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抚州市旅游

抚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驿前古建筑群
  驿前古建筑群位于江西省广昌县驿前镇,明、清赣派建筑。含“赖巽家庙”、“赖瑛宗祠”、“清汲旴源”、“君子攸宁”、“奎璧联辉”、“亦忱甫居”、“龙峰拱秀”、“奉先思孝”、“石屋里”等九处古建筑。为抚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奎璧联辉”、“清吸旴源”、“石屋里”民宅被列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驿前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驿前古镇,因宋绍兴时曾设谨节驿于此,村庄地处“梅林驿站”前而得名。驿前在明末清初尤为鼎盛,圩市有36座半祠堂,24座庙宇,72家酒店,200余栋商邸、民宅。现存古建筑以明、清时期为主,由53幢单栋古建构成,主要集中于驿前街道东面一线,是江西省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民居古建筑群之一。目前保存较好的还有2000多间房共4万多平方米。有姓氏宗族的祠堂、家庙,有达官显贵的官邸、……[详细]
广昌路上红色群雕
  “广昌路上”红色群雕主题园,它位于鹰瑞高速进入广昌县城北挂线公路收费站旁,总用地面积为75200平方米,是围绕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昌的革命实践和红军鏖战广昌这一主题,以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诗词彰显的内容为背景,建成的永久性标志物。红色群雕主题园分为主题公园及红色群雕广场两部分:红色群雕是由8.08米高的毛泽东主席骑马像及4.3米高的红军战士青铜组像、约18米高的不锈钢红旗雕塑两部分组成,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设计建设,占地面积约4亩,是高品质打造红色雕塑主题园的首期项目。主题园分南北两区,是围绕红色群雕扩建的,目的是再现毛泽东同志先后5次转战广昌、第五次反围剿高虎脑战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等事迹融合在红色群雕主题园之中,并配套……[详细]
竹桥村古建筑群
  竹桥村古建筑群(含品字三井、总门楼、上门楼、中门楼、下门楼、苍岚山房、余氏大屋)竹桥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北距龙虎山景区30千米、南接大觉山景区40千米,济南-广州高速公路、抚州-吉安高速公路和206、316国道穿境而过。竹桥古村面积约2.8平方千米,始建于元末明初。竹桥古村是一个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保存有明清时期风格、格局比较完整、赣派建筑成片的古建筑150余个,以及古祠堂100余座、明代牌坊8座、清代牌坊30余座、古民居1万余幢。竹桥古村形似一柄巨扇,存有109幢明清建筑,其中明代祠堂1幢,明代民居8幢,其余为清代建筑,均为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山字墙有防火防风的实用功能。民居多为上下两堂,仅有一幢明代所建民居分上下四堂。厅堂居中,左右为卧室,中间是一方天井,上露天光,厅堂采光……[详细]
临川金山寺
  金山寺,坐落於江西省临川市北段海拔二百六十五.九米的金山岭上(又称金峰),东与东乡毗邻,北与进贤接壤。自依山而过的316国道仰望,满目葱茏的群峰烘托出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群,雨天云雾缭绕,时隐时现,晴日云蒸霞蔚,流光溢彩,犹如天庭仙境。从寺内俯视,山下方圆数十里田野无限,村落密布,道路纵横,抚河如带,湖泊似镜,人间美景尽收眼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年的慧悟师已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法名改称印空。法师看到党的宗教政策已逐步落实,顿起复兴金山寺之宏愿。一九八五年春,在满目疮痍荒草萋萋的寺庙废墟上,又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生涯。在国内外众多缁素大德和十方善信的资助下,经过十馀载的栉风沐雨,惨澹经营,印空法师的夙愿终於实现,金山寺再现昔日辉煌,五千多平方米的建筑群巍然挺立在金峰之巅。踏入寺门,但见红墙……[详细]
麻姑山石刻
  山石刻(含一勺之多、月泉、玉练双飞)位于江西南城县,石刻时代为明、清。原名仙都观邓真人墓及石刻造象等,观、墓、造象已毁,现存“一勺之多”、“月泉”、“玉练双飞”。为抚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属武夷山系军峰山之余脉,海拔不到一千米。相传唐代邓紫阳真人在-山习道修练,道士相争来此讲学,名流贵赫往来不绝,成为东南一带道教中心。秦时,大学者华子岗遨游万里来到麻沅著书,华子岗有他藏书的石室。南宋诗人谢灵运曾慕名而来,看到了华子岗留下了不少赞美-山的诗篇。悬崖上的碑额、摩崖造像和雕刻工艺,达到了非常精妙的地步。晋时,大医学士葛洪炼丹登临-山,称赞“神功泉”是他走遍天下名山大川少有的好泉水。唐代抚州刺史颜真卿游历-山时,亲自撰文并书《-仙坛记》,是仅次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天下第二……[详细]
广昌大觉寺
  大觉寺位于广昌县东盱江镇吴家岭,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现有僧尼及管理人员18人。  该寺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今存佛殿既有明代构建,又有清末、民国之建筑风格。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觉寺宗风不减,有僧尼数十人,50年代中叶,僧尼被解散还俗,随后佛寺几易其主。90年代初,广昌县人民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批准大觉寺为开放寺庙。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大觉寺的房产权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至此,大觉寺禅风佛影再展新姿。  大觉寺是一座省内外驰名的古寺。它之所以驰名省内外,这与他的古佛、古韵、古风、古碑有关。  古佛显圣乃大觉寺的一神奇光环。清同治六年(1867)《广昌县志》记载:宋代中叶有一尊古佛,自河流而下,然后又逆小溪而上。佛像能逆水而上,这真是一件怪事。于是,人……[详细]
聚星塔
  聚星塔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塔高30米,共7层,呈八角形,塔檐锯齿形,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内收,叠托而上,基部砖石皆用糯米汁浇浆垒砌而成,塔梯在内外塔身夹墙之中,分左右盘旋而上,全塔根据地势、风向、风力设计成略向北倾斜的斜塔,虽经2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聚星塔是空心七级八角飞檐式砖塔,高30米,塔基为八方形,基部外径围25.6米、内径围6.8米,塔梯夹其砖壁中,分左右两个石梯迂折而上。古代工匠根据地势和风向、风力对塔身的影响,把它建成稍许朝北偏斜,以保持平衡。江西抚州市……[详细]
资溪大觉寺
  江西大觉岩位于江西省资溪县泸阳乡朱岩村境内,坐落在赣闽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脉西部的莲花山巅,海拔1300多米,距县城16公里,现有公路直通山麓,交通十方方便。大觉岩属天然石室,“岩形若檐上复“,下辟一门,平展如削。岩洞前高后低,深约30米,宽约60米,高约9米,宽敞明亮可容纳2000余人。岩前绝壁悬挂,古木覆盖顶端,气势十分雄伟。大觉岩的来历有一个优美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九只狮子来到大觉岩,看到这里风景绝佳,就在这里住了下来,不久它们把周围的野兽都吃光了,再呆下去就要饿肚子,于是就商议留下一只狮子,其余的都走,但是,九只狮子没有一只愿离开这儿,于是它们发生争吵,继而厮打起来,力气小的不是被打死,就是逃亡他方,最后只剩下一雌一雄两只狮子,旗鼓相当,相争不下,一直斗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雄狮子被打败……[详细]
善和村朱德故居
  沿乐安县省级风景区“流坑——金竹”的万银公路而行,你会看到湖坪乡的一大片蚕桑产业旅游观光园。这里桑树绿意葱葱,泉水潺潺成溪,水中走蟹游鱼,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河,河上有着一座500余年历史的古石桥,石桥连接的另一端便是当年“朱德捡田螺”的村庄——善和村。正是田野青青时节,记者慕名来到善和村,只见炊烟袅袅,旧屋新舍相挨,宁谧祥和,小桥流水人家美景映入眼帘。村里有一栋雕龙画栋老屋,村里人称它为“善和村庵下大屋”,它便是朱德故居。走进庵下大屋,深情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听村中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给我们讲“朱德捡田螺”的故事。70余年前的1933年5月至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在湖坪乡善和村一带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整编,即“大湖坪整编”。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随总部驻在善和村庵下大屋。此间适逢传统端午节,没有菜……[详细]
10、宝方寺
宝方寺
  地理宝方禅寺,位于江西省南城县严和乡上蓝村,距县城约六十公里,与黎川县接壤,寺侧有公路通达南城、黎川两县,交通便利。历史宝方禅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六六五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该寺初名“上蓝院”,是曹洞宗二世祖禅锡别院,旧址在今上蓝村委会东张家窠村,距相宝方寺约两公里,后改为宝方院,宋英宗治平元年(一○0年)敕封为包房禅寺,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宝方禅寺占地总面积为四千六百八十一平方米,其中寺殿房舍占地面积为三千三百九十八平方米,花园、晒谷场占地面积一千两百八十三平方米,共有水田、旱地、山林面积共四十点五亩。该寺坐北向南偏东,三面环山,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寺前翠竹掩映,溪水潺潺;寺后松林葱郁,古树参天,云雾缭绕。寺后侧有保留完整的化身窑、佛塔林(其中有清康熙年间所建云净禅寺塔、母……[详细]
荣山十字街古建筑群
  荣山十字街古建筑群(含登科第、日升川至宅、儒林第、州司马第、外翰第、花六庄民居)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荣山乡新街村,古建筑,年代为明末清初。含当地吴姓家族兴建的二十余幢砖木石结构的住宅而组成的纵横交叉约千米长的明清古建筑群,故称“十字街”。古十字街有近三里长,街两边是老宅,砖木结构,墙高门阔,雕梁画栋。街面1.5米宽,显得狭窄、幽深。每幢建筑前都用青石雕刻兽面图腾及书法四字横匾,建筑大多为两厅一堂,两边附厢房形式。村中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规模宏大,结构规整而富有变化。尤其是雕刻品类丰富,门窗格扇十分精美,花卉、祥禽瑞兽、人物故事在古建筑上栩栩如生,不失为明清民居雕刻的杰出珍宝。古宅“基接武陵”为三进三回,分别设有“登科第”和“天地君新师位”的门楣和牌位。屋内天井开阔,厅堂宽敞明亮,门窗镂花烫……[详细]
黎川商会旧址
  黎川商会成立于民国二年(1913年)。明清以来,黎川属于闽赣边境重镇。东面和南面与福建光泽、邵武等五县与武夷山相连,西面和北面与南丰、南城、资溪三县相接,有“闽赣八县通衢”之称。源于武夷山脉的黎滩河,成为黎川交通的黄金水道。优越的地理环境,促使了黎川的商业繁盛。明清老街的南津码头,成为闽赣两省重要的货物转运站。这里的河埠,船帆星点,商旅如云,白日人头攒动,至晚笙歌达旦。清道光年间,南津码头五里长街,经商人士2500余人,大小商号750多铺,“恒春”“万泰和”“全昌”等百年老字号已逾百家。汉口、南昌、抚州等地物资沿长江,逆抚河再上溯到黎河于南津码头卸货,再由商贩的独轮车或担挑越过武夷山转到光泽、邵武、南平直至福州、泉州一带;而武夷山一带的香菇、木耳、笋干、竹荪等山珍及福州沿海的燕窝、海参、鱼翅……[详细]
龚氏祠堂
  出金溪县城,沿206国道南行12公里,就可以看到一座名叫猫儿岭的山峰,山下有一个风光绮丽的小山村,这就是左坊镇后龚村。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这个村子却因有一段烽火连天的红色的历史闻名遐迩,引得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瞻仰。从206国道拐进村子,便可以看到一座红色牌坊,牌坊虽然建于现代,却含几分古意。沿牌坊路东去,远远地便可以看见一棵郁郁葱葱的大香樟树,樟树下是一座古老的祠堂,这便是龚氏祠堂,龚氏祠堂就是当年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1933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黄狮渡大捷后,直属部队进入左坊一带驻防,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以后龚村为驻地,司令部驻后龚村龚氏祠堂,政治部驻离龚氏祠堂半里的王家仓下。朱德总司令住在后龚村南靠近竹山的一间民房里,竹山边 挖有一洞,以防空袭。朱总司令在洞内多次召开……[详细]
石邮傩神庙
  石邮村距南丰县城约30公里,是一个有近2000人的以吴姓家族为主的自然村,村边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明代傩神庙。据考证,这也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远的傩神庙。石邮村傩神庙位于村西南口,是一幢三开间的清代建筑,为青砖砌成。傩神庙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元代建筑风格。据村谱记载,傩神庙始修于明代,毁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重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并从村北的塖头山移至现在的位置。1985年春节,傩神庙不慎失火,傩神神像、面具俱毁,仅存石刻庙门,后来村人集资照原样修复。现在看到的傩神庙,朱红大门八字朝外开,上方刻红底黑字“傩神庙”三字,两侧有一对武将砖雕,一人执斧,一人握锤,脚踏狮形瑞兽,背插翎旗。檐口线角有一对形制较小的文官砖雕,各手执“平安吉庆”、“天官赐福”竖联。檐口外侧下方亦有两对人物……[详细]
15、谭纶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谭纶墓
  谭纶墓位于宜黄县二都乡帘前村鹿塘以北山上,始建于明万历七年,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神道、牌坊、墓堆,祭台踞坡地上。墓址原貌损毁严重,享堂、文官石俑等早年毁弃,后经当地政府筹资修建,谭纶墓基本得以保存和恢复,现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为抚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地组成谭纶墓坐北朝南,由祭道、神道、墓体三部分组成。祭道:南端入口处是一对石狮守护的双层歇顶的门楼,砖石镶嵌的祭道约300米长。门楼正额挂有御制的“文武忠孝”横匾,门楼内设亨堂,亨堂里摆放谭纶塑像。神道:约100米长,石牌坊是四柱三门为一组,共三组,中间牌坊比两边的更高更大些。每个石柱顶端均有石雕的狮、马、鹿、象分别对应压座,中间牌坊镶刻“敕葬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襄敏谭公之墓”巨匾。一条卵石拼花石板路沿左山斜坡……[详细]
康都会议旧址
  康都会议旧址(含毛泽东旧居、红一方面军电台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医院旧址、康都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宁家大屋))位于南丰县太和镇康都村,含毛泽东同志旧居、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近现代史迹。抚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康都村,距县城30公里,北靠黎川,南通广昌,东偎武夷,翻过山隘即是福建省建宁县。康都村是红军反“围剿”时南丰县的巩固苏区之一。第一次反“围剿”后,红军到康都打土豪,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第二次反“围剿”红军攻占建宁时,进驻康都村。1931年6月初,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从福建建宁县移驻南丰康都圩下街“宁家大屋”。6月21日至22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和总前委第九次会议,讨论时局和行动方针,即著名的“康都会议”……[详细]
17、龙济寺
龙济寺
  龙济寺位于江西省崇仁县礼陂镇学士山之岭,是崇仁县开放寺庙之一,四周群山环抱,林茂谷深,风景秀美。目前龙济寺已列入崇仁县开放旅游景点。《崇仁县志》载:龙济寺始建于唐天佑元年(904)距今有1097年历史。原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明崇祯五年(1632),崇仁吴相国敬请观心和尚主持龙济寺,其间香火鼎盛。清康熙癸亥(1683)年鼎建龙济中兴祖塔,立颖湛、海聪大师墓碑,香火再度鼎盛。在古代,北宋地理学家乐史、元代地理学家吴澄、明代宰相吴道南都曾到此游览。民国时期,历遭兵火,殿宇倾圯,僧众星散,只保留中兴祖塔和清代修建的观音堂。0期间,观音堂被作为崇仁县共大学生上山劳动的临时落脚之处,故得以保存至今。为贯彻党的宗教政策,1985年崇仁县人民政府批准龙济寺为开放寺庙,并筹款修葺,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详细]
日峰张恨水旧居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著名报人、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1905年,年仅10岁的张恨水随父母在江西黎川生活了一年。张恨水旧居坐落于黎川县城老街的南津码头、新丰桥脚下。当年黎川是闽赣两省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集散之地,老街依河而建,水运繁忙,码头众多,官府在南津码头设置了厘金卡征收木竹税、盐税。张恨水的父亲就是调到新城任盐税官的,那个时候征税都在码头上现场办理,因而张恨水一家便住在了这南津渡口的小木楼里。这幢带有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木楼,迄今已有150年历史,占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步入小楼的大门,是一座宽敞但有些幽暗的大厅,大厅可以摆下酒席八桌,地面是麻石板铺就,大厅右侧有一方天井,供采光和排水。大厅左侧有三间贯通的平房,房屋的窗下就是南津渡口,开窗能清晰……[详细]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位于广昌县南部25公里至45公里之间,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之一。范围包括赤水镇以南驿前镇以北100多平方公里。1934年7月至8月,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三场大规模激烈战斗,即大寨脑战斗、高虎脑战斗、万年亭战斗。因三次战斗均在高虎脑境内、合称“高虎脑战役”,共歼敌500余人,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激战,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役。至今这一带仍保留有许多红军所挖堑壕、掩体工事遗迹及弹坑、红军标语。大寨脑位于赤水、贯桥交汇处,向南延伸,连接高虎脑山脉,是通往驿前、石城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为阻止国民党军南进驿前、石城,保证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顺利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7……[详细]
20、新丰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丰桥
  新丰桥位于黎川县城老街南津街段与县城南郊篁竹村北口之间。原为木构便桥,明代弘治中期(1497年前后)改建为砌石五墩六孔,排木架梁,条石铺面,上覆瓦顶棚屋之长廊桥。全长90余米,宽约5米,两端设桥头堡。桥中段一侧曾置小室作河神坛,坛堂门两旁悬有对联,文曰:“远近青山无墨画,潺湲流水有声诗”。因该桥为黎川县城通往南部、西南诸乡(镇)并可由此转达福建数县之咽喉要道,历来过往频繁,文蕴深厚。北宋名儒李觏曾多年居住和设教坛于桥南端不远的赤岸,几乎每天必经该桥入街市;南宋著名理学、教育家朱熹及其弟子黄干、蔡沈、黄钟等曾先后在福山(黎川社苹乡境内)双林寺设“武夷堂”讲学。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亲临黎川会仙峰等多处游历考察,这座桥是必经之道。现代小说大师张恨水童年时代就寓居在紧靠桥北端的一幢小楼里,少不了时时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