肝、下气附痰、暖精壮阳等功能。传说此处水底下曾有一棵沉香树,其香无比,鱼0-其皮、肉变得格外鲜美,人们叫此鱼为沉香鱼,视为珍品,此山由此而得名沉香角。沉香角坐落左江左岸,隔江为荷村。是一串连绵不断的大断崖,横空排列如铜墙铁壁。山脚下巨石垒垒。山前,一个大沙滩平平展开,面积近70公顷,左江两岸翠竹相依,农舍小院点缀其中,农田交错,环绕四周的山将左江、农舍、农田环抱,呈“盆地”状,构成了一幅色彩和谐、仪态万千的原生态山水田园画,形成了自然资源与农耕文化诗意般的田园牧歌组合体,是广西区内稀有的“世外桃源”。站在根村坳上居高俯视,横空而立的沉香角气势十分雄伟。现在,为了发……[详细]
大成国王府遗址
  大成国王府遗址大成国王府遗址位于现桂平市城区桂平镇中心校内,是清咸丰年间,金田起义北上以后,由陈开、陈文茂领导的大成军建立的农民政权机构所在地遗址。1851年金田起义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1854年6月,广东鹤山县船民陈开在佛山领导武装起义,会合粤剧艺人李文茂等50多艘,沿珠江西上,与梁培友、伍百、吴县,占据大湟江口,围攻浔州府城(桂平县城),1855年8月16日攻克浔州,活捉浔州知府刘体舒、桂平知县李庆福等。在浔州建立大成国,年号洪德,以旧浔州府衙门为大成国王府(桂平镇中心校),改浔州为秀京、桂平县为永秀县。陈开称镇南王后改称平浔王,又称洪德王,梁培友称平东王,区润称平西王,梁大昌称定北王,姚新昌为北路大元帅。实行新的财政经济措施,征赋税、铸钱向“洪德通宝”和“平靖胜宝”。大成国秀京王府,……[详细]
天王洪秀全大旺圩码头发诏令地址
  天王洪秀全大旺圩码头发诏令地址该地址位于同和镇同和北街的大同江上,地址由大同江及码头组成,面积约1000平方米,码头顺东向西而下,长50米,宽3米,用不规则的石条砌成步级,从河面直上街道,码头两旁有民房,近河面处一边各有一棵大榕树。据太平天国史和清方史料记载,1851年8月,太平军在桂平新圩突围东进平南,至鹏化龙街兵分两路挺进。一路东出思旺,一路北上花洲,过枫木界出山至北降,沿大同江东下,洪秀全等领导人坐船,众兵将沿江护卫。8月14日,洪秀全在大旺圩舟中发出诏令。“众兵将千祈遵天令,不得再逆。联实情谕尔,眼前不贪生怕死,后来上天堂,便长生不死。而若贪生便不会生,怕死便会死。又眼前不贪安怕苦,后来上天堂,便永安无苦。总之,遵天诫,享天福,逆天令落地狱。众兵将千祈醒醒,再逆者莫怪”。钦此。诏令发……[详细]

榛慖CP澶�05000777鍙� 榛戝叕缃戝畨澶�23060002000150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415263
b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