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文物古迹介绍

龙街观音寺
  龙街观音寺位于龙街镇龙街村民委员会龙街自然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时建有大雄宝殿光音寺、财神殿、瘟神殿、药王殿、城隍殿、送子娘娘庙、五省庙、肖祠宫、文昌宫、关公庙、山神庙、龙王庙、龙泉寺、地母庙等。民国三十年(1941)改为学校。坐东向西布局,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现保存有大殿和偏殿,大殿为单檐抬梁式木结构,顶为四面出水瓦屋面,共三间,地面铺墁砖。为我县保存下来较为完整的四面出水木结构建筑,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详细]
桂新中灵山寺
  桂新中灵山寺位于龙街镇桂新村民委员会中灵山,为五峰(山王山、中灵山、玉皇山、厦马山、大龙潭山)最高峰,海拔2800米。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776),民国时被土匪烧毁,民国庚申年(1920)、1985年两次重建,占地面积1620平方米。现保存有地母大殿、龙殿、观音殿、城隍殿和真无殿。整个寺院布局依山而建,四山半盈,环境优美,视野开阔,为永平县一旅游胜地。……[详细]
左团关庙
  左团关庙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杉阳镇杉阳村民委员会左团自然村,始建于清代,为坐北向南四进三院中轴对称布局,依山势斜坡而建。有前院为武侯祠,中院为关庙,后院为结义殿(刘、关、张);占地面积2520平方米。前院由武侯祠、左、右厢房、天井正中为七级台阶上天坛组成;中院由左、右厢房、天井正中为九级台阶上关庙(三间,明间塑关羽像);后院由绕关羽像上十九级台阶进结义殿(大殿:刘、关、张。左、右厢房,门楼组成)。后院大殿三间,通面阔11.8米,通进深9.2米,为单檐歇山顶,小青瓦覆面,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东西厢房屋顶卷棚顶,青色瓦覆面,两山、后檐青石板挑出,抬梁式土木结构。门楼三间为牌坊式建筑,明间下层为踏步,上层为休闲之所。后院外为空闲地。左团关庙建筑布局合理,后院保存完整。博南古道从门前经过,……[详细]
龙潭箐龙王庙
  龙潭箐龙王庙位于龙门乡龙门村民委员会龙潭箐,始建于清代,大殿坐西向东,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文革时被毁,1991年重建大殿,财神殿。大殿共5间,抬梁式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大殿前建亭子一座。……[详细]
大花桥关壁
  大花桥关壁位于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民委员会大花桥自然村脚,始建于清代,为“博南古道”必经之关。关壁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长10.3米,高5.3米,厚1.3米;墙基用条石砌成,墙体用土夯实筑成,顶为单檐硬山四角起翘,正中为土基砌成卷棚顶过道。墙体用草泥石灰涂粉。2007年用水泥沙灰对墙基进行了加固。据传为“寨子门”,“风水墙”等。……[详细]
中登村后山火葬墓群
  中登村后山火葬墓群位于剑川县沙溪镇,年代为元至明。类别为古墓葬。中登村后山火葬墓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西寨锁水阁
  大西寨锁水阁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杉阳镇岩洞村民委员会大西寨自然村。传为“三国蜀始建”。根据大殿明间正梁题记为“清道光四年(1824年)修建”。前殿明间正梁题记为“光绪十四年(1888年)增建”。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1989年和1992年三次维修。整座寺院坐西南向东北,布局在悬崖峭壁上。建筑占地面积459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型,均为抬梁式结构。大殿通面阔长7.6米,通进深长5.4米,为重檐九脊顶,小青瓦屋面。上檐四周施斗拱;明间较大,举架较高。前殿通面阔长5米,通进深长6.3米。前殿墙壁、照壁有名人杨自培题记。锁水阁虽经过几次修缮,但依然保存着清代的建筑风格,它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旅游价值。……[详细]
里头村魁星阁
  里头村魁星阁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里头村,坐西朝东,清代建筑,民国曾修缮。占地面积785平方米,建筑面积598平方米,包含魁星阁、南北耳房遗址、北厢房等建筑。魁星阁为五开间三重檐小青瓦八角攒尖顶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一层五楹方形基座,前檐口设天字台,二层三层平面形成八角形。北厢房为三开间重檐小青瓦硬山顶木结构建筑,内设花园天井。阁内供奉主宰文章兴衰的魁星神,为村民自筹资金修建,寄托着当地乡民祈愿后代子孙兴旺、文运昌盛的心愿。里头村魁星阁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木结构楼阁式古建筑,整体建筑布局主次分明,挑檐叠角、造型独特,结构精巧、古朴庄重,是研究清代建筑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文化价值。2017年8月14日,里头村魁星阁被祥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边以魁星阁……[详细]
性华寺常住碑
  性华寺常住碑性华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明崇祯十七年重修,文革时拆毁。现保存有碑刻3块:常住碑记碑:主要记载了性华寺的历史沿革。碑青石质,通高1.5米,宽0.55米,厚0.06米,其中额宽0.64米,高0.45米。左行直书,楷体,阳刻,共21行,为崇祯十七年甲申仲夏月。祭田碑:青石质,通高1.44米,宽0.58米,厚0.05米,其中额高0.41米,宽0.67米,碑文左行直书,共17行,阴刻、正楷,为乾隆元年孟夏月,保存于墙偶之间。遗泽长存碑:青石质,通高1.4米,宽0.6米,厚0.04米,其中额高0.34米,宽0.7米,记载了周公和徐孺人的一生济贫。左行直书,共22行,阴刻、正楷。为大清乾隆九年岁次甲子姑洗月塑有四日。镶嵌于墙偶之间,保存完好。……[详细]
龙坡烈士陵园
  龙坡烈士陵园位于博南镇龙盘社区龙坡,占地面积13.57亩,始建于1955年,为新中国建立以来驻永平为国牺牲的各驻军部队的战士陵园,至1987年均有烈士葬入其中,目前陵园内共有烈士墓37冢。整个陵园坐东南向西北,全部属青砖条形墓,墓碑为大理石,陵园周围用红砖围墙保护。2011年6月公布为永平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坡烈士陵园投入使用后,每年烈士纪念日、清明节等节日,永平县委、县政府和各界人士都纷纷到陵园敬献花篮缅怀,铭记弘扬烈士事迹、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全社会营造缅怀烈士、崇尚烈士、学习烈士的浓厚氛围。同时,将龙坡烈士陵园列为县级学习观摩路线之一,县级各部门、中小学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主题党日、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积极组织人员到陵园缅怀先烈,进一步推动了全县爱国主义……[详细]
滇缅公路太平小尖山摩崖题刻
  滇缅公路太平小尖山摩崖题刻位于漾濞县,年代为1938年。滇缅公路太平小尖山摩崖题刻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功果桥(昌淦桥)
  功果桥(昌淦桥)位于云龙县,年代为民国。功果桥(昌淦桥)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松桂国公庙
  松桂国公庙位于鹤庆县,年代为民国。松桂国公庙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殿窝遗址
  金殿窝是1982年7月经本县业余文史工作者考察发现的古城遗址,位于弥渡红岩镇北约2公里的新发村(原名大铺地)后,跨河而上的“铺山”上,依定西岭下,顺山而上,仰对悬香崖、先锋营(头营盘)、白王寨、三营盘,构成一条南北轴线,西南白崖城,其间有鸡鸣村桃园火葬墓地,东北傍小王寺、马军厂,总面积不下10余万平方米,“金殿窝”是当地百姓对“铺山”的传统称呼。在“金殿窝”范围内,其南端有“跑马场”(也叫撒马场)。经实测,面积约1万平方米。“跑马场”之后由南往北台升为缓坡,是“金殿窝”的中心区。据考察金殿窝所属地理位置、金殿窝范围内各建筑场所布局、金殿窝范围内所发现的南诏有字瓦和铸码砖,以及采访口碑的材料分析,是与《蛮书》所载:“……东北隅新城,大历七年阁罗凤所筑也,周环四里。……城内有阁罗凤所建大厅,修廊……[详细]
395、师范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师范墓
  师范墓葬于弥渡坝下川东山蔡家地与干海子之间,名叫一碗水的地方,原墓由翰林学士谷西阿题碑文,举人张登瀛作传。可惜在“文革”期间皆被彻底毁坏,墓碑全无。1991年,经师范后裔去台同胞师��先生出资1万余元,重新修复了师范墓。墓高、宽各4米,整座墓坐西朝东,耸立于青松丛林之中。1983年,经弥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96、李彪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彪墓
  李彪为弥渡大庄营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在荣获“内阁中书街”后第四年,也即公元1896年逝世于故乡,享年76岁,先生逝世后,弥渡通判孙纯武为其撰写了《墓志铭》,遗体安葬于大庄街后山坡上,其东北距县城10余公里。虽经一场浩劫,先生墓冢尚存,墓碑、墓冢基本完整。1983年,李彪墓经弥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巍山官署
  官署位于巍山古城大水沟街,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清代康熙、乾隆数次增修扩建,形成较大规模,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兵燹,部分被毁,民国时期沿作蒙化县衙,现为巍山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官署座北向南,占地约8000平方米,现存大门、过厅和照壁,大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建,过厅单檐硬山顶、面宽五间,照壁位于大门正南,民国时期改建为蒙阳公园大门。官署自明代设立至今,一直是巍山地区的政治中心,见证着巍山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同时作为古城的组成部分,对保持古城格局的完整性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官署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巍山县人民政府东围墙,南至大水沟街,西至巍山县人民政府西围墙,北至关圣街。建设控制地带:执行……[详细]
云龙盐井遗址
  云龙盐井遗址,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至明 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云龙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比苏县,属益州郡,主要原因是云龙盛产食盐,到了明朝,云龙县境内共开凿石门井、诺邓井、山井、大井、师井、顺荡井、天耳井、金泉井八处盐井,称“云龙八井”,是滇西乃至缅甸北部一带地区的主要食盐供应地,名遐滇西。“云龙八井”是研究云龙山地白族和其他各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居住、交通、生态等方面的最重要的物证。……[详细]
叫狗山娘娘庙遗址
  叫狗山娘娘庙遗址位于北斗彝族乡黄莲村民委员会叫狗山巅,始建于明清时期,顺山而建,占地面积4240平方米,由观音阁、叫狗殿、祖师殿构成。其中观音殿在山顶,为坐西向东;叫狗殿在山半腰,为坐东向西;祖师殿在山脚,为坐西向东。博南古道在叫狗殿与祖师殿之间穿寺而过。观音阁面阔、进深均为8.5米,前有1佛塔。叫狗殿面阔8米,进深6米,内存“慈垂念应”大理石匾1块,长82厘米,宽45厘米,年代为清光绪三十年应鈡月敬旦,太和弟子杨启魁敬 立。祖师殿共3台建筑,面阔均为13.7米,进深9.4米。文革时折毁,仅存遗址。……[详细]
上沧本主庙
  坐落在奶尖山下的本主庙,是常年供奉本主的“行宫”。上沧本主庙明代建在村北沙沟甸,清乾隆年间山洪冲毁后上迁600多米到奶尖山脚的一块平台上,坐南朝北,单檐歇山顶,现有大殿三间,左连子孙殿,右挂山神殿,东西为厢房,北砌围墙大门居中, 占地面积468平方米,近似白族“三坊一照壁”的格局,既有明清建筑的秀雅,又不失白族民居的严整。本主庙南倚乳山麓一脉,占尽风水之气象,庙内的洪信爷本主木雕像雕制于明代,整尊雕像由一整块木料雕刻而成,高约1.5米,雕刻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当地白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本主像是大理州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木质雕像,对研究大理地区的古代雕刻艺术有着重要价值。1998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