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抚州市旅游

抚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石桥寺位于乐安县鳌溪镇西南潭港至长山、白竹道旁。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此处一座天然大石从丘陵地耸起,象条苍龙腾空飞跃。构成这座石桥。传说千百年前,这座古寺炉烟飘香冲上穹苍,惊动了仙人下凡观光,一夜之间造起这座石桥,故又名“仙人桥”。石桥通高20米,桥面宽15米。桥上一条山径小道,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距仙人桥前50步许,是石桥寺。当年寺宇宏大,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念经堂、钟鼓房及僧舍客寮等;还有楼阁三层,梵塔一座,寺宇雄伟壮观。相传南宋淳年间,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此读书。尔后旧地重游,见寺庙年久失修,遂献资修缮。其砖块上铭刻有“文天祥”三字。后经历代维修。石桥附近古迹亦多。寺旁有五色岩,传说岩……[详细]
  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出宜黄县城往南走300米处,有一松柏簇拥,四季叠翠的小山冈,雄伟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巍巍耸立在山冈上。碑塔正面8个正楷鎏金大字赫然醒目: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该县是红色苏区,1926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宜黄潭坊建立了本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宜黄留下了辉煌的足迹。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该县是反“围剿”的主战区,先后在黄陂的蛟湖、霍源和东陂的黄柏岭、草鞋冈消灭了国民党52师、59师和11师,活捉敌师长李明、陈时骥,史称“黄陂大捷”“东陂大捷”,从而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第四次“围剿……[详细]
  红五军宿营地旧址位于许坊乡石背村委会路边村小组。该旧址内发现红军标语30余条。标语在旧民居里是写在西边前房的三网泥壁上,白底黑字,每网泥壁高约1.2米,宽约0.6米;标语在旧厨房上是写在厨房窗户外的石灰沿上,白底黑字,高约0.8米,宽约0.2米;标语在旧库房内多数是写在库房里泥壁上,有少数写在板壁上,有黑墨字迹的,也有红墨水字迹的,泥壁高约1.2米,宽约0.4米。标语内容有“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粉碎敌人大举进攻!”“打倒蒋介石!打倒帝国主义!”“消灭帝国主义国民党四次围剿与大举进攻!消灭敌人据点!”“青年工人六小时工作制!消灭蒋系主力部队!夺取中心城市!打倒屠杀工农的国民匪党!活捉蒋介石!打……[详细]
  “忠烈第”民居位于崇仁县河上镇堂仁村委会其门村小组,民国时期建筑,直进一栋,堂后一天井,硬山顶穿斗式,马头山墙高6.6米,厅堂上方有0-。占地约280平方米。大门上方门罩缺失,石匾刻写有“忠烈第”三个大字。两边厢房木梁上均雕刻有花鸟等图案。据1990年版《崇仁县志》记载:戴用章(1862—1939),字文人,崇仁县唐剩村(今河上镇唐剩村)人,民国十五(1926年)年毕业于丰城县明德小学,民国二十年南昌第一中学肄业,日本侵略军侵犯我国东北三省时,他义愤填膺,投笔从戎,民国二十二年九月报考中央航空学校并于第六期毕业,毕业后任中国空军第六大队第五中队队长。“七•七”事变发生,他告别父亲和……[详细]
  疏山寺古刹位于抚河右侧,距江西省金溪县浒湾镇四公里。寺周五峰错落,风景优美,寺前平川五百余亩。青山似黛,绿水长流;疏山八景,如诗如画,真乃人间仙境。疏山寺始建于唐,重建于明,大修于1981年。唐中和三年,抚州刺史危全讽上表朝廷拨银筹款,同年唐禧宗御笔亲书“敕建”二字,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门前。及成,十方信士云集,僧众千名,佛像三千。斗转星移,时光流逝,本寺几经仓桑。明洪武二十八年钦命北京龙虎寺道性禅师来寺为主持;清初,朝廷又派杭州云隐戒显0师为本寺方丈。本寺名扬于海内外,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留下不少的著名诗篇,唐禧宗、宋太宗、宋真宗书写了御扁;王安石、曾巩、汤显祖、晏殊父子、陆游、陆象山等诗人墨……[详细]
  红一方面军宣传队旧址:位于相山镇尧岗村,建筑座北朝南偏东4°,建筑建于清。建筑二层各处竹编夹泥墙粉刷层上共发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标语120余条,内容有“反对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苏联是全中国民众的好朋友。”、“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联保护共产阶级的祖国”、“-是军阀的军队,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等。标语中很多落款是“红军/一/正(10)宣”和“红军/一/正(14)宣”。红一方面军指挥部驻于东山时,宣传队经常着便衣到周边村镇宣传党和工农红军的精神纲领,唤醒劳苦大众参国暴-动-闹革命,分别成立了农会、妇救会、童子团、发展共产党员,发动群众组织赤卫队,参加游击队,秘密组织邮政局,联络地下……[详细]
  坐落在南城县东南五公里的从姑山,临江竖立,气势雄伟。整个山系,皆岩石结构,交相组合。从姑山分东西两峰,东峰为“飞鳌峰”,西峰为“天柱峰”。两峰之间有素称“从石天光”的一线天,中间架一天桥,长约2米,宽1米,沟通两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思想家罗汝芳曾在此建立“从姑山房”,接待四方来和他共同讲学的人。明代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曾求学于此。从姑山在古时为文人云集之地。据《-山志卷十二附从姑山》记载,在此挥毫题句者,达四十三处。至今“飞鳌峰”、“洗心池”、“玉立”、“高山仰止”等,仍一一镌刻石崖之上。尤以罗汝芳题的“飞鳌峰”三字赫然在目,笔力超群,疑非人力所致。从姑山石刻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详细]
  福山寺位于黎川县社苹乡境内福山的九叠谷正北。始建于唐广明元年(880年),原名“双林寺”。当时名僧释绍隆栖隐于此,为该寺开山鼻祖。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真宗帝赐名福山寺。元延佑年间(1314—1320年)重建时,中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有观音堂、藏经阁和僧舍。至清代,又增建精舍六幢,为全县规模最大寺庙。鼎盛时,寺内有大小房室近千间,僧众百余人,田地300亩,山林2000余亩。宋代理学家朱熹亦曾在该寺旁建武夷堂讲学。清末至民国期间,寺庙逐渐衰败,房舍倒塌。1986年批准开放后,四方信徒捐资修建了佛殿、观音堂、铜塑佛像,香火再度缭绕福山。……[详细]
  黄裳墓,位于许坊乡黄坊村委会黄坊村小组的锅形山。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平)人。北宋神宗五年(1082)状元。为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赠少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代表作甚多,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称其为《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原葬宜黄县,清道光十八年因宜黄迁县而改葬崇仁县黄坊锅形山。崇仁黄坊人均为其后裔。现在的墓葬为1995年重修。黄裳墓对于研究黄裳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红一方面军指挥部旧址原为“明经第”民居,建于明代末期,位于距崇仁县城以南约30公里的相山镇尧岗村,该民居占地193.88平方米,共发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标语60余条,内容有“打倒压迫士兵的-官长”、“-士兵是工农出身不要来打工家红军”等。标语中很多落款是“红军/一/正(10)宣”和“红军/一/正(14)宣”,据此推定标语应是红军一方面军(或第一军团)第10军和红军一方面军(或第一军团)第14军部队所写。黄陂战役时,曾在“明经第”民居设立红一方军的临时指挥部。……[详细]
  “道园遗风”民居位于三山乡长仁村委会塔上村小组,建于清未民国初年,一进一天井,硬山顶穿斗式结构。元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虞集,字伯生,号道园、青城櫵者、邵庵先生、芝亭老人等,祖籍四川仁寿,诞生湖南衡阳,侨居江西崇仁。历仕元成宗至元顺帝数朝,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元文宋时,编修了《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中写到了侨居崇仁的过程。死后,朝廷赠江西行中及省参政知文,护军,封纪寿郡公,谥文靖。该建筑对研究虞集思想及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符竹庭(1912~1943)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成长为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曾任中共滨海区委书记兼滨海军区政治委员,曾参加指挥赣榆战斗等一系列重大对日作战,战功显赫。1943年11月26日,符竹庭在反击日军袭击旦头的作战中英勇牺牲。为纪念和缅怀这位为国捐躯的八路军优秀将领,1945年至195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曾将赣榆县改名为竹庭县,赣榆人民还创作了题为《纪念符竹庭》的颂歌。目前,头陂镇建有符竹庭烈士纪念亭,并立碑撰文以示纪念。……[详细]
  荆国世第门楼荆国世第门楼在上池村内南边。砖、木、石结构,坐北朝南,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7米,深3.2米,宽8.4米,门楼上石匾阳刻“荆国世第”四大楷字。此门楼在宋时所建,后历遭火劫,民国元年(1911)第四次重修,并立有烟火柴草禁牌刻石。门楼对面有一方池塘,门楼与池塘间有一片空地,竖有历代上池王氏后裔众多中举、登进士第者的旗杆石。现上池村内还散落有很多块旗杆石。门楼及“荆国世第”石匾俱在,对研究王安石故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详细]
  务农石桥位于资溪县高阜镇务农村。坐北朝南方向。一条孔务河由西至东到芦溪河。石桥由麻石砌成,三墩两孔。桥长46、1米、宽4、8米。桥面上原有麻石桥栏杆,因年代已久多年失修,现桥栏杆已经不复存在。原桥引也有石梯砌成,但后来村民因方便农业生产,把原石梯改成了水泥路面。除其外没有其他损坏,现是村民农业生产及交通的要道。……[详细]
  红五军指挥部驻地旧址位于礼陂镇岔路口村新屋下村小组,建筑座北朝南偏东4°,建于清代。该民居的屋外墙的泥壁上写着许多红军标语,标语“第四次反围剿”,“苏维埃设立农村学校,农民不要钱有书读”和“当品抵押品无代价退还贫苦工农”等内容。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董振堂带领红五军攻打宜黄县城时曾在此驻扎,并作为临时指挥部。……[详细]
  红一、三军团指挥部旧址位于抚州市资溪县嵩市镇高陂村,曾为镇政府所在地。该旧址原为天主教堂,由爱尔兰神父在民国初期筹资兴建,为抚州市较大天主教堂之一。金资战役时,红一、三军团将指挥部设立于此。该指挥部旧址一式两层,长20米,宽16米,面积462平方米。2009年11月被资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资溪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谙源村古戏台,位于许坊乡谙源村委会谙源村村口,清代建筑,占地约110平方米。戏台前有由石栏和石条围起来的戏园子约500平方米,石栏柱上有多处清代重修石刻字样。舞台后间有多处戏班演出时留下的墨迹。此建筑对于研究古戏台及梨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周恩来鳌溪旧居,位于乐安县城鳌溪镇下大街。1932年8月17日,红一方面军攻克乐安城,当天晚上,苏区中央局书记-在他住地“游氏大祠”,召开县城商人会议,宣传党的工商业政策,为中央苏区做出了样板。次日,红一军团指战员开赴宜黄,乘胜攻克了宜黄城。旧址游氏大祠始建于明代,清代经过维修。座西向东,西面宽14米,进深26米,通高6米,梁架式砖木结构,分前后两厅一廊,硬山二坡顶。外面仍保持原貌,屋内装饰已面目全非,现为鳌溪干部宿舍。1980年经乐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一方面军高级将领会议旧址(许氏大宗祠、笃庆锡光祠)位于乐安县湖坪乡贺立村、中村前山村,类别为抚州市。红一方面军高级将领会议旧址(许氏大宗祠、笃庆锡光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震将军旧居:位于东乡红星垦殖场(现红星企业集团)。“文革”期间,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了保护-将军,同意他到下面“搞点调查研究,搞点科学试验”。1969年10月中旬,-和家属来到抚州东乡县红星垦殖场蹲点,直到1971年9月回京。-在在红星蹲点三年,为发展抚州地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发展建设红星垦殖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把红星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担任中顾委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0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期间,他还多次来信来电并先后四次来红星视察,对红星发展建设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为了继承弘扬-将军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教育和启迪后人,东乡县政府在红星企业集团原-旧居(含原-办公室、会议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