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文物古迹介绍

李瑞棻宅院
  李瑞棻宅院位于剑川县,年代为民国。李瑞棻宅院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元阳墓
  李元阳墓位于苍山应乐峰下崇圣寺三塔西200米处,段功墓的东南侧,1985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元阳,字仁甫,号中溪,明代大理白族名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7年)生。明嘉靖五年(1526年)中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阴县令,荆州知府,监察御史等职。嘉靖十八年辞官还乡后,精研理学,专修地方史籍,编纂《云南通志》、《大理府志》,著有《中溪漫稿》、《心性图说》等书。维修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瑞鹤观等文物古迹,为地方的历史文化作出贡献,深受大理白族人民爱戴。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病故,葬于苍山应乐峰麓。李元阳墓坐西向东,建造宏伟,墓体高大,墓前依中轴线布局建有石牌坊一座,通道两侧立有石人、石马、石狮、石象、石鹿10躯,墓高约10米,宽5米。“文革”期间被毁,现仅……[详细]
163、长春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洞
  长春洞位于巍宝山西麓,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道人李法纪、杨法荫创建。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又增其规制,始成现今之规模,为国内全真教纯阳派著名宫观。长春洞呈坐东向西,依山而建,占地1656平方米。平面布局按道家“八卦”形制排列组合而成,依次由山门、前殿、大殿、厢房、道舍、花园等组成。大殿建在1.85米的石砌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抬梁与穿斗式结构,上、下檐皆施斗拱。内塑玉皇,两侧塑起、问二帝。大殿藻井为八卦图,内雕蟠龙,四周天棚板满绘“天宫诸神”,四周裙板绘“二十四孝”以及山水、花鸟等道教壁画,是我国道教建筑的代表作。长春洞为巍宝山胜景之一,被称为“古洞藏春”。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详细]
金华山石刻
  金华山石刻位于剑川县金华镇,年代为大理国。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金华山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南驿机场旧址
  云南驿机场旧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祥云县下川坝,是滇西抗战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设施。‌在抗日战争期间,云南驿机场作为中美空军的一个重要基地,发挥了关键作用。机场的修建和扩建主要依靠人力完成,没有现代化机械,老百姓用石碾子压实跑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精神。‌机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当时国民政府修建了云南驿机场。随着滇缅公路的开通和怒江以西被日军侵占,云南驿机场的战略地位变得更加重要。机场成为盟军中缅印战区的重要前线基地,大量战机在此起降,支援前线作战。今天的云南驿机场旧址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包括战机机库和跑道等。这些遗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那段艰苦岁月的纪念。当地居民对机场的历史有着深刻的记忆,许多老人仍然记得当年修建机场的艰辛和日军的轰炸。……[详细]
166、通京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京桥
  通京桥通京桥俗名大波罗桥,现名“解放桥”。位于云龙县城北长新乡大波罗村,横跨江上,距县城38公里。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通京桥为伸臂式单孔木梁桥,全长40米,宽4米,净跨径29米,高12.5米。桥采用木方交错架叠,从两岸层层向河心挑出,中间用长长12米的五根横梁衔接,上铺木板组成桥面。桥上瓦顶桥屋,桥内两侧平置两排木凳供人歇息。桥外两侧用高约1米的木板遮挡,以作为桥面的围栏。桥两端建有牌楼式桥亭,亭高5米,通面阔6米,内连一条长5.5米的石梯甬道.通京桥建筑奇巧,雄伟壮观,是今大理州境内的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古桥。1998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利克村传统民居建筑群
  利克村传统民居建筑群位于庙街镇营盘村委会利克村,坝子和山地交界处,背靠青山,前面临箐,布局井然有序,民居依山势递升,分上、中、下三排,共30余院,东南西北各建有一个栅门,所有民居既为一个整体又相对独立,颇有营寨之感,体现出当时规划建设村落时,明显受到规划人军事思想的影响。民居院落布局或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细致精巧,工艺精湛,且多有主人书画于照壁及门窗,散发出浓厚的书卷气息。原数户大门门额上曾悬有古匾,现仅存清道光二十七年“盛世耆英”匾一块。与民居群相对的小山包上,建有郑氏宗祠和土主庙,郑氏宗祠保存了清代所制的祖宗牌位三个,土主庙现存明代观音老祖和土主石像各一尊。民居群整体风貌保存完好,格局完整,建筑工艺精湛,是研究本地区乡土建筑村落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并集中了农耕文化、军事文化、山地民族……[详细]
圆觉寺及双塔
  圆觉寺俗名大寺,位于巍山县城东灵应山,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万历年间重修,后焚毁。天启二年(1622年)重建,清代康熙重修。寺座东向西,依山而建,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南北为观音、文昌、地藏、伽兰等殿。共有十个院落,其布局巧妙而引人入胜,把寺庙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层层升高,步随景移,且在有限的山坡上,向中轴线两侧发展,体现出小中见大的建筑格局。双塔分列于寺门南北二侧,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为方形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17.8米,大小结构相同,塔基石砌,设二层砖砌须弥座,上建塔身,第一级四面各设塔龛一个,置大理石佛像各一尊,塔身密檐以菱角牙子与叠涩向外挑出,使双塔秀颀厚重,高耸壮观。2003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圆觉寺及双塔为第六批……[详细]
毗沙门天王
  毗沙门天王位于剑川县金华镇,年代为南诏大理国。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毗沙门天王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登坡火葬墓群
  上登坡火葬墓群位于剑川县甸南镇,年代为元至明。类别为古墓葬。上登坡火葬墓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羊鼻角火葬墓群
  羊鼻角火葬墓群位于剑川县甸南乡,年代为元至明。类别为古墓葬。羊鼻角火葬墓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丁卯城后山冲霄王墓
  丁卯城后山冲霄王墓位于剑川县甸南乡,年代为元。类别为古墓葬。丁卯城后山冲霄王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73、朝天笏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天笏
  朝天笏位于剑川县沙溪镇,年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朝天笏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长乐村魁阁
  长乐村魁阁位于剑川县沙溪镇,年代为民国。类别为古建筑。长乐村魁阁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水城藤桥
  水城藤桥水城藤桥位于云龙县城北面约68公里的白石乡水城村,横跨沘江上,因桥用藤子编缀而成,故名藤桥。藤桥是用本地所产的山葡萄藤编织成的吊桥,架在江两边对生的老栗树上,全长25米。桥架设在两根藤子扭编成的直径约5公分的长绳上,再在下面悬吊一张用藤子编织成的长圆形网,网底穿进一根宽1尺、厚5寸的木方作为行走的桥面,桥身两端紧系于作为桥墩的树干上。整座桥从远处看就像一张悬挂在江面上的渔网。藤桥古称“笮”,汉代设置的越西郡,内有定笮县,也是因其境内有藤桥而名。云龙县境内的藤桥是当地白族所架设,是今天研究古代桥梁的重要史料。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满贤林摩岩石刻
  满贤林摩岩石刻位于剑川县金华镇,年代为清-民国。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满贤林摩岩石刻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关人民街113号白族民居四合院
  大理市下关街道人民街113号白族民居四合院,建于20世纪40年代。整体布局和工艺体现了民国大理地区白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建于20世纪40年代,为喜洲 “复春和”商号尹氏古宅。1950年为大理地委办公、住宿院;1981年成立大理州文化局时,作为文化局办公院一直沿用至2004年。2004年后曾作为大理白族文化传习所。2015年,院落修葺完毕,辟为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该建筑坐西向东,为传统的“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相结合的合院式民居建筑,整体布局由正房、南北厢房、照壁、南北耳房、南北门楼、后花园组成。大门位于院落南端,院落北门楼为东北漏角的随墙门。正房为二层单檐硬山顶,前廊式土木结构建筑,抬梁式梁架结构,通面阔三间11.54米,通高8.86米。该院三坊主体建筑形……[详细]
象鼻洞旧石器遗址
  象鼻洞旧石器遗址位于剑川县甸南镇,年代为旧石器时期。类别为古遗址。象鼻洞旧石器遗址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甸心五孔桥
  甸心五孔桥位于剑川县金华镇,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甸心五孔桥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80、段良府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段良府
  段良府位于剑川县沙溪镇,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段良府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