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旅游

徐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何山头细石器遗址
  何山头遗址位于新沂市东北约7公里马陵山山脊北坡的何山头上,地属北沟镇何山头村,海拔约9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3′56〃,北纬34°25′40〃,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约100米,地层(含石器的残坡堆积层)厚1米左右。1984年调查发现石器制作场地,加工的细石器在地表有零星出露,在地层的剖面上也见到一定数量的石制品。出土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68件,器类有刮削器、砍砸器、石片等,制作方法有间接压制法和直接打击法两种,其中细小石器占有很大比例。细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石器加工工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工艺,一般是指采用间接打击法制成的小型细石核、细石叶和用之进一步加工而成的石器。细石器的出现一般认为是与更新世末期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大迁移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细石器起源于旧石器时……[详细]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郝家大院)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汉王镇北望村,该址由三座古民居组成,又称“郝家大院”。总占地面积九百多平方米,共有清代建筑一百余间,房屋现存60多间,旧址主体建筑保存完好,被古建筑学家确认为徐州地区乡间现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1949年2、3月间,-、-、陈毅、粟裕、谭震林、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研究和制定渡江战役方案,并留下珍贵的合影照片。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是徐州市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华东野战军总部由肖县南蔡洼村移驻铜山北望村,按照-1949年1月12日“关于华野、中野休整两个半月并要完成渡江战役准备工作”的命令,华野于2月9日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之后成立了华东军区,调整了0中央华东局。0中央华东局及华东军区于2月12日到达北望,2月……[详细]
三层炮楼
  三层炮楼是1967年顺河镇革命委员会建,属“文革-”产物,位于徐州市丰县顺河镇六六福食品有限公司院内。顺河村位于丰县西北,为黄泛冲击平原,东有复新河,西临四联河,南靠罗河,北有苏北堤河。系平原坡地,东北低,西南高。西南部为青沙地,东北部为粘土地,西北部为盐碱地。水陆交通发达,河渠纵横,水资源丰富。顺河村北侧有西营子河,东部为大片农田,土壤肥沃,五谷丰登。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蒜等农作物。六六福食品有限公司地处镇政府大院东部,南部为镇区居民区,临街有门面商舖,西部、北部为顺河村居民区,东部为镇政府工作人员家属区。在“文革-”期间,虽然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一九六六年九月五日社论中已经警告全国的批判形式要文斗不要武斗,但由于被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人不服,由此一些他们的派别如变色龙,中央支持哪派别他们……[详细]
睢宁弥陀寺
  宗善禅寺又名羊山寺,座落在岠山峰顶(岠山原名峄阳山、葛峄山、羊山)地处江苏睢宁和邳州交界处.海拔213米,是苏北除连云港云台山之外的最高峰。康熙年间进士季运隆所辑的“八景”诗中有这样的描绘:峰独秀耸长空。据史料记载巨山古木蔽日,古时,山巅有寨,寨内有“泰山行宫”。宗禅寺的历史:公元193年,东汉丹阳人笮融任下邳相时,就在下邳城西南二里处的羊山上建浮屠寺。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可容三千余人。浮屠寺里建有佛塔,塔上有九个金盘(九面铜镜):八面朝八方,中间一面朝天,故名九镜塔。砖石建造的九镜塔为八角九级,各层均有飞檐翘角,塔身内外有佛雕480尊,饰以黄金锦衣。塔有148级台阶,盘旋而上至塔顶,为我国最早的宝塔.浮屠寺还曾因九镜塔而更名为“九镜禅寺”,至唐代贞观年间,九镜禅寺更名为释迦院,这便是……[详细]
龙雾桥遗址
  龙雾桥遗址为大致为宋辽金至明遗址,位于地处丰县凤城镇史套楼东南,北环路南,复新河东岸。龙雾桥位于河滩上,此邻北环路,西邻复新河,交通方便。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内河航道主要有复新河,与微山湖相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遗址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6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龙雾桥在城北2.5公里处,据《丰县志》记载:秦时沧河从县城的西面流来,在县城的东北角拐弯,流向东南。前256年,沧河上有一座较大的石桥,桥似龙环,桥的北面是大泽,水天一色,茫茫苍苍,雾气腾腾,索绕桥面,因此向有“龙环雾绕”之称。……[详细]
周勃、周亚夫墓
  周勃、周亚夫墓为明、清所建,实为周勃、周亚夫的衣冠冢,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黄楼村东南。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周勃(?—前169年),祖籍卷县人,即今河南原阳县(旧原武县)人,后迁居于丰邑城东落户,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明、清《丰县志》均将周勃列入丰县人物志。周勃出身贫苦,定居丰县后,因距邑城较近,故青年时期以村西大泽中(丰城北关大泽门外)的芦苇编织苇箔、蚕具营生,间或为人婚丧嫁娶之时充当吹鼓手维持生计。但他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孔武有力。明.隆庆《丰县志?宦业志?周勃传》载:“周勃,以材官(训练步兵的低级武宫)从高祖,战……[详细]
27、大士岩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士岩
  大士岩位于云龙山北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徐州知州姜焯始建,光绪十七年(1891年)修缮,后被毁废圮,1979年修复。正门北向,由山门、圆通宝殿、千手观音殿、韦驮殿、试衣亭、送晖亭、钟亭、鼓亭等组成。大殿坐东向西,面阔三间10.6米,进深6.22米,硬山卷棚顶,内祀观音大士像。石牌坊方形抹角石抱柱,石抱柱阴刻乾隆御书楹联。山门面阔三间10米,门上嵌石刻“大士岩”三字。院内有5棵古树,碑十余通。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时任徐州知府的姜焯即将卸任时在重修放鹤亭之后,又让工役在西坡修建僧寮。在挖房舍的地基时,发现一天然巨石,石质精美,状如观音。于是姜焯从山东请来技术精良的石匠,让其仿照山下黄茅岗唐吴道子所作观世音石碑画像,凿成“送子观音”造像,并在坐像周围沿峭壁凿出石龛。石龛完成后为……[详细]
张道陵祠遗址
  张道陵祠遗址始建年代不详,大致为元代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费楼村费楼二队,费楼村中心南北大道与东西大道交叉处。费楼村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当地居民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张道陵(34—156),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据本地文史资料载,张道陵于东汉建武10年(公元34年)生于丰县阿房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费楼村)。他7岁埋头书房,苦读《道德经》、《河图》、《洛书》,领其奥。19岁设帐讲学,后任江州令。24岁与孙氏成婚。因当时社会的种种原因,张道……[详细]
司吾驿遗址
  司吾驿是苏北地区古代的重要驿站之一,位于司吾山前“通京大道”的桥北村,当地俗称“马号”。遗址高出周围地表的平土台,遗址面积约6000平方米。现存驿井一口,地表能见到绳纹陶片、盆、罐等口沿及青花瓷片。司吾驿设在通京大道旁,有马匹六十匹,马夫六十名。驿站毁于清宣统二年(1911年)。司吾驿设置较早,秦代这里就设有司吾驿,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押往元大都途中,曾夜宿司吾驿,并留诗《望邳州》:“中原行几日,今日才见山,问山在何处,云在徐邳间。”元朝首都定在今天的北京,其陆路交通的线路方是由山东郯城入新沂境,南接淮扬,北通徐州、山东,“粤、闽、浙、赣、苏、常等地文武官员和商贾行旅往来,多由清江登陆,经由此道入京”(清代光绪《清河县志》)。 明清时期的通京大道,北由山东郯城入境,经现在新沂市区的刘……[详细]
汉高祖庙
  汉高祖庙位于现凤城宾馆院内。最早建在中阳坊,几经迁移,座落于文庙左侧。中阳坊高祖庙位于原县治东北角,由五代时刘知远修建,到唐代已开始损坏,人迹罕至。唐高祖时的国子监博士徐矿过高祖庙时曾写下一诗:“魂魄定惊铁马驰,孤城遗庙阅今兹。月明剑佩来三杰,世远君臣晦六奇。狐兔解围阶陛拜,金钱空费女郎祠。轰腾车马郊衢去,吊古真堪挥泪洏。”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高祖庙为时任丰知县韩侯、主簿王之才重建。至元朝末年,庙宇荒芜,墙垣倾圮。明初朱元璋诏命有司岁时享祭。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知县阙膺加以修葺。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典史刘勉重修。弘治十二年至十三年(公元1499—1500年)知县于让、县丞宋溥、典史查俊、教谕陈让、训导吴辄、郑发重修。高祖庙正殿三间、东西庑房六间,前门楼三间,……[详细]
徐海道署
  徐海道署又称道台衙门,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为东察院。明正德六年(1511)改为道署。后圮于黄水。崇祯三年(1630)徐州兵备道唐焕于旧址重建。清乾隆六年(1741)进行过大规模的增修扩建,有大小院落30多个,建筑群坐北向南,三路三进,由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后楼组成。光绪十一年,重修。现存清建照壁和二堂。二堂歇山顶,斗拱出跳,龙头彩斗完好。原道台衙门前的“一字型”大照壁长30米,高5.6米,巍峨壮观,为徐州地区第一大照壁,1999年对照壁进行了维修。年徐海道署旧址被批准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徐州地区及民国时期徐海道的最高行政机关,徐海道为民国置,属江苏省,治铜山县,辖铜山、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县、宿迁、睢宁、东海、灌云、沭阳、赣榆十二县。辛亥革命爆发后……[详细]
汉王拔剑泉
  “策马来寻拔剑泉,汉王遗迹尚森然,一泓暗泄碧峰外,百丈晴拖绿树边,溜响消残龙战气,芒寒微动灞陵烟,鸿沟寂寞乌江冷,不信清流此地偏”。这首题为《拔剑泉》的古诗是清乾隆33年间,一位名叫邵大业的徐州知府写下的。拔剑泉位于汉文化之乡,汉王镇丁唐山下。形成于西汉高祖二年,这里山脉连绵,河流纵横,素有“山水一色,民事物阜之称”。是徐州著名的花果、玫瑰之乡。据《史记》上记载,刘邦-为汉王后,于公元前205年春,乘虚占领西楚国都彭城,霸王项羽闻讯,亲率3万精兵夺回彭城,刘邦率队退到汉王丁塘山下,人困马乏,数日不得滴水,军士饥渴难忍,刘邦在走投无路百感交集之时,猛地将宝剑往地上一搠,对天长叹道:"天亡我也!”没想到当他从石缝中拔出剑时,随剑间涌出泉水。同时,他的焦躁不安的战马也用蹄子趴出泉水,从此,后人为纪……[详细]
苏北大堤
  苏北大堤为1950年国家投资修建,位于徐州市丰县首羡镇黄楼村北400米。位于丰县最西北部,苏鲁两省四县交界,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周围有四条河环绕,河沟渠密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方便,主要种植麦、棉、玉米、大蒜、洋葱、大豆等农作物。苏北堤河是人工开挖的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复新河。苏北堤河是江苏丰县和山东鱼台的界河,西通西惠河,东流入复新河,由于堤土被种庄稼。残堤破坏严重。其为复新河支流,1958年后有几次疏浚。常年河水淤积,西部河底干枯种上了庄稼,只是涝天,有积水,实际是个排涝堤河,近年是蓄水河,两岸种植了庄稼,无人问津。苏北大堤前身是清咸丰年间挡黄河水的防洪大堤,以堤带……[详细]
34、白家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家桥
  白家桥位于徐州市北约40公里的铜山区利国镇利国村,南北横跨于古老的运铁河上。该桥为青石砌筑的三孔石桥,全长22米,桥面宽8.6米,中孔跨度5.5米,两边孔宽4.3米,桥体中高6.4米。桥拱采用纵联分节并置法,券成拱形。桥面石板平展光洁,坚实牢固。桥西侧残留有石座槽,推测应有石栏杆。桥墩条条拼缝间都灌有糯米灰浆,大的缝隙间还垫了铁片。桥墩的逆水方向砌成三角形,以分刹水势。整个桥砌筑精细,造型美观,庄重和谐,虽历经600余年,仍不错位,至今承载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群。自汉代以来,利国一直是我国铁矿石开采、冶炼的重要之地。白家桥的建造,就源于利国的铁矿业。为了将铁矿石外运,宋代即从利国监开挖了一条运河。《太平寰宇记·徐州》中有写到:“利国监,官署名。宋置,掌管冶铁。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本是徐州的秋邱……[详细]
35、向阳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向阳渠
  向阳渠,位于柳泉镇微山湖畔。向阳渠始建于1970年,先后建成123华里长的一、二干渠。整个工程包括,中型翻水站5座、大渡槽5座、桥涵闸369处、隧洞5个,架设高压线25公里。向阳渠水利工程于1976年竣工。向阳渠的主体工程是5座“大渡槽”。大渡槽为块石结构构筑物,主拱劵形式为单向联排弧形拱劵。墩柱为独立基础,门形圆拱劵立柱。立柱上,为节省石材,砌作洞形圆拱劵,洞形圆拱劵与主拱劵上以料石衬砌平整后作为水渠的底面,两边砌石墙形成输水“渡槽”。向阳渠总体工程的轮廓是,一干渠在望马村与大冯村之间,至高皇庙村南。西端起于光山(旧称独松山,早年山上就一棵独立松树),其东端为小窑山。一干渠又称“群英渡槽”,是典型的欧式“输水桥”建筑。二干渠位于辛家村西南,起点在宋店庄西北,至五珠泉村东。从建筑造型艺术看,……[详细]
姚楼河普济桥
  姚楼河普济桥为明代建,位于徐州市沛县龙固镇姚楼村。此地为沛县最西北部,东靠昭阳湖,属黄泛冲积平原的滨湖低平原,地表坦荡,河渠纵横,已形成较密的平原梯级河网。湖产丰富,煤矿发达,水陆交通方便。全镇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兼种棉花、花生、油菜等。此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分,气候温和。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大,四季风向、风力变化很大。桥南是姚楼村,村民以务为主,交通便利。《沛志》载:“龙固西北六里边沟上有主普济桥,”通古济水,古沙河,位于姚楼林西,今苏鲁边界。明代就有普济寺和善济庵存在,桥以寺名,寺以桥兴。清光绪十二年,普济桥就曾经大规模重修过,并立碑记载。重修后的普济桥有三孔三碑,俗称三碑,单(坦)三孔,一桥压二省”,为清代著名景观。南侧是三河交汇,北侧是水运码头,位于这两者……[详细]
丰县城护城河
  丰县城护城河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北关村村南,位于丰县中部,复新河西侧,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城南渠楼至东北杨庙一线为沙质土壤,其余均为粘性土壤,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内河航道主要有复新河,与微山湖相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丰县城池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城河景观,开挖于城战国时期,是比较完整的方形城河之一,清光绪《丰县志》载:“丰县城池,旧城莫究其始,秦筑厌气台于此,后凿城内四隅为池,周长九里。”历代多次疏浚,至今从无干涸,水清如碧。河宽20米,深2.8米。1949年至今丰县对护城河……[详细]
徐州采石场遗址
  徐州汉代采石场遗址位于徐州市南云龙山北坡。2003年在市政建设中发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清理出汉代采石坑68处,其中已采的空坑63处,石坯坑5处。另有刻字1处,石渣坑1处,墓葬2座。现场还发现许多开凿工具及工匠的生活用品等。遗址北部的大部分都已经被建设破坏,南部规划的保护范围面积约700平方米,遗迹分布密集。采石场遗址为露天石坑,当时在开山取石的过程中,工匠们巧妙地利用山石走势、岩石裂隙及山石的纹理等自然条件开采石料。开采的石料长1.2-3米,宽0.7-1.4米。从发掘清理情况分析,采石工艺一是根据山石大小及走势,稍加修整,在周围凿出楔窝,塞以錾、楔等物,敲击取石。一是顺着岩石走向,选择石质较佳处,在长方形石料四周开凿沟槽。达到预定深度后,再从两侧……[详细]
39、太行堤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行堤
  太行堤为当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许庄村南200米。许庄村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太行堤河是复新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山东省单县浮岗集,经丰县西部王沟镇流入丰县,经丰县赵庄南、常店南至孙套楼汇入复新河,由复新河直泄南阳湖,全长54.5千米,流域面积476平方千米,流域包括单县南部、江苏丰县。其主要支流有蒋河、二堤河和孟流河。1952年由政府牵头,群众自……[详细]
徐州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位于徐州云龙山东麓,依山而建,坐西朝东。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并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道光五年(1825年)、光绪十三年(1887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分别进行重修扩建。文革期间,山西会馆遭到严重破坏,1995年,依据有关史料记载对山西会馆重新进行修缮,并重塑关帝像。现山西会馆占地48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为前后两进对称建筑格局的院落,由前山门、戏楼、中配房、后大殿、偏殿等主体建筑组成。大殿的内墙上镶嵌有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五次重修扩建的记事碑5方。山西会馆原为山西人所建的相山神祠,供奉关帝圣君与火、财、福诸神,故有“四圣会馆”之称。“乾隆七年(1742年),山西同乡集资扩建,遂改为山西会馆。后不再祭祀祠内的水火二神,而独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