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
  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为昆明常见的三坊一照壁普通四合院,坐东朝西,中式土木结构建筑。在当时,环境幽静、四通八达,便于地下工作者转移。1926年11月7日,由李鑫主持在此召开第一次党员会议,会上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决定正式在云南建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吴澄任书记。1927年2月当时在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部宣传科长的王德三奉广东区委指示,率领干训部分党员回昆,在云南特别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中共云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王德三任书记,李鑫、吴澄等任委员。现基本保持原样。属省级文物,保持完好。1926年5月、中共广东区委派遣云南籍中共党员杨青田、王复生回云南建立中共云南地方组织。但是,两人在昆明受到政府的严密监视、无法立足和开展工作。又秘密返回到广州。同年8月,中共广东区委再次派滇籍党员李鑫到昆明筹建中共云南地方……[详细]
保太戏台
  保太戏台位于师宗县五龙乡保太村委会保太村小学校内。建筑坐东北向西南,由戏楼和戏台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6平方米。戏楼,单檐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一楼一底,青瓦屋面。3开间,通面阔12米、进深5.5米、通高9米。底层明间,置普通双扇板门;2次间前后安装直棂窗,透光通气较好;楼板全封闭,底层不可上楼。楼上由于柱身加高,房屋空间也随之扩大,室内较为宽敞,前檐部分皆装修为格扇,2次间安装方格直棂窗,腰串及裙板上彩绘花鸟和其他动物纹饰。戏楼明间楼板与戏台水平衔接,相交处设3开6扇雕花格扇门,格心和裙板全部用木板镶嵌严实,均饰山水、花鸟彩画;格扇门内设插关,逢演戏时可任意开启和拆卸,使用十分方便。戏台,建在高约2米的须弥座石台基上,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亭阁建筑。通面阔6.4米、进深4.1米、通高7.……[详细]
叶枝土司衙署
  汹涌澎湃的澜沧江从青藏高原一路走来,鬼斧神工地将巍峨的群山切割成驰名世界的沧江大峡谷。当澜沧江行进到维西县叶枝境内时,来了一个靓丽的大转弯,造就了一块开阔的土地。千百年来,傈僳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出茶马古道灿烂的文化。凭吊悠悠历史,叶枝土司衙署记载着茶马古道灿烂文化。尽管遭遇“文革”浩劫,但经过修葺,叶枝土司衙署依然见证着叶枝作为茶马古道要镇的灿烂文化。走进叶枝镇,就像走进民族文化大观园。这里是茶马古道要镇,这里是傈僳族音节文字的发源地,这里是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之乡。让我们走进叶枝,走进叶枝土司衙署吧。叶枝土司衙署记载着茶马古道的兴衰。它位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城北86公里的叶枝村,为历代纳西族世袭土司王氏官邸,自清乾隆年间始建,经历代王氏不断完善至清光绪年间……[详细]
中共罗盘地委指挥部
  中共罗盘地委指挥部位于罗平县钟山乡鲁邑村中。指挥部坐西向东,由照壁、两厢和正房组成三房一照壁合院建筑,占地面积327平方米。正房,重檐硬山顶穿斗式砖石木结构,一底一楼。5开间,通面阔21.4米、进深6.7米。明间、次间各通面阔4米、稍间各通面阔4.7米。明间门两侧悬挂松木楹联“--踏平旧世--,强国富民建设人间乐园”1副,落款为“癸未年冬云岭山人张明武撰书”。门前设6级条石台阶。南北耳房,重檐硬山顶穿斗式砖石木结构,一底一楼。均为3开间,通面阔10.4米、进深4.7米。正房、耳房前檐下均设回廊,檐柱下置雕花刻草柱础,吊柱、挑梁、门窗上均刻有不同形状花纹。照壁,通长8.6米、厚0.6米。分上、下2台。下台高2米,用打凿成方形的石灰石镶砌而成;上台高1.26米,用未经加工石灰石镶砌而成。照壁墙面……[详细]
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
  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罗平县振兴街液峰公园内。塔坐东北向西南,由台面、塔基、塔身组成,占地面积2540平方米。台面,共3层,每层向上逐层内收。均用长0.6米、宽0.3米的长方形青条石铺筑。第一、二层台面四周均置水泥护栏,栏高0.85米,每隔2.75米置1莲花石。栏两侧面绘火炬、和平鸽、五角星、蝴蝶、兰花等图案,顶部置莲瓣立体石雕。3层台面均呈方形。第一层台面长44米、宽41米。南、西两面设2级台阶,北面设10级台阶。第二层台面长、宽各33米,台面中央设长方形石质花台。第三层台面长、宽各20米,四周各设5级台阶,转角处置“L”形石质花台,花台内各种植雪松1株。纪念塔,矗立于第三层台面中央。由塔座、塔身、塔帽3部分组成,通高19.49米。塔座,正方体,宽4.4米、高4米,正面镶汉白玉罗平革命斗争……[详细]
东巴什罗庙
  正阁里,供奉着东巴始祖东巴什罗。正中间便是他,其护卫神优麻在左右两旁。东巴什罗头顶上方,是他贴身护卫修曲。修曲两侧有两位卫士,左为都旁西根,右为五罕百汝。正阁南北两侧,分别是东巴什罗的五个高徒。东巴什罗身世沧桑。他爸爸、妈妈是普通百姓,可是东巴什罗聪明绝顶,还没出世,他就在0肚子里,跟妈妈讲话。妖魔知道这事,大吃一惊,想杀了东巴什罗。东巴什罗当然也知道妖魔的诡计。他就从0左手腋下出世了。但东巴什罗难逃劫数,被妖魔杀害。后来,天神少英五德救起东巴什罗的灵魂,将他带到上天-总管旁都少美那儿,攻读天书。东巴什罗-得法。旁都少美把天书赠送给东巴什罗,让他回人间,为百姓服务。自从东巴什罗取回天书后,纳西族东巴文化,如伦理、道德、民风民俗等,就以东巴什罗取回的天书为准则。纳西族做任何祭祀活动,都必须遵循……[详细]
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
  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有旧地基遗址和曼干遗址,因发现于云县忙怀而得名。旧地基遗址位于离云县忙怀镇两公里的地方。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1974年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探测发掘情况表明,以忙怀为代表的澜沧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文化,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是云南省新发现的一种文化类型。这种文化类型在澜沧江中游的临沧地区有大量分布,在上游的保山、怒江及下游的西双版纳等地均有较多发现,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以砾石石片打制而成的有肩石斧(或称为双肩石斧、双肩石铲、石钺、带榫石器等)为特征。旧地基遗址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20米,面积约1.56万平方米。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在约1米厚的文化层里,发掘出了石斧、石网坠、印模、陶片、石砧等文物。石器均是用鹅卵石打制……[详细]
188、金光寺
金光寺
  金光寺金光寺是滇西有名古刹,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境内西南边陲的木莲花山中,距县城五十公里。金光寺掩映在一片绿树丛阴之中,寺周围遍布参天古树,苍松木莲染成葱翠的木海,奇花异草,芬芳四溢。金光寺不仅是滇西著名佛教圣地,旅游胜地,也是州、县自然保护区。金光寺始建于明代,创寺长老法名立禅大师。金光寺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巍峨富丽,明清两代极盛时有大小庙宇五、六十间,完整的藏经一套共八千余部(册),僧众二百多人,朝山礼佛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寺内绝大多数塑像和佛具都是用纯铜铸造的。《永昌府志》载:寺有明代铜佛二尊,殿宇皇壮,邑中名胜,推为首指。明末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此寺,他在《滇游日记》中写道:寺规模宏敞,正殿亦南向,八角层甍,高十余丈,地盘数亩。金光寺以其幽雅的环境,雄伟的建筑,繁芜的佛典,完善的……[详细]
大波那墓地
  大波那墓地在祥云县云南驿坝的东北部的刘厂镇大波那村东。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西南设置益州郡,益州郡下辖二十四县,云南县为之一,县治在今云南驿坝。1918年,因县名与省同名,故改称祥云县。为“云南”省名之源。2013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墓地发掘列为所内设课题《洱海区域早期考古学文化序列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主要目的为构建洱海区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大波那墓地发掘研究即为课题中青铜时代遗存分析的重要内容。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对西区、东区约50000平方米范围进行钻探,取得较大的收获。基本探明西区墓地的范围,西区遗址、墓地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本次发掘的东区也基本探明了墓地的范围和墓葬分布的基本情况,面积约7000平方米。在东区墓地的南部约500米的区域,新……[详细]
昆明熊庆来李广田故居
  熊庆来故居座落于云南大学校本部会泽院和至公堂东侧,“考棚”前的一座二层楼房,故居占地面积308平方米,现由云南大学文物管理办公室管理。此故居始建于1937年,座北朝南,一楼为熊庆来先生的接待室,二楼为卧室或办公室。主体建筑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熊庆来故居是1937年建盖的,1957年至1968年,这里还居住过一位名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诗人、文学家,原云南大学校长李广田。李广田与原党委书记高治国密切合作,使六十年代的云南大学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也就是说,这里是云南大学历史上两个辉煌时期的两位校长的住所。1968年以后此楼一直作为办公室(原马列部办公楼)。1999年7月,学校决定拆除此楼,校文物办根据很多教授和专家的意见:“熊庆来故居是学校的文物,应予保留,以作纪念。”校文物办遂将这些意见……[详细]
红军“六甲之战”遗址纪念碑
  1936年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白子村一带(原六甲),与追敌孙渡纵队展开激战,歼敌400多人,赢得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的宝贵时间,史称“六甲之战”。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同年1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等同志的率领下,坚决执行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实行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自湖南桑植出发,突破敌人的-,转战湘黔边境,徊旋乌蒙山中,甩开敌人,到达云南。1936年4月6日,红二、六军团胜利到达寻甸县城,次日继续西行,集结于柯渡、可郎一带,敌人企图从东、西、南三面包围红军,红军总指挥部识破敌人的阴谋,六师返回阻击,4月9日晨,在返回阻击过程中,与滇敌孙渡纵队激战于六甲(贾白山),粉碎了敌人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功山以南、普渡河以东”的阴谋……[详细]
192、霁虹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霁虹桥
  滇西保山市与永平县之间的澜沧江上的霁虹桥,近年来经专家们考证,确认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铁索桥。追溯这座古桥的历史,既能窥见云南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又可从一个侧面了解云南古代的交通状况。澜沧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东北部。经西藏进入云南省境内,向南流经迪庆、丽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和西双版纳,然后出境,国外称为湄公河。澜沧江从西藏进入云南的1000多公里流程中,穿过横断山脉的千里纵谷,两岸山大谷深,悬崖峭壁,河道礁石密布,险滩众多,水量随季节变化,给航运带来不便。“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险”。几千年来,居住在两岸的各族人民,为征服这一天险,在江上开辟了无数的渡口,架设了许多桥梁,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就是“兰津古渡”了。“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这首三言六句的民歌,是东汉永……[详细]
周钟岳旧居
  周钟岳旧居位于翠湖北路,为民国时期中西合壁风格的民居建筑,砖木结构瓦屋顶硬山建筑,共三层,高约12米。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中间三间带两柱外走廊,两侧突出部分正面为三面体,使得坡面悬山屋顶两侧前部形成半圆攒尖顶,美观而简洁。此房周钟岳购自张家,抗日战争以前,周钟岳一家已经在此居住多年。抗日战争期间,周到重庆任职,1939年底,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吴大猷和数学系教授程毓淮两家曾借住于一楼五间,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一楼便成为部分西南联大教授聚会的场所。1940年10月13日,周公馆便被日机-击中,抗战胜利后才重新作了较大的维修。周钟岳(1876~1955)字生甫,号惺庵,云南剑川人,白族。早年赴日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回云南后,任省学务公所普通课课长兼省城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参与创建云南图书馆。辛……[详细]
194、涌金寺
涌金寺
  涌金寺位于秀山顶峰,创建于宋代,是秀山上规模最大、年代古老的建筑。高朗轩敞,山门前为一石砌平台,登上平台可远眺杞麓湖,波光粼粼,田畴平展。进入寺门,正中为“秀山古柏阁”,阁内悬有通海著名书法家阚祯兆所书匾额“千峰翠”。有一回文联:“秀山玺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寺内有宋柏、元杉。古柏苍劲,香杉荫森,四五人才能合抱。涌金寺位于秀山上部,创建于宋朝理宗嘉熙(公元1237-1240年)间,修于元惠宗至正(公元1340-1368年)年间,近千年均为滇中大刹,子孙丛林,明清时寺内僧人达百余人。涌金寺依山而建,层叠而上,殿宇雄伟,气势恢宏,秀山“三绝”之二的宋朝古柏、元朝香杉植于院中,古代文人的诗碑裱嵌于壁,大殿内馨香缭绕,诵经声不绝于耳,殿外古柏参天,钟、鼓之声相应,真是滇中大刹风范。涌金寺俗称大……[详细]
姚安观音阁
  观音阁是元明时期所建供奉观音的庙宇。因其位于姚安最早水利工程大石朋(建于元朝至元年间,即公元1335年-1340年,又称为“大坝海子”,今已废)西岸,古代庙前是烟波浩渺的宽阔水面,故亦称“望海楼”,后废弃。上世纪90年代后又逐步恢复。现已有大小房屋百余间,为姚安香客最多的佛教寺宇之一。旁有原水利工程留下的双孔输水涵,今尚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河村三官桥
  小河村三官桥位于曲靖市马龙区张安屯街道小河社区小河村民小组东南500米处的张安屯。桥呈东北—西南向,横跨于张安屯河上。桥为石灰岩沙石横联拱券砌筑,单孔。全长34米、宽4.65米,桥面两侧置护栏,栏高0.55米、宽0.27米。桥面铺设大小、厚薄不一的石块。最大者长约1.2米,宽约0.7米、厚0.2米。桥拱高8米,孔径跨度14米。桥面中央凸显,东北面为阶梯和斜坡间杂,西南端为24级台阶。整体桥面起伏较大,仅可通行人畜,车辆无法通行。桥东北端3.8米处建有三元宫土木结构古建筑。建筑呈封闭型四合院,四合院内西厢房底楼现保存有三官桥记碑和泽及千秋碑各1通。2碑均为石灰岩青石质地。碑阳字迹刻画较浅,局部漫漶不清。三官桥碑立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碑文主要捐资修桥者功德及名录;泽及千秋碑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7……[详细]
诸葛营遗址
  诸葛营遗址由诸葛营遗址、龙潭营遗址、三合营遗址组成。(1)诸葛营遗址诸葛营遗址位于楚雄州永仁县永定镇太平地村委会方山望江岭之顶,南距县城15千米,西距诸葛村约2千米。遗址平面呈“K”字形分布,尚存遗迹有土墙、墙基、壕沟、烽火台基础、石碓窝等。主墙残缺破损,高低不一,长356米,最高处3米,厚2.4米;西南面有2个烽火台,两道夹墙从烽火台连接到主体墙,夹墙大部分坍塌,仅余墙基,墙侧壕沟宽20余米,被淤泥掩埋;东南面原有两个碉楼,已完全坍塌,仅余基址。诸葛营遗址保存现状较差。(2)龙潭营遗址龙潭营遗址位于楚雄州永仁县维的乡阿者尼小村北约2.6公里的龙潭营山顶的蜿蜒山梁上,为一处清代遗址。该遗址分布在龙潭营、干海子、苏家梁子等多座相连的群峰梁子上,营墙两侧均为陡坡或悬崖。营墙东端始于苏家梁子,途经……[详细]
傣王宫遗址
  距允景洪城四公里,古名称为允帕钪,是昔日西双版纳最高统治者召片领(意为一方土地之主或地方王朝之王)司署——傣王宫所在地。允帕钪又名宣慰街,是西双版纳历史上兴盛一时的景陇金殿国(又名勐泐国)都城所在地。据史料记载,宋朝时西双版纳一带是大理国辖地。其时,西双版纳地区存在着许多傣语称为“帮”的部落,部落首领互争地盘,争战械斗不断,民无宁日。因此,大理国发榜招慕贤能勇士平息部落纷争,以封为一方之王作为赏赐。武艺高强、聪明过人的勐景真首领(今勐海县勐遮乡景真)帕雅真(意为武艺超群的首领)自告奋勇揭榜应招。采用了安抚、武力征服和兼并的方法平息部落纷争,使各部落形成联盟。 帕雅真统一了各部落后,被宋朝孝宗皇帝封为大将军。继后又批准建立景陇金殿国(勐泐国),宋朝皇帝赐予虎头金英仪仗武器、服饰,命为一方之王,……[详细]
灵云山革命烈士陵园
  灵云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昆明市嵩明县嵩阳镇山脚居委会灵云山法界寺三天门西南部。原位于县城东郊汉人屯村后小横山东南麓。2007年2月,迁至现址。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嵩明县境内以王茂林、雷发春、孙桂芳等为匪首的一伙敌匪,同云南境内的国民党残余势力、恶霸、地主、反动会道门及社会游离阶层,互相勾结,组成股匪,扰乱社会秩序,抢劫商旅,残害干部群众,偷袭当地政府,妄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彻底剿灭敌匪,消除匪患,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15团某部奉命前来嵩明县执行剿匪任务。1950年7月14日,部队前往邵甸执行剿匪任务,在钻天坡与敌匪遭遇。激战中,杨德山等八名战士壮烈牺牲,敌匪仓皇逃遁。其后,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剿匪部队翻山越岭,迂回作战,经小新街荒田、梁王山白龙箐、杨林……[详细]
金平县烈士陵园
  金平烈士陵园简介:为纪念五十牺牲的革命烈士,1951年10月在金平城东北角金河畔建一陵园,命名“金平烈士塔”,后因城建发展需要,1965年12月,陵园迁至县城西北角,县第一中学后山于田梁子山包上,(位于东经103度13秒,北纬22度47秒,海拔1350米)更名为“金平县烈士纪念塔”,纪念塔高19、8米,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陵园扩建,更名“金平烈士陵园”。扩建以后烈士陵园分为前后(上下)两层,后层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亭、花园等,塔下层有左右两侧记载着为解放金平光荣献身的刘健萍、王龙保、张文贵、周怀玉、邹家祥、王少云等烈士事略,纪念碑内芳名碑上刻有129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前层为1979年扩建,增建了用大理石做的英雄纪念碑和左右两个亭子,纪念碑正面书刻:“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