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中佛寺位于普洱市孟连县城以东娜允镇景吭村芒中小组,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系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寺宇,由大殿、僧房、引廊、佛塔等组成。占地面3050.41平方米,建筑面积678.73平方米,四周有石砌围墙。
芒中佛寺,傣语称为“洼拉所坦”,以佛殿为中心呈纵向式分布,坐西朝东,佛殿前为走廊,西北侧为僧舍,东北侧为佛塔,在佛殿的东、南、北三侧围墙有本道侧门,供教徒出入。
大殿为芒中佛寺的主体建筑,坐东朝西,为重檐悬山顶木结构建筑,呈纵向式布局,挂瓦屋面,面阔4间,进深4间。佛殿北侧外墙体绘有傣族民间壁画,内墙体西、南、北侧保存有傣族传统金水漏印纹饰,金柱、檐柱均有金水漏印纹饰。佛殿的正门位于东侧,南、北两侧有两道小侧门,北侧门接引廊与僧舍相连。
芒中佛寺是孟连县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佛寺,也是对东南亚佛教徒影响较大的佛寺之一,是当地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当佛教节日(如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赕塔)及婚丧嫁娶等,傣族群众都要携带供品到佛寺祈祷、布施,教徒们在进行祭祀活动的同时,也在不断传播着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因此,芒中佛寺不仅是普洱地区傣族文化、历史的物证,还是传播傣族文化、历史、宗教的重要场所,对研究傣族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芒中佛寺是傣族文化艺术及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艺术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傣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佛寺结构别致,造型独特,彩绘精美,既有东南亚佛教建筑艺术特色,又有傣族建筑风格,是傣族建筑艺术及民间美术之缩影。寺宇的建造技术也反映了当地佛教建筑技术史的发展脉络,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