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平乐粤东会馆
  粤东会馆位于平乐镇大街56号,系住在平乐县城的广东籍人士为进行交往和商业活动而兴建。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建成,嘉庆十一年(1806年)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复修。为砖、石、木结构,由前厅、天井、天后宫、厨房等部份组成。总面积496平方米。该建筑形似“回”字,四角四檐天面盖有黄色琉璃瓦,檐下四角为雕花吊檐档板,屋脊高0.5米,绘有一幅幅古代故事人物画像。历代重修会馆的碑刻共14幅也嵌入墙内。民国10年11月27日,孙中山北伐路经平乐时,曾应邀到此会馆参加广东籍人士举行的欢迎茶话会。馆中建筑上的雕画,在“文革”中被毁。……[详细]
陈鸿庆旧宅古建筑群
  陈鸿庆东乡禄富村人,生于清道光十四年(1835年),授陆军步兵上校,历任柳州防营管带左区陆军步兵司令,广西自治军第三军司令官,民国十三年带头号召邑绅筹款兴修武宣文庙。1870年,建家宅于东乡长塘村,座东向西,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30亩,房屋88间,属青砖,泥砖,木料,青瓦等综合结构。整座建筑群布局合理,具有传统的南方古代建筑群的特色,建筑构件装饰雕龙画凤,游鱼花鸟,卷草缠枝等彩雕图案,栩栩如生,十分精美。整座建筑现仍属其后裔居住,所以建筑体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研究价值,能体现出武宣县古民居群,民族传统建筑群的代表性建筑。……[详细]
梁嵩纪念馆(新塱状元庙)
  级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大鹏镇高龙村龙街屯状元坡北面半山坡上简介:据《平南县志》记载:“梁嵩,字仲邱,鹏化里龙街人,五代南汉国状元,弃官还乡,请蠲本郡丁赋,不受,惟请蠲本郡丁赋。”梁嵩纪念馆位于大鹏镇龙街村状元坡北面靠近公路的半山坡上,依山而建,于 1997年在梁嵩旧居遗址上重建,坐南向北,平面呈长方形,宽11米,长 18米,面积198平方米,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抬梁式,悬山顶,面盖黄琉璃瓦,“二龙抢珠”脊饰,正面墙体贴青色瓷砖,后座主敬奉梁嵩塑像,2012年7月3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2012]5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冠盖总庙
  冠盖总庙位于龙圩区大坡镇,建筑年代无考。历史上,大坡所在地曾叫冠盖乡。整个建筑物分山门、正殿和后殿。庙前有一对石狮子,左雄右雌。山门由72支莲花托砌建,正殿供奉欧、莫、李三相侯王,有八仙过海和十八罗汉等雕塑,同时带有道教和佛教的色彩。 解放初期,冠盖总庙被拆毁,所供奉的神像、石狮子、铜鼓全被丢进河流。现在的冠盖总庙是1989年村民集资筹建的,从建筑工艺上看,比不上原来的庙宇精雕细刻,佛教的十八罗汉也是重建时加上去的。重建的冠盖总庙更富有香土气息,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和市民来烧香和燃放鞭炮,香火十分之旺。游客可感受浓重的道教和佛教色彩。……[详细]
南宁汉墓
  汉墓汉墓位于江西镇三江村西侧小姑岭顶部。1988年12月该村农民修建晒谷场时,在距地表约2米深处掘出部分青铜器、玉器、陶器。经调查,器物出土时依次排列,坑中的填土为黄褐色,与周围的土色有明显区别,器物分布在长约2.5米、宽约1.5米范围内。器物已残破,可辨认的有:铜剑1件,长约65厘米,圆首呈喇叭形;扁茎一串;铜鼎一件,盘口、扁圆腹、口沿外附索形环耳一对,外壁残留烟垢;残铜片1块;残玉片3块,两面饰云纹和乳钉纹;夹砂陶片4块,为灰褐色绳纹陶。根据器物出土排列情况和特征,这些器物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因墓坑遭严重破坏,型制无法查考),其年代属西汉时期。……[详细]
徐汉林烈士陵园
  徐汉林烈士陵园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现代。位于邕宁区新江镇汉林村西南约400米的盘古山顶。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隶属邕宁区文体局。徐汉林墓位于新江镇汉林树的盘古山顶座面向北,这是原县民政局于1957年拨款,把原葬在企沙山的汉林墓搬到盘古山顶的。该墓于1965年改用钢筋水泥结构,成土圆形,底部周长10.25米,高难度1.8米,墓碑高难度2.2米,宽1.2米,厚37cm,碑文为楷书;写徐汉林……等23位烈士之墓,墓北20米是徐汉林六角纪念亭(水泥结构),再顺台阶往下半山腰(即台阶左右)是两面间徐汉林纪念亭(砖林结构)。保护范围:以徐汉林烈士墓为中心,向东、向南各外延15米,向北外延10米,向西外延70米至陵园牌坊门前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外延20米范围内。……[详细]
347、邓公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公庙
  邓公庙位于岑溪市南渡镇南渡街。距梧州市区100公里、距岑溪市区20公里。是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当地民俗文化的游览胜地。邓公庙为硬顶砖木结构,由前殿、后殿和中廊组成,以青砖为墙,梁架为穿斗构架,梁、柱、枋、檀均为格木制作。前后殿雕板封檐、红柱挺立、画栋彩梁、如意斗拱、街接前后殿的廊为券栅卷顶、左右两侧饰镂刻花卉。它始建于明末,现在保存下来的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的。庙内有4根盘龙柱,高4米多、直径40厘米、每根木柱精雕一条神态威猛的蟠龙,是广西唯一仅存的古代木雕艺术珍品,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及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详细]
古思朗灵大王庙
  古思朗灵大王庙古思朗灵大王庙位于那洪街道古思村,距槎路口约10公里(旧南宁至吴圩公路旁),建于南宋以后。1939年11月遭日军摧毁。现庙是于1985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建有朗灵王殿1座、神台2帮。1994年9月又增建神门1座、神狮1对、廊亭16间。进入庙门,有一副对联曰:“大树参天幽雅森林遗古迹,王恩似海汪洋恩泽润全球”,十分醒目。在朗灵王殿碑上刻有“仁忠义勇关帝庙,都目朗灵祖王位,精忠报国岳王位”。供奉侬智高、关羽、岳飞三位古代人物。自古以来,来此地供奉祈祷的人士络绎不绝。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大王庙的诞日,来此庙供奉的人士有时多达3万人。……[详细]
349、花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桥
  在七星公园西面,横跨小东江与灵剑溪会流处。原名嘉熙桥、天柱桥,为石砌5孔,始建于宋。明代作过两次大修,因时值春夏,该处属郊外,山花烂漫,故更名花桥。1949年前,石桥部分桥墩下沉,桥栏崩塌。1965年整修后,桥全长134.66米,由水、旱两段组成。水桥宽6.9米,4大拱,拱圈倒映水面,状如满月,有“花桥虹影”美誉。旱桥宽5.3米,7小拱,水桥上建有风雨长廊。于花桥观景,山光水色,幽雅绮丽,让人心旷神怡。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观月,有月看水中映月,无月看桥孔影月。四孔临水,圆月可数,正是:花桥常有月,慧眼数团圆。……[详细]
灌阳县烈士陵园
  灌阳县烈士陵园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中心,占地面积15亩,修建于解放初期,是我县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县级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灌阳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在第二次革命战争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时期等历次革命运动中,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壮烈牺牲,留下了光辉业绩。特别是红军三次经过灌阳,数千红军英烈长眠在灌阳这块土地上。据调查统计,烈士纪念碑共收录革命烈士1553名,其中红军烈士1406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名,抗日战争时期6名,解放战争时期92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47名,这些革命先烈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和怀念。……[详细]
贺州粤东会馆
  介绍粤东会馆位于贺街镇河东街,始建年代无考证,清道光二年重建并保留至今。它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艺术传统和风格。整个建筑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2661平方米。会馆座西向东,以前、中、后三大殿宇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四进厢房和庑(音:wu)廊,构成“日”字形封闭式独立建筑群。殿宇庑廊,布局严谨,庭院通道,铺设红色阶砖和长方形条石,殿堂廊下,全为是实木大圆柱或花岗岩方形石柱支撑。中间主体建筑三大殿宇的内山墙上现今还完整保存着十分精美的水墨壁画。可以说,整个建筑就是一件文化教育艺术精品。广西贺州市……[详细]
黄善璋墓
  黄善璋墓(包括武官墓文官墓及周围黄氏土司族人墓)位于明江机场附近,是北宋永平寨(今宁明一带)首任土官黄善璋的陵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善璋墓是广西宋代时期土司制的缩影。广西的土司文化素有“北祠南墓”之称,“北祠”指祈城县莫氏土司祠,“南墓”就是宁明县“黄善璋墓”。陵墓规模宏大,为广西土官墓之最,原有神道、华表、辕门、石狮、石马、石羊、石俑(有文武之分)等等,文物丰富,价值极高。黄善璋墓园,所遗存的石雕像造型古朴、风格独特,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被史学家称为壮族的“兵马俑”。……[详细]
宁明镇宁炮台
  镇宁炮台位于宁明县寨安乡安阳村枯号屯东侧的牛头山上,当地人称牛头山炮台。镇宁炮台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平面呈正六边形,边长20米,高6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整座炮台用红砂岩料石垒砌而成。炮台大门面朝西北,门额青石匾阴刻“镇宁台”三个楷体大字,两旁刻款“光绪二十年孟春月”和“毅新副左营监修”等字样;门外约16米处建有一字照壁,照壁居中嵌青石,竖刻楷体“一品当朝”四字。炮台分一二两层,一层有兵房、弹药库、神龛、天井和台阶;二层有炮位、指挥台、战壕和垛墙。目前,原炮位上残存一门铁质克虏伯大炮, 于2019年进行炮台维修时得以恢复。……[详细]
独秀峰摩崖石刻
  独秀峰摩崖石刻位于桂林市秀峰区独秀峰,年代为唐-民国。独秀峰摩崖石刻,历经千年沧桑,从唐代建中元年起始,一直延续至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经过考证的石刻共有163件,然而岁月流转,现存的石刻数量仅为104件。这些石刻遍布于独秀峰的四周,尤其以南麓的太平岩以及西面登山道至山顶一带最为密集,其中读书岩周围的石刻尤为集中。这些石刻内容丰富,包括书法、刻像、诗文等多种形式,不仅展现了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桂林山水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秀峰摩崖石刻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接龙风雨桥
  接龙风雨桥位于龙胜县平等乡蒙洞村,1919年建,全木结构;每桥墩用两根断面为380×750毫米、の�4米的条石,呈八字形支撑;桥身一廊穿五亭,造型轻盈。蒙洞接龙风雨桥始雨桥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后受洪水之灾,1962年修葺复建完成,全长约64.8米,2017年被列为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接龙风雨桥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为榫卯结构,集亭、塔、廊、桥于一体,桥体多为石墩木面桥,桥下结构为石墩台,桥面多为木板,顶部翘角层次分明,它是侗族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也是侗族文化的具体体现。接龙风雨桥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浮恒望天主教堂
  罗浮恒望天主教堂位于东兴市东兴镇楠木山村恒乐屯西面,这是一座低调且鲜为人知的教堂,其建筑为典型的欧洲教堂式建筑,由法国传教士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罗浮恒望天主教堂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始建时的罗浮天主教堂占地10447平方米,设有教堂、钟楼、育婴室(收养弃婴)、男校、女楼、仁爱堂、圣堂、织纺堂等各组成部分。如今的罗浮恒望天主教堂只剩下教堂,钟楼和仁爱堂,相隔几十米,总占地大概800多平方米。罗浮恒望天主教堂钟楼长约5米,宽4米,高12米,呈五层结构,内外饰有彩色图案,顶端悬着一口大铜钟,为平时做圣事敲钟所用。……[详细]
柳州机场旧址
  柳州机场旧址位于柳南区旧机场开发区内。建于1929年。1934年4月,成为国民0第四集团军航空学校主要训练基地,为广西最大军民两用机场。次年成为广西航校校址,1937年由国民0中央航空委员会接收。1939年冬,苏联志愿航空队在该机场驻扎。1943年成为美国第14航空队("飞虎队")的重要基地之一。1944年11月,机场被日军占领,次年6月日军撤出,机场遭破坏。1946年9月恢复民航,同时成为美国空军军事运输机场。1949年12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为军用机场。1999年停止使用。1996年公布为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逍遥楼遗址
  在今市区滨江路北段解放桥与伏波山之间。始建于唐,为唐代桂州城之东城楼,上置颜真卿所书“逍遥楼”石刻碑一方。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今陕西西安人,唐开元间进士,曾做过殿中侍御史、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后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其书法凝重实、雄健有力,独创一体,人谓之“颜体”。颜真卿并没到过桂林,相传此碑是据蒲州(今山西永济)碑石钩摹重刻。因置于东城楼,故此楼称“逍遥楼”。宋崇宁元年(1102)。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程节对楼宇重加修建,并改名“湘南楼”。现存“逍遥楼”碑阴的《湘南楼记》,记载了修楼经过和更名缘由。……[详细]
张天宗墓
  张天宗墓位于旧州风景区东南约1.5公里,张天宗是顺安峒—代峒主,几百年来,历代有人出资捐款修整,墓前有一块四方形巨碑,上记载有张天宗开疆辟土的功绩,另有一块高约2米,宽1米的石碑,碑上刻写有:“大宋上大夫总理阁省兵权开辟峒主讳天宗张公墓”。墓园长约30米,宽约35米,依山傍水,幽雅肃穆。清光绪年间归顺州学学正刘启元在《旧州怀古》诗中写到:“怡向颓垣听杜鹃,飘零子姓剧凄然;故家衣锦归0,荒冢松涛锁春烟。”自清代以来,每年清明时节,当地群众都主动到张天宗墓扫祭,以寄托对开疆辟土的先人的怀念。张天宗墓是靖西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桂林静江府城墙
  七百多年前,静江府(桂林)开启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筑城,以抵御来势汹汹的蒙古军队。此次筑城,历经四任主管,耗时十四年之久。扩建后的城墙北起铁封山、鹦鹉山,沿宝积山向南至今翊武路南端榕湖北岸,折而向东接漓江,再转伏波山、叠彩山链接铁封山,全长6000多米,高6-9米。静江府城池依山而筑,以山为壁,因江为池,灵活应变的特定技法体现了“以水为固、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筑城原则。其立体纵深,虚实结合,以防御为主的设计布局,代表了当时军事营垒技术的最高水平。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静江府城墙名列其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