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帝释山古建筑群“大理有名三塔寺,凤羽有名帝释山”。这是洱源县凤羽白族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的确,位于大理点苍山应乐峰下的崇圣寺三塔,如同三枝玉笔,直指蓝天,游人站在两百米以外的一个大水池岸边,在风平浪静时,只见巍峨的点苍山、崇圣寺三塔、蓝天、白云连同自己一起倒映水中、那景象真是美不胜收,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当你到了洱海之源,到该县凤羽乡境内的帝释山一游,热闹非凡的佛教名山胜地定给你一份惊喜。凤羽帝释山座落在凤羽坝子西面闻名中外的洱源鸟吊山麓,东距洱源县城18公里。这里,重建的古寺建筑群完整地保持了它原有的风貌,寺外梅树、松杉成荫.使不少慕名而来的墨客骚人为它吟诗作对。赞叹不已。追溯凤羽帝释山七……[详细] |
![]() | 虎头山古建筑群虎头山古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南,因山顶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虎头而得名,是以道教为主的古建筑群。据《虎山碑记》载:“虎头寺原有一间山神庙,清道光年间陆续建老君殿和财神殿等寺观。清咸丰七年(1857年)又毁于兵燹,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修复并建了张仙祠、王母寺等”。虎头山山石峥嵘,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寺庙道观沿山势修建,有虎头寺。在寺庙之间有曲径石廊、石桥相通,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刻有(清)杨名扬书写“虎”及“石门八景”的诗碑,虎头山寺庙建筑布局合理,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每逢节日游人众多,是重要风景旅游区。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虎头山古建筑群以道教寺观建筑为主,由……[详细] |
![]() | 青云桥青云桥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为曾任陕西省巡抚的石门井人杨名飏出资建造。至今已有182年的历史了,依然默默无闻地为云龙的交通做贡献。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杨名飏母丧回乡,见沘江水涨,为谋生,人们不避危险,仍乘筏过江,乃恻然“念先人成梁之意”,遂捐资倡建。桥建成后,取名为“青云桥”,“盖取康乐题石门,共登青云梯之意”。青云桥为铁链吊桥,架设在云龙县城石门的沘江两岸山壁之间。桥长36米,宽2.8米,桥底有5根铁链,上覆木板组成桥面,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铁链作为扶手。桥的东西两端建有桥亭,东桥亭是原石门通往宝丰乡必经之道,为石券门,桥亭南门上方嵌有石刻《石门关》匾额一方,南面墙内嵌……[详细] |
![]() | 大碱塘及玉皇阁有“山坳明珠”之称的大碱塘水库位于县城东北2公里处,是老街镇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这里路绕山环,势若天成。水库周围广植树木,渐已成林;大坝南端,亭台峭立。冬春之时,蓄水满塘,波光粼粼,山色明媚,景色秀丽、环境优美,山水相互结合形成优美的山水景色。大缄塘水库是永平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玉皇阁坐落于龙们乡石家村的灵化山颠,距县城约5公里。据考证,玉皇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永昌府志》载:“明云龙州人董某,舁天尊金像至此,像重弗举,因卜地建阁于上。”民国《永平县志稿》记载:玉皇阁后被“兵燹拆毁。清光绪九年,贡生李开阳等重修。殿宇宏敞,凡有三进。”1958年,玉皇阁在破“四旧”中被拆毁,……[详细] |
![]() | 梁大小姐宅院位于巍山县南诏镇人文巷,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996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为当时巍山四大家族之一梁美声的大女儿的宅院。宅座东向西,大门开于北,一进两院,基本格局为三方一照壁,富于变化。由照壁、主房及两耳、南北厢房及跨院组成。照壁为一字形,两边开门洞。主房和厢房举架较高,前廊为卷棚顶,厢房两边各有一个小花园,曲径通幽。花枋、吊柱等木构部分雕刻精美。整个宅院布局简洁敞亮,主体建筑尊崇传统做法,大门及照壁一反传统,采用了三角形等几何图案,明显受到了当时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潮流,是巍山民国时期民居建筑的代表。2006年11月,梁大小姐宅院被巍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详细] |
![]() | 彩凤桥彩凤桥位于云龙县城北74公里的白石乡顺荡村,横跨沘江之上。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后历代均有维修,到光绪年间的最后一次维修时把西面的桥亭改建0,名“童子阁”。桥为单孔伸臂木梁桥,全长33.3米,宽4.7米,净跨径27米,高11.33米,桥身建筑采用木方交错架叠,从两岸桥墩层层向河中心挑出,如楼阁建筑中的斗拱,在两端斗拱向中伸延相距9米时,再用5根横梁衔接,上铺木板组成桥面,并于桥身上复盖房顶。桥两侧用木板遮挡,桥内置两排木凳供行人歇息。在东面桥亭内现存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云龙州官告示碑》颁布行人马帮等过桥规则。现该桥保护完好。1988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详细] |
![]() | 刘家宅院位于巍山古城南街8号,始建于民国初,房主刘介先是一个马锅头,其建筑布局前店后院,宜商宜居。宅座西向东,一进三院,临街为铺面,后由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两个院落组成。刘介先的弟弟刘介眉和朱德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学员,早年和朱德参加过护国运动。刘家宅院布局精巧,虽南北地狭,但通过巧妙地限制房屋的进深,留出足够的院落空间,使得宅院宽敞明亮,其建筑雕刻精美,为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代表之一。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回龙山塔回龙山塔,俗称文笔路,1979年经弥渡县革委会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弥城东门外回龙山(也名景屏山或谓大尸山,即今称的朱山与文笔山或塔山的全称)北端。此塔为密檐式六方椎形实心砖塔。塔身共11级,通高约14米,各级出檐较短,皆以花边砖出挑为犬牙状,通身以白灰抹面。基座高1.8米,周长11.5米,青条石镶砌,塔刹由宝盖、宝瓶组成。此塔始建至今,未闻史记有毁损重修的记载及传说,距今近400年,历经数次大地震,仍无歪斜损坏现象。据考证,文笔塔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重修,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因塔身以白灰粉饰,故而万历《赵州志》称之为白塔……[详细] |
![]() | 柯家宅院位于巍山古城东街64号,建于民国初年,占地835平方米。宅院座北向南,由两个三方一照壁的院落和一个后花园组成。宅院虽临东街,但建筑由南向北纵深发展,使得宅院渐离城市喧嚣,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有回归自然之感,加之建筑雕饰甚多,做工精美,两座照壁及墙上均绘各种书画,艺术性高,足可发人之幽思遐想,为巍山民国时期民居建筑之精品。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西竺寺西竺寺位于云龙县石门镇象麓村,距城约3公里。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永历六年(1652年)增修。现存主殿,单檐歇山顶,通面阔13.9米,通进深11.3米,前檐厦廊阔3.2米,卷棚式顶,门楹悬“竺国宗风”横匾,殿内存十八罗汉塑像,保护完好。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董泽故居为云龙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南大学创始人,东陆大学校长,省政协委员董泽先生故居,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总建筑顺深20米,进深65米,已有100多年历史。……[详细] |
![]() | 张纪域故居位于剑川县金华镇,年代为1798年。类别为古建筑。张纪域故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鲁元故宅位于剑川县金华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鲁元故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羊岑中羊岑回龙山塔位于剑川县羊岑乡,年代为民国。类别为古建筑。羊岑中羊岑回龙山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金华山石塔位于剑川县金华镇,年代为明至清。类别为古建筑。金华山石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金华山石牌坊位于剑川县金华镇,年代为明至清。类别为古建筑。金华山石牌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甸南西中乡下科山古墓位于剑川县甸南镇,年代为明至清。类别为古墓葬。甸南西中乡下科山古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东岭渼江遗址位于剑川县金华镇,年代为商(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东岭渼江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沙溪彩云岗塔位于剑川县沙溪镇,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沙溪彩云岗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寇衍家宅位于剑川县金华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寇衍家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