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新营盘清真寺
  新营盘清真寺地点:漾濞县城西北的上街旧城内。现状:新营盘清真寺于1989年失火被焚,1991年回民群众集资27万元复修大殿,1992年竣工,新建大殿为重檐歇山顶,通面阔22.6米,进深17米,下层高5.3米,飞檐架斗、雕刻精美、气势恢宏。大殿右为厢房,入大门有照壁,大门右侧为斋房。1988年3月漾濞县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背景资料:《云南文物古迹大全》载:寺中大殿(原殿)坐西朝东,右为五间厢房,左边栽有花果,前为照壁,院中砌有花台,大殿后为花园,建有亭台、曲廊、水池。……大殿后檐歇山顶,通间面阔22.33米,通进深15.12米,高13.64米。14扇格子门和两洞月形窗,饰以彩绘、木雕和浮雕图案。《重修漾濞上街新营盘清真寺》载:原上街新营盘清真寺,其殿梁-有“大清咸丰九年岁次已未日建丁卯年上……[详细]
星宿桥和丰裕桥
  星宿桥和丰裕桥 禄丰县是滇中古驿道(禄丰段)的经由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众多,境内有多处古驿站关铺,还有纵横交错的古桥174座,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禄丰星宿桥和丰裕桥。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禄丰星宿桥、丰裕桥合并入选古建筑保护名录,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加上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禄丰腊玛古猿化石遗址,禄丰县境内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已增至2处3点。 禄丰星宿桥位于禄丰县城西门外星宿江上,又称“西门大桥”,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现存石桥及其附属建筑均为清道光五年至十二年(公元18……[详细]
石寨山古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宁县上蒜乡石寨村,5公里处滇池之滨,面积约5000平方米。1955年至1996年先后五次考古发掘,清理战国至西汉滇国王族墓50座,出土器物5000余件。以青铜器为主,有生活用具、生产用具、兵器、各式贮贝器、铜鼓等,题材广泛,猎涉当时的社会风貌。 距今2000多年前的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初,滇池沿岸曾经有过一个被称为滇的古代王国。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文献记载,滇国的情况十分模糊。1956年,考古学家在滇池东岸晋宁一个叫石寨山的小山岗上,揭开了云南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一个消失千年的王国一一古滇国墓葬群重见天日,由此证实了人们对古滇王国的猜测。 1956年11月到1957年1月,在对石寨山的第二次发掘中,随着6号墓中一枚上镌四个篆字的金印--滇王……[详细]
朱德旧居纪念馆
  朱德旧居位于昆明五华山北面的水晶宫红花巷4号和小梅园巷3号。小梅园巷3号院为昭山小学使用,红花巷4号院为云南记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使用,建筑内都陈列有朱德生平事迹展览,对外开放。水晶宫红花巷4号旧居,坐北朝南,中式土木结构四合院。正房二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屋檐下有廊。耳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到座面阔五间,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马标的私人房产。1090年朱德由川来滇,以蒙自籍身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习武,与马标有师生之情谊,1911年毕业,在云南辛亥“重九”起义、护国运动、靖国战争中屡建功绩,步步晋升。1921年朱德出任云南省警察局长。马标将此房转让给朱德,同时还购得房后空地和几间旧房,由朱德与其挚友李云谷设计建成中西式外走廊砖木结构楼房一幢。楼东面一间为朱德当年住房,……[详细]
施甸抗日江防遗迹群
  施甸抗日江防遗迹群1942年5月,日寇侵占我国怒江以西大片国土,中国远征军沿江设防,英勇抗击,与日军隔江对峙直至-胜利。施甸县位于怒江中游东岸,保留了大量江防遗迹。本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大山头炮兵阵地、孩婆山战场遗迹、老渡口作战遗址、小团山盟军高炮阵地以及望江台、三个山、大蜂子窝、小金岗元、小乌木、二台坡、大红梁子、老兵洞等8个碉堡。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详见各阵地、碉堡碑文。1、大山头炮兵阵地大山头炮兵阵地建于抗日战争后期,范围包括整个大山头地区。主要遗迹有炮车路、石砌炮位、观测哨、掩蔽部和交通壕等。1942年滇西沦陷时是我远征军与日寇激战怒江峡谷的主阵地之一。1944年-开始,又有远征军71军炮兵营和长官部直属重炮团进驻山头,为策应-和摧毁敌松山阵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炮火支援。保护范围:前……[详细]
大理马氏宗祠
  马氏宗祠坐落龙尾古城内中丞街下段,现中丞街18号,占地约二亩左右。原有宗祠已倒坍,仅遗存大门、围墙内是散落的瓦砾。1937年族人马崇六出资重建,建成后规模是出檐大门,门上面横匾书刻马氏宗祠,是时任玉龙书院校长的族人马明远书并刻制的老匾。大门两边为二层土木结构,建有明、清式民居铺面各一间,后面小天井,正面照壁,中间写有“扶风世泽”四字,是时任玉龙小学校长的族人马德御所书,照壁两边有小月宫门。入内北面厢房五间,前面是通道和小花园。紧靠厢房是坐北朝南三开间殿堂式建筑的祠堂,前有一个大平台。祠堂东有厨房三间。祠堂平台和厨房前是大天井,种植有花木。 马氏原籍江苏宜兴市。一世祖马易宝授玉历将军,于明朝洪武年间随傅友德入滇,平云南后,镇守下关,留居屯田,至今已传十八代。 马氏宗祠重建后,每年七……[详细]
亦佐城址
  位于富源县富村镇南约7000米的亦佐村。历史上亦佐城占地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因北部城墙修建在山坡上,受地形限制,城墙形成三角形的两条斜边,致使整个城呈五边形,现墙基全部清晰可见。古城设东、南、西、北4道门,其中东、南、北3道门均处于正方位,唯西门偏北45°。城墙均为石灰岩打制的五面石砌筑,未使用任何黏合剂,也未见夯土墙体。4道门现均为当地村民出入村庄的通道。城内街道格局基本保持原貌,县衙3间正堂和城内城隍庙3间后殿保存完整,青石板路面已毁。据文献记载,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于此设亦佐县。“亦佐”为彝语,“亦”即“彝族”,“佐”意为“官或头人”,“亦佐”意为“彝族头人(或官家)居住的地方”。明洪武十七年(1384),亦佐土酋安伯反,沐英率兵征讨,土知县沙普额受招安,继任亦佐知县。明洪武……[详细]
弘圣寺塔
  弘圣寺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南方,距古城仅一里许。弘圣寺塔为砖砌密增式中空方塔,塔为16级,塔高43.87米。塔的下部之3米为石彻,3米以上为砖砌。底层塔身6米见方, 正西面有青石砌成的塔门门框,门框上方有大理石浮雕的菩萨,其它三方亦有浅佛龛。塔檐用砖六层叠涩砌成,出檐2尺。 塔身在各层塔檐上皮逐级收台,层宽与高度逐级缩小,每层塔身向正中开券洞2孔,佛龛2孔,各层互相交错,左右各有凸起的亭阁式塔一座。塔顶竖有刹轴、覆釜,上置仰莲及七层相 轮,相轮上有圆形铜皮宝珠及刹盖,其尖为葫芦形火焰珠,整个塔刹宝项高3米多,壮观无比。 1981年国家曾拨款对弘圣寺塔予以重修和加固。维修时在塔刹铅轴中及铜轴底面座上发掘到文物计700余件。其中有密教法器金刚杆142件,有金、银、铜各式合利塔楼602件,鎏金铜造像1……[详细]
229、升庵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升庵祠
  升庵祠坐落在昆明西山山麓、滇池之滨的高峣村。是明万历年间人们为纪念杨升庵,将其旧居“碧峣精舍”改建为祠,供奉其塑像。这是一座三院三殿的中式庭院,背靠西山,面临滇池,旁有清泉,花木繁盛,幽雅秀丽。祠内古木参天,楼台亭阁巍然肃立,祠堂静谧。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升庵祠原为乡绅毛玉的庭园,当时毛玉任吏部给事中,与杨慎友情笃深,在“议大礼”的政治斗争中,被逮下狱,廷杖创发至死;“碧峣精舍”是毛玉之子毛沂专为杨升庵准备的。该祠在1986年重修,占地2000平方米,辟为杨升庵纪念馆。祠东原有明初修建的普贤寺,明末,徐霞客游滇登太华山时曾在此驻足,便将普贤寺维修后辟为徐霞客纪念馆。升庵祠位于西山山麓高峣村,背靠西山,面临滇池。明万历年间(1573-1619)布政使刘之龙首将其寓所碧峣精舍改建……[详细]
芒中佛寺
  芒中佛寺位于普洱市孟连县城以东娜允镇景吭村芒中小组,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系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寺宇,由大殿、僧房、引廊、佛塔等组成。占地面3050.41平方米,建筑面积678.73平方米,四周有石砌围墙。芒中佛寺,傣语称为“洼拉所坦”,以佛殿为中心呈纵向式分布,坐西朝东,佛殿前为走廊,西北侧为僧舍,东北侧为佛塔,在佛殿的东、南、北三侧围墙有本道侧门,供教徒出入。大殿为芒中佛寺的主体建筑,坐东朝西,为重檐悬山顶木结构建筑,呈纵向式布局,挂瓦屋面,面阔4间,进深4间。佛殿北侧外墙体绘有傣族民间壁画,内墙体西、南、北侧保存有傣族传统金水漏印纹饰,金柱、檐柱均有金水漏印纹饰。佛殿的正门位于东侧,南、北两侧有两道小侧门,北侧门接引廊与僧舍相连。芒中佛寺是孟连县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佛寺,也是对东……[详细]
福春恒商号旧址
  福春恒商号旧址位于正义路小银柜巷,建于1924年。该建筑坐北朝南,由东西两个部分组成。东面为两院,由一个“三坊一照壁”和一个四合院纵向串连组成“六和同春”式民居。西面南为门厅,北为库房。“六和同春”部分皆为两层走马转角楼房,土木结构,单檐硬山顶,举架高大,装饰精致,尤以隔扇门木雕工艺最为细腻精美。库房为大空间单层建筑,单檐硬山顶,卷山。该建筑总大门和内院两座大门以及外立面门窗石材装饰,具有鲜明的西式风格。福春恒商号组建于光绪二年(1876),总号设下关,分号设昆明、保山、腾冲、成都、汉口、香港及缅甸曼德勒、仰光等地。主营丝绸、珠宝玉石、名贵药材、地方土特产品等,兼营钱庄、汇兑及鸦片税捐业务;还开办了柞蚕丝加工厂、面粉加工等六个工厂。经营网点遍及西南、东北等地及国外东南亚地区。1928年总号迁……[详细]
维西戈登遗址景区
  云南戈登遗址景区,位于维西县城东北九十公里的塔塔乡戈登村西约500米的腊普河东岸崖下,距离河面约50米。此遗址于1958年发现,由省博物馆考古队清理发掘。戈登遗址被鉴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址。这无疑填补了迪庆州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证明州境内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将出土文物的制造技术与邻近地区发掘出土的新石器准比较,发现其上限不早于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年代(距今4000、5000年),下限不晚于宾川白洋淀遗址(距今3000—3500年)。戈登新石器遗址的发现不仅把迪庆州人类发展的历史推进了近千年。还对深入研究西南三江(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及其与北部诸省的新石器文化间的联系有重要作用;为上述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迁徒、原始社会状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戈登遗址被鉴定为新石器时期……[详细]
北京路石房子
  北京路石房子位于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427号茶花公园内。石房子如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矗立在大树浓荫的环抱之下。中式琉璃瓦挑檐式屋顶阔绰大气,法式主体结构线条干脆利落,一看就是大师手笔。外墙看似不经雕琢、凸凹不平的石头,由内向外抒发着建筑的诗性与智慧。探寻的目光被那几座精致大气的窗子所0-,它的存在毫无悬念是那个年代最有说服力的高尚建筑。歇山顶两层楼形制形成七间三进的平面布局,坐西朝东,中间建出抱厦,小歇山顶雨亭覆于抱厦通道之上。石拱券大玻璃窗、石条墙、三角楣傲立在北京路最令人瞩目的视线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屋面却出人意料地采用中国传统歇山顶,正脊两端设鸱吻,垂脊端头置兽头,唯岔脊不用走兽,斯为毫不掩饰的追慕唐风也。山墙排山沟滴是朝外的,檐下凹出两跳斗拱,左右老角的梁下有悬垂柱,外檐有油漆……[详细]
钟屏街大佛寺
  钟屏街大佛寺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钟屏街483号。建筑坐南向北,分别由门楼、天王殿、东西厢房、观音殿、东西两庑、后殿(大雄宝殿)及水井组成3进院落布局的建筑群。占地面积2708.55平方米。门楼,重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0.8米、进深6.4米。明间一楼设通道。天王殿,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3.75米、进深10.5米。前檐及门窗饰彩绘。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3.4米、进深6米、出廊1.5米。观音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3.5米、进深10.6米。东西两庑,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1米、进深4.3米。硬山顶墙体高出屋顶正脊,呈“猫弓墙”(俗称“风火墙”)。后殿(大雄宝殿),单檐歇山……[详细]
雍家村民居建筑群
  雍家村民居建筑群位于陆良县芳华镇雍家村。建筑群坐东向西,为明、清时期形成的家族式聚落民居建筑群,总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雍家村在南、北、西三面各设一道大门,进入大门形成网状式闾巷,通往每户人家,各户均为四合院汉式民居建筑。现存建筑附近部分被拆除或局部拆除外,完整保存的尚有10余座院落,规模布局、雕刻制作基本相同。各四合院相互连接并贯通,深入其中,宛如进入迷宫。除大门供出入外,全部建筑的外部墙体均相互连接成一个封闭的整体。建筑大多数为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正房,均为3开间,通面阔均在10.5米左右;厢房,通面阔均为2开间;门楼,通面阔均为3开间。所有房屋均为一楼一底二层,楼上楼下各家各户都有通道相连。村西南端,尚存1座清光绪年间的寺庙,为雍氏家族的宗庙。与寺庙相近处,保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间的一座……[详细]
栗柴坝渡口惨案遗址
  栗柴坝渡口惨案遗址位于泸水市上江镇栗柴坝渡口,距州府六库26公里,海拔770米,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栗柴坝渡口是泸水市境内怒江与腾冲、泸水、保山之间往来的重要渡口,东连保山、云龙,西通腾冲和缅甸联邦,为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怒江古渡口之一。公元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占领东南亚,旋即向我滇西进犯。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九日,侵华日军一部自腾冲越过高黎贡山,进犯泸水。日军窜至栗柴坝西岸时,发现渡口已被我东岸守军封锁,不能渡江东犯,便恼羞成怒,向我滞留在西岸的难民发难。当时西岸待渡的难民共有三百余人,多数是从缅甸逃回祖国的华侨同胞,一部分是腾冲、龙陵逃向内地的难民,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嗷嗷待哺的乳婴。除少数脱险者外,有二百九十余名难民同胞惨遭杀害,一时江岸积尸成堆,死……[详细]
237、无为寺
无为寺
  无为寺位于苍山兰峰东麓,无为是佛教名词,亦称无为法,与有为相对,指非因和合形成,无生灭的绝对存在,原是涅的异名。寺东边的村子叫阳乡村。无为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当时有山门、过厅、正殿、两庑、花苑等设施。明嘉靖年间,在无为寺后面又建了一座救疫寺。明正统十年(1445年),住持僧人无碍,集资铸铜钟一口,高1·2米,口径1米,这口钟现存在寺中。清朝末年久倒毁。1984年,阳乡村民集资历证明建大殿。1987年,修复了两面庑及山门。无为寺有八景:传说唐僧取经路过此地,曾在这里晒经书,所以有晒经坡;无世祖忽必烈片大理时,曾在附近驻兵,有驻跸台(帝王出行时没途停留暂住称驻跸);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汝南王朱有枥居大理期间,曾在无为寺听经学法,并写了篇《无为寺记》,刻在玉磬碑上,玉磬碑石口极……[详细]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威信县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84年,总占地面积4.67公顷,共计投入建设资金220余万元,建园之初是县级陵园,198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建有高10米、碑体边长2米、占地1189平方米的柱形“红军烈士纪念碑”一座,纪念碑南北两面分别刻有毛泽东书体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碑文,从东、南、西、北四面台阶皆可步上纪念碑。四周种有塔柏、雪松、白玉兰、万年青等花草树木,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建有红军烈士个人生平事迹碑83块,成排树立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周围,隐现于花草丛中,整洁优雅,庄严肃穆。……[详细]
诸葛武侯祠
  诸葛武侯祠位于姚安县烟萝山,是诸葛亮南征驻地,故垒遗址。武侯祠始建于唐朝,明嘉靖丁已三十六年。2010年诸葛武侯祠开始重修。诸葛武候祠主体建筑群由大殿、四厢及两院组成,总占地面积为70亩,座东南朝西北,整座建筑庄严古朴、气势磅礴。大殿内正前方这一尊铜像是诸葛亮坐相,青铜浇铸,3.6米高。诸葛亮手拿鹅毛扇,穿长袍、慈眉、慧眼,头戴饰玉官帽,喻示着“有求必应”,在诸葛亮两侧,两个铜铸侍童陪伴,一尊抱着“上方宝剑”、一尊抱着 “佛尘” 民间一直把诸葛亮视为保护神。诸葛亮于公元181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汉族,字孔明,号卧龙居士,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17岁时师从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十二年(公元227年),诸葛亮27岁,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详细]
孟孝琚碑
  孟孝琚碑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于昭通白泥井出土。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浑朴古茂,现嵌于凤池书院(今昭通第三中学)壁。从内容上看,它主要记述孟孝琚的生平。孟孝琚,原名孟广宗,“十二随官受韩诗,兼通孝经二卷,博览(群书)”,改名孟。他先聘“蜀郡何彦珍女”,未娶夭亡于武阳。其父的下属-刻此碑送孝琚归葬朱提朱茔,以纪念死者,安慰亲属。由此可见当时的边疆少年是如何用心学习中原文化,钻研典籍,也透露出当时婚、丧习俗。从碑四周所刻的龙、虎、龟纹,可以窥见汉代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石刻艺术水平。从书法上看,碑文系方笔隶书,取势横扁,左右舒展,笔画瘦劲古朴。它的发现,不仅打破了“北方南圆”的陋说,而且可以探索“汉隶与今隶递嬗痕迹”(梁启超语)。现存孟孝琚碑,上端断残,下端完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