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旅游

徐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唐史院新修石幢
  唐史院新修石幢位于徐州市云龙区和平路101号(博物馆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至和平路北侧道路红线,西至回廊西侧,北至回廊北侧。(同唐史院新修石幢重合)。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彭城路西侧道路红线,西至乾隆行宫回廊向西5米,南至和平路北侧道路红线,北至二层办公楼北侧5米。……[详细]
李新庄烈士陵园
  李新庄烈士陵园位于丰县师寨镇李新庄村。陵园内安葬有烈士李贞乾、李秉功、李若坤、李秉亮兄弟四人,李贞乾被评为“5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入选“中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为民政部公布的建国有突出贡献的百名烈士之一。李新庄烈士陵园有烈士墓塚、墓碑、烈士纪念馆等,园内苍松耸立,环境肃穆。……[详细]
张良墓道碑
  1983年在清理黄河故道时,在黄河故道坝子街桥东南地下8米处发现。石碑保存完好,碑题为“汉留侯张公讳良字子房墓道”,明嘉靖18年(1539年)直隶徐州知州陆时望等立。出土后存放于徐州博物馆内,199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该碑被移至出土地点重立。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去向鲜为人知。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死后葬于留城附近的微山岛上,现微山岛上有张良墓及墓碑。在墓道碑出土地点同时出土有清雍正六年的渡口禁碑。可知……[详细]
虎皮山墓群
  虎皮山墓群位于铁富镇连防西500 米,艾山风景区北500 米。山北侧有先期开采遗留下来的废弃石塘,在山南坡可见大量汉砖、陶片等,据村民反映,在生产中,偶有汉遗物出现。铁符镇距市区25公里,这里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夏朝初期禹分九州封车正官奚仲为伯建立邳国时,就有先民在此定居。这里汉代遗址、墓葬较多,出土大量的汉代文物。虎皮山墓群2011年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奎山塔遗址
  奎山塔遗址位于徐州市泉山区东奎山山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至本体区域向外1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规划道路西侧红线,西、南分别至45米等高线,北至现状围墙。……[详细]
徐州妇女学道院旧址
  徐州妇女学道院旧址位于徐州市王陵路57号。1922年,美国南方长老会在此建成三座西式别墅,供美籍传教士彭永恩等人使用。1928年,彭永恩夫人夏洛特创办妇女学道院。1938年5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徐州,彭永恩夫妇在此处设立难民保护区,被称为“徐州的拉贝”。1948年,夏洛特回美,妇女学道院停办。现存传教士别墅楼、礼拜堂各一栋。2019年3月,徐州妇女学道院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镇扬会馆
  苏镇扬会馆为苏州、镇江、扬州商会所共用,为窑湾镇重要会所之一,原面积1800平方米,现仅存沿街门面建筑。硬山式砖木结构,抬梁屋架,两坡式屋面,蝴蝶瓦屋顶。现存面积现有建筑220平方米。苏镇扬会馆住房建筑是江南水乡风格。住宅和商业门市楼接在一起,原有四进院落。前大门多是三间门市楼房,伸出一米宽廊檐,两间门市,一间走道。二、三、四道院落布局,堂屋高大,南屋低矮或采用花墙,对院内室内起到采光透风作用。南方人建楼房注重防雨,有堂楼廊檐、走道廊檐,四周有曲廊檐。由于廊檐多,蔽住室内光线,因此主屋堂楼客厅装上折叠式四扇或六扇木雕格式门,宽大透光,两米宽大合和式木雕窗调节室内空气。室内隔间墙多是木隔扇,减少占地空间,还有移动式隔墙(屏风)落地罩式木雕隔墙,雕琢精致花纹,……[详细]
车夫山埠上墓群
  车夫山埠上墓群位于车夫山镇东北部的埠上村、埠上山周围及村东,山上栽植松树林约1000 平方米,墓葬群分布以松树林为中心,南北长约1000 米,东西长约1500米。汉墓群以西汉土坑竖穴墓为主。村东多为东汉时期汉画像石墓,出土有陶器、铜器、玉器,其中玉器较为精美。1996年,徐州汉画像石馆在埠上村发现两对(4块)画像石墓中的墓窗和方形石柱,墓窗的正面刻有透雕的窗棂,侧面刻有高浮雕的胡人形象,胡人头部带着尖顶帽、脸庞瘦削,高鼻深目,或为胡人伎乐;或为相互托举,或蹲踞吹箫,最上面是胡人肩部托举栌斗,最下面的胡人站立在狮子或麒麟身上。徐州汉画像石馆在该处征集的方形石柱,柱高110、宽50、厚47厘米,上刻一胡人吹箫,肩负栌斗,下刻人首熊身怪兽,头部侧歪,胡人蹲踞在怪兽肩部。据调查,埠上村还发现有完整的……[详细]
车夫山埠上画像石墓
  1998年2月和1999年3月,在邳州车夫山前埠村山北,埠上山东麓发现两座砖石混合结构的画像石墓,两座墓相距很近,墓室结构相同,画像风格一致,应是同一家族的墓地。埠上M1画像石墓,1998年2月发现。墓顶已塌毁, 仅存石砌墓壁, 墓内未见随葬品。墓门方向北向,该墓由前室、左右耳室及后室组成。墓门由两侧门柱及门楣石及两扇门扉组成, 门向外开启, 两扇门扉均素面, 大小基本相同,墓壁均石砌,前、后室墓顶砖砌,该墓共遗存画像石16 块, 雕刻技法均为浅浮雕。主要是两大类,一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车马出行、拜谒宴饮、游园等; 二是反映仙界的珍禽异兽, 如朱雀、白虎、翼龙等。另有一些属装饰性的几何图案。反映现实生活的画像主要位于前室(另有一块门楣石向外) , 后室则均为反映仙界的内容。埠上M2画像石墓,位于……[详细]
西墩顶遗址
  西墩顶遗址东距沭河1.5公里,南邻张网闸至马陵山公路。遗址为略高于地表的台地,近方形,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120米,面积约22000平方米。由于没有进行考古钻探,文化层厚度不明,地表采集的文物有东周时期的陶豆、陶罐口沿、绳纹陶片等,汉代的遗物有筒瓦、板瓦等。新沂的古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商周至汉代的遗址两类,位于沂、沭河两岸的周朝至汉代的遗址就有马陵山镇新宅村东200米的司吾城址,新沂市港头镇新圩村北约200米的大林顶遗址,位于新沂市瓦窑镇瓦窑村西南2000米处的聂墩遗址,位于新沂市时集镇的陈刘村的陈刘遗址、时集镇的曹墩遗址等,这些遗址的时代是西周中、晚期至汉代。从这些遗址的分布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钟吾国境内,村落遗址密布,一直到汉代都有人类的活动。西墩顶遗址紧靠汉代的司吾县城……[详细]
李家颜料店旧址
  李家颜料店是明末清初山西商户来土山镇经营的一处染坊。染坊是中国旧时经营丝绸、棉布、纱线和毛织物染色及漂白业务的作坊。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行业,起源很早,唐已盛行,旧时称为“查青邱”。明清时期,中国的染料应用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各乡村集镇都设有染坊。明清时期的染坊,多为前店后坊,有的还带有后院。染坊以铁制平锅、陶缸、木楻或青石砌成大池,内可漂洗染晒,同时经营染洗用的颜料。李家颜料店位于土山镇街北村323 号,关公西路20 号,朝南向。现存有门面房三间,悬山式屋顶,蝴蝶瓦屋面,前有挑檐廊檐柱,在门跺中部有青石,上饰花鸟图。李家颜料店是邳州南部一带较大的染坊,远近闻名,后来受化学染布等产品的冲击,逐渐歇业,现改为民居。……[详细]
山隐寺遗址
  山隐寺遗址位于马陵山风景区五华顶西南部,原名龙泉庵,是马陵山庙宇中最早的建筑。据传,元大德四年(1300年)由僧绍清所建,后为寿圣寺。据清光绪《宿迁县志》载,该寺建于元延佑年间(1314-1320年)。五华顶都是山隐寺的庙产。寺内原有大殿7间,东廊房6间、西廊房5间、山门4间。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寺院居高临下,十分壮观。1940年被日军焚毁。2006年在原址重建,占地约1500平方米。明代文人高冠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有《游司吾山记》,记录了山隐寺的盛况:“司吾山旁有峰山,羽人张道可建玉女行祠于上,遐迩震动,香火云集。今春之暇,予以事携仆一诣之,前谒神庙,玩廊庑,后登玉皇殿少憩。北望司吾山,隔二里许,而中数峰,蜿蜒起伏相接,私心相快睹焉。遂振袂策蹇,迤逦历数峰而进,既尽麓,石径逶迤,仅……[详细]
占城党校旧址
  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各级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乡镇党校是适应农村党的建设需要而产生的,是中共党校体系中最基层的党校。邳县占城党校是建国后最早建设的基层党校之一,为20 世纪60 年代所建,有一定的校舍规模。党校的地址位于占城镇陆井街道南侧50 米。占地约13.3万平方米,石头墙、灰瓦顶,从北至南现存十排老房屋,约200 间。占城位于邳州南部的丘陵地带,交通不便,文革-期间,占城党校成为邳县“走资派”劳动改造的地方,这里有牛棚马圈,不少老干部在此喂马。最北端一排房屋的外墙上设有宣传栏,画有文革时期宣传画及标语。现大多改建为民居,有部分作幼儿园使用。保存较为完整。……[详细]
进士门第
  进士门第古建筑位于土山镇关公路姚氏古宅东侧50 米。现存房屋三间,硬山式屋顶,蝴蝶瓦屋面,清式抬梁式构架,梁柱粗壮,内部有4 棵直径30厘米的抱柱,屋顶也以圆木为梁,抬梁三架,底梁雕刻花纹,椽子上铺设板砖(巴砖)。梁架结构现保存完好,门窗等木作在后代时维修改变了原貌。门前原竖有旗杆,后被拆除。相传该建筑为清朝沈姓人家,考中进士后回乡下修建。不过此传说还需进一步考证,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查清代进士表,清朝立国267年,共取中进士人数总计26849人,并无土山镇沈姓的记载,唯有乾隆年间宿羊山镇陈家庄人陈作新,乾隆十七年中举人,乾隆十九年中进士;陈作新之子陈略,乾隆五十四年中举人,乾隆六十年中进士。……[详细]
花园画像石墓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花园画像石墓位于车夫山镇北4 公里,花鼓山西坡,花园村南500 米。有前后室,墓道向北,为砖石结构墓,前室青砖搭造,封门石为一块半圆形十字穿环图画像石,后室全以青砖为壁,墓长3 米,宽约1 米,墓坑深2 米。在山顶下有一座窑厂,窑厂附近有多座汉画像石墓,画像石内容有羽人戏凤、车马出行、宴饮图等,出土的画像石部分由邳州博物馆保存。……[详细]
徐州钟鼓楼
  徐州钟鼓楼又称观火楼,始建于1930年,次年建成。楼高18.8米,四面五层,底宽顶窄,塔式结构,平顶。门窗结构为西式风格,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是当年徐州城内最高的建筑,用以观望东、南、西、北四区火警。抗日战争爆发后五楼上又装上了防空警报器,负责全城的防空警报任务。钟鼓楼原来有两座钟,一个机械钟,一个铸铁钟,铸铁钟因为年代久远腐蚀的比较厉害,摔坏以后无法再挂,2011年徐州市政府重新仿制一个钟,挂在上面(楼顶),原来的钟准备放在二楼陈展。机械钟是上世纪德国造的,年代久远,已经不准了,修复过后走时准确。1930年,时任铜山县长佘念慈倡议在当时徐州中心位置建一座观火楼,并责成大彭市(当时的徐州市区)负责工程建筑,一年多后楼建成,高约20米是当年徐州城内最高的建筑。此楼用于观望东、南、西、北四区……[详细]
张山子墓群
  张山子墓群位于燕子埠镇南2 公里,棠台路东200 米。山上种植有松树,山坡周围为当地居民开垦的农耕地。在山顶部及西坡处有多座汉石室墓,其中有用多层石板做封口的墓葬,出土有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等文物。该墓葬群为东汉时期的家族墓地,石室墓中没有发现画像石,但墓室结构完整,条石打磨精细,墓葬结构完整。2011年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
  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亭位于徐州市云龙山主山第一节山北坡,始建于1947年5月,为纪念津浦铁路抗战死难员工而立碑建亭。由于年久失修,1995年8月,值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徐州铁路分局募捐集资重修纪念碑亭。碑亭六角重檐,石碑为三角形锥体,高2.6米,底部宽0.73米,上部宽0.58米。碑面三面,正面面向西南,上刻“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五年彀旦,津浦铁路殉难员工纪念碑,陈舜耕题”,正面偏南一侧刻有沈文泗所撰碑文,记载事件的经历及立碑的意义,另一侧刻以殉难员工的姓名和职务。碑亭一侧有1995年所立“重修碑记”石碑。1938年5月,日寇渐迫徐州,徐州机务段的铁路员工不甘做--奴,他们驾驶机车分津浦、陇海两线南撤。在南撤军中,机车担当了运输军事物资和遣送难民工作。因日军不断南侵,他们先后转战粤汉、湘桂两路……[详细]
四户镇新石器至汉代遗址群
  四户镇新石器至汉代遗址群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最北部,距离邳州市55公里。四户镇属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平均高程在31m,自北向南微倾。四户镇保存着许多新石器时期至汉代的遗址,是徐州地区古村落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除大墩子遗址外,四户镇竹园村的东小墩遗(320382-0007),1962 年调查发现,面积约2.5 万平方米,地表遗物有大汶口文化的夹砂、泥质红陶凿形鼎足、器盖罐、石斧、纺轮等,商周时期的夹砂、泥质灰、红陶甗、鬲、罐残片等。四户镇凤凰村的凤凰庄遗址(编号 320382-0008),面积约2.5 万平方米。遗址距地表0.5 米以下,文化层厚约2 米。上层为商代遗存,下层属大汶口文化遗存。地表遗物有新石器时代的兽骨、蚌壳、石斧、石镰等;商代的有灰、红陶鬲、甗、罐、盆、豆等。四户镇董家村的董……[详细]
董氏家祠
  董氏家祠位于丰县欢口镇董集村,清代古建筑。祠堂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1.3米,进深7.85米,面积89平方米。建筑主体为砖木混合结构,带有前廊,梁架为抬梁式木结构,一些木构件装饰图案丰富,在徐州地区为数不多。正殿明间的屏风上保存有五块寓意吉祥的装饰性花板,其上方挂有“鬷夷旧族”的匾额,内部供奉的祖宗牌位保存状态较好,其文物价值较高。屋面正脊似仍保留原始状态,中间花板脊及两侧透风脊仍然保存较好。家族保留有董氏六修至十修家谱,历史价值较高。董氏家祠为研究徐州地区民间清代建筑文化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资料,弥足珍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