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旅游

徐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甘山墓群
  甘山墓群位于占城镇陆井南1公里,甘山村南侧。地表散落有汉砖及汉陶片。在山顶部及山南坡有汉砖室墓及石室墓多座,出土有陶罐、铜熏、铁剑、玉蝉等文物。占城距离汉代的下邳县较近(县治在睢宁县古邳镇),这里是东汉下邳国的国都,占城附近出土有东汉时期的石辟邪,附近的汉墓群有:炮山墓群、白山墓群、黄草山墓群、石屋山墓群等,经考古发掘的有白山固子汉墓等。甘山墓群2011年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许天主堂
  大许天主堂位于大许中心街,占地6000平方米,最高建筑圣堂高21.75 米,礼拜堂及附属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1921年法国神父传教于大许,修建此教堂,堂北为修女院,共有房屋19间,西房六间,正房九间,东房三间,一处过道间。1925年又置地建南院,有西房8间,正房15间,大门三间,门楼一处。1946年,教堂已建房55间,占地30亩,另有圣堂一所。教堂后几经维修和改建,现仅保留原教堂的圣堂。……[详细]
胜利渠抽水站
  胜利渠抽水站建于1979年,站位于京杭大运河北岸,泵体高程31米。抽水站内现存原拱门一座。右面石立柱顶部雕刻当时修建胜利渠时情景以及胜利渠的全图。左边石立柱顶部雕刻有一首诗歌。1974年当时受到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影响,并贯彻农业学大寨的精神,开始在铜山县境内兴建多座这种被称为“红旗渠”的水渠;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解决了灌溉难的问题。1997年铜山县投资改造,现灌溉面积3800亩,扩种水稻1000亩。……[详细]
熊耳山墓群
  熊耳山墓群位于车夫山镇北2 公里,韩寺村北200 米。为漫坡状土石山,山上种植少量松树,在山坡四周为当地农民开垦的农耕地。地表可见大量汉砖及汉陶片,在山顶部有多处石室墓,出土有陶器、铜器、玉器等文物。车夫山位于汉代武原县附近,这一带汉墓群发现较多,徐州汉画像石馆收藏有车夫山出土的汉代浮雕墓窗等文物,反映出这一地区与汉代武原县的密切关系。该墓群2011年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窝古脊椎动物化石出土点
  凤凰山位于睢宁县张圩乡,由元古界中震旦系钙镁碳酸盐岩组成。山体在构造破裂带上发育了大批小型裂隙溶洞,形成新生代填充物与哺乳动物化石混合堆积的良好场所。1974 年,王窝古脊椎动物化石发现在东西并列的两个洞口中。东洞垂直向下,洞深10 米余;西洞斜垂向下,洞深30 米,南北阔11 米,东西9 米,两洞相距3米,有孔相通。动物化石主要发现于磷矿群中的裂隙“红层”,分为下部上新世和上部更新世两个层位,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产生于裂隙的下部,包括蝙蝠、印度熊、似大密齿獾、古中国猫、四棱齿象、大唇犀、原始羚羊、等5目、7科、7属、7种,属于典型的上新世动物群,命名为“凤凰山古动物群”。类似的动物群在我国并不多见,所属动物过去多出现在北方。凤凰山裂隙的上部堆积中,覆盖在上新世动物群之上。动物的种类包括蝙蝠、……[详细]
刘林遗址
  刘林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西北约30公里戴庄镇刘庄村西南,中运河东岸分洪道内,东距火石埠500米。遗址位于陶沟河东岸大堤内,东西宽150 米,南北长200 米,遗址面积24000平方米,为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处于大汶口文化的早期 ,文化层厚约1.5 米。是新中国最早发掘的一批遗址 。1959年发现,1960年和1964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和南京博物院两次发掘,揭露面积共4025平方米。遗址发现有红烧土居住面和灰坑、灰沟遗迹。刘林遗址有公共墓地,这片公共葬地排列有序,可分6个墓群,每个墓群可能代表了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家族集体。出土遗物1500件,计有生产工具石斧、石锛、石磨棒、砺石、石纺轮、角枪头、牙角勾形器;骨锥、骨匕、骨针、骨棱、骨鱼鳔等。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次之,手制为主,部分手、轮兼施。器……[详细]
叶场围困战旧址
  叶场围困战旧址位于睢宁县魏集镇叶场村小学院内。叶场围困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一场著名战斗。1943年春,盘据在睢宁的日伪军400多人,驻睢宁县城百余名日军为打通睢宁到邳县交通线,打通陇海路与海郑公路的通道,以调运军需,并占领邳睢铜抗日根据地,占领了睢宁县魏集镇叶场圩,并且在叶场圩挖圩沟,打圩墙,筑炮楼,企图以此为跳板,攻占抗日根据地古邳,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在司令员赵汇川等领导的指挥下,钟景峻带领一部分地方武装,配合新四军四师二十七团和淮北三分区独立一团,总共4000余人将叶场敌人包围。赵汇川司令员指挥三分区主力一部和4000名民兵游击队,于8月12日向叶场伪据点发起猛攻,予敌重创后把据点团团围住。经过7 天7 夜的激战,共缴获长-417支,机枪3挺,山炮5门,全歼日伪400 余人,扭转了邳睢铜……[详细]
下邳故城
  下邳故城是一座湮没于地下的历史名城。春秋时,建于岠山东南6华里的沂水、泗水交会处。据郦道元《水经注》载:“泗水又东南径下邳县故城西。东南流,沂水流注焉。故东海属县也。……城有三重,其大城中,有大司马石苞、镇东将军胡质、司徒王浑、监军石崇四碑。南门谓之白门,魏武擒陈宫于此处矣。中城,吕布所守也。小城,晋中兴北中郎将荀羡、郗昙所治也。……县为沂、泗之会也。”下邳城有三重,大城周围12.5里,宋襄公时筑.三国时吕布又筑中城周4里.晋时中郎将荀羡、郗昙又筑小城周2里许。北周时置邳州,州城为金朝宣定五年,完颜仲德任邳州刺史时所筑,西北离直巨山3里许,东距下邳古城3里,明洪武十三年,王恒在州城旧址上扩建,加砖筑高2.9丈,周5里20步,城门3座。明正德七年加固西北、东南两隅。明嘉靖十五年,清顺治八年,多……[详细]
吕集烈士陵园
  吕集烈士陵园位于古邳镇东南10公里,吕集街北首。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碾庄战斗开始,碾庄战斗是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及军区部队在江苏省徐州以东地区对国*党军的一次大规模围歼战。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位于徐州以东新安镇地区的国*党军黄百韬兵团。距离碾庄圩仅30公里的吕集村,华野某部在此设立了第三战地伤员转运站。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107位伤员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营长1人,排长2人,年龄最大的不足30岁,最小的刚18岁,有位烈士刚结婚2天就参加战斗。战后有25位烈士遗体,由其家人运回家乡,尚有82位烈士长眠于此。1949 年后建陵园,占地面积8000 平方米,坐东面西,园中立纪念碑一座,塔基呈长方形,分2层,碑高12.8 米,宽1.8 米,砖混结构。碑阳……[详细]
岠山墓群
  岠山原名葛峄山,海拔213 米。葛峄山是一座历史名山,《禹贡?徐州》云:“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段注说文》第九卷山部“峄”注解:“葛峄山也,《地理志》:东海郡下邳,葛峄山在西。古文以为峄阳。《郡国志》:下邳国下邳县葛峄山,本峄阳山,按今在江苏省淮安府邳州西北六里。”葛峄山为古邳八景之一,康熙年间进士季运隆所辑的“八景”诗中有“沂武交流泗水通,岠峰独秀耸长空。”古时,葛峄山上有寨,寨内有“泰山行宫”, 内有葛仙洞,洞中有葛洪汲水炼丹之葛仙井。岠山是古代堪舆学中的风水宝地,在山脚至半山腰处分布着许多汉代墓葬群,多为土坑竖穴墓,穴深5—7 米,墓室面积约在4 平方米。出土铜剑、铜镜、漆器、陶器等汉代时期文物。1992年,岠山汉墓出土的玉剑首,直径5厘米。剑首安装于剑柄末端,形状为圆饼形……[详细]
鸡宝泉遗址
  鸡宝泉遗址位于岚山镇陈集村西北约2公里山涧冲击带,东、西面山,附近有一泉名鸡宝泉。遗址临近苏皖边界,周围有鱼山、鸡山、姚山头等一系列低山,为相山山地的组成部分。遗址属山间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其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250米,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从沟边剖面看,文化层厚达1.5米以上。1991年,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采集物大体分为两类,甲类陶片有夹砂灰陶和红陶,泥质灰陶和黑陶等,见有带一至五道沟槽的扁条形鼎足、鬼脸形鼎足、白陶足以及盆、罐等器物的底腹片,这类器物的年代大致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阶段。乙类陶片以泥质和夹砂灰陶为主,常见绳纹,器类有盆、瓮、罐等。这类器物的年代大体相当于西周时期。此外,还发现少量汉代的釉陶罐及筒瓦、板瓦的残片。因而,可以确定鸡宝……[详细]
桓魋石室
  桓魋石室墓位于铜山茅村镇洞山村的桓山西麓,是一座人工开凿的崖洞墓,墓室为斜坡式墓道,墓室宽6 米,进深12 米多,面积80 多平方米。前室壁上凿有石托板三层,左右两耳室,东壁有两门通主室,但没有完成,推测是一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关于桓山墓的记载,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注经》,郦道元根据传说,确认该墓为春秋末期宋国司马桓魋冢,后世皆从此说,桓魋石室墓所在的桓山成为古泗水道上的游览胜地。墓道两壁上凿有较多的石刻,多为宋、元、明、清时期文人墨客的题字及诗文,因年久风化,字迹亦多模糊。墓道壁面上有“桓魋石室”四个正楷大字,为明朝钦差漕运总兵官杨茂手书。明正德3年(1508年),钦差广东知监太监傅伦来徐漕运,于石室旁刻诗一首。苏东坡任徐州知府时,曾多次游桓山,并留下10余篇诗文以纪其事。近年来根据考古……[详细]
云龙山“造林兴学”石刻
  云龙山“造林兴学”石刻位于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山北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本体以东5米,西至上山石阶东侧,南至本体向南6米,北至主体平台北边界。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本体向东11米,西至山体53米等高线,南至山体68米等高线,北至山体53米等高线。……[详细]
194、刘习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习墓
  刘习墓于1992年发现并发掘。有墓葬2座,一号墓封土直径约10米,存高0.5米。石坑竖穴结构,竖穴长3.2米,东西宽2.1米,深4.5米,内填土夯实,夯土间置二层石板,每层4块。竖穴底部置一棺,头南向,已朽。出土刻有“刘习”玉印1方、玉握具、塞、璧及头套、足套,还有铁剑,鼎、盆、矛等铜器,鼎、壶、钫等陶器,另有漆器、滑石璧、铅锡小编钟、编磬等。二号墓位于一号墓西北,规模很小,古代曾被盗掘。保护范围:四至本体区域向外30米。建设控制地带:北至采石区南侧,东、南、西至山林红线。……[详细]
拖龙山汉墓群
  拖龙山汉墓群位于徐州市云龙区拖龙山南端山顶及山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至本体区域向外30米。建设控制地带:北至规划道路南侧红线,东、南、西边界至山林红线。……[详细]
翠屏山汉墓
  翠屏山汉墓位于徐州市云龙区翠屏山顶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至本体区域向外3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现状山间路西侧,西侧至山林红线,南至山体36米等高线,北至山体54米等高线。……[详细]
琵琶山汉墓群
  琵琶山汉墓群位于徐州市鼓楼区琵琶山,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至本体区域向外3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殷庄路西侧道路红线与山林红线重合,西至现状山间道路东侧,南至琵琶山村北侧与山林红线重合,北至琵琶山制高点向北50米。……[详细]
西奎山汉墓群
  西奎山汉墓群位于徐州市泉山区西奎山西北坡,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至规划道路南侧红线,东南至已出让地块范围线,东、西、南至山林红线。建设控制地带:北至规划道路南侧红线,东南至已出让地块范围线,东、西、南至山林红线。……[详细]
苏山头汉墓
  苏山头汉墓位于徐州市泉山区九里山西端苏山头,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至本体区域向外30米。建设控制地带:四至苏山头山林红线。……[详细]
米山墓群
  米山位于徐州市区以北六公里处,属鼓楼区拾屯乡天齐村,该山大致呈椭圆形,海拔100.2米。米山东南邻簸箕山,西北为凤凰山,此两山中均发现有汉代墓葬。1986年,天齐山村民在米山西小山头取土时,发现了一座竖穴墓。1991年,在米山山顶又陆续发现了3座墓葬,均由徐州博物馆进行发掘清理。米山为页岩结构不宜开凿洞室,因此,此四座墓均为石坑竖穴墓。米山及其周围的小山,是西汉墓葬较集中的地方,几乎每座山头都有墓葬的发现,墓主身份都相对较高,如龟山楚王刘注墓、宛朐侯刘埶墓等。因此,该地当为汉代贵族的重要葬区。米山四座墓的结构大致相同,出土随葬品的时代差异不大,且四座墓葬位于同一座山上,应为聚族而葬的家族墓地。一号墓位于米山西小山头顶部,长方形,,东西长3.5、南北宽3.12米。墓坑内以黏土夯实,夯土下为墓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