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文物古迹介绍

董友弟墓石雕造像
  董友弟墓石雕造像 云南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 祥云县云南驿镇董营村,董友弟于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随大将付友德、副将蓝玉入滇,后驻云川(祥云下川坝)承诏屯田于此,,卒后葬于下川坝,所建墓规模较大,墓碑三连圆卷门形。墓两侧有7对人兽石雕像呈八字形对称排列,依次为文官立像2个,武官立像2个,其余则排列着马、羊、犬、虎、狮兽像。石雕群像线条简易流畅刀法娴熟,形象生动,为祥云县境内保护较为完整,且是规模最大的明代石雕群体造像,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它对研究明代屯田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资料。……[详细]
122、慧明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慧明寺
  慧明寺位于庙街镇张官厂村村东山麓,明万历年间(1573—1619)建,历代均有复修扩建,为巍山名刹。慧明寺坐东向西,占地5418平方米,前为照壁,左右开侧门,门内有新月形池塘,上架单孔石拱桥,桥后自西向东依次为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及两厢、花园等。现存前殿、中殿、后殿、两厢及花园等。慧明寺格局保留完整,主体建筑屋架留存明末及清早期建筑特征,具有地方特征,是研究当地明清建筑艺术的较好案例。云南著名诗人担当和尚曾栖居寺中,为寺题对联一副:“明镜无分圆缺相,孤云不系来去心。”慧明寺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蒙化灵泉水利设施
  蒙化灵泉水利设施位于南诏镇自由村委会小塘子村东捣衣山,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由蒙化直隶厅知事卞庶凝依天然泉眼而筹建,由石亭和月池组成,同时保存有3通碑刻。石亭为单檐悬山顶全石结构建筑,月池状如半月形,以五面石垒砌,池内深1.85米,壁上有长方形进水口2个,下设出水口及暗沟,汇入自然山箐中。蒙化灵泉是古代集天然水源保护设施与祭龙、引水工程为一体的文化遗存,反映出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并将这一理念融合在民俗活动中,代代传承,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蒙化灵泉水利设施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镑寺漂来阁
  大理金镑寺漂来阁,一座年代明确(永乐十三年至洪熙元年,1415~1425)的明早期沧海遗珠,建筑风格、形制与云南其他几个已确定为明早期的木构很有对照研究的意义,比起洱海西岸那个年代不明却又非要说是元代的圣源寺观音阁研究意义大太多了。这个三间小殿虽然外观平平无奇,内部的梁架、斗拱却原真性极强,古意盎然,阑额七朱八白与地藏寺经幢、石钟山石窟一脉相承,斗拱、大梁上还有难得的彩画遗存;壸门形花板代令栱、转角用鬼斗、卷云形耍头等都是典型的元末明初早期云南木构特征,平面还是个“角部一柱造”。……[详细]
彦龙山古墓群
  彦龙山古墓群据墓碑刻记,该山古名彦龙山,在金牛松林村后约三百米(直线距离),古博南道要冲金牛屯(古街)上方。古墓群背靠苍山。坟墓有韩姓、李姓、杨姓、许姓等上百冢。其中年代最早者为彝族韩姓墓,墓主,一名韩廷实,立墓年代为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生墓),一名韩朝阳,立墓年代为明万历32年(公元1604年)。其余彝族杨姓、许姓等多为清代墓,李姓多为清末及民国时期。其中李恒之墓有李根源、田钟农题撰,赵藩书的碑化。境内除上述较集中的少数民族墓群外,还有多处墓群,但族别较杂。……[详细]
祥云古城
  祥云古城祥云古城(洱海卫城)始建于公元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距今已有623年历史,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建筑构思,四街八巷的建筑风格。由于明朝军屯制度影响,洱海卫城的整个城池无不留下了军事防御的烙印。城的正中有钟鼓楼,城池布局呈方形,城墙厚约六丈,高约四丈,四街尽头有城门洞和高大的城搂。城外有护城河,设计科学、严谨,柳树成荫。公元1476年,明成化十二年,没澜沧兵备道于县城,统辖滇中、滇西九卫所,既是当时的军事指中心,也是云南三大汉文化古城之一。地址:大理州祥云县……[详细]
刘家宅院
  刘家宅院位于巍山古城南街8号,始建于民国初,房主刘介先是一个马锅头,其建筑布局前店后院,宜商宜居。宅座西向东,一进三院,临街为铺面,后由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两个院落组成。刘介先的弟弟刘介眉和朱德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学员,早年和朱德参加过护国运动。刘家宅院布局精巧,虽南北地狭,但通过巧妙地限制房屋的进深,留出足够的院落空间,使得宅院宽敞明亮,其建筑雕刻精美,为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代表之一。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理宝林寺
  介绍:宝林寺位于苍山斜阳峰麓宝林村的后面,距下关约3千米。该寺三面环山,坐西向东,面对洱海,宝林寺始建于明代,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与洱海边上的天镜阁、珠海阁、浩然阁、水月阁齐名,同为大理的名胜。寺内供奉着本主神的龙王、段赤城等塑像,殿的两侧有这样一幅对联:“开山引泉,八村受益,自那陀洪恩传万世;斩蟒除害,四处得安,段赤城义胆照千秋”。该对联讲述的是英雄段赤城斩蟒引泉的传说。交通:可从下关乘中巴前往,也可步行。景点位置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详细]
回龙山塔(文笔塔)
  回龙山塔回龙山塔,俗称文笔路,1979年经弥渡县革委会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弥城东门外回龙山(也名景屏山或谓大尸山,即今称的朱山与文笔山或塔山的全称)北端。此塔为密檐式六方椎形实心砖塔。塔身共11级,通高约14米,各级出檐较短,皆以花边砖出挑为犬牙状,通身以白灰抹面。基座高1.8米,周长11.5米,青条石镶砌,塔刹由宝盖、宝瓶组成。此塔始建至今,未闻史记有毁损重修的记载及传说,距今近400年,历经数次大地震,仍无歪斜损坏现象。据考证,文笔塔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重修,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因塔身以白灰粉饰,故而万历《赵州志》称之为白塔。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十九日,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从蒙化(今巍山)出发,经隆庆关进入弥渡。当……[详细]
洱源灵鹫寺
  灵鹫寺位于凤羽镇起凤村委会包大邑村华聪山麓。始建于唐代,相继于明代永乐年间、成化年间、弘治年间三次重修,清光绪31年(1905年)又重修。整座建筑群为一进三院,坐西朝东,均为土木结构,青瓦屋顶。其占地面积约为1407平方米,灵鹫寺沿东西轴线依次建有照壁、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母阁、玉皇阁和厢房等建筑。整座古寺建筑群庄严古朴,错落有致。寺内藏有弘治辛亥年(1491年)《灵鹫寺碑记》、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灵鹫古刹记》、康熙十一年(1672年)《寺产田界碑》、《常住田地碑》各一通。2004年被洱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理日本四僧塔
  日本四僧塔,位于大理市大理古城西南天龙八部影视城内,属大理州第四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本四僧塔,为石砌纺锤形塔波式空心石塔,是明代日本四位僧人的合葬墓塔。塔通高5.3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构成。塔形上部鼓圆,下部束收,呈纺锤状,造型如同大姚的白塔。据李元阳《大理府志》记载:“日本四僧塔在龙泉峰北涧之上。逯光古、斗南,其名,皆日本人,元末迁谪大理,皆能诗善书。卒,学佛化去,郡人伶而葬之。”景点位置大理古城天龙八部影视城……[详细]
石门关福国寺遗址
  石门关福国寺遗址福国寺位于石门关下,该寺前身原名药师寺,《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述。确切的始建年代无考。经兵燹后,相传为明末遗老徐伟父子重建,东西横列二殿,南北纵建八阁,分门庭及后院,全面积3000平方米。1931年后,培修寺宇、修佛铸钟、培植花木,规模更大。旧属鸡足山佛教会所辖,缅甸、柬埔寨行僧,西藏-曾来此参拜过。1958年起,寺院遭破坏,至1961年,毁坏殆尽。1980年后逐年修复。今已复建前殿、山门,规模宏大,香火旺盛。……[详细]
133、中和寺
中和寺
  介绍: 中和寺因位于苍山中和峰而得名,庙宇建在中和峰半山腰上,曾被清朝康熙皇帝赐匾“滇云拱桥”,是大理著名的道教寺观之一,建于明代。每年农历正月初九,道教祭祀玉皇大帝圣诞的“松花会”,是中和寺最盛大的庙会。来自附近的朝山者络绎不绝,会期持续10多天。中和寺是苍山十九峰的中心山峰,东部正前方刚好是大理古城及洱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了俯瞰苍洱风光的最佳地点。交通: 从大理古城乘苍山索道即可到达。云南大理……[详细]
巍山清真寺群
  巍山的22座清真寺以自己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在乡村或城镇的幢幢民居中,簇拥着望月楼的高耸入云,成为巍山回族聚居的典型景观。朝真大殿是整个清真寺建筑群中最宏伟的部分,大多是砖木结构的,一次可以容纳千人以上礼拜。无论外形、装饰和色彩等,都是超群独一的。在装饰艺术上,清真寺融合了中亚、西亚、阿拉伯、突厥等多种建筑艺术。无论从整体布局、装饰艺术,还是色彩的利用上,都集中体现了回族文化的内涵特点,外表随俗与深层坚守的和谐统一。……[详细]
石洞古寺
  石洞古寺石洞寺,位于南涧县城沿214国道往南方向39公里处左侧的深涧绝壁上。据古《定边县志》记载:石洞在悬崖峭壁间,有石佛端坐其中。“石洞凝秋”属古定边的八景之一。凄若秋声石洞寺,是名副其实的悬空寺,庙宇古朴,别具特色。曾是涧水潺潺,林木交错,四时荫翳蔽日,香烟缭绕,游人如织的佛教和游览胜地。岁月沧桑,虽然石洞古寺已无昔日光华,然而其山石之嶙峋,绝壁之峻峭,通道之蜿蜒,神奇则依旧可人。……[详细]
洱源真武阁
  真武阁又名玄帝阁,位于茈碧湖镇九台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清雍正十一年增修(1733年),咸丰年间兵燹毁坏,光绪十三年(1887年)浪穹县九气台村重修,1992年、1997年、2005年、2014年县文管所对其进行维修。1980年被洱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柯家宅院
  柯家宅院位于巍山古城东街64号,建于民国初年,占地835平方米。宅院座北向南,由两个三方一照壁的院落和一个后花园组成。宅院虽临东街,但建筑由南向北纵深发展,使得宅院渐离城市喧嚣,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有回归自然之感,加之建筑雕饰甚多,做工精美,两座照壁及墙上均绘各种书画,艺术性高,足可发人之幽思遐想,为巍山民国时期民居建筑之精品。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诏德化碑
  介绍:  南诏德化碑位于苍山下的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当年太和城的国门外。此碑立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碑高3.97米,宽2.46米,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碑文现仅存八百余字,被誉为“云南第一大碑”。  碑文内容记述了南诏初期的历史,以及与唐王朝的关系。其书法秀美,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通:  游客可从下关或大理古城乘中巴前往,票价2元。云南大理……[详细]
139、北社学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社学
  北社学又名育英社学,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文物建筑面积659.12平方米,始建于明崇祯(1628—1644)年间,同知朱统鐩及绅士筹建,后有修,由大门、中厅、厢房及场院组成。大门为大门一高两低单檐悬山顶牌楼式建筑,面阔三间,梁架为全穿逗结构,且用材为栎木,本地区少见,前檐下设斗拱,明间为七踩,次间为五踩,错落有致,皆保留原状彩画。中厅为单檐硬山顶建筑,面宽三间12.7米,进深四间13.5米,前后设廊,檐下均设飞椽,梁架为七架抬梁,保留了原状彩画和精美雕刻,基础部分的石雕简洁生动。中厅举架较高,起山较大,屋脊高耸,使得建筑古朴浑厚。东西为厢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教学使用改建为两层,但梁架仍为清代原构,保留有乾隆、道光、光绪的中梁题记。    ……[详细]
顺荡村大慈寺火葬墓群
  顺荡村大慈寺火葬墓群顺荡村大慈寺火葬墓群位于云龙县白石乡顺荡村南大慈寺东侧,总面积1.5万平方米。现存火葬墓近千冢,梵文经幢二座,完好的梵文碑71块,残碑20多块,碑除一块明成化二年(1466年)铭文为汉字外,余均为梵文经咒;经幢为四方形三重檐,顶作圆形宝顶。顺荡火葬墓群是元末至明代中期白族墓地,是目前我省保存最完整的火葬墓群。1988年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濠殿喗甯楃粙鎺楀储閻嚛濠电姰鍨奸鎰板箯閿燂拷0500077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濠殿喗甯楃粙鎺楀垂閻㈢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23060002000150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415263
b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