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鲁书院原址位于抚州市城区香楠峰东麓兴鲁坊28号(今临川区第六中学)。
李绂《兴鲁书院记》云:“抚城中香楠峰为先生兄弟故居,有书院曰‘兴鲁’。先生尝讲学于其中,东近盐埠岭,建坊亦以‘兴鲁’名。”《临川县志》载:“兴鲁书院在香楠峰,今县学明伦堂左,宋曾文定公就所居侧建书院为讲学之所。”
兴鲁书院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创建并亲自在此讲学,以“兴鲁书院”命名,意在“兴五帝三王之道”“上承曾子之家学,以继周公孔子之传者”,表明了曾巩创办书院的目的,在于振兴五帝三王治国之道,沿袭祖先曾子的家学,以传承周公、孔子的儒家学说。历宋、元、明、清,书院多有兴圮,本地诸多大儒或就读于此,或执讲学其中,对抚州教育、文化发展,为抚州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因废除科举,书院改为学堂,初名普通学堂,不久改称抚郡中学堂。1914年,临川县在书院旧址上创办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抚州一中的前身)。解放后,书院旧址上创办了两所学校,即临川六中和临川实验小学。
2021年,抚州市政府对兴鲁书院进行了修缮,并列为抚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