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遗址分新局和旧局2处。清雍正时期东川府铸钱局称宝云旧局和宝云新局,清嘉庆时期称府局,又称宝东钱局。旧局遗址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翠屏社区第六组东直街上段东侧芳华建材公司内。新局遗址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十六组(灵璧路42号)院内。旧局遗址分布面积为11000平方米。历史上,旧局建筑坐南向北,设有办公署,沿中轴线建有大门、仪门、大堂、总门、戏楼、炉神庙等。钱局东西两侧分别设有东更道、西更道。东更道分别建有书房、巡栏房、巡察衙署、厨房、炭房、铜库、铅库、锡库、罐库、钱库、仓房、秤房、号房、澡堂,西更道分别建有土地庙、钱库、炉房、铁匠房、木匠房、白泥房、堆卡、瞭望楼等200余间房屋建筑。现仅存大门、……[详细] |
![]() | 自久海自久海建于明洪武初年,至今已有600余年,为当时叫自九的彝族首领率众开凿,海东岸系一半岛,有长提环绕,半岛上有“自公祠”,分前后两殿,供奉自九和其母以及起义军将领的塑像,造型威武雄壮,栩栩如生。自久系彝族世居云南楚雄姚安县,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军进入云南地区。几十万大军虽所向披靡,战绩显赫,但后勤供应大为不济,部队经常处于兵困马乏的境地。解决给养问题的唯一途径,便是:就地取粮。当时,很多地方官、土司之流表示归顺朝廷,向官军献粮纳贡,一时解决了军队的供给问题。但他们也以为朝廷“纳粮”名义,向老百姓00,搞得怨声四起,民愤沸腾。在云南旅游名胜楚雄姚安地区,知州田本、通判王俊、吏目杨信……[详细] |
![]() | 帝释山古建筑群“大理有名三塔寺,凤羽有名帝释山”。这是洱源县凤羽白族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的确,位于大理点苍山应乐峰下的崇圣寺三塔,如同三枝玉笔,直指蓝天,游人站在两百米以外的一个大水池岸边,在风平浪静时,只见巍峨的点苍山、崇圣寺三塔、蓝天、白云连同自己一起倒映水中、那景象真是美不胜收,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当你到了洱海之源,到该县凤羽乡境内的帝释山一游,热闹非凡的佛教名山胜地定给你一份惊喜。凤羽帝释山座落在凤羽坝子西面闻名中外的洱源鸟吊山麓,东距洱源县城18公里。这里,重建的古寺建筑群完整地保持了它原有的风貌,寺外梅树、松杉成荫.使不少慕名而来的墨客骚人为它吟诗作对。赞叹不已。追溯凤羽帝释山七……[详细] |
![]() | 者海铅厂古矿冶炼遗址位于会泽县者海镇三多多村委会铅厂村民小组内。遗址北接徐家大垴包,南接大井垴包,西接舒家弯,东接老炭山,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矿渣堆积层达10余米。312国道从遗址正中的炉渣上面区域内穿过。据《云南通志》记载:早在宋五代时期,朝廷就派太监到矿山厂督办。者海铅厂由于遗址所处地理位置适宜,加之盛产无烟煤,为矿业的冶炼所需燃料提供了方便。因而原矿石从相距19千米的矿山用牛车运到者海铅厂就地建炉冶炼。冶炼炉子均为小型马槽炉(铅)。由所堆积的炉渣可以看出,遗址冶炼使用时间久远,早在元代就已开始。据相关文献记载:明代永乐及成化年间(1403~1487……[详细] |
![]() | 云峰古驿道位于会泽县娜姑镇云峰村委会汛上村至大闸村之间的缓坡上。古道全长6700米。驿道现保存基本完好的一段为云峰村委会汛上村至大闸村之间的2800米。此段驿道呈东西走向,经过汛上村、狮子沟、二道沟、三道沟、大闸村。驿道路面大多用不规则的红砂石铺成,少部分由不规则的青石铺砌,道面宽约2米,坡道及转弯处,均铺砌成石台阶,弯道处最宽约3米。现保存最为完整的为二道沟和三道沟2处约200米。道路由于使用时间长,人畜往来频繁,路面石块上踏痕累累,蹄迹斑驳。此段道路现仍被使用,是云峰及远近村寨到甘沟的必经之路。 据文献记载和田野考古调查资料证实,历史上川滇古道专指云南经由曲靖进入四川的古道。曲靖市境内的川……[详细] |
![]() | 龙海山古驿道由峰合村古道、泉丰古道、龙凤寺古道 3段组成。 峰合村古道,位于陆良县板桥镇白塔村东侧 800米陡石坎山上。古道依山势而筑,呈东西走向,东起陡石坎山脚,西抵陡石坎山顶。全长 1400米、道宽1.45~2.4米不等,石灰石块铺筑。由于长期商旅、马帮往返行走,古道石铺路面踩踏较为光滑,并遗留1~4厘米深浅不一的马蹄印迹。泉丰古道,位于陆良县马街镇泉丰村截坡山和老尖山之间,距泉丰村10千米。古道呈东西走向,东起老尖山水库,西抵山顶。全长2500米、道宽1.1~2.1米,石灰石块铺就。现存路面马蹄印随处可见,最深达4厘米。龙凤寺古道位于陆良县三岔河镇寺脚村龙海山与鹦鸽山之间。古道呈东北—西……[详细] |
![]() | 位于师宗县竹基镇抵鲁村委会小龙甸村东南1000米的月涛山腰。建筑于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下,依山势而建,坐东南向西北,原建筑分别由山门、前殿(子孙殿)、中殿(关圣宫)、后殿组成,中殿、后殿两侧均建有配殿及厢房数间。三大殿依次升级,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大殿,建于高约1.6米的13级石砌台阶的台基上,单檐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4.3米、进深11.2米、高7.5米。屋顶覆盖青灰筒板瓦。前檐接抱厦,宽3.2米,卷棚顶;架梁制作规整、精巧,用材大方;檐头朴实疏朗,檐下木雕柔丽,整个前檐格扇齐备,棂花纹样千姿百态,雕工纯熟洗练;檐柱、檐檩、檐板皆彩绘,纹样多为“如意”花草或几何图案;雀替镂刻……[详细] |
![]() | 又称上水洞。位于会泽县娜姑镇乐里村后小尖山山腰。水洞呈南北走向,全长1023.5米。水洞洞口向南,为打凿光滑的五面石砌筑,顶部呈拱形。高1.62米、宽1.1米。洞口前建有分水闸。闸宽3.1米、高1.42米、厚0.99米。洞内最高处可容成年人直立行走。水洞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由陈启义、郭开甲、陈仕通(巧家米粮坝人)3人倡议、民众共同集资而建。初建时,水洞从乐里村直通小尖山后水槽子,工程为引水隧道,主要引以礼河水灌溉娜姑坝子。由于工程艰巨,缺乏科学技术指导,3人耗尽家资,开凿未果。清乾隆二年(1737),云南巡抚张允随在《请定官民疏浚之例》奏折中写道“东川府之娜姑水洞……皆现在兴修,未……[详细] |
![]() | 位于罗平县富乐镇第一中学东南侧龙脉山麓。建筑坐西南向东北,依山势沿中轴线排列,为三进院布局,由凉亭、山门、前院西岳庙、中院真武殿、后院斗阁等组成建筑群,占地面积3697.36平方米。山门,高4.4米、宽2.8米,后设13级台阶通往前院西岳庙。每级台阶长3.15米、宽0.32米、高0.2米。前院西岳庙,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19.3米、进深8.45米。明间为8扇几何形纹饰格子门,门楣上方匾额题“西岳庙”3字;前设8级台阶。殿内正方塑灵光、吕主、韦陀神像,左侧塑牛王等神像,右侧塑马祖神像。中院真武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2.2米、进深8.1米。明间为6扇雕花格子门……[详细] |
![]() | 分布于宣威市海岱镇泽嘎村北约1000米的坡地上。海岱恐龙化石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修筑乡村简易公路时发现,后至70年代修建羊场至田坝铁路支线时再次发现。20世纪80年代,在泽嘎村一带又多次发现恐龙化石露出,因而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986年3月,羊场煤矿汽车驾驶员在石口子村拉沙,于村东约50米的路边发现股骨化石1节,被取走送有关单位。同年12月,曲靖地区科协和地理学会等单位组织人员到现场考察,在石口子村东约150米处公路边的台地上采集到一批骨骼化石。1987年6月,泽嘎村的中学生孔焱在一次大雨后于石口子村东约300米的小河岸边发现被雨水冲刷出的脊椎动物化石1段。化石较为完整,共有9节,每节长1……[详细] |
![]() | 马过河米轨铁路桥位于曲靖市马龙区马过河镇马过河村民委员会河边村北50米处。桥东西横跨马过河,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图片米轨铁路桥,青石质石拱桥,共3孔。桥面全长66.4米、宽3.3米。两侧护栏高0.4米、宽0.5米。孔高11.2米,中孔跨径22.8米,两侧孔跨径均为11.6米,中间桥墩呈圆柱形,下大上小。桥面中央直行铺设轨距1000毫米的双线铁轨,桥梁载重为中华16级。米轨铁路桥始建于1941年,是叙(府)昆(明)铁路上的重要津梁。叙昆铁路自叙府(宜宾)南杆坝经盐津、昭通、威宁、宣威、曲靖至昆明北站,全长865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27年(1938)10月开始勘测、筹建和施工招标,同年12月正式开工,……[详细] |
![]() | 洞潭桥位于富源县大河镇白岩村委会新田冲村南1000米处的块泽河上。桥呈西北—东南向,依地势而建,巧妙运用河中石灰岩巨石作为桥墩中心基座。桥为石灰岩拱券纵联砌筑,2孔。桥面呈西北高、东南低斜坡状。全长43.9米、宽4米,桥面距河底高15.5米。桥面为青石板直联横砌,用材硕大。桥面中部微凸,两侧设高0.45米、图片厚0.3米的五面条石护栏。桥孔一大一小。大孔跨径12.5米,小孔跨径7.4米。桥拱中部置铁质避邪宝剑,两侧桥楣正中阳刻太极图。图片桥西南端立有洞潭桥碑记1通。青石质地,碑额呈半圆首形,碑身呈长方形。碑通高2米、宽0.96米、厚0.18米。碑上部从右至左横书阴刻“洞潭桥碑记”5字;碑文直书……[详细] |
![]() | 保太戏台位于师宗县五龙乡保太村委会保太村小学校内。建筑坐东北向西南,由戏楼和戏台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6平方米。戏楼,单檐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一楼一底,青瓦屋面。3开间,通面阔12米、进深5.5米、通高9米。底层明间,置普通双扇板门;2次间前后安装直棂窗,透光通气较好;楼板全封闭,底层不可上楼。楼上由于柱身加高,房屋空间也随之扩大,室内较为宽敞,前檐部分皆装修为格扇,2次间安装方格直棂窗,腰串及裙板上彩绘花鸟和其他动物纹饰。戏楼明间楼板与戏台水平衔接,相交处设3开6扇雕花格扇门,格心和裙板全部用木板镶嵌严实,均饰山水、花鸟彩画;格扇门内设插关,逢演戏时可任意开启和拆卸,使用十分方便。戏台,建……[详细] |
![]() | 1936年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白子村一带(原六甲),与追敌孙渡纵队展开激战,歼敌400多人,赢得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的宝贵时间,史称“六甲之战”。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同年1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等同志的率领下,坚决执行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实行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自湖南桑植出发,突破敌人的-,转战湘黔边境,徊旋乌蒙山中,甩开敌人,到达云南。1936年4月6日,红二、六军团胜利到达寻甸县城,次日继续西行,集结于柯渡、可郎一带,敌人企图从东、西、南三面包围红军,红军总指挥部识破敌人的阴谋,六师返回阻击,4月9日晨,在返回阻击……[详细] |
![]() | 灵云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昆明市嵩明县嵩阳镇山脚居委会灵云山法界寺三天门西南部。原位于县城东郊汉人屯村后小横山东南麓。2007年2月,迁至现址。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嵩明县境内以王茂林、雷发春、孙桂芳等为匪首的一伙敌匪,同云南境内的国民党残余势力、恶霸、地主、反动会道门及社会游离阶层,互相勾结,组成股匪,扰乱社会秩序,抢劫商旅,残害干部群众,偷袭当地政府,妄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彻底剿灭敌匪,消除匪患,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15团某部奉命前来嵩明县执行剿匪任务。1950年7月14日,部队前往邵甸执行剿匪任务,在钻天坡与敌匪遭遇。激战中,杨德山等八名战士壮烈牺牲,敌匪仓皇逃……[详细] |
![]() | 原称圣武庙。位于会泽县娜姑镇云峰村东首的川滇古驿道旁。建筑坐北向南,依中轴线建有照壁、山门殿、圣武大殿、魁阁、观音殿组成二进院,占地面积4503平方米。现仅存照壁、山门殿、正殿(中殿)、东西配殿,占地面积1151平方米。照壁,位于山门殿前(南)8米处,长14.75米、宽1.5米、高2.8米,顶置两坡瓦屋面,正脊两端起翘,中部镶嵌彩色琉璃九龙雕塑,龙脊后中偏上部饰白色云纹,底部饰蓝色海水纹。山门殿,临街建在1石台基上,台阶前端两侧各置一尊石狮造像。殿为歇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土木构架。青瓦屋面,一底一楼。前檐两重,卷棚出厦,后檐为单檐。山门下层通面阔3间,明间为通道。山门后面楼层为戏台,台口前为院……[详细] |
![]() | 石头庵石刻位于禄丰县黑井镇万春山石头庵大殿后南侧山崖上。该摩崖石刻坐东向西,有《灵踪》碑、《黔府爷爷香火莲峰庵常住碑》、《畏碞》碑,全部在一天生巨石上开面。《灵踪》碑、《黔府爷爷香火莲峰庵常住碑》刻于高4.3米,宽2.9米的巨石右侧,《灵踪》碑高1.86米,宽0.88米,刻于清嘉庆七年,该碑上面刻有一些前来拜佛求名的题刻,有“石保生、石永龄、石长甲”等。《黔府爷爷香火莲峰庵常住碑》高2.26米,宽0.85米,该碑刻于康熙贰拾年,主要记载了莲峰庵购置田产及租税等情况。在距两碑2米的北侧有石龛一个,石龛门柱宽0.27米,门宽2.03米,通高3.3米,进深1.93米,内有供台,供台通高0.93米,宽……[详细] |
![]() | 位于富源县富村镇南约7000米的亦佐村。历史上亦佐城占地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因北部城墙修建在山坡上,受地形限制,城墙形成三角形的两条斜边,致使整个城呈五边形,现墙基全部清晰可见。古城设东、南、西、北4道门,其中东、南、北3道门均处于正方位,唯西门偏北45°。城墙均为石灰岩打制的五面石砌筑,未使用任何黏合剂,也未见夯土墙体。4道门现均为当地村民出入村庄的通道。城内街道格局基本保持原貌,县衙3间正堂和城内城隍庙3间后殿保存完整,青石板路面已毁。据文献记载,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于此设亦佐县。“亦佐”为彝语,“亦”即“彝族”,“佐”意为“官或头人”,“亦佐”意为“彝族头人(或官家)居住的地方……[详细] |
![]() | 雍家村民居建筑群位于陆良县芳华镇雍家村。建筑群坐东向西,为明、清时期形成的家族式聚落民居建筑群,总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雍家村在南、北、西三面各设一道大门,进入大门形成网状式闾巷,通往每户人家,各户均为四合院汉式民居建筑。现存建筑附近部分被拆除或局部拆除外,完整保存的尚有10余座院落,规模布局、雕刻制作基本相同。各四合院相互连接并贯通,深入其中,宛如进入迷宫。除大门供出入外,全部建筑的外部墙体均相互连接成一个封闭的整体。建筑大多数为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正房,均为3开间,通面阔均在10.5米左右;厢房,通面阔均为2开间;门楼,通面阔均为3开间。所有房屋均为一楼一底二层,楼上楼下各家各户都有通……[详细] |
![]() | 嵩明县龙王庙红军标语位于昆明市嵩明县嵩阳镇东村村委会西村北约2千米处的龙王庙山墙上。1935年4月29日,红军攻克嵩明县城并占领杨林兵站后,红一军团奉命佯攻昆明,以迷惑敌人,顺利抢渡金沙江。4月30日,红一军团兵分三路向西推进。左路从杨林出发,经白邑的得食、龙潭营等村到达阿子营羊街、大西村。中路从县城出发,经大村子进抵果东、冷水沟一带。右路从县城出发,经西村、竹箐口入寻甸七甲,与中央军委纵队会合(这条标语就是该部红军路过龙王庙时写下的),进一步形成威逼昆明之势。正当敌人全力防守昆明之际,红军各路大军在中央军委领导下,于5月1日至9日从禄劝皎平渡顺利渡过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