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西山石刻
  西山石刻级别:县级时代:清—民国地址:位于桂平市西山镇西山村西山风景区内保护范围:以每块石刻为中心,四周距碑刻五米的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建控地带:以第块石刻为中心,四周距碑刻五米范围内为建设控制地带。公布文件号:桂平县人民-浔政发(81)30号……[详细]
红七军21师师部旧址
  属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弄京村弄索屯,距县城35千米左右。1930年红七军奉命北上,根据指示,韦拔群、陈洪涛等留守右江革0据地,组建红七军二十一师继续领导革命斗争,1931年二十一师成立,师部及右江苏维埃政府设在弄索屯,弄索成为当时右江革命武装的指挥中心,在韦拔群等同志领导下,二十一师全体指战员依靠群众,利用山区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了长期的游击战争,多次粉碎了桂系军阀的重兵围剿,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旧址原为一栋三间干栏式草盖建筑,后在反围剿斗争中多次被敌人烧毁,1977年按原样修复。为巩固右江革0据地和发展革命形势,桂系军阀多次派遣重兵围剿右江革0据地。1931年3月,将师部及0右江特委、右江苏维埃政府迁至此地(即弄索)办公。在韦拔群……[详细]
苏村汉墓群
  苏村汉墓群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官成镇苏村东南面100米朗伞岭简介:该古墓群位于官城镇东苏茆村苏村屯、花王屯,距官城镇3公里。古墓群分布在苏村平原上,面积约10000平方米,80年代发现还殘存下来的封土堆计有七个,现已平毁辟为水田的有四座,苏村屯边朗伞岭的汉墓封土堆直径24米,高2米,封土堆上已全部葬满现代墓;一座在花王屯鸡地岭,一座在花王屯畲角,现已被毁平种果树,都还有封土堆的痕迹。苏村汉墓群对研究我县汉代历史有重要意义。1981年,有一座封土堆村民挖土打泥砖,在地下1米多处,发现有陶器,器型为汉代。1989年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9]136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八寨遗址
  八寨遗址位于今忻城县古蓬、北更、遂意和红渡4乡镇地,以及上林县的石门村地,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震惊元、明、清三个封建王朝统治集团的八寨农民起义,以八寨为活动基地,转战驰骋于广西宾州、思恩、庆远、横州、邕州、太平、柳洲和桂林等州府广大地区,斗争持续达400余年。八寨地处都阳山脉以南,大明山以东的石山地区,层峦迭嶂,峭壁林立,交通闭塞,地势险要。“八寨”之名,始于元代。《学海通志》说:“仁宗延祜元年(1314年)秋,八寨瑶寇横州。”明代忻城土县第六世土官莫镇威在《协剿八寨记》中记载:“八寨曰思吉曰周安曰古蓬曰古钵曰古卯曰都者曰罗墨曰剥丁……。”八寨在元、明、清三个封建王朝统治时期,是农民起义军斗争的主要根据地。……[详细]
325、法式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式楼
  法式楼“法式楼”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被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之一。该楼建于1914年,是当年清政府设在凭祥“镇南关”对讯分署的办公地点,楼房占地面积为200多平方米,高两层,由当时法国工程师所设计。楼体结构复杂,楼边镶嵌的花草图案精美,壁面塑画高雅,不愧是一尊精美的艺术珍品。但由于该楼建设年代久远,楼房地基逐渐下沉,楼房已出现多处裂缝。特别是楼房久经风吹雨打,表面已变得灰暗,污迹斑斑,不少的地方长出青苔。为了拯救这尊艺术精品,还其昔日风采,国家文物局决定投资35万元,对其进行全面维修,维修工作由自治区文物维修专业队负责承担。目前,维修正在紧张地进行之中。不久,一道亮丽的风景又将重新展示在游人面前。……[详细]
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
  在广西玉林市的城东,人们修建有一座高达7层的纪念塔,整座塔琉璃碧瓦,高耸雄伟,塔内每层还雕塑有反映1945年春,玉林辖内的陆川、博白、兴业及其贵县数十万群众和一万多人的队伍,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历史画卷,再加上配以飞檐斗拱,更显其瑰丽英姿。也正因为该塔是人们,为了纪念这场轰轰烈烈的人民革命而修建的,所以取名为“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就是全民抗战的一个标记,透过这扇小小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抗日救亡的曙光和功绩。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一座平平凡凡的普通建筑,自建成之日起,就以巍峨的形象在玉林的城东高高地耸立。那伟岸挺拔的塔身一如英勇斗争的先烈们的高大英姿直至今日也依然矗立在人们的心里!纪念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慰籍烈士英灵,用先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人民,1992年3月在距玉……[详细]
来宾文辉塔
  文辉塔位于兴宾区政府迁江镇扶济村南面约100米的红水河北岸边。相传为明万历年间(1573年一1620年)武举黄文辉重建,故名文辉塔。属县级文物保护点。塔系八角八面七层平座空心砖塔。塔高35米,内径2.72米,壁厚3米。从底层向上逐层收窄。塔顶以铁铸锅为盖。二层以上每层都有南北对开风门,其余各面均有衬托假门。底层除南北对开的风门外,西面还有一风门,其余五面亦是假门。底层风门高2.2米,宽0.84米。塔基用宽大石板构筑,呈八角形,大于塔座,塔内一至六级设有佛龛。第一级有五龛,二级以上为六龛,现塔内均无梯子可攀登。塔身及龛内,雕龙画凤,缮花缀鸟,色彩斑烂,使塔显得巍峨秀丽,工艺精巧。传说建文辉塔时,做工就有100人,吃饭才有99人,做工总是多1人,吃饭总是少1人,此人就是从天上下凡协助建塔的一位仙……[详细]
王二东汉墓群
  王二东汉墓群是金秀瑶族自治县至今发现的最大的东汉墓葬群。1981年10月自治区文物队普查时,探明汉代墓群共34座(其中2座属象州县地域),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地形为丘陵地带,黄粘土质,墓葬封土堆直径4-11米,墓高0.8-1米。1992、2007年先后两次对6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陶罐、陶碗、陶屋、陶壶、陶钵、井亭、熏炉、灶、灯、纺轮、铁釜、青铜碗壶、石球等50多件陪葬器物。出土的陪葬器物对于研究广西社会发展史及金秀瑶族自治县古代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出土器物现藏金秀瑶族自治县博物馆。2000年7月19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韦竹平故居
  韦竹平故居韦竹平故居位于文圩镇道义村,为蒙山著名民间拳师韦竹平故宅,是今县境内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清光绪年间的民宅建筑。故居为整体结构,分前后两座,每座为一厅两房,前后座之间有左右横廊相连,构成一个四合院。总可居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青砖墙壁,瓦木盖顶,极其牢固,虽经历百年之久,但仍无甚损坏。屋前厅檐下,有木雕花鸟5幅,千姿百态;有7幅泥塑动物图案,塑鸟、狮、鹿、犀牛等动物20多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此外,厅堂饰画还有各种书法和山水画等。后座厅堂正梁底下的两边墙上各有一幅3平方米的山水鸟壁画,天井廊檐有以手工制作的穿花门及经过精心雕刻的菊花连体门。现在该处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登塘民居
  登塘民居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六陈镇登塘村登塘村委会旧址简介:登塘民居位于平南县六陈镇登塘村中,是清光绪初年甘达兴所建的民居。民居坐西南向东北,平面呈长方形,面宽35.45米,深长37米,总建筑面积约1312平方米。三进三开间,中隔二天井的四合院式,前、后两座均建有阁楼。主体左右建筑布局基本对称,均有横屋,有花厅、天井、住房等设施。屋后两角均建有正方形碉楼。枱梁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盖顶。花厅有隔屏雕花,有格子窗,窗格镶有彩色玻璃。为研究近代民居建筑艺术提供实物资料。1989年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9]136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31、天涯亭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涯亭
  在钦州市钦南区中山公园内。传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知州陶弼始建。因“钦地南临大洋,西接交趾(今越南),去京师万里,故以天涯名,与合浦之称为海角者一也”。天涯亭初建于城东平南古渡头,明洪武五年(1372年)同知郭携迁城内东门口重建。1935年迁建今址,故又称“宋迹三迁”。亭为平面六角形,边长2.5米,高5米。石柱木构梁架,攒尖顶,琉璃瓦盖。亭南北面檐口悬挂“宋迹三迁”和“天涯亭”木匾天涯亭于青山绿水之中,湖水融融,青山滴翠,盛夏登临,爽气袭人,午不知暑。亭北面3米处,有1962年田汉题诗运河滚滚入湖来,没字危亭草满阶。词客分明怀故土,钦州何必是天涯石刻一通。……[详细]
廉州武圣宫
  武圣宫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廉州镇奎文路中段,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灰裹垄瓦面。为中轴对称庭院式庙宇建筑。面阔三间,三进二天井,由门楼、中殿、后殿,及两侧连廊组成,占地面积586.2平方米。中殿明间置四根粗壮高大的花岗岩内金柱,上置两榀抬梁式木构架,支承屋顶,用材硕大,浮雕装饰精致,建筑外墙涂土红色浆。为清代建筑物,具岭南风格。2009年5月4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武圣宫主体建筑四周围墙墙基为基线,向东外延5.5米,向南外延9米,向西至奎文路26号东面墙,向北至大东门1号南面墙。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外延16米范围内。……[详细]
兴业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兴业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兴业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城西南21千米城隍圩城隍小学内,亦称城隍镇北帝阁。距南宁市千米。玉林市专线车可达。面积130平方米。城隍小学为砖瓦结构,属清代建筑。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始建年代未详。重建于道光十五年,当时的建筑结构为一进一阁两庑,庑与阁齐,前座三开间,硬山顶砖木结构,阁高数层,内朔魁星。檐下及梁皆雕刻花卉岛兽,甚为壮观与精美。现仅存头进三开间。一九四五年三月二日,兴业县人民自卫军攻克仁厚、葵阳、铁城等城乡村公所后,召开军民誓师大会,会上宣布兴业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就设在现在的城隍镇小学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绿水灵渊古泉
  绿水灵渊古泉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上渡乡下石村龙潭屯东南面。简介:绿水灵渊古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上渡镇下石村龙潭屯,距县城15公里。为一处明代起有记载的古泉,绿水灵渊古泉有公潭母潭之分,潭宽约40米,长约100米;母潭有二泉眼,泉眼泉水冒起水面高约30厘米。大者宽2米,小者宽1米;公潭有小泉眼7个。母潭深,公潭浅,母潭深约40米。泉北面100米处的山坡上有绿水庙,明万历建,绿水灵渊古泉保护完好。-建了2个抽水机站抽水灌田,长吸不竭。绿水潭之外与渌水潭相连的还有大腰塘,其水面宽与绿水潭差不多。绿水灵渊古泉对研究我县古泉提供实物依据。……[详细]
太平天国赞王蒙得恩更垌五世祖母墓
  太平天国赞王蒙得恩更垌五世祖母墓级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 平南县大鹏镇花王村更垌屯西南500米半坡上。简介: 该墓位于大鹏镇花王村更垌屯。墓葬于乾隆壬申年戊申月甲子日申子时,嘉庆元年重修,是太平天国赞王蒙得恩五世祖母墓。墓坐西北向东南,为土堆墓,面积60平方米,墓冢呈半球形,墓冢后立石碑一通,碑文记载墓主的生率年月及后裔等,墓碑字迹清楚,碑文阴刻。碑高0.67米,宽0.48米,碑当中大字字径0.45米,小字径0.15米,该墓的发现对研究太平天国蒙得恩的身世提供实物依据。1977年8月10日县人民政府(平革字102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畅岩石山九重门古文化遗址
  畅岩石山九重门古文化遗址九重门洞穴遗址官成镇岩脚屯畅岩山东南面,该遗址属石灰岩洞穴,为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的形状不规则,洞口高2米,宽1.8米,深约12米,面积约30平方米,洞内、洞外土色灰褐。二普时从地表采集到胶结成团的螺壳、砾石打制的石器,石片及各种兽骨、兽牙。遗址西面十多米处有一个小洞中亦采集到螺壳、兽骨等胶结物,该遗址是研究南方古人类史的实物依据。1973年12月6日县人民政府(平革字95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石器官成镇双马村畅岩石山南以该山平面形状为基础,周边延出10米为保护范围。以保护范围的尺度为基础,外延出1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337、洗石庵
洗石庵
  洗石庵始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庵内有大雄宝殿、妙虚楼、半青阁、舍利灵塔等,是中国重点佛教寺院。舍利子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洗石庵原主持释宽能法师生前住持西山洗石庵数十年,潜心修佛、积德行善、道行高深,深受民众敬仰。其1989年圆寂后除平生所佩菩提子佛珠在1600度高温下尚有48颗不被熔化外,更产生了世界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比丘尼的三颗灵骨舍利子,声名远播海内外。令天下多少善男信女对能亲临西山洗石庵,敬香一柱,参拜舍利子一番,向往不已!地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西山镇西山村西山风景名胜区内保护范围:以庵四周外檐滴水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建控地带:整个西山风景区属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郭县古城址
  郭县古城址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上渡镇河口村院郭屯北面浔江岸边简介:郭县古城址位于平南县上渡镇院郭屯浔江岸边,河口河绕其右。面积约100000平方米,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100米。城址是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有唐代特征的遗物,在该古城址范围,不论浔江岸断层、村边和旱地,到处是瓦砾。在这里采集到的遗物除五铢钱外,还有莲花瓦铛、布纹大瓦和实心碗足彩釉破碗等。2006年由区考古所熊昭明同志为配合长洲电站工程对城址局部进行了考古挖掘,出土了唐代的不少遗物。1989年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9]136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列宁岩(东兰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
  列宁岩列宁岩(东兰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原名北帝岩,内设北帝庙得名。位于武篆镇南4公里的论硬山腰上。洞高45米,宽64米,深137米。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会,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了广西第一届农-动讲习所,培养右江各县农-动骨干276人。农讲所宣传马列,培训农运骨干,功绩卓著,影响深远。1930年2月,经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提议,东兰县工农民主政府讨论通过,北帝岩改名“列宁岩”。1963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庆,中央副主席-为列宁岩亲笔题字:“广西农-动讲习所旧址”,镌刻在洞口上方。原名北帝岩,位于广西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县城、武篆镇38公里和4公里,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详细]
340、普贤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贤塔
  普贤塔位于桂林市象山区象山山顶,建于明初,是一座喇嘛式三层实心砖塔。塔基为双层八角形,底层每面宽3米,基座面积55.2平方米。因第二层嵌有青石线雕的南无普贤菩萨像而得名。像高0.8米,上方横列“南无普贤菩萨”六字。塔身为圆宝瓶形,圆形伞盖,顶为两圈相轮。该塔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或宝瓶,故又称剑柄塔、宝瓶塔。普贤塔是一座喇嘛式实心砖塔。建于明代初期。塔身第二层正北面嵌有青石线刻“南无普贤菩萨”。远看此塔, 像插在象背一支剑柄或置于象背一只宝瓶, 故亦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此塔典型与周围山水相映成趣, 颇为和谐和壮观。2000年,普贤塔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