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一二.一”四烈士墓
  在云南师范大学(原昆明师范学院)校园东北隅,有座青竹和翠柏掩映的“一二·一”四烈士墓。墓道前方矗立着两根石柱,顶端是鲜红的火炬;石柱基座上,刻有闻一多先生撰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墓后石屏为自由神浮雕:无数青年跟随自由女神,奔向自由,呼唤光明。浮雕下,刻有感情深挚的悼诗:“死者,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这里。”“死者,你们怎么走不出来?”“我们在这里,你们不要悲哀。我们在这里,你们抬起头来。”“那一个爱正义者的心上没有我们?那一个爱自由者的脑里没有我们?那一个爱光明者的眼前看不见我们?”烈士墓四周围有铁链栅栏,整个墓地庄严肃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群众来这里瞻仰、凭吊;广大青少年常到这里扫墓、悼念。那是难忘的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奋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详细]
122、聂耳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聂耳墓
  在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有一片缓坡,松柏森森,绿树丛中,长眠着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墓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琴颈,道上七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七个音阶;道上的24级石阶,示意着他仅活了24岁。琴盘顶部,七块晶莹的墨石上,分两行横书“人民音乐家聂耳墓”。墓地设计新颖,构思精巧,既富于特点,又显得庄严大方;聂耳原葬在高至华亭寺之间公路西侧上方,墓系青石镶砌,简单朴素,有徐嘉瑞撰写的碑文。1954年,人民政府进行培修时,由郭沫若重撰碑文。1980年,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重建新墓,同年5月13日,迁葬于此;聂耳生在昆明,死于日本。日本人民为纪念聂耳,表达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1954年11月1日,在藤泽市鹄沼海岸聂耳遇难地附近,建立了聂耳纪念碑;1963年重建“耳”字形的花岗石纪念碑,郭沫若书……[详细]
姚安德丰寺
  德丰寺位于云南省楚雄市姚安县城栋川镇德丰路,是一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二年,系三重堂古代建筑群,与北京故宫为同时代建筑,是云南省现存明代斗拱建筑中最为完整的一座。寺内正殿装置18扇格子门,殿内有高大的铜铸释迦牟尼佛像,此外,殿内还有一尊被称为“老睡像”的佛像。传说清朝初年有一位高姓土司,民间认为他能治百病,带来吉祥,便塑像纪念他。还保存的德化铭碑,刻于宋大理国元亨二年(公元1186年),为云南八大名碑之一。该寺现为博物馆馆址,馆内保存珍贵历史文物600余件,品种、数量、质量均为全州之冠。尤其是馆内文物展及铜像等,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前来,是一个含文物简史参观及娱乐欣赏的旅游景点。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德丰寺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寺院由前堂、二堂、正殿及两厢两耳三重堂建筑组成。……[详细]
文山大兴寺
  酸枣岭村原有古寺两座,东为大兴寺,西为吉祥寺。大兴寺为民间传下的一座古寺,存有的石碑可做参考。 据碑文记载大兴寺建于明末清初年间,重修于光绪七年,碑文的背面清晰记录了当时重修大兴寺捐款、捐物人员的名字达100人。大兴寺的始建距现在已有350年的历史,曾是皇家去往承德的必经之路。大兴寺坐落于我村村东,2004年修复前仅存有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地基及韦驮殿。韦驮殿的东侧有一棵老槐树,这棵槐树树干直径约1.5米左右,须3人才能将树干围住,老槐树经过几百年的风霜磨练再加多年无人养护,树干的中心已经空了。一个人站在里面感受不到丝毫的委屈。它虽是经多年风雨洗礼、泪迹斑斑,可它却枝繁叶茂而且每年要开两次花。显出它气势勃勃、生机盎然。 大兴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年间,大雄宝殿为三间,前沿懔上制有龙、凤造型,为细麻缠……[详细]
昆明袁嘉谷旧居
  袁嘉谷旧居位于翠湖北路51号,建于1920年。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510平方米,建筑面积756平方米。北面正房五间,明间和次间为三层,单檐歇山顶。梢间和其他三面皆为两层,硬山顶。各层朝天井方向均设走廊,一二层构成回廊。东侧厢房下部明间为门厅,二楼外侧有走廊。除东厢房下层明间外,各楼层明间设隔扇门6道,两侧均为木槛窗槛墙,传统中式做法,仅有外墙二楼对外开窗为半圆拱顶,有西式韵味。袁嘉谷(1872~1937),字树圃、树五、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16岁成为秀才。22岁中举。31岁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后,授职翰林院编修。第二年,奉派到日本考察政务和学务,任云南留学生监督,为期一年。归国后,任学部副提调、学部图……[详细]
段信苴宝摩崖碑
  段信苴宝摩崖碑位于邓川镇新州后云弄山的石窦香泉,距县城二十五公里,石窦香泉有两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庙、本主庙靠西的溶洞比南洞深,洞内奇石异景,石幔、石笋、石柱举目可见,顺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岩上、奇石悬挂,别有特色,石状如一群猪拥挤在一起,细看似有一石佛像紧镶于石缝丫。段信苴宝摩崖碑就刻于南洞内约高3米处,全碑共四百一十三字,碑宽零点六九米,高零点九米,文十八行,行二至三十三字,楷书、阴刻。该碑是洱源县年代最早的元、明白文碑(汉字白语碑)。内容是记载捐田建寺的经过、所以又叫《舍田碑》。《新篡云南通志》金石考里对该碑有著录,从碑文首行的“大元国奉训大夫都元帅段信苴宝我立记丘系系似”来看,立碑是大理段氏第十一世总管段宝,从碑文中提到的“至正三十年”断定此碑刻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详细]
永胜古坟林和古城遗址
  古坟林隐匿在“管理所”之东、松柏相间的山坡上,约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上万座他留古墓,可辨认碑文的就有3000座。墓群年代起自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迄至民国初年,尤以清代居多。带着三个谜走入古坟林,你便可脉络清楚地看这个景点。首先是它的辉煌之谜。你会发现,所有墓都用青石垒刻,且是扣着“石帽”的建筑风格,有的还立着华表呈示墓主的显赫,有的刻着图腾和神兽,最早的古墓建于明嘉靖年,最多的是清代。这样罕见规模的古墓群,对仅有二万人口的他留人是个奇迹,而当年的他留人曾是一支什么样的民族,则是一个无法知晓的谜。其次是它的汉文化情结之谜。你会注意到,他留人有自己的语言,而古坟林的碑文却都使用楷书汉字,且用语严谨,词句规范并不亚于中原古墓,多记载了明初屯兵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之史实。碑额及边框内容多……[详细]
128、金马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马寺
  金马寺是昆明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早在东汉,金马山上就有最早的建筑——金马神祠。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蒙舍威成王加封金马山神为“金马名山至德景帝”并命寺额“灵应寺”,这是金马寺最早的文献记载。之后金马寺虽然兴废更替,但是香火终究绵延不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腊月二十三日于明军攻克昆明,金马寺毁于战火;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已毁五十七年的金马寺在黔国公沐晟,征南将军、都督沐昂的支持下,住持法坚与乡贤何仲渊,阮振主持修复了金马山灵应寺。据文史记载,修复后的灵应寺建筑雄伟、金碧辉煌;金马山上依次建有:三门殿、两庑厢房、中殿、大雄宝殿、祖堂、斋堂、禅堂、方丈室、僧寮、三贤祠、占地面积宏大,跃居昆明八大名胜之一——金马朝晖。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由于金马山灵应寺年久凋零,在住持……[详细]
129、永国寺
永国寺
  永国寺永国寺始建于明初,原称宁西禅寺。这座古寺在明清两代曾香火鼎盛一时,明代著名的大学者杨升庵在遭贬流放,戍边永昌卫时,经常往来于博南古道并有大量的时间寓居寺内,吟诗读书。因此,后人为纪念这位落魄边疆的四川新都状元,又在博南山上建盖了一座杨升庵祠。赵藩还专为其撰写了一副楹联:自号博南山人,唱酬遥寄张公子;地近宁西禅寺,英魂常依李晋王。 赵藩的楹联中提到的李晋王即明末著名的抗清名将李定国,明末永历皇帝与晋王李定国兵败吴三桂而出逃缅甸时,曾在永国寺内隐居过很长一段时间。据现存寺内的修复碑记载: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定国,跟随着永历帝向滇西逃跑时,曾在此山作战。又公元一九一二年,剑川赵藩记,政阳榘书的碑文内记载:永历君臣票主晋王所题宁西禅寺木牓四字,犹悬殿楣,帷石牓毗卢宝座四字,则仅中二字存焉。腾冲李根……[详细]
王九龄旧居
  翠湖北路3号王九龄旧居建盖于1925年。从前的门牌是翠湖东路25号。那时,王九龄刚从教育总长任上辞职归来。他买下了翠湖北岸上的一片沼泽地,填平后建盖了这幢住宅。王九龄旧居是一土木结构的传统四合五天井式宅院,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2平方米。座北向南。坡面青瓦悬山顶。为了借南面翠湖之景,便于观赏,南面仅建了平房,其他三面均为二层楼房。北面正房稍高,明三暗五(间),两侧耳房皆为三间。与众不同的是,三面楼房一、二楼间,建有回廊,而且两侧耳房二楼的回廊延至南面。站在二楼外走廊上,翠湖美景,尽收眼底。房屋虽然宽大,但木构件装饰则简朴大方。南面围墙转角为石嵌,大门两侧有边长1米许的外方内圆石砌作为装饰。王九龄(1880~1951),字竹村,号梦菊,云南云龙县石门镇人。毕业于云南高等学堂、东京法政大……[详细]
耿马总佛寺
  耿马总佛寺耿马总佛寺,傣语洼细利专勐,位于云南省耿马县耿马城郊,属巴利语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由清代乾隆年间耿马宣抚司罕师.罕谢主持修建,由耿马最高禅师按雅淌住持,也是耿马土司及其亲属拜佛的场所,又称官缅寺。在耿马南传佛教中属最高一级,称纳扎探。清咸丰一至四年(1851-1854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曾两次重建。此寺包括大殿、过厅、戒堂、塔、僧舍、庭院、围墙、寺门等部分。大殿主体为砖木结构,殿内有两排平行的巨大木柱作主要支撑,巨柱外两侧又承接副梁,形成偏厦。中堂与偏厦组合为三重檐建筑,上盖青灰瓦。殿高约30米,宽15米,长27米。左右走廊宽约3米,走廊外有一道1.5米高的矮墙环绕。殿内西端的释迦牟尼佛像后还供列八尊泥塑像,除水神乌保谷外,其余八尊全是阿罗汉像,即阿拉含、阿底牙、微拔……[详细]
漾濞普光寺
  普光寺普光寺,坐落在漾濞县城南5公里云台山林业局驻址内。这里傍山依林,林木葱郁,交通方便;山花掩径,林禽争鸣,自然风景极为优美。据传普光寺始建于宋朝,后毁于兵火,明末清初重建。50年代曾被地方粮食部门征用改造为仓库。1976年粮食部门将该寺房产转卖给云台山林业局。1983年该寺地基收回地方,以待开发。1986年初春,周围群众自筹款项在原地基上进行庙宇修复。至1991年,下关、大理、巍山、祥云、昆明、四川等地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普光寺就此以每年七八万元香火功德的收入,专用于会期活动和修复扩建。县内外古建筑和雕塑方面的民间艺人,以极其深途的审美眼光,构筑了以“普光高照”为主庙的楼台亭廊、梵宫舍宇、招待所等共11幢27间的建筑群。主庙建筑久远,原为单层平房,1983年后两次重修扩建装饰,现为楼房3间……[详细]
南涧回营清真寺
  南涧县公郎镇回营村是一个回民聚居的古老村落,全村现有村民400余户2100多人。据《蒙化府志》、《蒙化志节稿》记载,早在元代时期就有回族的先民入籍公郎回营村。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定边之战”结束后,明军中的回回军人多留居在定边县境的要隘地带(今公郎镇回营村)。在明朝“移民就宽乡”时,也有一些从事工、商的回回入户,从南京、江西等地迁来南涧定居。清代乾隆时,甘、青回民起义失败后,有一些回民的子女迁来云南,其中有部分被迁至南涧。此外,也有少量的回族由沿海或中原地区流入南涧。该村最具历史意义的是位于村中心的大清真寺,该寺总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其建筑宏伟、精致,远近驰名,礼拜堂的格子门使用多层镂空透雕技法,雕出传神的龙、凤、狮、虎、鹿及各种植物图案,是珍贵的木雕艺术品,为中国古典式建筑风……[详细]
昆明胡志明旧居
  胡志明旧居在华山南路南廊中段,现在的门牌是华山南路91、92号。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76平方米。砖木结构三层楼房,两面坡中式屋顶,面阔三间,临街外立面为西式做法,楼上每间均开条形窗,上层窗台底线连贯微凸,装饰简朴。下层为店铺,楼下设书店。二楼东面二间即为胡志明在昆明期间的居所之一。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来昆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每次到时,少则二三个月,多则半年。由于当年政治风云莫测,斗争环境复杂,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在昆工作时住地有好几处,常住于金碧路香油巷、崇善街、三节桥村(今新桥村)、太和街咖啡馆等处,华山南路是他常住的地方之一。那时,他公开的身份是昆明金碧路南来盛餐厅的面包师。当年,与胡志明主席同住这里的还有警卫员冯世才(后为越军少将参谋长)。范文同、武元甲等越南领导人……[详细]
南疆烈士陵园
  南疆烈士陵园南疆烈士陵园始建于1984年,1986年清明节主体工程竣工,人民向烈士进行凭吊。1986年清明、4月10日,先后有120个单位的干部职工,学校师生、烈士家属及人民群众共1.6956万人进入陵园对烈士进行凭吊,其中:有来自河南、河北、湖南、四川、贵州等省的烈士家属452人;有来自文山州内各县党政领导、机关干部职工、烈士家属、学校师生、人民群众5485人;有西畴境内机关、事业、企业、人民团体、人民群众6296人。共敬献花圈82个,盆花58盆,献小花800余朵,种树52株。在凭吊0现不少感人事迹:西畴县一小一位年仅12岁的女少先队员,用5个5分的硬币插入一等功臣、战斗英雄马平的墓土,她说:“马平叔叔,你为保卫祖国献出年青的生命,我决心学习你无私无畏的精神,鞭策我学习好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详细]
沙溪兴教寺
  沙溪兴教寺位于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寺登镇鳌峰山阳坡。兴教寺是国内现仅存的明代白族阿托力佛教寺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滇系》辑撰者师范所题刻的杨升庵、李元阳咏海棠诗匾一块。诗为明嘉靖十年仲春杨升庵和李元阳同游剑川石宝山路过沙溪兴教寺时,适逢兴教寺内的两珠海棠簇簇灼灼,正在开放时两人的唱和。现存大殿、二殿。大殿内有明代佛教壁画12铺。寺区周旁存合抱之古槐、古黄连木数株,山门前有大狮子一对,山门正对戏台一座。兴教寺之大殿、二殿,是滇西少有的明代重要建筑之一。大殿古称大雄宝殿,坐西朝东,东西进深14.58米,南北顺深18米。重檐歇山式九背顶,上下檐均架斗拱飞角。二殿古称天王殿,坐向与大殿同,东西进深16.8米,南北顺深19.8米,悬山式五背顶。两殿气势雄伟,巍峨壮丽。建筑结构严谨大方,制作……[详细]
会泽会馆
  会泽会馆位于云南会泽县。历史上,会泽的制铜业非常发达。东汉时期,“堂狼铜洗”便已声名远播。明朝嘉靖年间铸造的“嘉靖通宝”开炉纪念铜币名扬四海,被尊为“世界古币之最”。至明清时期,曲靖会泽已发展成为众人向往的“淘金地”。清朝中叶,会泽俨然成为清政府的“经济特区”。铜业的发达,使人们自四面八方迁居会泽,云南曲靖会泽因此而形成了享誉全国的汇集10省不同风格的“会馆文化”。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的各地会馆逐件开始建立。会泽共有省级会馆11处,府级会馆7处,县级会馆2处,其中县城八大会馆分别是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贵州会馆、云南会馆、江南会馆、福建会馆、陕西会馆和四川会馆。江西会馆,又称万寿宫,俗称江西庙,又称江西会馆。坐落在会泽县城江西街中段,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万……[详细]
西南联大教学楼和援华美军空军招待所旧址(含将军公馆)
  西南联大教学楼和援华美军空军招待所旧址(含将军公馆)位于昆明市五华区龙翔街道办事处西站社区滇缅大道281号。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原西站12号、后昆瑞路38号、现滇缅大道218号大院的第十四冶金建设集团公司办公大楼,因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是西南联大教学楼和“飞虎队”司令部暨美国空军招待所(如图)而蜚声中外。实际上,这幢大楼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援华美军昆明总部,美国人自己称为“战斗司令部”,对外称为“美军第一招待所”,中国官方称为“中国远征军美军顾问团总部”。由于当时“飞虎队”赫赫有名,所以,老昆明市民则称为“飞虎队司令部”或“美国空军招待所”。昆华农校建于1936年,占地上百亩,校园宽阔,校舍一流。主体建筑是三幢砖木石结构的中西合璧式教学楼,皆坐北朝南。主楼是一座中间三层重檐歇山顶、两侧为两层单檐歇山顶的……[详细]
河东营沾益土知州遗存
  位于宣威市双龙街道办事处河东营村委会北面自然村北部,即石龙山东麓缓坡地带。遗址为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治所衙署建筑遗址。遗址依地势由高向低呈东西向分布,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遗址内原建筑共分前、中、后3个院落。后院南北两侧配有花厅,已毁,现仅存后院正厅房屋建筑。建筑坐东向西,单檐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4.5米、进深7.2米,明间减去中柱,呈抬梁结构,木格子门窗,小青瓦屋面。在前院西北方100米处建有石牌坊,现存直径约80厘米的石柱础1个;石牌坊西面曾建有关圣宫,为“安土司瞻天祝圣之所,乡人祈年报赛之地”。前院西南方200米处建有池塘,呈长方形。东西长120米、南北宽50米,面积6000余平方米。塘口向西,池中筑方形土台,上植柏杨五六株,现保存完好。此外,衙署四周还有零星建……[详细]
乐峰天主堂
  乐峰天主堂位于罗平县富乐镇乐峰村西北。建筑坐西北向东南,由门楼、中堂、配楼、神父住房、花坛组成中西风格相结合的教堂建筑,占地面积2519平方米。建筑内部梁架为穿斗式,外部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祭台左右和中堂左右各为穿斗式砖木结构,各间脊檩与中堂正四棱锥形檐枋连接,构成一座整体。门楼,哥特式风格建筑,呈“山”字形,二楼一底,用五面石和砖砌置。走廊前设3级台阶,通长16.5米。一楼,明间通高6.8米,正中嵌高2.3米、宽1米的石拱门,门上方阳刻“1890~1994”字样,字上部阳刻“JHS”和“十”字架。2次间布局相同,均饰有1门1窗1“十”字架。左次间菱形上方图案呈“A”字样,右次间菱形上方图案呈“Ω”字样;二楼,通高3米,正中贴有“耶稣圣心堂”5个竖写大字,字边缘用绿白相间的方格瓷砖装饰,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