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会议纪念馆位于云南威信县扎西镇北部,此地牌云贵川三省结合,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纪念馆由扎西会议会址、陈列馆、红军烈士纪念碑三个部分组成,为纪念在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集结于此并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而建。扎西会议纪念馆中的扎西会议址原为江西会馆(又称江西庙)和湖广会馆(又称禹王宫),是当地常见的木结构建筑,古色古香,典雅庄重。会议陈列馆倚山而建,有上下两层四个展室,展厅面积2590平方米,共展出各种图片170多幅,红军遗物70多件,较全面地反映和介绍了红军长征集结扎西、扎西会议、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队和云南游击支队的革命斗争历史与活动情况。扎西会议中,以洛甫(张闻天)代……[详细]
  盘龙寺是昆明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它位于滇池东岸盘龙山,距离昆明市区约40公里,距离晋宁县晋城镇东南3公里,与昆明西山、宾川鸡足山共同被称为云南三大佛教圣地,1983年公布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龙寺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是当时的莲峰和尚所建。传说建寺的时候,这里是山谷间的龙潭,有蛟龙藏身在这里,盘龙祖师莲峰和尚念起法咒驱赶蛟龙,而后潭水干枯,莲峰和尚就在这里建寺,称为盘龙寺。另一种说法是潭中原有六条龙,其中五条被赶走,而有一条龙不甘心被赶,于是就兴风作浪,莲峰祖师做法将它降服,并且令其为坐骑。建寺后信徒越来越多,香火也越来越多,不久莲蜂和尚坐化,被尊为“盘龙祖师”。明朝初祖源和……[详细]
  红塔山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东南2千米的文笔山上。该塔原为白塔,始建于元代,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建。塔身用青石支砌,内填土,为密檐式结构七方八级实心塔。塔高35米,0式的逐级往上收缩,西面五、六、七级各有一佛龛,每龛内置有铜佛像1尊。“白塔夕照”成为新兴一景。1958年塔顶置一五角红星,以紫土涂红塔身,并将宝鼎、铜佛拆除。从此,白塔改为红塔,山亦称红塔山。其景亦由“红塔朝晖”所取代。红塔山有“大红塔山”与“小红塔山”之分。1986年6月玉溪卷烟厂拆除红塔上的五角星,又用红油漆涂刷塔身。用时参考3-4小时交通乘坐2路公交车在红塔集团站下车即可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详细]
  胜境关位于富源县城东南7.5千米滇黔交界的山脊上,又称界关。老黑山南北纵贯100余千米,山势陡险,惟胜境关山势较低,而且有一条驿道通向贵州,所以这里是古代由黔入滇的重要关隘。关口立有1座界坊,坊匾-“滇南胜境”4个大字,故名胜境关,是一座“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的天下奇关。胜境关属云南富源县管辖,是古代由黔入滇的主要通道,有“全滇锁钥”之称,至今仍留有秦汉时期修筑的五尺道。时景泰年间,云南巡抚洪弼为“助风风水之兴”,“补山川之胜”,派人建界坊于岭上。现存界坊系1923年重建。重建的界坊高14.8米,宽11.2米,为三开间木石结构牌楼。牌楼的正搂较高,两侧楼稍低,由12根楹柱支撑,……[详细]
  澄江文庙坐落于澄江县城中心,建筑规模宏大,由大门、泮池、三孔石拱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组成,全部建筑均建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巍峨壮丽、结构精巧、古朴庄严、整个建筑汇集了精湛的技艺,雕刻绘画,重脊飞甍,斗拱雀替,木雕石刻都继承了古代建筑艺术和民族风格。堪称附近州县庙宇之冠,也是云南省比较大的文庙之一,是澄江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历史沿革据资料记载,澄江文庙始建于元朝大德年间。当时建文庙已在云南兴起,澄江路总管蒙古人魁纳也在金莲山建成文庙,以崇尚孔圣人。据载,自明隆庆五年(1571年),迁府城于舞凤山下之后,改旧文庙为玉笋书院。新府城便无文庙,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任知府的黄元……[详细]
  侬氏土司衙署位于云南广南县县城北街一小校园内。建于元初,曾设有大小衙门,占地面积11000m2。自元朝至民国的近七百年间,土司制度世袭27代,掌管广南政治、军事、民刑、钱粮等大权。广南土司府是中国壮族土司中建筑规模最大、权力较为集中、管辖范围最宽、世袭时间最长的土司府。200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南是壮族杂居和聚居的壮乡。有关广南土司的历史,《壮乡广南》一书中介绍:土司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统治当地人民的机构,世袭继承。云南通志土司考述,“滇之土官,肇于元而盛于明,清代固之。”《明史》亦有“广南土司”录。从有关历……[详细]
  片马是祖国边疆的重要边防前哨之一,也是怒江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国家二类边贸口岸即片马镇所在地,这里曾是丝绸之路古西南通道之一,同时又是边疆各民族在十九世纪初抗击英国殖民侵略的主战场。为纪念片马人民抗英斗争取得的胜利,见证历史,宏扬爱国主义思想,促进改革开放,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于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落成完工。一九八九年五月,怒江州人民政府将片马抗英胜利纪念馆定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定其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七年四月,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建成十多年来,对促进片马口岸……[详细]
  和顺传统民居建筑群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顺,由弯楼子和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姓宗祠组成,分布在和顺镇紧邻的三个自然村中。各组建筑最早于清嘉庆10年(1806),最迟于民国24年(1935)修建。每组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及建筑形式丰富、灵活又各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2012年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顺弯楼子位于和顺镇十字路村大石巷中段,建盖于清末至民国初期,为腾冲近代著名华侨商号“永茂和”主人李必成私宅。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176平方米,建筑面积951.97平方米,为三个“一正两厢房”庭院组合的建筑群,因临巷一侧的建筑依巷道的弯曲而设,故称“弯楼子”。建筑……[详细]
  在曲靖境内,除八塔古墓群之外,后来发现的最为壮观的古墓群在三宝(明代曲靖府城南城)的罗汉山梁堆墓群。这是位于曲陆高速公路与326国道之间的一座小山,茂密的云南松和四季的野花常年将它装点得生机勃勃。这里的古墓早在《新篡云南通志·卷八十二·金石考》引《曲靖地志》就有记载:“城外多高垒,皆曰梁王墓。城南罗汉山亦有八冢,真伪莫辨,前有人掘之,得金玉戈兵器皿之属。”这当中就说得很明白,不过只是数量上不准确,这里的梁堆墓不是八冢而是十二冢。密集地分布在这1.6平方公里的山顶。这片古墓群从通志记载上看,早在清代就有人盗过,而最近的一次被盗发生在2001年三月末的一天,盗墓贼从标号为M11的一座古墓下手,从顶……[详细]
  德宏户撒皇阁寺户撒皇阁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东北角的金凤山上。据传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系西平王沐英屯兵驻防户撒时所建。为汉式建筑,由上奘皇阁寺和下奘报恩寺组成,道教与大乘佛教合一的寺庙,皇阁寺供奉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报恩寺供奉观音菩萨及其它佛像。两寺均为独立的四合院,玉皇殿为城楼式,蔚式壮观皇阁寺,又称皇阁报恩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政府北角的金凤山上,海拔1470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87年前后),它是由上下两奘组成。上奘称皇阁寺,下奘称报恩寺,历来俗称皇阁寺。皇阁寺和报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庙,上奘皇阁寺塑着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故称皇阁寺,为道教;下奘报恩寺塑佛……[详细]
  北岳庙位于玉龙雪山南麓,在白沙镇和玉峰寺之间的玉龙村,距离丽江县城10多公里,是玉龙山的山神庙。看点: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相传是“三朵神”的生日,人们都要着盛装前往北岳庙祭祀,俗称赶庙会。据说“三朵神”属羊,所以每逢羊年,庙会就特别热闹。介绍:北岳庙是纳西族第一个神庙,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的民族特色著称。离它不远处的半山腰上,有以万朵茶花闻名的玉峰寺,两者交相辉映,吸引着大量的学者和游客。交通:从丽江县城乘坐到白沙镇的车后即可到北岳庙。云南丽江……[详细]
  浦在廷故居位于宣威市西城下街57号。建筑坐东向西,由大门、前院、二门、正厅、对厅、厢房、佛堂、雕像组成一楼一底土木结构四合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图片大门,位于故居东南角,为垂花门,歇山顶,小青瓦屋面。大门上方悬挂题有“浦在廷故居”的牌匾。前院,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8米。院子西半部为绿地,种植花木、草坪。院子东端临街建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一层瓦房,2开间,通面阔7.2米、通进深5.7米。二门,设于南厢房明间后檐墙上,属“随墙门”,上方悬挂“少将第”匾额。在护国运动时期,浦在廷积极支持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领导的护国运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运动,被授予少将军衔。正厅,单檐悬山顶穿斗式土……[详细]
  富源文庙位于富源县人民政府大楼东北50米处太和街中段北侧。建筑坐北向南,由太和元气坊、棂星门、庠池、大成门、东西厢房、大成殿、魁星阁组成合院式建筑群,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太和元气坊,临街而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原建筑3开间,通面阔14.6米、进深4.8米、通高10.1米。坊置3踩斗拱。坊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为平夷县冯元科中探花而建。20世纪60年代“文革-”时期被拆毁。现存牌坊为2002年在原址上按原样设计重建。由于坊两侧有部分土地被居民房屋侵占。现存建筑为3开间,通面阔9.63米、进深5.83米、通高8米,规模、尺寸略小于原建筑。庠池,位于太和元气坊北面两级台阶处,始……[详细]
  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一二·一”四烈士墓西侧,有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座呈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中嵌石碑。碑文约1000余字,记述了联大创办的始末及其特点,是联大在昆明的重要遗迹。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南侵,平津危急。原在北平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的南开大学,奉命迁于湖南,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于当年11月1日上课。继而上海、南京陷落,武汉震动,1938年1月20日,临大正式宣布迁云南。数百名师生徒步3000余里,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于4月26日抵昆明,设理工学院于昆明,设……[详细]
  中山礼堂位于富源县人民政府大楼东北50米处太和街中段北侧。礼堂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60平方米。礼堂建在一石台基上,四周设条石台阶可通达室内。南面(正面)11踩、东面13踩、西北两面则为3踩。现存建筑为重檐砖石木结构,共3层。一层墙体为五面石砌筑,二层用青砖砌筑,三层以木板装修。建筑通面阔15.6米、进深35.6米、高13.3米。建筑南、北两面均附设攒尖顶检阅台,检阅台二层设寻杖木质护栏。建筑正面大门为欧式石质月拱门,门上方浮雕孙中山先生半身像,像左右两边阴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8字,背面横刻儒家经典“礼、乐、射、御、书、数”6字。检阅台台明前石柱为青石方形,花瓶式石柱础下置莲花式石座。台明左……[详细]
  •到古城不进方国瑜故居看看,等于没有到过古城。景点介绍走进方国瑜故居,犹如进入了一座家训家风的讲坛。方氏家族勤奋、团结、重教,严谨的家风,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人。方国瑜故居是一座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古宅,分为上下两院。站在街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一道上部为扇形的拱形大门,在扇形门头上镶有一块白底绿字的“方国瑜故居”牌匾。再往前第二道大门上悬挂着清光绪年间的“世贡第”匾牌。上下两院既有通道石梯相连,又自成一个“三坊一照壁”格局的小院,每个院子的东西主楼后边都建有小花园,自成一个小天地。两院中心大厅,立着方国瑜铜像。院里布局了“求学之路”“家庭关爱”“科研成就”和“教学成果”等6个……[详细]
  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区内的圆通街,与昆明动物园毗连,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从唐时南昭国在此建“补陀罗寺”算起,已由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同时,它也是现在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名。云南省和昆明市的佛教协会都设在这里。圆通寺以造园手法建寺,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彩廊交相辉映,景色如画,是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寺宇坐北朝南,富丽堂皇,整个寺院以圆通宝殿为中心,前有一池,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接通对厅,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殿内供奉有清光绪年间精塑三世佛坐像,大殿正中两根高达10余米的立柱上,各塑有一条彩龙,四壁还塑有五百罗汉像,均堪称中国佛……[详细]
  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与唐王关系亲密友好,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双方的经济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唐西川节度使牛从在其《报坦绰书》一文中说:“我大唐德宗……悯其倾诚向化,率属来王,遂总诸蛮,令归君长,乃名诏国,永顺唐仪,赐孔子之诗书,颁周公之礼乐,数年之后,霭有化风,变腥膳蛮貊之邦为馨香礼乐之域”。唐王的目的,就是要以中原的文化思想来改变南诏文化。以至唐王朝大力资助南诏青年到中原学习,直接免费向南诏子弟传授中原文化。继而使南诏子弟“习书算,就业辄去,复以他继,如此垂五十年,不绝其来,则其学于蜀者不啻千百”。(参见牛从《责南蛮书》)。在贞元十年后的50年间,一方面是由于唐王朝对南……[详细]
  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晓众村金钟山顶部。建筑依山势起伏而建,以牌楼、魁阁、戏台、过厅、正殿为主体建筑,东西厢房、东西耳房、回廊为附属建筑组成群。分布面积5743.9平方米,占地面积1609.25平方米。牌楼,重檐斗式木石结构建筑。坐西南向东北。通面阔9米、进深2.68米,明间檐高6.35米。正面重檐之间正中悬挂从右至左横书“登峰造极”匾额,背面悬挂“珠星朗耀”匾额。牌楼飞檐翘角,因所处位置地势险要,更显雄奇壮观。魁阁,重檐歇山顶穿斗阁楼式土木结构建筑。坐西向东。3开间,通面阔13.9米。阁楼前檐二重,明间大门上方悬挂木牌“文昌宫”3字。后檐三重,屋面后坡较长;屋檐低矮,前檐较短,后檐较高,……[详细]
  会泽文庙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灵璧路会泽县第一中学校内。建筑群坐南向北,原建筑沿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排列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大成殿前两侧有东、西两庑,棂星门前东面有名宦祠、西面有乡贤祠。文庙建筑群中轴线以东,依次建有大门、明伦堂、仪门及学署(黉学);以西,依次建有照壁、大门、魁星阁、文昌阁、圣父阁。20世纪70年代“文革-”中,文庙历经数次浩劫,大部分建筑被拆毁。现存建筑主要有大成殿、东西两庑、崇圣祠、文昌阁、魁星阁,占地面积48667平方米,建筑面积3436.5平方米。大成殿,单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式混合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2.05米、进深10.1米、北面出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