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61、柳侯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侯祠
  柳侯祠原名罗池庙,位于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园内的西隅,是柳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造的衣冠墓。柳宗元,字子厚(公元773-819年),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他病死柳州之后三年,当地百姓建了罗池庙祭祀他。北宋末年,宋徽宗追封他为“文惠侯”,祠堂改称“柳侯祠”。柳侯祠从唐代建成至今,历朝都对其进行过修葺及扩建。现址为明代柳侯祠庙址,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在原址上重建。解放后,柳侯祠几经修葺,现存的柳侯祠建筑结构为清代三进制木砖结构,面积约2000平方米。祠分前、中、大殿三进,内有柳宗元石刻像、柳宗元塑像以及“荔子碑”等历代珍贵石刻40余方。“荔子碑”是……[详细]
恭城武庙
  恭城武庙又称关帝庙,是祭祀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武庙右侧是恭城文庙。文、武两庙把印山一山分二脊,一东一西。左右文武,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恭城武庙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庙宇占地2100平方米,坐落在印山南麓文庙的右侧。武庙建筑分戏台、正殿、协天宫、后殿及东西两厢配殿。整座建筑重檐歇山,翼角飞翘,脊山花饰泥塑,明暗八仙,栩栩如生。黄绿琉璃瓦顶与文庙的芒辉溶为一体,形成了印山下金碧辉煌的光波海洋。武庙戏台是目前广西保存最完整的两座古戏台之一。戏台除台基砌石外,上部为全木结构。台基石刻有人物浮雕,台上有雕花的门窗格扇和神龛,四根金柱直通顶层,承受顶层荷载,檐柱到下檐。戏台板底曾安放36口水缸,当台上敲锣打鼓时,声音由水缸从不同角度向上反射,集中在藻井中产生……[详细]
贺州文笔塔
  文笔塔又称魁星楼,位于贺州市贺街镇境内,是贺州市古代作为学官文峰的象征性建筑物,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塔高五层共27米,占地约80平方米,塔身呈六角形,塔体用大青砖砌身,表面却呈红色,上盖绿色琉璃瓦,门额浮堆黑色魁星楼三个大字。塔顶层原有一铸于南汉大宝四年(861年),重750公斤的大铜钟,铜钟圆形,呈开口喇叭状,铜钟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上铸文1288个,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属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此钟已于1963年迁至八步灵峰公园。广西贺州市……[详细]
昆仑关战役旧址
  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与宾阳县交界处即昆仑镇所在地北4公里,距南宁市59公里。昆仑关为大明山余脉,海拔约300米。1939年11月15日,日军派出其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等大批步、骑兵和海军陆战队在钦州湾防城县附近强行登陆。昆仑关战役旧址,除古关楼、昆仑古道等古代遗迹之外,主要包括“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中的南、北门牌坊、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抗日将士公墓、抗战碑亭等纪念建筑物,以及昆仑关地区如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指挥部”、邕宁区昆仑镇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日军第十二旅团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击毙处”和金龙山、仙女山、-岭、罗塘南、同兴堡、石家隘以及441、660、653高地等多处昆仑关战争中的阵地、工事遗迹点等。2017年1月,昆仑关战役旧址景区被列入《全国红色旅……[详细]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原名北帝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县城、武篆镇38公里和4公里,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列宁岩”。1962年6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为“广西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7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拨款修缮列宁岩,依照1925年的原貌进行修复,并办陈列橱窗。1978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题写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放大后刻在岩洞口……[详细]
榜山文塔
  “隆邑蝶城千古秀,榜山文塔尤雅优”。榜山文塔为隆邑八景之一,是隆安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件难得的瑰宝。榜山文塔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座落于县城东面三公里处的东独秀山顶,蜿蜒曲折的右江在它的脚下盘旋而过。这里,江水、宝塔、蝶城相互映衬,协调组合,景美如画。对于此塔的建造,有这样几种传说:一是相传从县城往东了望,见到东独秀山露于乱岭之上,活像一只大虫,对着县城虎视耽耽,致使历任知县均任期不长。为镇好“风水”,知县褚兴周乃授意县绅发动仕民捐资建塔于此山之上;二是由于东独秀山能使那九村的人们笔杆尖,馋吃人,建塔其上象一枝笔尖直指天空,他们再无法为非作歹;三是东独秀山位于雁江下游,又低又矮,雁江的财富都随右江流入东海,因此,雁江绅民要求建塔,刹住风水,留住财富。塔建……[详细]
平等鼓楼群
  平等鼓楼群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平等村,平等村座落于平等河两岸,依山傍水。鼓楼分别建在村寨的寨边、寨中、河东岸建有十座、河两岸建有三座,整个鼓楼群分布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内。鼓楼在侗族原称“百”,楼的大梁上都悬有一个大鼓,用于召集村民聚的议事。后汉语称之为鼓楼。龙胜县境内在北宋前就已有侗族居住,在《祖先入村》歌词中:宋天圣二年(1024年)“平邓银千、银万入寨头,满宗入寨中,乔富入寨尾。”即迁徒入境时,平邓(平等)也已成寨了。至明代崇祯年间还有侗族入境。侗族不同时期的陆续进入,不同姓氏也是就不断增加,仅平等一个村就有陈、杨、吴、石、胡、罗、伍七大姓氏,成为一个多姓氏家庭杂居的侗族群体;为便于同姓氏家庭的聚集议事、节庆娱乐,鼓楼的建造也就按族姓为单位各建一座鼓楼于各姓所居地中心,有的姓……[详细]
大姑娘庙
  大姑娘庙大鹏镇的历山峡谷与滑平峡谷交汇处,一支奇峰突起,一座庙宇正座落在奇峰中,名为“大姑娘庙”。高山峡谷,竟然立庙,且庙名特异,令人费解。民间传说:很久以前,历山峡谷一带,到处是原始森林,瑶民杂居其中。历山各瑶寨多是金姓瑶民,传说他们就是开基鹏化八位金姓瑶民的后代。其中有个金老头,夫妇都五十多岁了,才生下一个女儿。老年生女,自是掌上明珠,很是宠爱。女儿也很乖巧,不到二十岁就出落得像一朵牡丹花那样美丽了。因为她勤劳能干,又长得高大漂亮,人们都只叫她“大姑娘”,这就成了她的名字。其实,山寨里的姑娘也只有她才配称这个名字。大姑娘是金老头的独根苗,十多岁就带着她上山下水和打柴采药了。她虽没机会上过学,但她记得瑶人许多"瑶佬药",都是祖传妙方,年纪轻轻的就会走村串户给寨中的瑶民送药治病。对穷家人常常……[详细]
石南石嶷塔
  石南石嶷塔“一枝文笔插城西,秀拔高尖与天齐。当日蒙恬开象郡,倥偬军务未曾携。”这是清朝人封高万对石嶷文塔的题诗。石嶷文塔位于兴业县城西侧的兴业高中旁边,始建于宁波朝,是兴业县最负盛名的古建筑。如今,石嶷文塔已成为兴业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兴业旅游的象征建筑。穿广场,跨小桥,沿着石嶷江畔来到石嶷山下,置身于浓浓的树阴下,浑身就有了一种凉快感。只见这座平地突兀而起的小石山,乱石嵯峨,花卉茂盛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环境幽美。山脚和山腰皆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沿着石阶级而上,来到古塔下,仰望古塔,备感既能像巨锥钻天追云,更似巨笔指天作画。这座古塔就建在石嶷山顶之上,是一座空心八角形密檐式砖塔,门开八面,层次七级,叠出檐,葫芦形刹顶,尖细如锥。塔内中空,登塔须从第一塔内沿梯阶段上第二塔檐入第二层塔内再扶……[详细]
龙州紫霞洞
  紫霞洞又名观音岩,位于龙州县城东20公里处上金乡境内的明江两岸崖壁上,洞口高出水面约50米,洞内有庙宇、供奉观音大菩萨,俗名观音洞。历代设案敬佛、广迎香客,影响至港澳南洋。洞口天河边有一排天桃古树、十分壮观,洞内钟乳石复垂,著罗伞、石幔、蛟龙、各肖物类千姿百态、目不暇接,历代摩崖石刻不少,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宗教旅游胜地。紫霞洞分为左右两洞,面对洞口,左边是正门,大理石镂字,上 书-“紫霞洞”,对联是:“法雨宏施南海泽,慈云远覆紫霞山”,是新近制作镶嵌上去的。而当年的阳刻对联石柱则已经断成几截,凌乱地丢弃在正门右边的地角上。紫霞洞最精彩的看点,是功底深厚老道娴熟的明清书法摩崖字刻,整个洞的摩崖字刻非常壮观而且耐看,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着实如临碑林,不亚于桂林叠彩山,总是百看不厌。从字体来看,以楷……[详细]
容州开元寺
  容州开元寺建成于唐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是广西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开元寺地点在广西玉林容县城北,寺在明代以前被废。恢复重建开元寺,是容县真武阁景区旅游提升工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容县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2014年容县开展旅游发展大会战时,将真武阁景区旅游提升工程列为重点项目,其中包括在旧址按原布局重建容州开元寺,采用仿古建筑形式进行建设,依照中国古代寺庙建筑规划思想沿中轴线展开,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万佛楼)为中轴线,法堂(藏书阁)、钟鼓楼、斋堂、僧寮、居士楼布局两边,体现七堂珈蓝的寺庙禅林特征。容州开元寺是在旧址按原布局进行修复建设,依绣江河畔而建,建设大雄宝殿、万佛楼等多个传统规制的殿堂楼阁。2016年9月8日,容州开元寺举行开光法会,正式落成使用。……[详细]
湘江战役灌阳新圩阻击战旧址
  新圩阻击战主战场1934年11月26日,红三军团命令红五师星夜赶到新圩,阻击灌阳方向桂军第十五军的两个师,第七军的一个团,以保证红军全军左翼安全,掩护红军大部队过湘江。红五师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率领全师指战员把阻击阵地选择在杨柳井附近的水口山、枫树脚、板桥铺一带。红十五团在公路左侧(往灌阳县城方向),占住钟山、打锣山、坦复、定复一带,红十四团在右侧的霞上坪、判官山、打矿山、马鞍山一线,师指挥所设在杨柳井左侧山头上;红星炮兵营配置指挥所设在附近山头,战地医院设在下立安村,后勤部设在上立安村。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打得最艰苦、最悲壮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历时三天三夜。由此可见,新圩阻击战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对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详细]
容县近代建筑群
  容县近代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玉林市容县县城及黎村、杨村、杨梅、松山等乡镇。由324国道玉容公路可达。距玉林市约57千米。属文博院馆类人文风景旅游区。该建筑群是研究广西乃至我国建筑史、近现代史、经济史、宗教史等方面的重要物证史料,更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文物教材,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2006年5月25日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容县近代建筑主要以民国时期国民党将军的别墅、故居建筑群为主,容县近代建筑种类数量较多,且较集中,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有的民国时期建筑群。该建筑群风格独特、结构合理、装饰豪华、环境幽雅,多在中国特有风格上吸收西方建筑技巧,采用仿欧式一至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门前檐柱之间跨空檐墙砌旋成一排优美的弧形拱门和雕饰线,曲直线条富于变化……[详细]
兴安县博物馆
  兴安县博物馆位于兴安县兴安镇三台路。邮编:541300,1978年成立兴安县文物管理所,1986年更名博物馆。隶属兴安县文化局。兴安县博物馆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00平方米米,其中新建钢筋水泥结构三层文物库房、办公、宿舍楼500平方米;新建钢筋水泥结构,清式硬山翘檐,青瓦屋顶、东西门楼、长廊、水榭和民族风格的历史艺术陈列室(二层楼)800平方米;利用界首三官堂和千家寺红军标语楼,各建了约100平方米的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开放时间每天上午8:30-下午15:30开放。……[详细]
富川瑞光塔
  瑞光塔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南郊约500米富江西畔的急转弯处。因塔内曾供有阴刻雕观音像,俗称观音塔、观音阁。塔为7层楼阁式六角形砖塔,高28米,塔基埋深4.8米,塔尖有重达400公斤的铜刹盖顶。各层皆有一门,依次顺时针变化门向。顶层六面有窗。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8级,可直达顶层。登塔远眺,可观“富川八景”中的“三景”:“富水奔涛”、“层峦耸翠”和“山泉飞瀑”。塔下林木成荫,玉泉清冽,环境十分幽雅。瑞光塔建于何年,尚未见到具体史料。据《光绪富川县志》卷十二《杂记》篇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春,雷击瑞光塔砌面”,说明它早在那时就已存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兵火,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从明朝至今400多年来,瑞光塔历经洪涝、地震和雷击等灾难,依旧安然无恙。民国初年,瑞光塔所……[详细]
桂平东塔
  东塔又名鹿峰塔、德星塔,位于鹿峰山顶。宋治平年间,进士孙颀为桂阳监使时始建,后倾覆。明嘉靖十年(1531年)复建,万历元年(1573年)竣工。塔为砖石结构,七级八面,高30.18米,第一层直径11米多,塔身中空,有阶梯可绕行至顶层。每层每面有券门或假券门,层与层之间飞出短檐,转角处嵌有石枋,似檐之翘角,每一翘角上吊一铜钟,微风吹拂,钟摇铃响,叮叮悦耳。塔顶有铸铁相轮及宝瓶。如今,与鹿峰寺、鹿峰晚照、拙翁岩、欧阳海塑像等景点合为东塔公园。在桂平市区东4公里、浔江岸边,隔江与宾山寺相对峙。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知县刘万安建,成二级而卒。崇帧年间(1628-1644)御史李仲熊、知府葛元正增建成9级。古人为何建东塔?有三说。一因塔形下圆而上尖,形状似笔,人们称塔为文笔。东塔建于浔江之畔,……[详细]
明解元宾继学墓
  明解元宾继学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平南鎮平田村新胜屯村中间简介:明解元宾继学墓位于平南镇平田村新胜屯。墓坐北朝南,由坟茔、墓圈、拜台和后土等组成。平面呈长方形,长17.6米,宽8米,占地面积约140平方米。墓虽历经五百多年,中有兵燹人扰,同治十二年和一九九二年重修,至今还保留有墓顶珠、碑碣的“五云头”盖顶和碣边框石等遗物。现状是砖石结构,表面抹水泥砂浆。宾继学,原籍平南县大新镇人,明正统三年(1438年)戊午科解元,是平南历史上的第二位解元,官至吏部文选司主事,《平南县志》赞其“在官廉介不阿,铨法为之一清”。是平南历史人物。会守内艰(母丧),卒于家,葬于平南镇平田村前。为研究岭南地区明代墓葬的形制,历朝人口的迁徙(据有关史料记载,宾氏族是迁徙入平南历史最悠久的外来族群之一)……[详细]
靖江王陵
  是历代靖江王的王陵,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南北15公里,东西7公里,共有王亲藩戚墓葬300多座。整个陵园规模庞大、气势磅礴,有“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皇陵”之称,其中有11人葬尧山,有“靖江王11陵”之谓。桂林古称始安,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初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这是桂林城的起源。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桂林被称为桂州,缘于在此设置的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桂林城逐渐成为岭西第一重镇。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在桂林置桂州静江军,属静江节度。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前,尝领静江军节度使。南宋绍……[详细]
湖南会馆
  因其结构独特,造型奇巧,雕饰丰富,花草人物繁杂,故有“湖南会馆一枝花”之美称,它是恭城“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南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中,至今唯独保存完整的一座。湖南会馆位于恭城县城的太和街,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馆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为当时水路商务繁华时期由三湘同乡会集资所建。占地面积为l84平方米。由门楼、戏台、正殿、两边厢房组成。会馆的大门有石刻对联一幅:“客馆可停骖七溪三湘允矣同联梓里,仙部堪得地千秋,百世遐哉共镇茶城。”整个会馆布局严谨,红墙黄瓦,泛翠流金,飞檐挽天,蔚为壮观。大殿装修华丽,壁画花饰繁多,前后风檐镂雕细致,檐墙彩绘构画新颖。馆内戏台矗立,呈凸字形,105平方米,青石垒砌台基,台底浅埋水缸36口,以增强音响效果。看台能容纳1000余人。馆内……[详细]
合浦文昌塔
  合浦文昌塔位于广西合浦县城南约3公里处,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塔为八角形,高约36米,塔座8.1米,内径2.6米。为7层叠涩密檐砖塔,其造型从底层向上逐层收窄,塔顶为一红胡芦。每层开着东西通风门,即坤门与凤门,其余是作装饰之用的假门,塔内有阶梯盘旋而上。塔身为白色,角边和拱门边为红色,红白鲜明,既朴素又美观。登塔眺望,北海远景尽收眼底。文昌塔的取名,是取南方丁火文明之义。文昌塔现为广西南部宝塔之冠,这对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及建筑力学都有较大的价值。文昌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曾修葺了五次,最后一次修葺于1985年。文昌塔高37米,为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第一层直径8.56米,塔身座北向南,每层角檐上有一鳖鱼,下有一个龙吻,内边楼级原先是木板,到最后次修葺改为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