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冯故居AAAA 钦州刘冯故居景区分别指的是刘永福故居和冯子材故居。刘永福故居又名三宣堂,在广西钦州市。刘永福在越南抗法战争中屡立战功,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其故居则据此命名。冯子材故居又名宫保第,在钦州市钦州镇白水塘村,是冯子村退居时住所。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广西上思人,雇工出身。1857年,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参加天地会起义军。1864年在归顺州(今靖西)安德组织黑旗军。在中法战争中,率领黑旗军与法国侵略者抗击,先后取得罗池大捷、纸桥大捷等,还抗旨保台,打击日寇,是著名的爱国将士。刘永福旧居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因刘永福援越抗法,曾受越王封为三宣副提督而得名。故居又名三宣堂,刘永福在越南……[详细] |
![]() | 刘三姐故里旅游区AAAA ![]()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其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传说她生于唐朝(公元618——公元907)中宗年代,真名叫刘三妹,是广西(中国南部)壮族人,活跃在广西柳江流域,是个优秀的民歌手。她有着出口成歌的本领。三妹不但歌唱的好,人长的也非常漂亮,天生丽质又聪明,什么活都不用学,一看就会。在三妹17岁这年在对歌的时候,她认识了一位青年,这位英俊的小伙子,也是一个唱歌能手,在对歌当中,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爱慕,于是就私定了终身。可是好景不长,村里的一个恶霸,对三妹垂涎多时,见三妹与小伙子情投意合,大发雷霆……[详细] |
![]() | 李济深故居位于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1885年李济深诞生于此。故居为青砖瓦房四合院,兼有中西建筑艺术,院后有苍翠古铁力木林,风景幽雅。大门口嵌着一块大理石,上面刻着屈武亲笔题写的“李济深故居”5个大字。顺扶梯登上二楼,四周是李的卧室和会客室,三楼有电报室,大体仍保持着当年的摆设。李济深故居建于1925年,占地面积为3342平方米,建筑面积2010平方米,李济深曾在这里接待过不少-要员和大批爱国文化人士。故居里面建有墩子式的人行道,与故居四角上的炮楼相通,是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建筑物。1996年,李济深故居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列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国家、区、县三级……[详细] |
![]() | 李宗仁故居AAA ![]() 李宗仁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约30公里的临桂县两江镇浪头村,建于清末民初,占地5,060平方米,为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由安乐第、将军第、学馆、三进客厅、炮楼等组成,分布有7个院落、13个天井,共有大小厅房113间,是具有庄园气派的桂北民居建筑。故居为李宗仁母亲刘太夫人等家人所长居,李宗仁在此举行婚礼,并接待蒋介石等大批-要人、桂系将领。游览李宗仁官邸、故居,可以感受李宗仁先生起落不一、扑朔迷离的历史生涯和回归祖国的征程。李宗仁官邸介绍官邪位于市文明路16号。建干1943—1948年,占地4321平方米。为民国年间大式砖木结构中西结合建筑。以主楼为中心,四周配建有家眷楼、附楼、副官楼、门楼、门房、茶园……[详细] |
![]() | 唐景崧故居AAA ![]() 唐景崧故居该故居位于新街镇江口村,距乡政府驻地约1公里,为灌阳清代“同胞三翰林”之一唐景崧的故居。该故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410平方米,为砖木穿斗式结构,饰小青瓦、兰灰墙,分上、下两座,设有前庭、正庭、厢房、天井等,梁、枋、门楣等均雕刻有人物故事、龙凤花草虫鱼,两边墙体均以兰灰粉刷,墙体山头,饰以双龙、太极八卦等图案。该故居建筑雄伟,工艺精细,是我县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名人故居。2002年12月17日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三宣堂是刘永福以其在越南抗法屡立战功,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而命名的,位于钦州城南板桂街,主建筑为晚清风格厢房,内有圣贤豪杰、文臣武将、彩凤仙鹤等一百多幅图画,四周有高墙炮楼,正屋前有广场照壁,与四周花草树木交相映衬,美观典雅。刘永福故居名“三宣堂”,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古称下南关)。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钦州市现存最宏伟、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占地面积22,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大小楼房119间。除主座外,有头门、二门、仓库、书房、伙房、佣人房、马房等一批附属建筑以及戏台、花园、菜圃、鱼塘、晒场等设施。头门临江向东,有醒目的“三宣堂”大字匾额。刘永福当年援越抗……[详细] |
![]() | 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的故居位于钦州城北,坐北向南。建于1875年,坐落于三座山丘之上,周围有墙垣,院内有碑林,字迹清秀,笔势劲遒,整个居所古意盎然,沧桑古朴,别具一格。冯子材故居又名宫保第,在钦州市钦州镇白水塘村,是冯子材退居时住所。冯宫保第总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包括三个状如伏虎的小山丘,当地群众称为“卧虎地”。四周环以高墙,围墙内有主建筑三进,每进分为三大间,每大间又分为3小间,共9间,27小间,构成了富有特色的“三排九”建筑模式。建造时用料讲究,室内梁、柱、门窗、匾联多为珍贵的格木制成。浮雕工精,壁画色艳,造型端庄,朴实严谨。故居总占地面积15.22万平方米,其中……[详细] |
![]() | 白崇禧故居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距桂林市南30公里。始建于1929年,完工于1937年。故居原占地面积2041平方米,为组合式大庄园,依山傍水,山下有井池、荷塘,园中有清真寺和学堂。现存一座主楼及配楼,占地841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据调查,此民居原为国民党桂系首脑之一白崇禧的哥哥投资兴建。2000年,临桂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修缮,为临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楼坐南朝北,面阔约15米,进深约45米,呈规整的长方形,四周被高9米、厚0.4米的青砖实墙所包围,除了正门外,只在侧面山墙留有四个宽约0.6米、高约1.2米的小窗,厚重的外墙显得高大沉稳,气派凛然。主楼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呈……[详细] |
![]() | 碧云岩摩崖石刻位于钟山镇东南1.5公里大岩山。历代游客众多,留有宋至民国摩崖石刻11题。其中有宋靖康元年(1126年)蒋夔、乾道五年(1169年)赵善政的游岩题诗题记,民国9年(1920年)夏知事唐南杰题的“碧云岩”三大字及题诗。均阴刻,楷、行兼备,以“碧云岩”三字最大,字高1米,宽0.85米,楷书。宋人刻于洞上,远望分明。现存石刻除个别被敲击已无法辨认外,多数尚好,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李焕华旧居位于港南区瓦塘镇乌柳村茶山屯茶山希望小学对面约70米。始建于民国时期,为当地富户李焕华所建,其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我市同时期同类建筑的代表性例证。整座建筑坐南向北,砖木结构,硬山顶,平面呈长方形,面宽26.95米,纵深17.83米。两进七开间,具体布局可分左中右三路,中路沿中轴线排列,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厅—天井—后堂;左右分别依次为厢房(稍间)—天井—耳房。左右天井各正对的后墙均洞开一门。墙体为青砖清水墙,小青瓦盖面,盖瓦垄的檐端置灰塑瓦当,后堂瓦顶盖面高出两翼约40厘米,檐墙上施八宝图案。大门门楣端上嵌饰绿琉璃如意柱顶一排11个,前排墙柱上端部分别塑饰“梅兰竹菊”花卉。建筑分上……[详细] |
![]() | 黄绍谦故居位于百色市田东县印茶镇巴麻村下巴屯,建筑占地面积100平方米。1925年,黄绍谦考入百色省立五中读书,在校期间阅读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7月,毕业离校回到巴麻村,组织进步青年开展革命活动。11月,在右江地区从事农运工作的共产党员余少杰的帮助下,巴麻村成立了农民协会,并组织500人的农军武装,黄绍谦任大队长。1928年1月8日,黄绍谦率农军攻进向都县城,广大群众为之振奋。1929年9月,向都县农民武装组合为农民自卫军,黄绍谦任总指挥。1930年3月14日,邓小平在红八军一个连的护送下从靖西峒化出发前往右江,途经巴麻时在巴……[详细] |
![]() | 位于阳朔县城漓江边阳朔镇县前街2号,即县人民政府大门前。徐悲鸿故居是1935年到1938年徐悲鸿避居广西时李宗仁先生所赠送。故居--墙、小青瓦,还有略带黄颜色的檐口,其门楼下面悬有吴作人先生手书的“徐悲鸿故居陈列馆”之牌匾,一边还镶嵌着“徐悲鸿故居”之大理石碑刻。房屋为砖木结构,三进堂小屋,院内有一高大玉兰树,花香四溢。陈列馆里主要展示了徐悲鸿先生在此生活的实情实景,同时又有反映徐悲鸿先生一生经历的图片等等。徐悲鸿的《漓江烟雨》、《青厄渡》等名画都是在此创作而成。现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悲鸿(1895-1953)是我国现代杰出、著名的画家、教育家、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夫人廖静文。……[详细] |
![]() | 韦拔群烈士故居,位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东里屯特牙山半山腰上,距东兰县城36公里。1926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犯东兰,镇压农民运动,将位于山下尾往屯韦拔群的家烧光。同年7月,匪军败退,革命转入高潮,为革命的需要,韦拔群在特牙山半山腰又建起两幢泥砖瓦房,用于接待革命同志和召集农军开会。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国民党反动军队大举进剿东兰,1931年,韦拔群的房屋再度被烧毁。1988年,县人民政府按故居原貌重建。韦拔群故居分前后两幢泥砖瓦房,总面积250平方米。前屋为一幢内立四排屋架,分五开间,屋顶设有掺望台,是当年韦拔群接待革命同志、召集农军开会的地方。后屋为韦拔群一家生活起居室。……[详细] |
![]() | 彭昱尧故居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镇隆镇周塘村长乐岭屯简介:彭昱尧故居,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向南,宽17.7米、深12.4米、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为清代三叠堂建筑风格,正座接前厅通后座。瓦木盖顶,前、中、后座周边用青砖砌墙。正座外墙用青砖砌墙,厢房用土泥砖砌筑。前、后座用土泥砖砌墙。因后裔已搬出多年,院落部分有损,主体结构尚较好。彭昱尧,字子穆、号兰畹、阆石山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丁酉科举人。《平南县志》光绪九年(1883年)版有记载。生于嘉庆十四年(1808年),卒于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七月二十四日。彭昱尧自幼聪颖,博览群书,生有秩才,所著书立说中,诗词奔放、……[详细] |
![]() | 王力故居王力故居位于博白县城西郊的新仲村岐山坡队,距离县城1千米,博白至水鸣公路旁。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被誉为“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故居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是王力的祖父王紫庭所建,共3进27室,为泥砖桁桷单层体悬山顶结构,典型的南方客家民居建筑风格。2003年重新修复并向游人开放。修复后的故居占地1400平方米,仍然保持了原故居的风貌,融文化、学术、艺术、史料、观赏为一体。展示的内容丰富翔实,有王力先生家世童年,十年失学,奋发进取,出国深造的叙述;有师承国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和著名文学家朱自清、闻一多砌磋学问的珍贵……[详细] |
![]() | 程思远故居程思远先生旧居位于宾阳县大桥镇大程村委两岸村,属有宾阳农村民居特色的传统的上下二厅包廊结构,占地约280平方米,建于清朝末期,程思远先生从幼年至青年阶段在此生活了18年。1994年5月至1995年初,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下,程思远先生旧居基本上按原样得以修复,并将征集来的部分照片、著作、资料、物陈列于其中,供人参观。程思远先生是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风云人物,为全国人民熟悉,更为广西人民熟识,亲历-的兴衰,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展和辉煌,一生身居高位而始终襟怀坦荡、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其旧居坐落于一风水“虎地”的“虎背”上,右前方为长年供大程……[详细] |
![]() | 广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东兰县城西南16公里处的三石镇弄英村弄英屯。原323国道线旁。是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开国将军-上将的故居。1928年,15岁的-从这里投身革命,次年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的百色起义。1930年随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后跟随中央红军走上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1950年,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邀请,率军事顾问团赴越,帮助越南人民军抗法战争,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奠边府战役,深得越南人民的爱戴。1955年被国务院授予上将军衔。1977年后,一直担任我国党、政、军领导人,直到1989年近世。故居四周环山,五峰连立,地势犹如弧开的手掌,背靠……[详细] |
![]() | 梁嵩故居遗址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大鹏镇高龙村龙街屯状元坡北面半山坡上简介:该遗址位于平南县大鹏镇高龙村龙街屯状元坡北面半山坡上,为一处南宋时期的故居遗址,面积200平方米。在二次普查时,发现其旧居遗址尚存,遗址前右边古道上(距遗址约三十米),有梁嵩建状元坊,已毀;遗址前约一百米处,在名为士阁墩的土堆上,有梁嵩建的“士阁”,已毀。后山顶有个有梁嵩建的跑马坪(包括看台)长130米,宽38米,场地向东西伸展。据《平南县志》载:“梁嵩,字仲邱,鹏化里龙街人,五代时刘龑据有岭南建国称汉,乾亨四年(920)春,置选部贡举,举时士明经十数人,如唐故事。白龙改元岁乙酉(925),嵩举进士第一……[详细] |
![]() | 刘永福(1837~1917)、冯子材(1818~1903),清末抗法名将,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人。刘永福旧居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原名三宣堂。因刘永福援越抗法,曾受越王封为三宣副提督而得名。旧居建于1891年,占地面积2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砖木结构,院落式布局,共有大小楼房119间,有门楼、照壁、主座、廊房、谷仓、书房及暗道等建筑;还有戏台、花园、菜园、鱼塘、晒场等设施。冯子材旧居位于钦州市沙埠镇白水塘区内,与刘永福旧居直线距离1千多米。原名宫保府,因清廷授予太子少保加封尚书衔而得名。旧居建于1875年,总占地面积15.22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详细] |
![]() | 袁崇焕故里位于广西藤县天平镇新马村,距县城42公里、梧州市区100公里,经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可到达。是抗击后金入关保卫京师的民族英雄明末兵部尚书、督师袁崇焕的故里。小贴士:袁崇焕(1584-1630),藤县四十三都莲塘村(今藤县天平镇新马村)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天启二年(1622年)进京朝觐,被破格擢兵部职方主事。后升兵备副使,再晋右参政。他统率辽军对金兵作战,先后获宁远、宁锦、京师三次大捷,击退了当时称王并向南扩张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崇祯元年(1628年)任督师等职,二年十一月,金军入侵京都,袁崇焕回京抗敌。崇祯听信诬其0敌军来京谗言,不许袁入城。袁崇焕领……[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