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龙岩市旅游

龙岩市文物古迹介绍

西陂林氏大宗祠
  西陂林氏大宗祠位于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年代为明、民国。简介:始建于元代初,明弘治十三年(1500)重建,民国十七年大修。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7200平方米。沿中轴线自东而西依次为池塘、围墙、前堂、天井、主堂及后山,带两侧横屋,外大门开在宗祠右侧,主堂是山墙搁檩式结构,建筑整体呈前低后高阶梯式,悬山顶。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40米。2018年,西陂林氏大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汀州文庙
  汀州文庙,又称孔庙,汀州府学,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城关)兆征路20号,建于宋绍兴三年(133年),是汀属八县推崇儒教的重要场所。汀州文庙历史上曾经拥有庞大的建筑群,包括现在的长汀县县政府大院的大部,县人大办公楼的全部。目前由:棂星门、泮池、拱桥、仪门、门庑斋舍、文会堂、题名策,名宦乡贤祠、大成殿、崇贤祠等建筑组成。汀州文庙又称孔庙,汀州府学,由棂星门、泮池、拱桥、仪门、门庑斋舍、文会堂、题名策,名宦乡贤祠、大成殿、崇贤祠等建筑组成。门前立石碑,上刻“历代官员下马处”。汀州文庙,建于宋绍兴三年(133年),是汀属八县推崇儒教的重要场所。汀州文庙历史上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除主殿之外还有讲学堂、名宦祠、启圣祠、宗圣祠等等。它的范围包括现在的县政府大院的大部,县人大办公楼全部。文……[详细]
红东李氏宗祠
  红东李氏宗祠位于武平县平川镇红东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俗称蛇形祠堂,始建于明,清、民国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60平方米,通面阔27.75米,通进深19.7米,建筑面积536平方米。单进廊院式,由门厅、天井、厅堂和两侧横屋组成,前有坪地、池塘。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九檩,硬山顶。保护范围:东、西、北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南向外延伸25米。2018年,红东李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富岭裕隆楼
  富岭裕隆楼位于永定县高陂镇富岭村,又称大夫第,始建于清道光八年至十四年(1828—1834)。坐东南向西北,由池塘、影壁、雨坪、门楼、门厅、正厅、正楼等组成,通面阔40米,总进深60米,系两进三落廊院带左右横屋的“五凤楼”式建筑,计120间房、4处厨房、7扇外门、16扇内门。正厅为“四点金”议事大厅,前廊卷棚;正楼高4层,双联式房间设计,抬梁式梁架,歇山顶。木雕、泥塑、彩绘等工艺精美,名人题刻、牌匾、楹联等内涵丰富。……[详细]
闽西苏维埃政府旧址(明德堂)
  闽西苏维埃政府旧址(明德堂)位于溪口镇大厚村明德路15号,建于清代,占地约950平方米,主座坐西北向东南,外大门坐西向东,土木结构。石质大门额阴刻“中田有庐”,石门两侧阴刻对联“门前高阔双峰峙,户内良规百忍传”。1930年10月,闽西苏维埃政府迁驻于此2个月。保护范围:东侧外延2米至张庆来房;南侧外延2米至张庆忠房;西侧外延2米至张发元房;北侧外延2米至张本元房。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详细]
湖源乡农民协会成立旧址——戴氏宗祠
  湖源乡农民协会成立旧址——戴氏宗祠座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湖坑村龙登岭半月腰,二厅二厢房带二护厝土木结构平房建筑,占地面积668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中叶,旧址坐西朝东,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池塘、灰坪、大门、灰坪、前厅、边厅、天井、后厅、左右护厝。后厅面阔二间,进深4米。正中设有戴氏历代先祖牌位。祠堂共有房8间,厅堂2间。是研究湖坑村戴氏源流的重要实物资料。2017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内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苏内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瓦洋村部内的陈氏宗祠,建于清朝中后期,建筑座东朝西,前后两进,左右廊屋,抬梁式土木结构,悬山顶。前厅面阔五间,后厅长15米,进深20米。前厅有一坪,长15米,宽10米,整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三合土地面。现存北墙上有“苏内区苏维埃政府”的宣传标语一幅。是研究当地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机构设置的重要实物依据。201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坊云龙桥
  云龙桥位于龙岩市连城县罗坊乡下罗村。明崇祯七年(1634)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六墩七孔石墩木廊桥,长81米,宽5米,高20米,桥一端连于悬岩。桥墩花岗岩条石砌筑,上以圆木分七层纵横叠涩出跳,承架圆木铺设桥面廊屋,桥屋由128根木柱分4排撑起卷棚屋顶,桥面鹅卵石铺砌,桥沿左右设双重雨披。桥中设桥亭、建双层六角攒尖顶魁星楼,桥两端设牌楼。桥整体为庑殿式屋顶。1996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9、文川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川桥
  文川桥位于连城县莲峰镇城关南门头。也称清溪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元至正年间(1341—1368)重建时改今名,现存为清代建筑。木伸臂梁廊屋桥,南北走向,桥身长47.8米,宽4.6米,两墩三孔,块石砌筑舟形桥墩。伸臂梁用八层杉木纵横迭叠,上承托木梁。桥梁木长15米。桥面中辅辉绿色岩石板,两侧铺鹅卵石,廊屋14间,每间用4柱,中部重檐歇山顶,两侧设遮雨板,桥北端建牌楼式门楼。……[详细]
太平里秋收暴动武装与后田暴动武装会师旧址
  太平里秋收暴-动-武装与后田暴-动-武装会师旧址(吴公庵位于新罗区红坊镇中联村禾坑山上,坐东北朝西南,为单体土木结构平房建筑,于1938年重建。1928年8月6日,临时省委宣传部长王海萍率领太平里秋收暴-动-队伍500余人,从西陂天后宫出发,与陈品三等率领的后田武装数十人在吴公庵会师,制定了白土暴-动-计划,然后经后田村顺利攻打白土,接着攻打龙岩城失利。2017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杭文庙
  上杭文庙又称孔庙,学宫,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城区轴心,即解放路东段。据乾隆版《上杭县志》记载,该庙始建于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后因毁于水或坏于蚁,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在原地重建,原占地8713平方米,以大成殿为中心,分前、中、后三门,殿前建东、西两庑和名宦祠、乡贤祠、戟门、泮池、棂星门、殿后建明伦堂、崇圣殿,左右还有尊经阁、教谕署、紫阳书院、周公书院、入圣第一门及四斋五祠等二十多座美轮美奂,金碧辉煌的门、廊、殿、阁,技艺精湛,宏伟壮观,是我省保存较完整、最具特色的文庙,成为杭邑历代文人雅士尊孔祭孔、弘扬儒学、祈求功名、聚文会友的高雅圣地,200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杭文庙又称孔庙,学宫,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城区轴心,即解放路东段。据乾隆版《上杭县志》记载……[详细]
双洋麟山白塔
  双洋麟山白塔双洋麟山白塔(圆觉塔)位于漳平市双洋镇南向的麒麟山上,祝圣寺大雄宝殿之后。塔高七层,呈八角形,砖木结构。踏内有木梯可盘旋通达顶层,踏高23米,底层每面墙宽3.2米,每层四向均开有落地半圆窗,另四面外向有神龛,安佛像。该塔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清康熙十八年(1679)重造,光绪元年(1875)重修。塔门朝西,两边墨书楹联。塔身呈白色,俗称白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朝头岩大雄宝殿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第四次反“围剿”会议会址——朝头岩大雄宝殿位于龙岩市长汀县城郊南屏山。建于宋代。占地面积196平方米,砖木结构。1932年2月18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此召开反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紧急会议,会上作出了《关于执行紧急任务》的决议。决议号召充分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展开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中央红军,获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全面胜利。1961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地天后宫
  大地天后宫位于上杭县太拔镇大地村圳头东侧,始建于明代,经多次维修,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土木结构。穿斗抬梁,飞檐翅角葫芦顶,主座上下两厅一天井,天井三面带回廊,两侧有厢房,上厅进深三柱,面阔三间,立有神龛,并供妈祖等五位佛像,右侧为附属文物通明宫,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详细]
竹贯观音庵
  竹贯观音庵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清康熙四年(1665)重修,1934年局部维修。楼阁式建筑,坐南朝北,占地100平方米,总高15米,平面呈四边形,面阔3间,进深6米,四周带回廊,明间上覆圆形螺旋状藻井天花。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竹贯观音庵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平永安桥
  武平永安桥位于龙岩市武平县中山镇新城村。旧称通济桥。始建不详,清康熙年间(1708~1722)在原址重建木桥,后毁,清道光八年(1828)王穆堂曾孙王启图等兄弟将其母祝寿礼金捐出,在此重建石桥。桥全长113米,宽3.7米。石砌舟形墩,七墩八孔,孔跨10.9米。两侧石栏高0.7米。中间桥拱两面嵌“永安桥”石匾,其它桥拱两面嵌“母命继志”石匾。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回龙天后宫
  回龙天后宫位于上杭县官庄畲族乡九大村。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清咸丰年间(1831—1861)重修。坐西南向东北,濒临汀江,由门楼、前厅和主殿等组成,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石砌门楼,八柱七间牌坊式,门额嵌“普利济”石横匾,上嵌“天后宫”石竖匾。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梁架;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带卷棚前廊,穿斗、抬梁式梁架,明间饰藻井。前厅与主殿均为硬山顶。……[详细]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东城街道。建于1927年。占地面积341平方米,单体二层砖木结构骑楼式建筑,抬梁式木构架。1929年6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克龙岩城后司令部设于此,军长朱德等住此。朱德、毛泽东、陈毅等在此制定红四军七月分兵计划。后龙岩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国民党福建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龙岩地区行署分别于此办公。198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寨坑红色交通站旧址
  高寨坑红色交通站旧址位于溪口镇当丰村高寨坑自然村,始建于清代,原为罗姓村民生产土纸的纸寮,坐向西北向西南,依山势而建,土木结构二间单层建筑,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1931年1月至1933年3月间,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站设于此,对外称“闽西工农通讯社”。保护范围:东南西北侧各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侧自保护范围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坑口红色交通站旧址(挹春堂)
  坑口红色交通站旧址(挹春堂)位于溪口镇大厚村坑口路14-18号,原为张氏民居,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土木结构,三面建二层围楼。1930年红色交通线经过此地,在此设立临时站点。保护范围:东向外延伸10米至后山,南向外延伸2米,西向外延伸10米至小道,北向外延伸10米至松香站。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侧自保护范围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