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蒙得恩故居遗址
  蒙得恩故居遗址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大鹏镇大山村马铃屯下马铃简介:该旧居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鹏镇大山村马铃屯,坐西向东,面积400平方米,旧居已卖给张姓人建房。现张氏人还在此居住,旧居原貌已不清,现张氏住宅是四合院式建筑。1978年,马铃屯村民张文政向县文物管理所提供了一份清同治元年《幼赞王蒙时雍家书》家书,和受信人蒙上国等几个月后将房屋、田地、家具什物业出卖的契据,契据表明张文政等人现在的房屋位置就是蒙得恩旧居遗址。契中记述的道路、石基、鱼塘、田地等均保持原样,只有房屋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高、扩大。整个房屋基地及田、塘、旱地面积约四百平方米,契据现藏区博物馆。故认为蒙得恩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太平天国史是具有很重要价值的。1989年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9……[详细]
罗奇别墅
  罗奇别墅罗奇别墅坐落在容县容城镇北门街195号,离黄旭初别墅大约10分钟左右车程。罗奇别墅坐西向东,现在保存得基本完好。面宽16.5米,进深14.1米,院子内种植有玉兰花等花草树木。西北面有一排平房,四周有围墙,东面临街,东北面约100米左右就是容县武装部的办公楼。 罗奇别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洋楼,平面呈方形,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底层当心间前砌成半边六角形。整幢楼的墙体均是青砖到顶,小青瓦、灰沙筑脊。竖长方形窗,所有窗头均用灰塑成拱头形状,青白相间,色调素雅明净。二楼上的地板为木板铺钉,顶层上的天花亦是用木板条钉成。西、南、北面山檐的天花则用板条钉成网状,别具一格。别墅除了具有中国民居建筑风格之外,还吸收了西式建筑艺术的元素,是研究我国民国时期的建筑等方面的重要实物史料,具有较……[详细]
平南永隆桥
  永隆桥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思旺镇北街东面思旺江上简介:永隆桥位于平南县思旺镇北街思旺河上。桥始建于1933年,南北走向,两桥头有行人步级,大桥长129.6米,宽2.68米,桥栏高0.92米,桥墩14座,每跨度10.8米,用钢筋水泥、砂、河滩砾石构筑。是研究广西水泥桥梁史的实物资料。思旺花石村石马屯陈氏家祠的二座屏风桥上悬有一块:“造福桑梓”的牌匾,就是修这座桥的功绩牌。这块牌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广西省政府”“奖给陈绅蔓岩、陈谢慧莲”的。据调查,陈、谢二人是夫妻,陈是石马村人,曾任河池县长。后调蒙山县不赴任,回平南任平南北河八里总局长。离任后,夫妻捐款并发动思旺等地各界人士捐款修造思旺圩头思旺江大桥。工程师为广东台山黄若星。1989年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详细]
264、感应泉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感应泉
  感应泉位于县城北面的仙宫岭下。宋代邹浩(原吏部侍郎)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井深3.3米,井口内径0.8米,井台占地面积约14平方米,井北面用石块砌有扇形护墙,护墙中间嵌有石碑,上刻“感应泉”三个隶书大字。井旁东侧立有石碑两块:一为民国8年里人陈炎武重刊立的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始得感应泉诗并序》,一为民国8年里人刘廷年立的《邹道乡平乐城北感应泉记》。据民国29年版《平乐县志》载邹浩《感应泉铭》曰:“昭州江水不可饮,饮辄发瘴,日用汲井乃在二三里外,又石路崎岖,忽于所居乐川之上仙宫岭之下有泉出焉,甘凉莹澈。一邦之井无与比者……日得四五斛,用遂有余,而人不劳,名之日感应泉。……惟泉沛然,莫遏其源,我感我应,其来自天。”井旁原建有“直接流风亭”,后改名“直接清踪亭”(已废……[详细]
那莲戏台
  那莲戏台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清代。位于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北端。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隶属邕宁区文体局。该戏台落于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北端座东向西,东距八尺江约200米,西隔大榕树与北帝庙相对,南北两面附住民旁。据调查考证,该戏台始建于清乾隆58年(公元1783年)。主要由表演舞台和后台所组成,戏台用石条彻筑台基墙高出地面1.35米,表演舞台用木板拼成;台面与屋顶高约6米,其后侧有内柱两根,左右各面有檐柱三根,均是围径70cm的圆木柱;柱基是石鼓,无砖墙护用,舞台后面两侧有小门与后台相通,后台三面用青砖石英钟块砌筑;屋面铺盖青瓦、琉璃瓦筒、滴水、正脊中间饰一葫芦形雕塑,高约20cm,垂兴两面三刀端饰鳌鱼,屋梁架上各种花纹图案。该戏台历来是当地文化娱乐的表演场所,整个建筑结构具有民……[详细]
越南共产党驻龙州秘密机关旧址
  越南共产党驻龙州秘密机关旧址越南共产党驻广西龙州秘密机关旧址,位于中越边境上的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城南街。自1926年起,胡志明等越南革命者陆续来龙州县,利用县城南街99号、营街81号等地点作为越南印度支那共产党的秘密机关和交通联络点,为越南的革命运动运筹帷幄。2005年龙州县投入资金对胡志明曾经生活过的南街99号进行复原、修缮。2006年5月19日胡志明展馆正式开馆。2013年5月,越南共产党驻龙州秘密机关旧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冠头岭及冠头岭炮台
  冠头岭及冠头岭炮台冠头岭位于市区西南面6公里处,自西南而东北弓形走向,全长3公里,宛如青龙横卧海边,由主峰海拔120米望楼岭和其他山峰组成。冠头岭因“山石皆墨,穹隆如冠”而得名。冠头岭下怪石奇岩,濒海有“廉阳古洞”,天然邃窟。每当潮涌,“撼石如雷”,北海八景名为“龙崖潮音”。岭上松林相映,松风与海涛相呼应,八景名为“海崖双涛”。夕阳之下,登岭西望,苍海如血,气势磅礴。南望涠洲,岛影如一丝毛发。乾隆翰林院编修李符清诗“青天一发是涠洲”所指即此。冠头岭炮台位于冠头岭临海的山腰上,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用大石砌成的一座圆形炮台,台高3.5米,底部直径13米,原有门楼1座、兵房5间、-库1间、炮位5个,已荡然无存,炮台主体仍然完好。炮台地处险要,可俯视北海港的航道,是一处很好的景点资源。……[详细]
石门龙母圣殿
  石门龙母圣殿石门龙母圣殿,石门村位于上林县西北部,是上林县、马山县和忻城县的交汇处,壮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经专家论证,石门村的龙母文化传说早在原始社会的晚期就已经形成,因此,石门的龙母文化是最具原生态的龙母文化,是环大明山以及整个珠江流域龙母文化的源头,也是广西传统性节日“三月三”的发祥地。另外,石门村是明代八寨起义的最南端前沿要隘。在解放战争中,也是南下解放军首次和南宁地区工委地下武装首次会师的地点。石门的龙母文化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基础。从2006年开始,上林县在每年的“三月三”都在石门村举行龙母节活动,每次参加活动的人数都达到3至6万人不等。2007年,开工重建了华夏龙母圣殿,并于2007年国庆期间举行开光仪式,当天参加开光仪式的人数有9万余人。目前,华夏龙母圣殿已经成为上林县的一处……[详细]
中共合浦县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机关旧址原是宏德小学内的一幢白色砖瓦结构的二层碉堡楼,楼四周有围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小院子。早在1939年,白沙宏德小学就是中共南路特委与钦廉四属党组织的联络站。1940年5月,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恢复后,县委机关就设在这里,同年11日至翌年1月,粤桂边工委同时设在此。中心县委利用白沙宏德小学这个隐蔽地方,多次举办党员骨干训练班和召开重要会议,组织领导了著名的白石水抗日武装自卫斗争等一系列重要革命活动。1981年和1984年分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也进行了修复。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合浦县委、合浦县人民政府拨款对旧址进行重修,并在毗邻新建了一座约150平方米的斗争史陈列馆。该旧址修复后,县委、县政府把它作为“合浦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刘炳宇故居
  刘炳宇故居位于来宾市武宣县河马乡莲塘村,始建于清末民初年间,座东向西,占地面积6267平方米,建筑面积3014平方米。主房三层,辅助用房两层,为青砖混合结构。故居在传统岭南庄园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引进欧式建筑风格,属中西结合的建筑群。2004年被来宾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在布局上仍为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中间主房布局紧凑,房间之间用内廊相连,左右严格对称。主房后设置神堂,前设前院,前院两侧均有厢房,院落四角设有岗楼,前两岗楼用走马楼相连。前院种植花草林木,与院前池塘相互映衬。由于清末年间法国教士的进入,带来了西方教堂的建筑形式,该宅建造也深受影响,立面造型荒诞奇异,给人以沉重、肃穆之感。主房地面为方砖面,墙体青砖砌筑,木楼板,青瓦顶屋面。厢房也系青砖建造,柱廊相连,青瓦顶屋……[详细]
271、张翀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翀墓
  柳州张翀墓位于市郊柳东乡油榨村旁坡岭上,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从底坡至墓位标高35米。自一级墓台起始至墓座,长90米,宽30米。从下至上共3级墓台。一级墓台左、右分立石狮1对,稍上分立石羊1对,再稍上分立石虎1对。往上数道石级至第二墓台,左右分立石马1对,稍上则为相对而立的执笏翁仲(石人)。最后至第三墓台,左右分立石龟1对。右面石龟驮“皇明谕祭碑”,高约2米,近墓两侧还有石龟1对。三级墓台上部左、右侧有片石档土墙。墓体高1.92米,直径6米,用料石围砌。基顶球形顶戴。墓碑文字:“明故刑部侍郎兼都察御史嘉议大夫显考鹤楼张公之墓”,署款:“万历九年辛巳吉日,孝男仕、佩,孙继昌,曾孙秉忠同泣血立”。碑高1.45米,宽0.85米。张翀墓曾多次被盗掘,墓座及各种石雕经长期风化己有残失毁缺。近年……[详细]
聿塘明远孔公祠
  聿塘明远孔公祠明远孔公祠,位于平山镇八桂村聿塘屯,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由族人孔少芬倡建,请广东封川工匠承造,祠枕山而建,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呈长方形,主建筑二进三开间,左右附建廊庑,组成四合院布局,面宽27米,纵深19米,面积513平方米,砖木结构,砖券无梁架山墙,硬山顶,小青瓦面,正脊饰博古架,正门墙有壁画装饰,廊庑砖木结构,硬山顶,镌耳封火墙,整个建筑宏大,结构对称,具有民国初期岭南地区建筑风格,为研究当地孔氏家族史和祠堂文化提供实物资料。时代:民国八年﹙1919年﹚地址:平山镇八桂村聿塘屯以祠堂前面墙边至学校球场边19米,后面墙边至后背山4米;左面墙边延至4米;右面墙边至学校空地5米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同。2012.7.3平南县人民政府(平政发[2012……[详细]
红八军军部旧址
  红八军军部旧址位于龙州县城新街19号,1985年2月1日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4922.5平方米。原为龙州乃至广西西南地区有名的“瑞丰祥钱庄”,由一幢法式建筑风格的楼房和一幢中式传统建筑组成,是龙州起义前后党的领导机关和红八军军部所在地。当时左江地区的苏维埃临时革命政权机构-左江革命委员会也设在这里。1929年12月初和1930年2月初,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先后两次到龙州停留20多天,在此期间他组织、领导和发动龙州起义,开辟左江革命根据地以及创建中国红军第八军,他一直选择在这幢法式建筑里居住、办公。红八军成立后,在瑞丰祥钱庄设立红八军军部,以指挥广西左江地区的革命斗争和军事行动,瑞丰祥钱庄因此被称为“红军楼”。工作之余,邓小平同志在楼前亲手栽种下了两棵柏树。如今,这两棵柏树己长得挺拨、苍……[详细]
新埠赞绪公祠
  新埠赞绪公祠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上渡镇雅埠村新埠屯村中简介:郑氏赞绪公祠位于上渡镇雅埠村新埠屯,重建于清光绪3年﹙1878年﹚,由郑氏世守公后裔五房头的子弟出资修建,祠堂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呈长方形,三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硬山顶,面宽10.8米,纵深34.2米,面积约369平方米。前座外墙上彩绘花鸟壁画,雕花压檐板,小青瓦盖面,明间抬梁式梁架,内墙上有花鸟壁画,堆塑花鸟和多宝架脊饰。中座明间抬梁式梁架,正脊堆塑花鸟和多宝架脊饰,内墙顶绘卷草花纹带。中座左右山墙,墨书“族规”、“劝学警句”。后座明间抬梁式梁架,原是供奉郑氏祖宗神位。该祠堂具有清代岭南地区建筑风格,为研究当地郑氏家族史提供了实物资料。2012年7月3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2012]5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桂林云峰寺
  云峰寺是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区象鼻山西南麓。相传唐代这里曾建有温灵庙。宋嘉定七年(1214)方信孺在此建一书斋,取名“云崖轩”。明代这里又建“范方祠”,祀范成大、方信孺。清代改为寺,名“云峰寺”,后又改寺为庵,名“福利庵”。清咸丰三年(1852)太平军围攻桂林,在此设攻城指挥部。原建筑于清嘉庆三年(1798)、咸丰十(1860)和光绪十六年(1891)都曾重建或修葺过,系砖木结构的三进建筑,抗日战争中遭破坏:但未全毁。1953年人民政府曾予修缮。1979年全面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仿古建筑,两层、三进、五开间,弧形式山墙,朱红色柱梁和窗灵,碧绿色琉璃瓦,已辟为云峰寺陈列馆,先后举办过《太平天国革命在桂林》、《桂林明清瓷器绘画》、《桂林出土文物》、《辛亥革命在桂林》、《李宗仁在桂林……[详细]
西林教案发生地
  “西林教案”遗址位于现田林县定安镇,1852年起,法国侵略者派天主教神甫马赖潜到田林县定安镇一带,以传教为名进行非法活动。马赖等人目无官府,肆意横行。1856年2月,西林县知事张鸣风顺应民心,依法将马赖及其忠实信徒白小满、曹贵(女)等三人在定安教场斩首示众,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西林教案”。法国拿破仑三世以此为借口,与英国侵略者串通一气,向中国发动第二次-战争,并强迫清政府在西林县城定安镇建起规模较大的天主教堂,定安镇从此成为法国传教士宣传洋教的一个据点。鉴于“西林教案”曾经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热潮的前奏的特殊历史意义,1994年,自治区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驮娘江,在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境内,地处云、桂两省(区)交界。距富宁县城102公里,距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73公里。2019年1……[详细]
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
  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位于东兰县城西南部32公里的武篆镇府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武篆民众筹款建筑,是座木石结构的4层六角塔,底宽7米、高17.5米。1923年至1930年间,该楼曾作为韦拔群组织农民攻打东兰县城时,指挥部和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办公所在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就在楼上办公和住宿。红七军主力北上后,桂系军阀重兵镇压右江革命,下令将魁星楼上的尖项拆掉,改为平项,红色楼身也用石灰刷成白色。1958年上级拨款重修魁星楼,楼顶加高,增加了第四层,使魁星楼显得更加雄伟庄严。1963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魁星楼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再次拨款维修,恢复土地革命时期的原貌,1978年对游客开放,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详细]
白马状元庙遗址
  白马状元庙遗址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丹竹镇白马圩东南面的白马双英纪念馆内简介:该遗址位于平南县丹竹镇白马圩西面东南面的白马双英纪念馆内,原庙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面积为512平方米“大跃进”年代状元庙被拆毁,1987年平南县人民政府在状元庙旧址东面20米建成了梁嵩纪念馆。现只存庙门头、门联、门槛、碑刻等。庙门头上有“状元庙”三字石刻,字周围雕双龙戏珠。门联为“阆石千秋尚记春风归故里,大江万顷有灵夜月湧寒潮”。1981年10月29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1]74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现双英纪念馆的围墙为保护范围,以围墙为基础,外延出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以围墙为基础,外延出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1981.10.29平南县人民政府(平政发[1981]74号)……[详细]
石脚山灯盏岩古文化遗址
  石脚山灯盏岩古文化遗址该聚落位于平南县正南大新乡新和村石脚山灯盏岩,离城三十五公里。石脚山系大新乡山区白沙江冲积平原上的一座孤立石灰岩石山,全长170米,宽60米,高25米。山上、山下有灯盏岩、山顶洞、年鼻岩、半山岩、大岩和通天岩六个岩洞,除大岩、通天岩外,其他五个岩洞都有文化层,其中文化层最厚、最丰富的第一是山顶洞,第二是灯盏岩。这五个洞穴保存完好,文化层深2米至3米,其他洞穴文化层已被破坏,其中还能清理出部分遗物来的是山顶洞。对研究广西人类发展史,广西与中原文化的关系等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1973年12月6日县人民政府(平革字95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大新镇新和村石脚山南以该山平面形状为基础,周边延出10米为保护范围。以保护范围的尺度为基础,外延出1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地灵风雨桥
  地灵风雨桥位于龙胜县境西乐江乡地灵村南边小河上,桥两岸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桥下游50米有副风雨桥一座,一条青石板路连接两桥径上游,一座石桥通往村寨。占地面积122.5平方米。龙胜早在北宋前就有侗族迁入居住,侗族《祖先入村》款词述:宋天圣二年(1024年)侗族由黔之黎平和湘之靖州径绥宁迁入龙胜境北、境西。至明代已有大量侗族居住。地灵侗寨是县内第三大侗寨,清代就有700(户)侗寨之称。寨中最早的风雨桥“地灵风雨桥”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是龙胜境内现存年代较悠久的侗族风雨桥,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桥的外部造型、内部结构、瓦顶造型等工艺为龙胜境内独有,也是仅有的一座硬山顶翘角风雨桥。该桥集交通、娱乐、观察、祭祀等多功能于一身,是寨中仅次于鼓楼的标志性建筑。199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