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抚州市旅游

抚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潮音洞石龛窟
  潮音洞石龛窟位于南城县岳口乡伏牛村,东临盱江,是古代人工所开凿的一处石龛窟,建于明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洞外一龛,洞内石壁浮雕罗汉佛像二十尊,头部均被砸掉,另有一尊脚踏莲花的观音,有一定的石刻艺术。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潮音洞口俯视盱江,可见盱江水中有一状如盘珠的巨石,正好与潮音洞口相对,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在潮音洞内可听到盱江中巨石下发出涨潮与退潮之声,其声如海潮之涨落,故名“潮音洞”。当地传说“打出潮音洞,修起万年桥”,万年桥的石头即来源于此洞。万年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竣工于清顺治四年(1647),潮音洞亦成于同时。潮音洞内呈长方形,宽10米,深20余米,空气清新,气候清凉。内建楼阁雕梁画栋。石壁上有10余尊罗汉佛像浮雕,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另有一尊脚踏莲花,手持云帚……[详细]
慈竹世家总门坊
  慈竹世家总门坊,即北宋著名地理学家、文化家乐史家族总门,位于崇仁县三山乡乐家村原村头,座北朝南,砖石结构。据考,乐史在四川陵州做官时曾写过五言《慈竹诗》,初刻于陵州。全诗五段四十韵,抒发父慈子孝之情,希望乐家子孙繁衍兴旺,世代科弟致仕。自此以后乐史及其后裔均以“慈竹”自喻。所以,乐史家族总门号称“慈竹世家”。此建筑对于研究乐史及其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崇仁天主堂
  崇仁天主堂,位于巴山镇胜利社区辖区,县人民医院内。教堂的正面面向县人民医院的宿舍及住院部,左侧是县人民医院的门诊部。1910年(宣统二年)建,教堂为西洋哥特式建筑,教堂外型以尖拱、尖顶为合成要素,用青砖精工细砌而成。整个教堂,风格典雅,巍然壮观,占地面积约726平方米。教堂内拱顶骨架筋从顶部向四周散射,犹如空顶覆盖着整个内部空间。此建筑对于研究崇仁天主教文化及其建筑具有意义。……[详细]
南城太平桥
  太平桥位于江西省南城县东门外盱江上,又名“留衣桥”。原为浮桥,后改建为石桥。为半圆形石拱桥,共14孔。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桥原名“万寿桥”,始建于宋嘉佑五年(1060)。宋嘉定十三年(1220)毁。元至元十九年(1282)募建,改名为“太平桥”。明万历八年(1580)桥毁,明益藩捐金首倡重建,“往来称快”,改名“东郭虹桥”、“虹桥”(明罗汝芳《太平桥记》:“庚辰(万历八年)腊月桥北民舍灾,延及桥……事闻益藩潢南殿下,捐金首倡”)。清康熙《南城县志》卷1《形胜》:“东郭虹桥即太平桥,在郡东门外江之上……县东北五里乌龙潭”。明嘉、万间,益府诸王对太平桥迭圯迭修,“厚帤藏以助”地方“佐驾太平之桥”,使得南城东江诸桥皆“朱家造就”。专家考证,此实为明益藩江东“洪门”茔山墓事而为。虹、红、洪声……[详细]
少共国际师遗址
  少共国际师遗址位于桃源乡袁坊村委会铁溪村小组,为一处清末民初的建筑,旧民居建筑占地约156.980平方米。外墙上用石灰写着“少年工农红军少年先锋队”,标语字迹高约0.62米,长约6.09米。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建军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一支唯一的“少共国际师”,这支部队成立于1933年8月,按照共产国际“少共国际师”的模式组建,全师平均年龄18岁,最小的年仅14岁,是红军的一支主力部队,人数最多时达一万余人,累建奇功,虽仅存一年零164天,但其指战员一直是我军骨干,有23人成为开国将军,其中1955年授衔上将、著名歌曲《长征组歌》的词作者肖华就是这支部队的第二任任政,时年年仅17岁。对于研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发展和革命斗争情况,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价值。……[详细]
南丰城墙
  丰古城是江西省古建筑保存最完整、古城肌理最清晰的明清古城之一,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价值。古城内集中了望仙桥、攀桂坊、盱江西路、盱江东路等4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18年南丰县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南丰古城拥有1630余米的明清古城墙、161处文物保护单位、200余栋明清古建筑,保存了自唐代以来各朝各代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唐代的寺庙、宋代的壕沟、元代的里坊、明代的城墙、清代的民宅、民国的商铺,承载了赣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具有两地文化的特征,表现鲜明。(含崇秀门、文明门、上水关、下水关、城墙)……[详细]
“理学名家”总门坊
  “理学名家”总门坊位于河上镇汗上村委会周坊村小组,为明代理学家、教育家——吴与弼后裔所建,该建筑建于清代。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莲塘小陂人(河上东来),生于公元1391年,死于公元1469年,享年79岁。在历史上,吴与弼的理学成就和治学影响非常大,不仅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崇仁学派”,而且其学生陈白沙在“静观涵养”思想的指引下,开创了“白沙之学”、胡居仁在“笃志力行”思想的指引下,开创了“余干之学”。受到了学生深深的敬服。明朝天顺元年,英宗皇帝朱祁镇复位,授吴与弼“左春坊谕德”。吴与弼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显著特色,就是他的教学方法是“耕读”,开创了一代教学新风。“理学名家”总门坊,对研究吴与弼思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崇仁县人民会场
  崇仁县人民会场位于巴山镇广场北路南100米,该建筑始建于70年代初,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风格庄严典雅,富有民族特色。木构架屋顶,砖柱,主楼为两层,观众席分为两层,可容纳1000多名观众。近300平方的舞台,可同时容纳100名演员。人民会堂是我县70年代标志性建筑,它也曾有过辉煌,是县委、政府重要大型会议举办的场所,更是崇仁百姓的绚丽舞台。……[详细]
下关中革军委会议旧址
  下关中革军委会议旧址位于广昌县头陂镇。1934年4月29日晚,中革军委在此召开各军团主要领导会议,讨论反对第五次“围剿”行动计划。参加会议有的:博古、朱德、顾作霖、伍修权、彭德怀、杨尚昆等二十多人。彭德怀的“崽卖爷田心不痛”就是在此提出的。建筑为清代砖木结构,有上下两厅,封火山墙,凹形八字大门。……[详细]
明益藩王墓地
  益王家族墓群,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洪门镇洪门岭。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万历二十九年(1601),洪门、岳口被划定为益王家族墓区。洪门墓区上至徐田、庄上,下至铺前,方圆20里。据南城县志介绍,益王家族墓群为明代皇帝朱见深之子益端王系墓葬区,包括益端王朱祐槟、益庄王朱厚烨、益恭王朱厚炫、益末王朱慈炱及其子孙的历代墓茔。这些王墓的墓室是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有的为砖室结构,有的为石灰结构,上面盖以数吨重的石板,再用石灰糯米汁浇浆封固,墓前设神道及神道碑,神道两旁竖有文武官吏、石人石马。还筑有护墓围墙,竖有“益王墓葬地方,百姓不准在此葬坟放牧狩猎”的禁牌,设有专人看管。洪门明代益王墓群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掘,出土器物中,除一批金、玉器之外,还有全副仪仗俑110件,为研究明代藩王礼制规模提供了珍贵……[详细]
大湖坪整编旧址
  大湖坪整编旧址位于乐安县湖坪乡境内,1935年5月7日至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在湖坪、善和等地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整编,即“大湖坪整编”,国宝公祠和旁边的操场即为红三军团主力的驻地和练兵场,彭德怀、萧克、张震、江渭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住该祠堂。在这里红一方面军成立了“东方军”,进行了东征誓师大会,红三军团兼东方军总指挥彭德怀传达了“筹款百万、-千里”、“把红旗插到福建去”等东征指示,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虽然大湖坪整编受“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但在党史、军史上仍是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该祠为五进式,宽23米,纵深90米,总面积为2000余平方米。与总教节祠、子祥公祠并排相连,始建于乾隆辛西(1741年),后经过重修。祠前建立文献石牌坊与围柱石板十分壮观(牌坊后毁于文革,只留下……[详细]
412、碧涛庵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涛庵
  碧涛庵是麻姑山上一座古庵,建于康熙六年,它是在宋代工部尚书何异的“何氏山房”旧址上建造的庵堂,距今已有340多年。……[详细]
413、仙都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都观
  麻姑山仙都观也称麻姑庙,1992年重建,整个园林建筑占地万余平方米,是一座典雅、古朴的仿古建筑群,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元君殿、偏殿、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碑亭以及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新加坡、日本等地名家手迹的200米长的书法碑廊。麻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西,离城约十余华里。这里山势秀丽,万木葱笼,鸟语花香,物产丰富,不仅有奇特壮观的飞瀑“玉练双飞”,还有千古流芳的“鲁公碑”,著名的“半山亭”、“仙都观”、“神功泉”、“龙门桥”、“丹霞洞”,仙境依然,故《名山志》上说“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在九州四海,唯独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记载,麻姑山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二十八洞天”,名曰“丹霞洞天”……[详细]
塅家车村节孝坊
  塅家车节孝坊,位于河上镇塅家车村东边村口,始建于清代光绪四年,牌坊为一间二柱三楼式,保存非常完整,历经130余年未作维修。各楼戗角,额枋雀替及定坊斜撑均完好,非常罕见。牌坊雕刻细腻,形像逼真,质朴高雅,浑厚潇洒,内容有戏曲人物故事、花草、鸟兽,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雕刻技艺精湛,体现了清未当地的建筑风格和雕刻工艺水平。坊上字碑刻有“赐进士出身工部虞衡司郎中加三级臣谢阑生之妻陈氏节孝坊”及建坊人名号、年代、步骤,完整地展现了清代牌坊的制度格式。牌坊旁还有一口古井,井圈上刻有“松江村古井”,井水清澈见底。塅家车节孝坊是抚州市少有的精品佳作,具有较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研价值。……[详细]
金溪官厅群
  金溪官厅群(含岐山大夫第与中宪第、游垫总宪第、东岗逊志斋官厅、洛城村王家大院、东源曾家中议世第宅与绣启南丰第、东风巷卢官厅、水门巷65号官厅)……[详细]
恩光、恩荣、龙光门楼
  恩光、恩荣、龙光门楼位于东乡区,类别为抚州市。恩光、恩荣、龙光门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州学岭23号民居(原公布名称为州学岭58号民居)
  州学岭23号民居(原公布名称为州学岭58号民居)位于州学岭路号,年代为清。2023年8月,被公布为抚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滴水檐为界。……[详细]
抚州胡家大院
  抚州胡家大院位于六水桥路30号,年代为清。2023年8月,被公布为抚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滴水檐为界;……[详细]
兴鲁书院遗址
  兴鲁书院原址位于抚州市城区香楠峰东麓兴鲁坊28号(今临川区第六中学)。李绂《兴鲁书院记》云:“抚城中香楠峰为先生兄弟故居,有书院曰‘兴鲁’。先生尝讲学于其中,东近盐埠岭,建坊亦以‘兴鲁’名。”《临川县志》载:“兴鲁书院在香楠峰,今县学明伦堂左,宋曾文定公就所居侧建书院为讲学之所。”兴鲁书院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创建并亲自在此讲学,以“兴鲁书院”命名,意在“兴五帝三王之道”“上承曾子之家学,以继周公孔子之传者”,表明了曾巩创办书院的目的,在于振兴五帝三王治国之道,沿袭祖先曾子的家学,以传承周公、孔子的儒家学说。历宋、元、明、清,书院多有兴圮,本地诸多大儒或就读于此,或执讲学其中,对抚州教育、文化发展,为抚州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因废除科举,书院改为学堂,初名普通……[详细]
420、沙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井
  沙井位于赣东大道与穆堂路交叉口,年代为明。2023年8月,被公布为抚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