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溪头坤德石桥
  溪头坤德石桥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丹竹镇赤马村溪头屯南面200米石桥河上简介:坤德石桥,位于丹竹镇赤马村溪头屯南面石桥河上,始建于清道光八年。用本地产的石灰岩条石彻筑而成,桥面铺页岩石板,桥为单拱,拱挎距6.8米,南北走向,长40米,宽3.8米,桥面距河床9米,桥南头10米处立有建桥石碑一通,碑石刻成殿堂式,碑文已风化漫灭,往南有一段页岩石铺古道,残长50米,宽0.5米。坤德桥是妇女民誉出资建设造的桥梁,是丹竹往白马圩、过藤县的古道,从建桥以来未曾经过重修,保存基本完好,对研究我县清代的桥梁建造工艺和妇女的乐善好施,济人利物的传统文化提供实物依据。据桥旁碑记记载,该桥为一女性倡议建造,由她的孙子李寅冠及族人出资修筑。以女性命名的桥名称,在我县古代建桥史上尚属首次发现,这对研究……[详细]
穿岩古道
  穿岩古道,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江岩村穿岩屯以南约700米至茶树坪屯境内,是石窟寺及石刻,年代隋至清,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条被历史尘封雪藏起来的“南方丝绸之路”,未被现代文明浸染。距离古城约12.8公里。位于穿岩屯,沟通南北村落,总长约1千米,宽1.2-2米,局部宽3-5米,以大青石铺成。古道因穿越大岩洞而得名。古道穿越岩洞部分长约60米,岩洞呈南北走向,西边低,高约3米,东边高约10米,洞口呈扁椭圆形,洞内巨石横亘,宽敞明亮,可容千余人。岩壁溜光,平在如刀削;南面岩壁有清州牧武越熊题刻的“灵岩一窍”和其他石刻多处,北面岩壁刻王天卿题的“洞天一色”,参将陈大器篆刻题诗一首。南岩口东侧曾修灵岩寺,西侧修文昌阁,民国初年已毁。这些摩崖石刻中,最神秘的就是那块被称为百寿“天书”的变体篆字……[详细]
硃砂垌客家围屋
  朱砂客家围屋位于玉州区南江镇岭塘村,是一种聚族而居,具有防御性质的城堡式组群客家民居建筑,围屋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居住在围屋的黄氏客家居民是清代乾隆年间从广东梅县搬迁至此的。朱砂客家围屋座东向西,背靠山坡,依势而建,大门前有一块禾坪和半月形的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贼、防火、防旱等作用。整个围屋占地15000多平方米,布局以祠堂为中心两侧对称的纵向四排建筑,围屋的围墙高6米,厚0.7米,呈马蹄状环绕整个村落,墙体上遍布-眼,围墙上设有可作了望、射击用的炮楼,其防御功能不言自明。走进围屋,从高墙残壁凝固的历史伤痕中可以读懂聚族而居的客家人近千年的历史轨迹。在一个大围屋里居住着几百甚至上千同宗同祖同姓的血缘后代,繁衍生息,围屋是客家人的象征,是保护族人生命和……[详细]
思练双拱桥
  双拱桥位于思练镇牌坊村头的练江上,始建于明万历年十一年(1583),土官莫镇威建。久坍塌,乾隆十六年(1751),土知县莫景隆按原样重建。该桥用青石方料干砌,无灰浆勾缝。一礅双拱,上铺石板和条石栏杆,造型古雅。桥身长36米,呈阶梯形,两头各有石阶l0余级,桥面宽3.3米,是思练西部村民赶思练街必经之处。民国初年,桥又坍塌。民国14年,乡绅刘联辉等发起捐款,按原样再次重建,仍保持明代桥梁建筑风格。桥下流水清澈,桥拱倒影,波光摇曳,故有“双拱摇波”之美称,为思练八景之一。l984年此桥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雷婆岭摩崖石刻
  雷婆岭石刻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清代。位于邕宁区镇龙乡那蒙村东面雷婆岭北。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隶属邕宁区文体局。雷婆庙摩崖石刻位于邕宁区镇龙乡东面的海拨209米的雷婆岭上,那蒙西南1公里,周围是山岭,石刻主要在雷婆岭顶北面的大裂隙内。裂隙长约50米,高约7米的两侧岩壁上,附近有铁灵树,榕树,樟树等。据《雷庙碑记》载:每逢五月初五,群贤毕至,少长成集,乘兴而游乐。同时,进行有关道教礼事活动,事后便在摩崖上刻石留念,这种活动始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一直延续到至今,石刻所反映的多数是赞誉风景,亦有歌公颂德等内容。如“胜似桃源”、“名山仙洞”、“德著明峰”、“道大德宏”、“坪岭围歼塞敌胆,汉林鏖战破妖园”等等。该石刻面积约有350平方米,共计43幅,最早的是清嘉庆已卯年(公元181……[详细]
梧州白鹤观
  白鹤观位于梧州城西鸳鸯江畔白鹤岗之南麓。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14),是道教供神、诵经、修道的场所,是广西保存较好的道教观宇。据干隆年间的广西通史记载,咸通中(860—874),翰林承旨学士郑畋被贬谪为苍梧太守时增修观宇,康熙年间重修,光绪九年(1883)重修,2001年再重修。现白鹤观占地面3000平方米,建筑保存基本完成。白鹤观由牌坊、门楼、廊房、厢房、广场、主殿等组成,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砖木结构,清水墙,板筒瓦面,庄严肃穆,极具南方建筑风格特色。观内设有“三清宝殿”、“白鹤殿”、“三界殿”、“三清宝殿”供奉的是道教三位最高之神——三清尊神;“白鹤殿”供奉的是白鹤真君,“三界殿”供奉的是三界圣爷。白鹤观内珍藏有明朝大石龟,它打造于明成化六年(1470),石龟长3.3米,宽1.8米,……[详细]
白莲洞遗址
  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南郊莲花山上,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白莲洞高二十米,主洞面积774平方米,洞侧有地下河,长年流水潺潺,洞前有湖泊遗迹。周围群山环绕,景色秀丽。白莲洞有中国第一座洞穴科学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列室内陈列了大量的古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些化石说明了在距今5万年以前,白莲洞人已经会缝制衣服、用火和煮熟食物了。华南古人类的洞天福地-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位于柳州市郊东南12公里,是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提议筹办的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白莲洞自然环境奇特,迂回曲折的洞中狭道全长1870多米。溶洞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洞穴低层,全长370多米的地下河道流水清幽,终年不息。其洞穴堆积层中曾出土动物骨化石、牙齿化石和石器、石制装饰、原始夹砂陶片等文化遗物,包含着旧时器时……[详细]
登塘西汉炼铁遗址
  登塘西汉炼铁遗址登塘西汉冶铁遗址位于六陈镇,该遗址以登塘村的六穴岭、坡咀屋背山、铁屎尾、顶龙岗、茶岭、简水表顶、祖龙岗等;大妙村的六浊社背岗、铁屎塘、岭咀屯屋背岭等;合水村的猪肚岭、碑头岭、横岗岭等;邦机村的白鸡屯茶山脚岭北坡、社塘屯高学岭等四个冶铁群的山岭上都遗存有冶铁工场遗址,登塘村的大头冲遗存有古矿洞。整个遗址覆盖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调查时发现在遗址上有铁矿石、废弃的残风管及炉壁、铁渣和冶铁用木炭等遗存物。在冶铁工场周围及废渣层还采集到部分水波纹陶片、方格纹陶片、人字纹陶片,以及陶纺轮、砺石等器物。在登塘村坡咀屯屋背山西南坡、顶龙岗东南坡、简水表顶西坡、六穴岭北坡等发现有多个冶铁残炉。对研究岭南地区早期开发冶铁的历史等有重要的意义。1994年7月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发[94]63……[详细]
敢造遗址
  敢造遗址,位于广西扶绥县城左江北岸的一处史前遗址,2014年年4月以来,为配合广西郁江老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敢造遗址、江西岸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在遗址中,发现了墓葬、石器、陶片、青铜器和动物骨骼等文化遗存,其中不乏珍奇之处。 在敢造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原始工具,包括骨制的锥、镞、鱼钩、针,蚌壳制的铲、穿孔蚌刀,更有数量丰富、形制多样的研磨器和石制品。从出土物的类别及堆积情况看,这里应该有一个石器加工点。 这里出土了很多研磨器、石料、石器成品或半成品等,还有大范围的用火遗迹。想来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有了小作坊。 发掘中还发现了大石铲和青铜器这两个时期的文化遗物,例如发现了一件残缺的青铜矛。成为了解广西史前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大……[详细]
营盘黃氏民居
  营盘黃氏民居营盘黄氏民居,位于思旺镇花石村营盘屯,始建于清嘉庆年间,黃云俊出资建造,历时四年完工。民居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呈长方形,面宽55米,纵深36米,面积为1980平方米。主轴线建筑为四进,前座面宽五开间,二、三、四座为三开间,左右对称建廊庑,砖木结构,小青瓦盖面。前座为大门,明、次三间的瓦面略高出两开间的瓦面,悬山顶,正脊饰博古架,中间灰塑花鸟纹,门墙彩绘花鸟壁画,二座为三开间,抬梁穿斗组合木构架,硬山顶,脊饰同前座,山墙彩绘花鸟壁画;三、四座面宽为三开间,硬山顶,脊饰同前座,门墙、山墙皆彩绘花鸟壁画。营盘黄氏民居,具有典型岭南民居建筑风格,对研究我县清嘉庆年间的民居建筑提供实物依据。时代: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地址:思旺镇花石村营盘屯西面村边以民居坐向为正面,前墙向外延……[详细]
大旺石山
  大旺石山该遗址位于官成镇旺石村大旺石山和小旺石山上,大旺山东北面山边原洞口向东南面,现已被泥土覆盖。二普时在洞内采集到灰褐色泥土和螺壳、兽骨和打制石器、石片、石料等胶结物。在小旺石山北面1个洞穴遗址,洞口向西南,洞內呈葫芦形状,洞口高4米,宽1.5米,洞深约3米,内宽2~3米,面积约10平方米,靠近洞口的地方的表土被破坏扰乱,从扰乱的土层中采集到同灰褐色的泥土胶结在一起的螺壳、蚌壳、兽骨、炭屑和砾石打制石器。其余都被板覆盖着,板盖约二十公分。遗址对研究南方古人类史有重要价值。1973年11月6日由区文物工作队和县文管所普查发现的,1981年10月29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1]74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代:宋地址:官成镇旺石村大旺石山该山平面形状为基础,周边延出10米为保护范围。……[详细]
晓锦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晓锦遗址坐落在距资源县城13公里的晓锦村后龙山上。它的发现起源于当地群众蒋家祥提供的线索,1997年冬引起广西区文物工作队的重视,确认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下,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于1998年10月到11月、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以来先后三次发掘晓锦遗址,揭露面积800多平方米,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陶片、炭化稻米和果核等,并发现墓葬与建筑遗迹。这里出土的石器大都是磨制石器,有坠、镯、球、钻、锯、砺石等20多种,陶器有罐、釜、钵、碗、盘、纺轮、器座、支脚等。出土炭化稻13000多粒。经有关专家对原始文化层与出土文物进行分析,晓锦古人类遗址至少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应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期可能至商周时期。该遗址南……[详细]
骝马山摩崖造像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骝马山北麓。共6龛,23尊。主要镌刻佛、弟子、菩萨和供养人。2~6号龛保存基本完好。其中3号龛较能代表唐代造像特色。该龛造像10尊,主像为佛,居中,坐高1米;身躯厚重,着广袖褒衣,斜尖领,衣褶简洁朴素; 面部略平,颐颊饱满; 左手按膝,右手上举作说法状; 静穆安详,结跏跌坐于平台金刚座上。台座两侧置0狮子,作卧伏状。佛左右为摩诃迦叶、阿难陀二弟子,均圆领袈裟,面向主付,合掌而立。迦叶高鼻梁,深眼窝,络腮,卷胡须,眉脊、颧骨突起,形态严谨持重;阿难秃头、胖脸,形态虔诚温顺。弟子左右为二菩萨。右首菩萨脸庞丰满圆润,体态丰腴健美; 右臂上曲偎胸,似持拂尘(腕已残),左臂下垂,手提净瓶;头绾高髻,上饰花蔓,当为观世音特征。右首菩萨身材苗条,身躯微扭,头颈略斜,含蓄端庄……[详细]
214、都坡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坡塔
  都坡塔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安怀镇高茘村都坡屯南面500米的都坡公路旁简介:都坡塔位于安怀镇高茘村都坡屯,距县城9公里,为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塔,都坡塔原名五帝殿,俗名文笔,坐东南向西北,平面呈正六边形,占地面积20平方米,塔身通高8.93米,塔基用石砖砌,塔基高1.17米,拱形塔门用石砖砌,塔基上砌青砖,高5.46米,砖面至屋顶高2米。塔前后有圆形窗,支撑塔顶瓦面为伞形的杉木构件。中轴木直径约20厘米。轴木顶上开六榫头,六条枝架木接榫,向六个角斜伸出,在六条支架上,分六个方向,每排上七条行条,十块桷子。轴的中部凿三个扁方孔,穿三条扁方木,引向六角。轴下末端有一条横梁,横梁直径约12厘米。花蕾型的轴头距樑25厘米,并设有座到樑上,塔顶分六角盖筒瓦,分结六条二级飞脊。今尚存石刻神像……[详细]
韦国清上将故居
  广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东兰县城西南16公里处的三石镇弄英村弄英屯。原323国道线旁。是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开国将军-上将的故居。1928年,15岁的-从这里投身革命,次年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的百色起义。1930年随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后跟随中央红军走上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1950年,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邀请,率军事顾问团赴越,帮助越南人民军抗法战争,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奠边府战役,深得越南人民的爱戴。1955年被国务院授予上将军衔。1977年后,一直担任我国党、政、军领导人,直到1989年近世。故居四周环山,五峰连立,地势犹如弧开的手掌,背靠四山,面朝一坡。故居现有陈列室两间,展有-上将生前用过的遗物,以及他戎马生涯和解放后一些国事活动的照……[详细]
百谷和高岭坡遗址
  介 绍 百谷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毕乡大和村百谷屯东北,为旧石器时代遗址。 百谷遗址原始地貌保存完好,石制品埋藏丰富。已发现数量较多的石制品,及可供年代测定的玻璃陨石标本。遗址表面还发现更多的大型砾石石器。在高岭坡遗址内,出土了石制品69件和玻璃陨石等。之后又出土石制品90余件,证实砖红壤是石器的原生地层,推断距今约70万年,把人类在广西活动的历史大大提前。 百谷和高岭坡遗址是这些地点中保存最好、工作最多的代表。百色盆地的众多发现是研究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更新世人类发展史以及环境变迁最丰富的一批资料。  广西百色市……[详细]
南宁顶蛳山遗址
  顶蛳山遗址遗址地处邕宁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遗址,整个山丘呈椭圆状南北延伸,地势东高西低,总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被列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和国家大遗址展示中心之一,作为中国史前文化中一种独特文化类型的代表以奇特肢解、屈肢葬式,完整的陶器,层次清楚的文化序列令中外著名考古专家为之迷醉。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奇特的人文景观,是五彩斑斓的旅游业中一枝招蜂引蝶、独具魁力的奇葩,是人们了解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古文化遗址,更蕴蓄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充满着诱人的神秘色彩。众所周知,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文化遗址使人们了解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古人类的生活情况,那么,你走进距今约……[详细]
越州故城
  越州古城遗址越州古城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浦北县泉水乡坡子坪的仰天窝。据《南齐书》记载,为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建立,平面呈回字形,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城周长2028米。北城墙依山建筑,地势高耸,显得险要,南城墙比较平缓。残墙最高处达14米,其余平均高3米,城基最宽处达16米,一般宽八九米,四周每百步筑1个“马面”。古城分内外城,外城南北长800米,东西宽500米。城内有城(俗称“官厅地”),城外有沟。内城亦称子城(指“官厅地”),依山坡筑于城内西北区,地势较高,可腑视全城,并有墙与外城相隔,其北面又有壕沟险阻,是个既比较安全又可控制全局的地方。据史载,越州初置时辖百梁、陇苏、永宁、安昌、富昌、南流、临漳等郡。南齐时(479年~502年),辖区增至20个郡,辖地东到茂名,南……[详细]
子村惠封庙
  子村惠封庙子村惠封庙(惠封学堂)始建于明代初期,清雍正年间重修,是朱元璋称帝时特封所建之庙,故名曰“惠封庙”。惠封庙位于下小河畔,山水相连,气势磅砣,风景秀丽。清代地理大师雷友兰四处寻找回龙顾祖穴地,于1696年春来到惠封庙,曾留下千古绝唱的赞赏诗篇:四耳岭顶起0,二十四山龙随龙。金龙随弯顺水下,回龙顾祖是惠封。前屹文笔架峦峰,后有猛虎山相从。九曲潺流相环抱,左右旗鼓更威风。狮象鱼虾把水口,英雄将相靠此功。惠封庙两侧有教室,既是庙宇又是学堂。李济深六岁时师从其舅父-初在惠封学堂读书,因此,惠封庙(又称惠封学堂)是李济深的启蒙学堂。1907年,李济深回料神老家省亲经过子村,特地重访了惠封庙和惠封学堂,并以“名圣惠封”为冠题诗一首,云:名传四海天下扬,圣地神灵培精英。惠国惠民赐天福,封官封爵出将……[详细]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
  柳州旧机场旧址:始建于1929年,现存遗迹包括飞机跑道旧址、机场指挥塔旧址、机场指挥部山洞旧址、山洞飞机库旧址、机场油库及哨所旧址、机场驻军营房和飞虎队营房旧址、飞虎队俱乐部及其弹药库山洞旧址、机场碉堡旧址等。在抗日战争期间,此处曾驻扎我国空军部队、苏联志愿航空队、美国飞虎队。他们以柳州机场为重要基地,频频驾机与日军展开血战,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公岭环山工事碉堡群旧址:占地700多亩,是上世纪30年代修筑的军事建筑群,具有当时典型军事设施风格,战壕、碉堡皆用钢筋混凝土构筑,并深藏于山岭内,是研究我国当年军事战术思想和军工科技难得的颇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柳州防御工事碉堡群: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始建于民国时期,分别位于鸡喇、金鸡岭、磨滩村、大鹅山、小鹅山、新云村、门头村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