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太平府故城
  太平府故城,位于崇左县太平镇,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内置城门五个,城墙上另设置敌楼十余座,现存朝阳门、安远门、镇边门三个城门和1360米城墙。太平府故城内置城门五个,东为“长春”,南为“镇安”,西为“安远”和“镇边”,北为“拱辰”。另设置敌楼十余座。明永乐6年左江大水泛涨,淹塌城垣400余丈,又征各州民助修,易用石砌。后几经修复,又逐年倒塌。现尚存“长春”(东门)、“镇边”(大西门),“安远”(小西门)及残墙约1360米,是迄今广西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府治石城。太平府故城的古老街区沿城墙内呈网线状分布,街区内设有书院、城隍庙、太平府、北朝府、玄真观、南津古渡码头等30多处人文景观,太平古城有“丽水四折,环其三面,其形若壶,故名壶城”之说,城区四周环山绕水,山清水秀,风光绮丽,建筑风格……[详细]
摩崖石刻和碑刻
  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和碑刻是钟山比较多的历史人文现象,最有特点和意义的有几处,即反映南北朝时期的蒋氏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老百姓不再受战争之苦,而劝子归隋之事迹的宋朝重刻的合掌石摩崖石刻:有宋至民国的摩崖石刻11题(诗题)的碧云岩摩崖石刻,有反映明朝推行以夷制夷土司制度,开辟水陆航道,迫使各地瑶壮苗民归顺的《百蛮遵道》摩崖石刻:有反映钟山花山峒欧奎、秦鹿、夔雅乐率苗、瑶、壮民起义,钟益奉调抵花山征剿,历征三年而平息,受封富川县额外守御所区千户,子孙世袭花山瑶壮苗夷等境内屯田,山岭即给该军耕种的史实的《平蛮封地碑》;有反映太平天国将领陈金刚部进入钟山围攻大虞村的经过等史实的《大虞宗祠记事碑》;有宋时“侬元帅平瑶复县治”,明富阳知县题的“状元峰”,民国卢世标撰文,张廷辅书丹的“中楼记”和抗日时期的抗……[详细]
红七军桂岭整编驻地旧址(张公庙)
  红七军桂岭整编驻地旧址(张公庙)位于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桂岭街西门口,距市区80多公里。该庙宇始建于明朝,坐东向西,占地36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12.7平方米,砖瓦木结构,前后两进,中有廊房,庙宇上方雕刻有龙凤、花卉等。1991年9月25日贺县人民政府将桂岭张公庙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30日贺州市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贺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为贺州市及八步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1931年1月14日,邓小平、张云逸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第十九、二十师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到达桂岭时把军部机关设在张公庙内,邓小平、张云逸就住在庙里。当时部队减员严重,出发时7000多人减到3500多人,两个师的建制已经严重不健全,而且部队补给严重不足。……[详细]
六公岩古文化遗址
  六公岩古文化遗址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官成镇旺石村石山屯小旺石山东边半山腰处简介:该遗址座落在官成镇旺石村大旺山旁的小旺石山上,距县城12公里。洞口向西南,洞內呈葫芦形状,洞口高4米,宽1.5米,洞深约3米,内宽2~3米,面积约10平方米,靠近洞口的地方的表土被破坏扰乱,从扰乱的土层中采集到同灰褐色的泥土胶结在一起的螺壳、蚌壳、兽骨、炭屑和砾石打制石器。其余都被板覆盖着,板盖约二十公分。该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遗址,对研究南方古人类史有重要价值。1973年11月6日由区文物工作队和县文管所普查发现的,1981年10月29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1]74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山平面形状为基础,周边延出10米为保护范围。以保护范围的尺度为基础,外延出10米为建设控制……[详细]
英家粤东会馆
  粤东会馆在英家七甲街背有始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英家起义地址——粤东会馆,该会馆为上七下七四合院结构,整个建筑以麻石硫璃瓦为主要建材,会馆门前檐柱、梁枋、斗拱间浮雕壁画琳浪满目,门前两侧是浅浮雕双龙戏珠额枋,其上是通体透雕瑞兽麒麟,枋下为俩俩相伴的石雕八仙人,叠梁及雀替上则是姿态各异,妙趣横生的戏剧故事人物木浮雕,而瓦檐下斗拱间则蜷曲着回首俯视的木雕龙,大门两旁是一付极为俊秀隶书体阴刻石对联,大门石匾额是“粤东会馆”四个阳刻楷书,字体非常厚重,石匾额上是画工精细的大幅山水人物彩画,人物的神态与情景栩栩如生,体现了这一清代岭南社会文化熔于建筑美学艺术风貌。英家粤东会馆在民国时期曾是-的粮仓,1947年6月,由广西区工委领导的英家起义,在这里开仓济贫,数千担谷子一夜之间成为方圆百姓鼎中……[详细]
袁子鹏墓
  丹竹白马明未兵部尚书袁崇焕父墓碑(现改为与袁子鹏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丹竹镇白沙村村中间位置简介:该墓位于平南县丹竹镇白沙屯中,土名宝鸭落莲塘,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藤县和平乡里罗村袁姓人重立碑,重修墓,原为三合土坟墓,现为砖墓,墓坐东南向西北。墓冢呈覆斗状,该墓原碑已失,1980年重修墓圈、墓沟、坟台、墓门全用水泥、砖、石结构,计墓堆直径3.3米,高1米,墓圈外径4.5米,内径4.3米,墓门0.8米,拜台宽6.5米,深4米。该墓对研究袁氏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平南袁氏族谱记载:“十三世祖讳红瑁字世祥妣谢氏生二子,长子子鹏,次子子腾。公之长子游粤西山川兼贸木材,定居平南白马,祖居东莞温塘水南乡袁屋墩,十四世祖讳子鹏红瑁公长子由粤东西后居平南白马妣何氏生三子长崇燦次崇焕三崇煜……[详细]
太平军上帝坪团营、打武器遗址
  太平军上帝坪团营、打武器遗址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国安乡花洲村枫木界上帝坪简介:该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西北国安乡花洲村上帝坪(原林长坳)。上帝坪处于海拔455.5公尺高的羊牯顶山脉的二级山头,东西长200米,南北宽60米,面积1200平方米,四面深涧,山上有泉水。拜上帝会首领洪秀全在这里发布金田起义团营令,也发布了此年9月13日是花洲拜上帝会团营的日子。平南、藤县大黎拜上帝会的首领是胡以晃,他们在1848年就以花洲林长坳(上帝坪)为据点开展活动,当时教徒到处宣传“拜上帝者食天禄,享天福”,“敬邪神者,上山被虎吃,下水被蛇咬”,“有饭同吃,有钱同使”。1849年在这里秘密安装五架打铁炉打制武器。现打制武器炉位的铁渣、火炭和一些半成品的武器被埋在地下。对研究太平天国……[详细]
梧州英国领事署旧址
  英国领事署旧址位于梧州市白鹤山上河滨公园内,是梧州市区著名的清代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1897年,梧州府被辟为通商口岸,英国仅以“二十四千铜钱的地价”买下白鹤山三个山头,在山上建立领事署。1925年夏,广州沙基惨案发生,梧州学生在英国领事署前举行声势浩大的-活动,所有在英领署工作的华人全都辞职,英国驻梧领事-坐军舰退回香港,再没有回来。领事署没有人管理,一天天的荒芜起来。1928年底,广西省府主席黄绍竑在广州同英国驻广州总领事毕约翰达成协议,英国索回房屋建筑费2.5万港元,将领事署交回广西。1932年,领事署旁竖有“还我河山”石碑,叙述梧州人民反帝斗争驱逐英领事人员和购回领事署建筑、建立河滨公园的经过。领事署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详细]
岭南汉墓群
  年代:西汉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大乐镇岭南村西南面800米处的丘陵上岭南汉墓群是桂中地区为数不多的一处大型西汉古墓群。1981年自治区文物普查时发现。主要分布于象州县大乐镇岭南村东、西、南面,由115座汉墓构成,总面积为1098065.74㎡。墓葬封土堆呈半圆形,直径多在5-10米之间,高1.2米以上,大多数古墓封土完好。1985年对5座墓葬进行抢救发掘,出土了施釉陶钵、陶纺轮、铁器、五铢钱等器物。陶罐的纹饰有直线纹和方格纹,花纹美观大方;纺--小略有不同,开台算珠,多数为素面,有的有两道直线纹饰,制作精细。这些文物为后人了解象州古代文明进程提供了依据。岭南汉墓出土的文物,与中原地区出土的汉代文物相似,足以说明西汉时期象州已深受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影响,壮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政治、经济、……[详细]
梁嵩故居遗址
  梁嵩故居遗址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大鹏镇高龙村龙街屯状元坡北面半山坡上简介:该遗址位于平南县大鹏镇高龙村龙街屯状元坡北面半山坡上,为一处南宋时期的故居遗址,面积200平方米。在二次普查时,发现其旧居遗址尚存,遗址前右边古道上(距遗址约三十米),有梁嵩建状元坊,已毀;遗址前约一百米处,在名为士阁墩的土堆上,有梁嵩建的“士阁”,已毀。后山顶有个有梁嵩建的跑马坪(包括看台)长130米,宽38米,场地向东西伸展。据《平南县志》载:“梁嵩,字仲邱,鹏化里龙街人,五代时刘龑据有岭南建国称汉,乾亨四年(920)春,置选部贡举,举时士明经十数人,如唐故事。白龙改元岁乙酉(925),嵩举进士第一,官历翰林学士,因母老乞归,作倚门望子赋以献,龑怜而许之,钖赉不受,惟请蠲本郡丁赋,从之。卒,谥孝义……[详细]
凌云石刻
  凌云石刻是百色最具石山区特色和州府治地特色的人文景观之一。据县文物管理所调查统计,凌云现存的石刻分为10个部分130多款,字数最多的一款有石刻2400多字,最大的一款石刻为2平方米,最早的石刻是明代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至今已有542年。石刻内容有契约、诗词、题联题字、碑文、墓志铭和杂文游记等。主要分布在县城周围,以汾洲、五指山、水源洞、云台山、翠屏山、独秀峰、寿桃山为多。石刻最多是水源洞摩崖石刻,共50余幅,大都是地方官吏、社会名流所题,内容有题额、对联、诗词、联诗、散文、碑记等,记录了当时文学之精华;其书法有楷书、行书、隶书、魏书、篆书、一应俱全,风格各异,用笔苍劲有力,书艺精湛,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为县文物保护单位。餐饮/住宿/购物凌云是一个贫困县。这里的饮食,最好吃的是狗……[详细]
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
  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位于梧州市建设路兴仁巷4号。1925年,根据梧州靠近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广州,产业工人相对集中,革命蓬勃发展等有利条件,当时领导广东、广西、闽南及南洋地区革命的中共广东区委作出首先在梧州建立中-组织,然后向广西各地发展的决定,接连派出多批中-员到梧州开展建党工作。1925年10月,中共广西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梧州支部成立。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周恩来亲临梧州指导建党工作。当时,公开身份是《梧州民国日报》总的中共梧州支部书记龙启炎考虑到秘密工作的需要,将周恩来安排住在靠近客运码头、出入方便、闹中取静的大同酒店。周恩来听取了龙启炎等汇报梧州建党工作的情况后,充分肯定了梧州党、团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成绩。认为要巩固发展新建立的党组织,……[详细]
刘永福、冯子材旧居建筑群
  刘永福(1837~1917)、冯子材(1818~1903),清末抗法名将,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人。刘永福旧居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原名三宣堂。因刘永福援越抗法,曾受越王封为三宣副提督而得名。旧居建于1891年,占地面积2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砖木结构,院落式布局,共有大小楼房119间,有门楼、照壁、主座、廊房、谷仓、书房及暗道等建筑;还有戏台、花园、菜园、鱼塘、晒场等设施。冯子材旧居位于钦州市沙埠镇白水塘区内,与刘永福旧居直线距离1千多米。原名宫保府,因清廷授予太子少保加封尚书衔而得名。旧居建于1875年,总占地面积15.22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共3排9座27间,均为抬梁式砖木结构。旧居范围包括三山一水一田,有六角亭、三婆……[详细]
莲花戏台
  莲花戏台莲花戏台位于钟山两安瑶族乡的莲花村,距县城约20公里,该戏台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戏台南向与其相向50米是龙王庵,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台口宽7.85米,深5.44米,后台横长12米,进深4.45米;整个建筑面积为96.2平方米,台基高1.73米,前檐高13米,青石砌基,砖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式项,正脊饰鳖鱼及宝珠,二层瓦面上饰二龙戏珠,台口上方八角藻井,其天花板均绘八宝图案;前台两侧斗拱间是木雕狮子,后台正中屏风上饰歌女手抱琵琶起舞图画,上方是“河青海宴”四字大拱额,台基上有龙凤花卉及人物的石浮雕,其下嵌建造戏台由来的碑文,后台两侧筑山字形风火墙,前台与后台相通的两个门上有“龙飞”、“凤舞”木雕横匾,屋顶正脊是双鱼托珠,可以说整个戏台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不管是布局、结构、扩音、……[详细]
合浦魁星楼
  魁星楼,原名奎文阁,俗称钟楼,位于廉州文蔚路廉州中学校园内。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建,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毁。道光元年(1821年)在旧址重建。阁内祀奎文星君。魁星,指北斗七星形成斗形的四颗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阁内供奉魁星神像,只允许考取功名者拜祭,无科第身份者不许参拜,清末废科举办学堂后,在楼上悬古钟一口。作学校上下课信号之用,故又俗称“钟楼”。1981年魁星楼被列为合浦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阁为方形尖顶三层亭阁式楼阁,高15米,底边长4.75米,占地面积约22.6米。底层为条石基脚。廊四周有檐柱。南北有两个拱门,二层四壁开方窗,三层东西开方窗,南北开圆窗,均为陶质蓝窗。楼内有清代石刻2块。琉璃瓦脊、四角翘檐置座狮,座檐立凤凰,阁顶冠以葫芦。魁星楼临江面立……[详细]
桂平观音岩寺
  观音岩寺级别:县级时代:清代地址:位于桂平市西山镇西山村西山风景名胜区内保护范围:以寺四周外檐滴水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建控地带:西山风景区内均属建设控制地带。公布文件号:桂平市人民-浔政布[1996]8号……[详细]
普度震宫
  北海普度震宫位于市区茶亭路,又称普善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当时罗浮由乾元洞道士吴锦泉约集北海慈善界梁起振、黄日章、陈觉裕等人发起,向港澳同胞募资而建。北海普度震宫坐南向北,砖木结构,占地64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中天殿(1987年因扩建茶亭路被拆)、金母殿、地母殿三进庙寺组成,供奉着-像,是一座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的古庙宇。现存的两殿结构大致相同:正殿两侧有耳屋;殿内又分明间和两侧的次间;顶脊有琉璃双龙戏珠;殿内正脊有花鸟雕饰;廊顶前墙有壁画。清·梁鸿勖著《北海杂录》赞曰:“庙貌灿然,为北海诸庙冠”。现存金母、地母两殿,在中天殿旧址建普渡震宫门楼。宫内园林成景,幽雅宁静。保护范围:以普度震宫主体建筑四周墙基为基线,向北至茶亭路,向东至原市文物管理所东围墙,向南至原市文物管……[详细]
红七、红八军乐业会师旧址
  红七、红八军乐业会师旧址,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位于百色市乐业县城东南三乐街292号,距革命老区百色市168公里,是我国建军史上一个主要的革命纪念地。1930年10月16日,红七军按党中央部署,北上途经乐业,沿途寻找红八军,10月23日两军在上岗石拱桥接头并把队伍开进城,在县城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后北上河池整编,然后开赴江西。这是中国建军史上重大事件。会师旧址原为一覃姓民居。红七、红八军在乐业胜利会师后,此处作军部机关驻地。现已辟为纪念馆。旧居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4年),原为一栋三进一花园卧龙式木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现存革命文物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共600余件,其中200余件列入国家三级收藏品,4件被列为国家二级珍藏品。1996年列为国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旧址是目前县城唯一现存……[详细]
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
  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原址宝珠观,始建于明朝嘉靖3年(公元1524年),清朝乾隆9年扩建,嘉庆、道光、光绪及民国初年多次重修,供奉北帝、如来、观音,定农历三月三为庙会;过去有和尚十几人,分上下殿,砖木结构,院落式建筑,正脊有琉璃构件,硬山顶,双耳形烽火墙,琉璃瓦檐。1942年桂林“七‧九”事件后,以钱兴为书记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撤到农村,1945年夏迁到昭平县黄姚镇,以宝珠观做隐蔽地开展革命工作。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爱国知名人士。1947年7月,省工委奉命撤消。1986年修复中共广西省工委黄姚旧址,建造钱兴塑像,同年7月举行盛大的典礼大会,同时开设纪念馆。为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该革命遗址于1994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平天国豫王胡以晃高帝山三世祖母墓
  太平天国豫王胡以晃高帝山三世祖母墓级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 平南县官成镇新平村高帝屯独牙蜈蚣山南面简介: 该墓位于贵港市平南县官成镇新平村高帝屯北面2公里。清代咸丰十一年( 1861 )立,坐北向南,半球形墓塚,面积138平方米,原为砖墓,现只有墓门残留青砖。墓门左面立有咸丰十一年墓碑1通,刻有胡以晃及其兄弟名字,墓碑高96厘米,宽63厘米,碑文字径大的4.7厘米,小的2.5厘米,胡以晃名字径2.5厘米。该墓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实物资料。豫王胡以晃在金田起义前二年就参加了拜上帝会活动,起义前夕,他奉命迎洪秀全到他家山人村,建立隐蔽的金田起义指挥部,起义之后,清朝庭千方百计欲擒胡以晃,达不到目的之后便使尽各种威迫利诱手段向胡以晃说降,不成之后就挖胡以晃的祖墓和屋宅龙脉。高帝三世祖母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