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大园子墓地
  大园子墓地俗称杨家大园。位于师宗县漾月街道新村社区,西北距师宗县城约5000米。墓地所处区域南侧为丘陵高地,北侧地势低洼,现有湿地分布,湿地连子午河,河与南盘江支流九龙江相通,东侧为村落。墓地地势较高,上覆盖茂密林木,并分布有部分近现代坟墓。墓地外形呈近椭圆形土堆状。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高约5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考古调查中发现此墓地。2015年、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曲靖市文物管理所、师宗县文物管理所等文物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大园子墓地进行了2次科学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清理墓葬402座,出土青铜器、玉石器等随葬品600余件(组)。通过发掘得知,大园子墓地堆积方式独特,是由人工熟土不断堆筑而……[详细]
黄土坡古驿道及古建筑群
  又名分水关遗址。位于曲靖市马龙区旧县街道白塔社区黄土坡村民小组。遗址由东向西沿驿道及其两侧分布,分别由关东桥、关西桥、东照壁、西照壁、古驿道、寨门、驿道两侧古建筑,以及已毁寺庙建筑内的部分明代石雕构件和清代碑刻组成,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驿道,现残存长850米。其中村内一段长208.7米、宽2~2.5米。路面用不规则的块石铺成,部分石块尚存马蹄印迹,路两侧均有排水沟。道路保存完好。民居建筑,现存24栋,位于驿道两边临街位置,从村东至村西呈紧密相连的“联排”布局。多数民居建筑底层全部为店铺,户与户之间的山墙前檐均为双马头风火墙,马头墙上用瓦当拼出不同图案。双马头风火墙除具有防火功能外,也有建筑装饰艺术效果。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为驿道东南角张氏住宅,建筑坐南向北,单檐歇山顶土木结构,一楼一底,由倒座……[详细]
哀牢山陇西世族庄园
  陇西世族庄园,是清朝乾隆御封岩旺土把总世袭土司李显智末代传人李润之的宅地,位于哀牢山主峰地段戛洒镇耀南村大平掌,距县城120余公里,距戛洒集镇36公里,经恩水柏油公路可直达庄园。陇西世族庄园分主体建筑、花园、马厩三部分,占地面积4.2亩,共58间。庄园是陇西李世家族兴起、衰亡的历史见证。陇西李氏兴起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祖先李毓芳因征战有功,被皇帝诰封为“云骑尉”,其子李显智又被封为岩旺土把总,后来数代都为世袭土司。李有富,陇西世族末代传人,这位袅雄掌权后,采取黑吃黑、0贩盐、经商、办厂等手段,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李家一步步走向暴富。1938年冬天,李有富经筹划大兴土木建盖“陇西世族”庄园,并从省城用马帮驮来红毛泥(现今的“水泥”),在十里河开炉炼铁打制人造钢筋……[详细]
凤庆石洞寺
  石洞寺位于凤庆县城东南30公里洛党彝族乡箐头村,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94年,1926年重修。寺内建筑有大殿、两厢、拱桥、莲池、双阁等。石洞寺院有大殿、厢房、二房等共5幢11间,另有古茶花树一株,合抱有余,为蒲门九蕊十八瓣茶花,与寺齐名。寺前双阁,建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对峙于两巨石上,其间以石桥相通,建有拱桥、地势险峻,风景优美。目前已被评为二A级景区。来到石洞寺外,一地的形态各异的石头,据说这就是石洞寺的“仙人赶羊”石群。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仙人想把山上的大石头搬到下面的迎春河里,造一个人工湖,以灌溉大兴、云州的田地,他便到天宫里向玉皇借仙鞭。玉皇听后认为他是为民做好事,就把仙鞭借给了他,并传了几句咒语,但要求必须在天亮之前将仙鞭归还,否则就不灵了。仙人拿着仙鞭就趁天黑后去赶石头,打……[详细]
45、藏经堂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经堂
  中心镇公堂又称“藏经堂”,它是全城藏族议事及宗教活动的中心,也供人们办理婚丧宴会等使用。游览藏经堂,首先是其整体建筑形式为汉藏合壁:外观呈古朴汉式楼阁,内为典型藏式佛殿。门西边山壁上绘有藏传佛教四大金刚,绘工极精美且富丽。室内墙上保留有清代藏族艺人所绘壁画,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它以藏式宗教画为主体,兼收汉、白、纳西绘画特色,是其他藏区罕见的文化交融现象。1936年,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路过中甸。贺龙、肖克等将司令部设于藏经堂。有此一段佳话,藏经堂备受各方呵护。现已由宗教、旅游部门请-高僧在此举行香格里拉宗教音乐法会,并定期向游客开放。景点历史堂始建于1742年,后几度毁建。经堂旁的大龟山顶有朝阳楼,等登上高楼,可见中甸县城全景。藏经堂藏语称独肯纯巴西康,位于旧城,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详细]
46、天镜阁 AA
天镜阁
  天镜阁坐落在洱海东岸、金梭岛北面的罗荃半岛上。这个半岛是玉案山向南延伸的余脉。南诏晚期,这里曾经是洱海边庄严肃穆的佛教胜地。直到现在,这里还流传着许多富有神秘色彩的密宗神话。据史志记载,罗荃半岛上在南诏时就修建了成三足鼎立的一寺一阁和一塔。寺就是罗荃寺,寺址在半岛东面临海的坡谷里;阁就是观音阁;塔叫罗荃塔,曾耸立在观音阁北面的山脊上。传说,古时候有个恶魔罗刹霸占了大理坝子,专吃人脑和人眼。后来罗刹被观音制服,但是他的一伙喽罗还藏在洱海东岸的崖洞里,兴风作浪,经常掀翻来往船只。有位叫道安的神僧在半岛上建起罗荃寺,从此风平浪静,因此寺里的僧人就称他为罗荃法师。罗荃法师神通广大,念几句咒语,就能把太阳拴住三天三夜不落。罗荃寺后来毁坏了,近年来村民捐资修建的罗荃寺大殿,规模已远不如当年了。……[详细]
孟定洞景佛寺
  孟定洞景佛寺孟定洞景佛寺位于临沧市耿马县国家级口岸孟定镇的洞景寨,是国家及文物保护单位。孟定洞景佛寺的建筑结构及陈设属南传上座部佛教山林派,因埋藏释迦牟尼“舍利子”而闻名东南亚。大殿内有释迦牟尼金色大佛一尊集弥勒睡佛22尊,神采各异。据洞景佛寺史载,释迦牟尼圆寂后,起尸焚而得晶骨,即“舍利子”晶骨分为八份传遍各地,具有超乘公德的佛力,即以普渡众生。释迦牟尼“舍利子”一部份传入孟定并埋藏于洞景佛寺内。1994年在重修佛塔时挖掘出佛像69尊及珠宝、铜像、小塔等物品,同时出土的两片铜刻铭文中记载了该寺藏有圣物“舍利子”的事实,其中掘出一节长约3厘米的呈晶体椭圆形的佛骨(释迦牟尼“舍利子”)。“舍利子”的发现给洞景佛寺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以致影响到整个东南亚,洞景佛寺也因此形成了一个佛祖救世济世,普渡……[详细]
古城武庙会
  武庙会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内,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武庙又称关帝庙,是大理武文化和财富的象征,历来是滇西北百姓祈福求财的圣地。重建后的武庙结合大理白族延续千年的本主文化和我国传统的财富文化,将63位最具影响力的本主神造像和奉为财神的关帝造像一起供奉在大殿内,构成大理特色的本主武庙。武庙会汇集了大理地区特色商业、民俗手工艺现场展示、地道小吃、民间舞乐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去大理古城旅游的游客天天有“庙会”可逛。如今,武庙会已经成为云南大理古城内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详细]
镇沅茶马古道
  哀牢山茶马古道(金山丫口茶马古道)位于镇沅县和平乡麻洋村马鹿塘组,据调查该段茶马古道石板路面铺设于清代,该古道自麻洋村起至金山丫口,全长200米,宽2米,用石块砌成,沿途经恩乐、者干河至麻洋村,过金山丫口,到达新平、双柏、昆明等地,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清代哀牢山主要通道之一,对研究茶马古道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9月16日由镇沅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衰牢山古道之一)哀牢山茶马古道(新抚城北门遗址)位于镇沅县古城乡政府驻地北面200米处,长33米,宽2.3米,石台错乱重叠,台阶脚有一小石桥,古城门在清代时期称为新抚城北门,北上经玻烈桥到恩乐、景东,到达大理,南门沿把边江下到宁洱梅子乡,再到德安、臭水、……[详细]
户撒皇阁寺
  德宏户撒皇阁寺户撒皇阁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东北角的金凤山上。据传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系西平王沐英屯兵驻防户撒时所建。为汉式建筑,由上奘皇阁寺和下奘报恩寺组成,道教与大乘佛教合一的寺庙,皇阁寺供奉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报恩寺供奉观音菩萨及其它佛像。两寺均为独立的四合院,玉皇殿为城楼式,蔚式壮观皇阁寺,又称皇阁报恩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政府北角的金凤山上,海拔1470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87年前后),它是由上下两奘组成。上奘称皇阁寺,下奘称报恩寺,历来俗称皇阁寺。皇阁寺和报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庙,上奘皇阁寺塑着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故称皇阁寺,为道教;下奘报恩寺塑佛、法、僧三宝及其它佛象,故称报恩寺,为佛教寺。为什么信仰小乘佛教的阿昌族地区会保存着道教及大乘佛教的……[详细]
云南陆军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翠湖西承华圃,创办于1909年。直到今天遗址尚存,并且于1988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今还存在着一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由东、西、南、北四座楼房组成,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楼端各设拱券门一道。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一幢。南楼中部设阅操楼,高约15米,宽13米。楼前即当年宽大的操场,不亚于两个足球场面积,不过今天已为云南省科技馆等高大的建筑所替代。然而,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长120米、宽10米的四座走马转角楼的楼房,不仅平添几分古色古香,也显现了讲武堂当年的雄宏气魄。云南陆军讲武堂,原系清王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对付民族民主革命而设立的一所军事学校,既轮训在职军官,也招收一部分有中……[详细]
52、宝鼎寺
宝鼎寺
  宝鼎寺宝鼎山位于保山坝子东北部,2776米的海拔使它成为了坝子周边最高的山峰。宝鼎山在曾为汉代不韦县治的金鸡村后堆叠而起,山顶由数座峰峦簇拥而成,由于峰峦的簇拥之势形如宝鼎,该山便拥有了“宝鼎”的称谓。宝鼎山数座相互簇拥的峰峦之中,狮子头因其雄伟厚实和绝对的高度优势成为了宝鼎山的主峰,该峰之北是由侧峰围护而成的一片平缓场地,相传古代官府曾经在此驻军演兵,因此这一场地至今仍叫小校场,主峰西南和另一座侧峰之间是又一片面积数倍于小校场的大校场。宝鼎山之巅,嵯峨的巉岩唱响了坚挺与高峻的峰峦之歌,它们如笋如台、如鸟似兽,为了亿万年的坚挺和永恒,这些青灰的岩石摒弃了曾为岩浆时的无形与善变,凭着坚硬和顽强成为了宝鼎山的基元和脊梁,它们以冷峻回应流云的绵软,以坚硬撕裂南来的气流,它们以雄奇和坚挺塑造起了宝鼎……[详细]
53、碧塔海
碧塔海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中甸县东部,距县城25公里。保护区以碧塔海为中心,总面积840平方公里。碧塔海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藏语称碧塔海为碧塔德错。碧塔意为牛毛毯,德为魔,错为海。碧塔海素被称为高原明珠,湖面海拔3538米,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历史上曾经是被水淹没的凹陷地带,第四纪随西藏高原强烈抬升形成目前高原面貌。地处横断山脉上部的高原面上,属青藏高原向云南高原的过渡地带。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苍翠,雪峰连绵。为断层构造湖,湖面呈海螺形状,湖面海拔3539米,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平均宽700米,最宽处约1500米,最窄处约300余米。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约为40米,水域面积159公顷。它由雪山溪流汇聚而成,湖水碧蓝,雪山树影倒映湖中,清丽醉人,湖中有岛,生长着云杉、高山松……[详细]
宜良文庙
  宜良文庙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四年后(1513)迁建于城内守御所之右。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李淳以“历来建树取向阳,学宫面北笑宜良”为由,迁建于县城西北角,是为现宜良文庙。宜良文庙座北朝南,沿南北中轴线建有大同门、状元桥、泮池、文明坊、棂星门、大成门、月台、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文庙占地26000余平方米,东西对称,布局严谨,形成了三路四进的建筑格局。集殿、阁、堂、祠、照壁、石牌坊、小桥流水、石雕、木雕为一体,把儒家思想与建筑形式相融合,体现了儒家“天下大同”和“集大成于一体”的思想理念。宜良文庙是中国传统文庙建筑的优秀代表之一,是云南省规模第二大文庙,也是昆明市保护最好、规模最大的文庙,是宜良县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了宜良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详细]
独克宗古城
  独克宗古城:月光之城的柔软时光,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独克宗古城:月光之城的柔软时光“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里就是梦中的香格里拉。去云南,不能不去丽江和大理,更不能不去那里。丽江的浪漫可以透过眼睛和心灵,而香格里拉的浪漫则是直击灵魂深处的。丽江的时光柔软,有情有调,你一进来就要做好被它抚慰的准备,而香格里拉的古城,那是会让人迷失的,置身其中,不知怎么就没有方向了,心理上和地理上的方向。石板街上的马蹄印在香格里拉,有一座被-称作“独克宗”的古城,它是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建成的。古城依山势而建,路面起伏不平,那是一些岁月久远的旧石头就着自然地势铺成的,至今,石板路上还留着深……[详细]
皇阁报恩寺
  皇阁报恩寺皇阁寺,又称皇阁报恩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政府北角的金凤山上,海拔1470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87年前后),它是由上下两奘组成。上奘称皇阁寺,下奘称报恩寺,历来俗称皇阁寺。皇阁寺和报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庙,上奘皇阁寺塑着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故称皇阁寺,为道教;下奘报恩寺塑佛、法、僧三宝及其它佛象,故称报恩寺,为佛教寺。为什么信仰小乘佛教的阿昌族地区会保存着道教及大乘佛教的寺庙呢?下面就有一个关于皇阁寺的传说故事。据人们传说:在六百多年以前的明洪武年间,明将西平候沐英率兵入滇西进驻边疆,调停封建领主之间的纷争,当时行军全靠脚走马驮,全是羊肠小道,沿途又遇险山恶水,行军碰到很大的困难,兵员不断减少。沐英正在进退两难之时,困倦了就趴在作战图上打盹时做了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派来地……[详细]
景风阁古建筑群
  剑川是滇西北高原上古韵流芳的县份,位于-雪月的大理与“香格里拉”中甸之间,是白族世居之地。提起剑川,人们自然会想起石宝山唐代石窟、满贤林千狮山…除此之外,剑川还有一处古迹名胜叫景风阁,这里是剑川历史文化的又一渊薮,鲜为人知,却值得一访。西出金华古城,溯淙淙清溪而上,远眺山麓,一围龙蛇起舞画壁描檐的红墙内,古木参天,屋宇重重,一塔耸立,就是景风阁。狭义上,景风阁专指园内建于元代的一座飞檐斗拱三层楼八角高阁。古阁构架精巧,秀丽雅致。南面底层安有春夏秋冬四扇木雕格子门,其中凤穿牡丹、鹭鸶登莲、喜鹊登梅三扇是大理“杜文秀帅府”遗物,格芯花板三层镂空,精美绝伦。此阁原名魁星阁,清光绪年间,剑川著名学者赵藩倡议改名为“景风阁”,供奉历代地方名贤牌位,寄寓景仰先贤遗风之意。这里的遗风指剑川重文教、礼贤才的……[详细]
玉龙北岳庙
  北岳庙位于玉龙雪山南麓,在白沙镇和玉峰寺之间的玉龙村,距离丽江县城10多公里,是玉龙山的山神庙。看点: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相传是“三朵神”的生日,人们都要着盛装前往北岳庙祭祀,俗称赶庙会。据说“三朵神”属羊,所以每逢羊年,庙会就特别热闹。介绍:北岳庙是纳西族第一个神庙,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的民族特色著称。离它不远处的半山腰上,有以万朵茶花闻名的玉峰寺,两者交相辉映,吸引着大量的学者和游客。交通:从丽江县城乘坐到白沙镇的车后即可到北岳庙。云南丽江……[详细]
59、千寻塔
千寻塔
  崇圣寺三塔中,大塔居前,又名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千寻塔始建于南诏劝丰祐时期(公元824年-859年)。塔高69.13米,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下有三层台基,下层长50米,宽(东、西)30米,高4米;中层方30米,高1.2米,四面有栏杆;上层砖砌须弥座,方20米,高2米。塔身方10米,四壁厚3.3米,中空3.3米,内空成井筒状。自底层至14层,用48×24×5厘米条砖丁顺平铺砌筑,外层比内层高12厘米;14以上为实心,中安刹轴。塔身除下层高13.45米外,往上各层高度逐步降低,宽度也逐渐收缩;每层间用砖12-14层叠涩砌出塔檐,檐宽1.2米,其外形成流线形。各层塔身四面逐级交错砌出位置相对的券洞二孔,浅佛龛两侧砌出亭阁式塔,中有大理石梵文注碑,各龛放置石雕佛、菩萨像,现存在……[详细]
娜允古城
  在云南省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城,至今还保存着中国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娜允。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娜允古镇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娜允”即傣语“内城”的意思。这里的房屋是傣汉两个民族的不同风格合璧的建筑群,说明很早以前内地和边疆的交流就存在了。公元1289年(傣历651年)傣王罕罢法在孟连建傣城——娜允,元朝朝庭此设“木连路军民府”。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明朝设“孟连长官司”隶云南都司,赐罕罢法孙姓刀,命第八代孙刀派送为官,官居六品。公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第十九代土司时,朝廷赐封为“孟连世袭宣抚司”,官居四品。随着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孟连土司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统治机构。土司为最高长官,叫召贺罕,下有九根和十二召朗。九根里一至四召根属内官(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