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抚州市旅游

抚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61、世宦祠
世宦祠
  世宦祠在上池村中心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宗祠,砖、木、石结构,用料精良,宗祠内保存有许多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宗祠坐北朝南,三厅三开间,面宽12.2米,进深30.4米,高6米,占地面积366平方米,正大门石匾阴刻“世宦祠”三楷书,两侧大门上匾阴刻“登科”和“及第”字样,笔锋舒展,笔力遒劲,三大门两侧各有一个石墩(欲称三门六墩)。前厅进深7.65米,中厅进深12.3米,后厅进深6.9米,呈后高前低势,中设两天井,封火山墙,为典型的明代建筑,上池村旧时一直成立有文会(即科甲举子,秀才等组织的文人协会),每年正月初三日,学子们都雅集在世宦祠内,向伯祖考王安石的遗像瞻仰朝拜,以示后辈崇文尊祖之意,俗称“尊学校”。……[详细]
浒湾古建筑群
  浒湾古建筑群(含恒门、四友堂(前书铺街20号)、旧学山房(前书铺街23号)、文德堂(后书铺街22号)、文奎堂(后书铺街23号)、善成堂(礼家巷15号)、世著江州民居(礼家巷10号)、京兆世家民居(礼家巷42号)、彩云栈(礼家巷41号)、天水旧家民居(江夏第25号)、通和典典当行(江夏第34号)、姑娘院(黄家井27号)、太宗旧第(黄家井33、34号)、古准提阁民居(篾器街26号)、烟馆(篾器街35号)、染布行(篾器街39号)、了望楼(篾器街4号与5号之间)、德珍堂(胜利路97号)、品芳栈(红星路57号)、银楼(红星路135号)、可久堂(红卫路37号)、码头仓(红卫路86与88号)、树铺家(州头上41号)、彭城世第民居(州头上57号))浒湾是明清四大雕板印书基地之一,明代万历中后期浒湾开始雕板印……[详细]
黎川福山寺
  福山寺位于黎川县社苹乡境内福山的九叠谷正北。始建于唐广明元年(880年),原名“双林寺”。当时名僧释绍隆栖隐于此,为该寺开山鼻祖。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真宗帝赐名福山寺。元延佑年间(1314—1320年)重建时,中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有观音堂、藏经阁和僧舍。至清代,又增建精舍六幢,为全县规模最大寺庙。鼎盛时,寺内有大小房室近千间,僧众百余人,田地300亩,山林2000余亩。宋代理学家朱熹亦曾在该寺旁建武夷堂讲学。清末至民国期间,寺庙逐渐衰败,房舍倒塌。1986年批准开放后,四方信徒捐资修建了佛殿、观音堂、铜塑佛像,香火再度缭绕福山。……[详细]
东陂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
  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旧址:位于东陂镇黄柏岭村村口“徐氏宗祠”。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个厅堂。祠内保留下来的红军文物、红军遗迹星罗棋布。1933年3月下旬,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著名的东陂战役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设在此,召开了有高级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朱德同志出席会议。为了纪念东陂战役,宜黄县乡两级政府筹措资金10多万,对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旧址进行了全面维修。2006年初,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旧址被中共抚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棠阴古建筑群
  棠阴镇是江西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商镇之一,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吴氏迁居至此,种植甘棠而得名,至今已有970多年的历史。棠阴古建筑群建筑类型多样,有祠堂、官邸、店面、门楼、牌坊、砖塔、廊桥、路亭、民居近100处,尤以八府君祠、迎恩塔、承恩坊、罗家大院、官帽厅民居为杰出代表。古建筑群既保存了明清盛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棠阴镇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水平和建造者的审美情趣。被国内建筑学者誉为“明清建筑史的缩影”,是研究我国古代、尤其是南方地区古代砖木结构建筑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2019年10月7日,棠阴古建筑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详细]
莲神太子庙
  莲神太子庙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赤水镇大禾村,庙里供奉着“莲神七太子”塑像。庙正门两侧书写三幅对联:“庙貌垂千古,威灵镇四方”;“莲花广织田地锦,仙子深通世人情”;“神妙香缘联闽粤,太和气象映乾坤”。门楣上头写有“莲神太子庙”。 千百年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当地村民都著举办酬莲神、庆丰收的庙会活动,届时闽赣两省各地客商云集赤水大禾村参加庙会庆典活动及白莲交易等商贸活动。每年庙会活动期间都举行特殊的仪式将莲神太子神请出来参加群众举办的游庆活动,即使在文革破四旧时期该活动都没有终止过。……[详细]
奎璧联辉民宅
  奎璧联辉民宅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建筑坐西向东,庭院大门坐南朝北,建筑占地面积1881平方米,有大小庭院二处,天井11处,绣花楼1处,主体房间34间,店铺6间,为内住宅、外商铺商住合一民居。奎璧联辉民宅建筑规模宏大,是江西东南部较为罕见的大型建筑。建筑为商住两用,结构布局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建筑特征。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美,题材丰富,为研究清朝时期的思想文化、民俗风情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2019年10月7日,奎璧联辉民宅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下街开放信息:对外开放……[详细]
68、龙安殿
龙安殿
  龙安殿在上池村西南约二公里处,殿建在龙安岗上,龙安岗与青山(山名)连成一线,旧为上池村属地,解放后划归离上池村西南约二公里处的新庄村。王安石作有“送和甫龙安暮归”诗:“隐西南月一钓,春风落晚澹如秋,房栊半掩无人语,鼓角声中始欲愁。”龙安殿倒塌后,村民将殿里原先的砖瓦、木料及“龙安殿”石匾额搬回上池村内西林社公殿旁重建,也叫“龙安殿”。为了有所区别,上池村民称龙安岗上的龙安殿为“老龙安庙”。后重建在上池村的龙安殿在“文革”被毁,现存遗址。在上池村旧基图上对原龙安殿和后建龙安殿都有绘址。……[详细]
69、黄裳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裳墓
  黄裳墓,位于许坊乡黄坊村委会黄坊村小组的锅形山。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平)人。北宋神宗五年(1082)状元。为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赠少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代表作甚多,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称其为《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原葬宜黄县,清道光十八年因宜黄迁县而改葬崇仁县黄坊锅形山。崇仁黄坊人均为其后裔。现在的墓葬为1995年重修。黄裳墓对于研究黄裳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雯峰书院
  雯峰书院位于广昌县甘竹镇龙溪村。整幢建筑群宏大深邃,面阔79米,进深63.7米,总计5032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前有门楼,侧有养心斋、花楼等庭院五处,院中有院,园中有园。石雕窗花别具一格,厢房隔扇形式多样,屋檐线描丰富多彩,有荷花、牡丹、花卉、人物、飞禽等。据谱牒记载,该栋建筑系教育家、广东廉州太守饶秉鉴(著有《春秋提要》等(《中国人名大辞典》列有其条目))。于明成化年间所建,时为讲学之所,是明代有影响的书院之一,明进士及第、一甲状元翰林院编修罗伦曾在此登坛讲学,并写有《雯峰别墅记》。……[详细]
锅底山遗址
  锅底山遗址是一处新晚至商周时期聚落群,是了解环壕类遗址聚落群的分布规律、文化性质及功能布局的典型遗址,是建立抚河流域先秦文化编年序列、厘清樊城堆文化的发展脉络及上、下限问题的珍贵实物资料,为重新认识江西及南方片区先秦时期的文化面貌、深入研究展现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推进早期中国区域文明模式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考古价值。2019年,锅底山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解放村太坪上组东北开放信息:对外开放……[详细]
72、乐史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史墓
  乐史墓宋墓清(道光六年)修,座落于崇仁县三山乡张家官山村凤凰窠,墓高1.4米,直径7.7米。砖石墓室,墓葬背靠石山,左右杂草丛生,墓前200米处有小涧、稻田、乐氏后裔现仍年年有人扫墓。乐史,字子正,号月池,溢文庄,崇仁人,北宋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历任武城军掌书记,直史馆著作郎,知沂、黄、高三州,上柱国,兵部中外郎等职,死后被迫赠兵部侍郎,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其中《太平环宇记》开创我国写地方志之先河,被收入进《四库全书》。乐史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平天国军山寨遗址
   太平天-山寨遗址在苦竹镇潘田村,全寨为陡峭石山,主峰海拔345米,上有石池,下临深渊。有一径名“布吊关”,古以布绳攀援至岩顶,顶宽可容数百家。另有金星、溪岭、桥西诸关,皆悬于峭壁之上,一夫可守。清初,陈百花义军在此立营抗清。  ·一线天  东北有滴水寨。两寨有县崖相连成环抱的形态。崖旁两小路名岩关。县崖环抱之中有深潭,潭东南两寨隔太余相峙,崖下小溪入深潭,小溪仅可通一竹排,立排上仰视,只见蓝天一线,名“一线天”,又叫“千担叉”,滴水寨东北有崖墓遗址。江西抚州市……[详细]
红一方面军指挥部旧址(明经第)
  红一方面军指挥部旧址原为“明经第”民居,建于明代末期,位于距崇仁县城以南约30公里的相山镇尧岗村,该民居占地193.88平方米,共发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标语60余条,内容有“打倒压迫士兵的-官长”、“-士兵是工农出身不要来打工家红军”等。标语中很多落款是“红军/一/正(10)宣”和“红军/一/正(14)宣”,据此推定标语应是红军一方面军(或第一军团)第10军和红军一方面军(或第一军团)第14军部队所写。黄陂战役时,曾在“明经第”民居设立红一方军的临时指挥部。……[详细]
“道园遗风”民居
  “道园遗风”民居位于三山乡长仁村委会塔上村小组,建于清未民国初年,一进一天井,硬山顶穿斗式结构。元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虞集,字伯生,号道园、青城櫵者、邵庵先生、芝亭老人等,祖籍四川仁寿,诞生湖南衡阳,侨居江西崇仁。历仕元成宗至元顺帝数朝,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元文宋时,编修了《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中写到了侨居崇仁的过程。死后,朝廷赠江西行中及省参政知文,护军,封纪寿郡公,谥文靖。该建筑对研究虞集思想及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罗家堡红九军团指挥部旧址
  罗家堡红九军团指挥部旧址(含世科第民居、罗知县别墅)位于广昌县甘竹镇罗家村罗家村,清同治十年建筑,为广东清远县知县罗玉珊所建。座北朝南,封火山墙,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门楣石匾刻“世科第”三字,意为世世代代都能中科举,石匾周边刻人物故事图案。正门两侧檐口有人物、花卉及几何纹砖雕。雕工精细。1934年3、4月间,由罗炳辉、蔡树藩率领的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指挥部,曾在此驻扎,指挥红军部队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战斗,阻止国民党河西纵队五个师的进攻,现保存红军标语多条。……[详细]
符竹庭烈士纪念亭
  符竹庭(1912~1943)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成长为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曾任中共滨海区委书记兼滨海军区政治委员,曾参加指挥赣榆战斗等一系列重大对日作战,战功显赫。1943年11月26日,符竹庭在反击日军袭击旦头的作战中英勇牺牲。为纪念和缅怀这位为国捐躯的八路军优秀将领,1945年至195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曾将赣榆县改名为竹庭县,赣榆人民还创作了题为《纪念符竹庭》的颂歌。目前,头陂镇建有符竹庭烈士纪念亭,并立碑撰文以示纪念。……[详细]
78、牛口寺
牛口寺
  亦称牛首寺,牛首裨林。位于棠阴镇南部3.5公里宜水畔。寺前宜水穿流而过,一巨石屹然如牛口横截临江,风来触发如牛吼声,又波流其侧,往来如涎,故名牛口寺。明代中期,野僧败坏,变卖寺内产业,遂至址废。明末,苦行僧性融、顿悟偕十众住持整顿产业,洪氏仂公又施田乐助,殿宇得以扩建,后又衰落。清顺治十七年(1660)正觉寺鹤度上人与亲弟道馀来此复建,得以中兴。此后几经兴废,新中国成立初,苏火生重新修建,“0”间又废。1993年,释发梅又各方募捐筹资新建。……[详细]
荆国世第门楼
  荆国世第门楼荆国世第门楼在上池村内南边。砖、木、石结构,坐北朝南,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7米,深3.2米,宽8.4米,门楼上石匾阳刻“荆国世第”四大楷字。此门楼在宋时所建,后历遭火劫,民国元年(1911)第四次重修,并立有烟火柴草禁牌刻石。门楼对面有一方池塘,门楼与池塘间有一片空地,竖有历代上池王氏后裔众多中举、登进士第者的旗杆石。现上池村内还散落有很多块旗杆石。门楼及“荆国世第”石匾俱在,对研究王安石故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详细]
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
  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广昌县驿前镇贯桥村。纪念碑座东向西,砖石水泥结构,碑高11.6米,占地面积145.4平方米。纪念碑1988年8月5日建成,正面碑名“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为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左侧题词:“向高虎脑战斗顽强作战英勇杀敌光荣献身的烈士们致敬”,为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题写。右侧题词:“长征前夕的激战”,为时任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刘志坚题写。纪念碑为纪念1934年7、8月间在高虎脑一带阻击战中牺牲的红军将士而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