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百寿岩石刻
  百寿岩石刻又名夫子岩,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距桂林市70祝胗滥莨懦歉艉酉嗤鹆咚俟泛凸鹞喔咚俟房纱铩4说厝私艿亓椋先税偎暾呱醵唷0偈傺乙云洹鞍偈偻肌蔽琶谑馈K紊芏ḿ撼竽辏盘镏厥肺荚谒偾熘眨厥樾戳ナ榇蟆笆佟弊郑⑶氚倜な僬吒魇橄滓桓鲂∈僮郑擅晨逃谘冶诹讲嘧槌伞鞍偈偻肌薄6谰呓承牡氖谴蟆笆佟弊直驶星度�100个小“寿”字,一字一体,无一雷同,笔力遒劲,雕刻精工,集中国汉字演变、书法、雕刻于一身。“百寿图”刻于百寿镇夫子岩石壁上,隶书大“寿”字长175厘米,宽148厘米,其拓印件已被故宫博物馆珍藏。“百寿图”中的100个小寿字更是各有千秋、字体各异、无一雷同。其中楷、隶、篆、行、草、甲骨文等无所不有、小寿字旁还注明文体出处。其中以朝代分有商鼎……[详细]
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
  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这两个村在明清时期就已形成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牌坊、巷道、墓葬等建筑群。江头村古建筑群,地处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镇江头村、漓江上游支流甘棠江西畔。村庄山环水绕,祠堂和大多房舍都坐西朝东。从现代建筑学来说,方位与朝向显得很大气。该村兴建有1000余年历史,是我国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后裔繁衍生息之地,明代迁居至江头村,清乾隆后该村周氏出现了7名翰林、8名进士、25名举人、170名秀才的科举奇迹。村落的总体建筑也体现出“出污泥而不染”的朴实谦和风格。江头村历史悠久,古民居建筑种类齐全,规模宏大,保留了目前广西唯一完整分布着的明中晚期、清早中晚期、民国时期民居的古建筑群。如今在该村还保留有江头周氏居住的100余座明清古……[详细]
君子垌客家围屋群
  君子垌客家围屋群位于港南区木格镇云垌村君子垌,该围屋群的围屋建筑最早建于清乾隆末年,大部分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围屋群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是广西规模最大的一处客家围屋群,分别由段心围、济昌城、茂华城、隆记城、祥合城、奎昌城、紫金城、火砖城、寿光城、茂隆城、元隆城、云龙围、桅杆城、畅记城、达记城、同记城、盈记城、显记城、谷坡城共19座(围)城组成,单座面积在2500至4950平方米之间。以段心围、桅杆围和云龙围最具代表性,建筑严谨,左右对称,以宗祠为中心,分上厅下厅,中间为天井,两边为厢房,下厅前为晒谷场,晒谷场前为宅门,宅门两旁为栏脚屋,宅门外为半月形池塘。现存17座,有2座仅剩下地基遗迹。光绪《贵阳县志》在“寨堡”条目中专门收录了较为庞大的7座君子垌围屋,分别是:段心围,在……[详细]
白龙珍珠城
  龙珍珠城位于距北海市东南36公里的营盘镇白龙村。白龙珍珠城为正方形,南北长320米,东南宽233米,周长1107米,总面积合14670平方米。城墙内外砌火砖,中心每10公分一层黄土夹一层珍珠贝贝壳,层层夯实,珍珠城因此得名。城墙周围可见古代加工作坊的遗址和明代钦差大臣《李爷德政碑》《黄爷去思碑》等的遗迹。残贝散落,遍地皆是,可见当年采珠之盛。传说古时曾有白龙盘旋于此,得名白龙城。因白龙城濒临大海,盛产质优色丽的上等珍珠,古城墙内外砌火砖,中心每层黄土夹一层珍珠贝贝壳,层层夯实,故又得珍珠城之美名。这里历代都是采珠进贡的基地,城内现在设有采珠池、珍珠亭、采珠太监公馆、宁海寺等景观。北海有关珍珠的话题很多,传说广泛。其中有名的传说:“割股藏珠”相传明代时,皇帝听说白龙海中有宝珠一颗,光照海天,但……[详细]
柳侯祠碑刻
  柳侯祠碑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心柳侯祠内。柳侯祠,原名罗池庙(因建于罗池西畔得名),为纪念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柳侯祠从唐代建成至今,历朝都对其进行过修葺及扩建。现址为明代柳侯祠庙址,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在原址上重建。解放后,柳侯祠几经修葺,现存的柳侯祠建筑结构为清代三进制木砖结构,面积约2000平方米。祠堂大门上高悬的“柳侯祠”金字匾额系当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的手迹,豪迈奔放,苍劲挺秀。门联为韩愈诗句集结而成,书曰:“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为清末永州知府杨翰所书。头进保存有自宋至今的历代碑刻30余块,其中的两块“荔子碑”嵌座在中殿最为引人注目处。右侧为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所刻原件,左侧为仿宋的清代复制品,碑文摘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详细]
天等万福寺
  万福寺万福山古名独秀山,位距天等县向都镇北郊1公里处,孤峰拔地而起,圆柱形如卓锥。高约60米,腰径约50米。四周一派良田。河水流经山下,公路直达山前。山的西面有宽敞溶洞,洞分3层。清康熙拾壹年(公元1672年),当地群众沿山洞口建起寺庙,取名万福寺。洞的下层建成文武庙,供奉孔夫子、关公、岳飞等3位历史人物。长年香烟缭绕,钟声轻扬。庙门刻一副对联曰:文笔纪春秋万古纲常昭日月武功扶汉宋两朝义勇壮山河二层为观音寺,内供观音菩萨。两边廊柱上各塑有蛟龙,盘柱而上,栩栩如生。可惜在极左年代被打烂,痕迹仍留。寺门上挂一匾额曰“慈云广被”。古时,寺庙曾有和尚住持,周围群众常到洞里求神拜佛。三层是一大洞口,穿山而过。洞前石壁上架一天桥,用枧木构成。虽经300多年之久,仍固若金汤。登桥远眺,向都山城尽收眼底;移……[详细]
红七军军部旧址
  红七军军部旧址位于百色市右江区解放街39号。旧址始建于1720年,由广东商人梁煜倡议同乡人共同集资兴建,成为广东商人赴百色经商的主要落脚点。粤东会馆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艺术传统和风格。整个建筑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2661平方米,会馆座西向东,以前、中、后三大殿宇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四进厢房和庑廊,构成“日”字形封闭式独立建筑群。殿宇庑廊,布局严谨,庭院通道,铺设红色阶砖和长方形条石,殿堂廊下,全为实木大圆柱或花岗岩方形石柱支撑。中间主体建筑三大殿宇的内山墙上现今还完整保存着十分精美的水墨壁画。整个建筑融古建、书法、雕塑、绘画艺术于一体。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成功领导举行了百色起义,把红七军司令部和中共红七军前委设在粤东会馆。邓小平、张云逸曾……[详细]
桂林塔山
  桂林景点—塔山在漓江东岸、小东江西畔,与穿山隔江相望,海拔194米,相对高度44米,面积2.75公顷。塔山与穿山100万年前为同一山体,其后地壳上升,地下水水面下降,山体被割切分离成各自独立的孤峰。是桂林山水的另一幅杰作。塔山在穿山之东。远在100万年前,两山原为一体,地球造山运动把二者分离了。如今,小东江在两山间缓缓南流,像一条带子仍然把它们紧紧系在一起。初升的旭日,以金辉洒布穿山、塔山和象山之上,构成三山晨曦诗境,给一日之计以无限活力。塔山远看象一巨大的军舰溯江而上,故又名“军舰山”。走近前去,便宜可见塔山实际分为两部分,一根巨大的石柱拔地而起,石柱和山崖间隔着一道裂缝,好象被利斧直劈为二。正如徐霞客描绘的那样:“竖石下剖,直抵山根,亭亭独立。山固以脆薄灵雀见奇,名为荷叶山。”后来因为在……[详细]
合浦东山寺
  合浦东山寺,原名灵觉寺,东山寺,是宋宝山成禅师创建,明永乐十年(1412)高僧珏静重修,后再经明万历、清康熙年间多次重修。寺共四进,砖瓦结构。第一进山门,门额“东山寺”三个字,为进士喻俊所书,字体浑厚苍劲;第二进为天王殿;第三进为大雄宝殿,建筑保持宋代风格;第四时为观音殿。合浦东山寺曾是安南王李日尊于大越昌符年间的行宫,是合浦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明朝时曾被评为“廉阳八景”之一。只可惜,在解放后,由于政治运动等原因,合浦东山寺屡遭不测,殿宇被拆除,佛象遭碰坏,一片凄惨景象。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01年,合浦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宗教政策,把修复东山寺的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为此,合浦东山寺正在一天天恢复其原貌,整个东山寺的面貌宛然一新。现在大雄宝殿和观音殿正在进行紧张的修复之中,相……[详细]
柳州灵泉寺
  柳州灵泉寺位于柳州市河南市区马鞍山西麓小龙潭畔(乐群路北一巷29号),因小龙潭原名“灵泉”而得名。灵泉寺始建于北宋元祜三年公元1088年,宋王安中《新殿记》记载:当时此寺香火之盛,殿宇的壮丽,规模的宏大皆称“广右(西)第一”。经1980年和1988年修缮、重建,现有大雄宝殿一座,内塑观音菩萨、三宝佛及地藏王等神像.并供开山建寺之净悟大师神位?灵泉寺现有比丘尼住持,寺旁有斋堂。灵泉寺设有佛教素食餐馆,珍馐素宴美味可口,每日游客如云。2006年8月至10月,柳州市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会同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距今灵泉寺东南80米处的区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经过发掘清理,揭露地下遗址约300平方米,清理出灵泉寺3期建筑遗迹:一期约为唐代,二期约为北宋末期至南宋中期,三期约为明代中……[详细]
韦拔群纪念馆
  东兰县韦拔群纪念馆位于河池市东兰县城西北更闹山麓。纪念馆主要由拔群广场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建成于2009年10月,占地120亩,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纪念馆高三层,28米,长129米,宽71米,馆内陈列布展7个展厅和设置各种多功能室。展览面积3500平方米,共陈列布展1000多件文物史料。馆内一楼设有序厅、影视厅和三个展厅。序厅立有韦拔群半身汉白玉雕像,基座刻有中央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韦拔群的历名评价。序厅四周设影视厅、临时展厅和第一、第二、第三个展厅,三个展厅分别介绍韦拔群忧国忧民,探索真理;领导农运,武装斗争;参与领导百色起义,组织创建右江苏区。目前,临时展厅主要展示百名将军题词纪念韦拔群。纪念馆二楼设立四个展厅,分别介绍邓小平与韦拔群;韦拔群对党忠诚,捍卫苏区;韦拔群牺牲后无数革命……[详细]
92、威德寺
威德寺
  威德寺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的一座佛教寺庙,坐落于三娘湾旅游风景区的乌雷岭上。纵观历史,有着一千四百多年悠久历史的钦州,原是佛庙较多的地区,有着丰厚的佛教文化底蕴。钦州的大寺镇就是因为寺庙集中而得名的,其佛教信众根基深厚。据钦州县志记载,建国前钦州城内仍有“崇宁寺、北府寺、女庵寺”等佛教活动场所,后因种种缘由已不复存在,解放后,钦州市的佛教信众只能在旧居民住宅改造的念佛堂中进行佛事活动,存在着诸多不便和经常性纠纷。几经搬迁的念佛堂最后位于市区二马路新盛街66号,由于仍处于居民住宅中心,每逢佛教活动,拥挤的人群和喧闹的声音影响到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加之原地域局限,念佛堂不能扩大建设,佛教信众迁建活动场所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自治区有关部门同意,市政府批准“同意迁建钦州佛教活动场所”的申请……[详细]
富川慈云寺
  慈云寺也称镇江慈云寺,总面积598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瑞光塔,俗称观音塔,观音阁。塔为7层楼阁式,六角形塔砖,高28米,塔基深4.8米,塔尖有重达400公斤的铜刹盖顶。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8级,直达顶层。慈云寺门楣上,挂着一个蓝色的牌匾,上面写着三个烫金大字“慈云寺”,大门两边有一幅对联“慈航普渡五百年香火辉南巅,云水弘施裹岳图秀富川”。对联两边是莲花浮雕。浮雕两边的墙壁上分别写着,慈云护域,瑞云吉祥。走进天王殿,神台上端坐着披着红纱的笑口常开大肚金身弥勒菩萨。相传我国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名“契此”,常携布袋,教化群众,很得群众信仰。临终前说了一句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忆,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详细]
合浦汉墓博物馆
  合浦汉墓博物馆合浦县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廉州镇中山路中山公园内。合浦县博物馆的陈列以《合浦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展》为主。展厅以木制展板分隔成四个展室,展览面积238平方米,展品250件,以青铜器、陶器和琉璃、琥珀、玛瑙、水晶和金银玉石等制品为主。其中,铜凤灯、铜屋、铜提梁壶、三足铜盘、铜魁等具有南方青铜器精巧细致的地方特色。带有干栏式结构特征的陶楼,显示出当地的气候环境和日常居住条件。展品中有一件东汉早期的铜提梁壶,内盛液体至今仍保存。博物馆馆藏有文物3150件,以汉墓出土文物、清代书画和扇面为主。其中,以汉墓出土的完好的玻璃杯、玻璃碟、铜屋、铜井、铜灶、金带钩、玉壁和传世的铁斗、铜钟等更是珍贵。曾出版合《浦文物简介》、《合浦文物古迹》、《合浦汉墓出土文物讲解》。合浦古墓群位于北海市合……[详细]
95、龙华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寺
  龙华寺级别:县级时代:清代地址:位于桂平市西山的半山腰上保护范围:以寺四周外檐滴水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建控地带:整个西山风景区属建设控制地带。桂平县人民委员会文件(63会文字第02号)……[详细]
横县伏波庙
  横县伏波庙位于横县云表镇站圩东南3公里的郁江乌蛮滩北岸,距县城28公里,是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平定叛乱、定疆界、在乌蛮滩疏河通航而建的一座祭祀性建筑。始建年代不详。横县伏波庙是珠江流域同类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者。庙原占地33330平方米,面积936.7平方米,由南至北依坡势朦胧逐建钟鼓楼、牌楼、前殿、中殿、回廊、祭坛、后殿七大部分。其中,回廊与殿堂以小院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空间上收到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屋檐斗拱是庙中令人瞩目的建筑工艺之一,各类柱、座、梁、轩、门、窗、屋脊的木、石、浆类雕饰及院落山墙、屋墙的壁画也不愧为庙中杰出的产物。整座庙宇构饰充满了艺术的灵气。尤值一提的是:庙宇周围浓荫遮掩,而特殊的气流却使其屋而终年不落一叶,瓦面清洁异常,令……[详细]
方氏家族墓群
  方氏家族墓群(包括:光禄大夫方伯猷夫妇合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上渡镇河口村河口屯祖禁岭简介:方氏家族墓群位于上渡镇河口村河口屯祖禁岭。墓群由16座墓葬组成,其中14座墓葬呈南北走向排列,墓向为坐西向东。其余2座在墓群西面30米外,墓群北面三座墓堆较大,其中一座有墓碑,刻有“皇明诰赠夫人品衔方--公二配党氏老孺人之墓”。党氏墓据石碑记载于道光年间重修。整个墓群于2009年2月再次重修。坟茔、墓圈、拜台为水泥盖面。墓群南北长96.8米,东西宽19.5米,占地约2000平方米。方--,字昭,湖广(湖南、湖北)武昌府江夏县(今武昌县)人,其先祖食邑河南开封,为平南方氏族之始祖。约生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父讳克俭,母吴氏。有兄弟三人,长曰经纬,次名--,三名经武,全家随父曾迁……[详细]
98、马殷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殷庙
  马殷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马殷庙是为楚王马殷而修建的庙。据说,当地村民的先祖因为马殷将领平叛匪寇后带来的安定生活,人们心存感激,知恩图报,于是大兴土木,以资纪念。不料,马殷庙的诞生,竟然会成为建筑史上的传奇,也成为楚文化沿着贺州古道南传的重要历史遗迹。马殷庙坐落在福溪村的村口,为明代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始建的砖墙式寺庙结构,到了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改建成全木柱的大庙。清康熙十五年(1617年)重修建造。清嘉庆丙寅年(1806年)作边修葺,同治六年(1867年)扩建南北两侧穿斗式耳房,庙周围增设柱栅。马殷庙在建筑结构上,大量采用古楠木、大水杉和香檀木来营造,这不仅使得整座建筑坚固耐用,高贵典雅,还能使庙宇在岁月的春夏秋冬散发着点点幽香。此外,庙内的设计……[详细]
中华石城
  贺州石城距市区75千米。古建筑类人文景点。是一个有近500年历史的天然石城。石城建于明代隆庆五年(1571),因其四周石山悬崖拔地而起,环抱而成天然石墙,形似城堡,全城仅南北相对有两个天然的豁口,故名石城。石城主要由两座半圆形峭壁式山峰围合而成闭合空间,城内面积50亩。东以金鸡山为屏,西以五指山为障,南有南门,北有北廓。环山南北各有一个豁口,砌石作墙,并设有门,分称南北城门,北城墙长73米,高6米,护城墙1.2米。北门为弧形,宽3米,门上是城楼,楼高5米,上有一扁额刻“北岳阁”。南门构筑与北门相似,城楼上横书“南星楼”。石城北门外,一株盘根错节的古榕几乎覆盖了石砌的城墙和整座城门,这棵古榕树冠直径达40米,爬壁根宽8米,枝叶蓊郁,树冠有如遮天大伞。石城内的古代官衙遗址仍然清晰可见,据专家论证……[详细]
临桂白崇禧故居
  白崇禧故居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距桂林市南30公里。始建于1929年,完工于1937年。故居原占地面积2041平方米,为组合式大庄园,依山傍水,山下有井池、荷塘,园中有清真寺和学堂。现存一座主楼及配楼,占地841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据调查,此民居原为国民党桂系首脑之一白崇禧的哥哥投资兴建。2000年,临桂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修缮,为临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楼坐南朝北,面阔约15米,进深约45米,呈规整的长方形,四周被高9米、厚0.4米的青砖实墙所包围,除了正门外,只在侧面山墙留有四个宽约0.6米、高约1.2米的小窗,厚重的外墙显得高大沉稳,气派凛然。主楼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呈“一进三开间,一井两厢前后房”布局。主楼以天井为中心,辅建花坛、鱼池。南北两端布设客厅、厢房,东面设……[详细]

婵犳鍠楃敮妤冪矙閹烘鍌ㄩ柣顐ゅ殯婵犵數濮伴崹濂割敊閹版澘绠柨鐕傛嫹0500077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婵犳鍠楃敮妤冪矙閹烘鍨傞柣銏⑶归惌妤呮煛閸モ晛啸缁鹃箖绠栭弻鐔衡偓娑欋缚缁犳﹢鏌¢崱妯荤叆妞ゎ叀娉曢幏瀣喆閸曨偒浼�23060002000150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415263
b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