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龙岩市旅游

龙岩市文物古迹介绍

合甲天后宫
  合甲天后宫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合甲村中南自然村,由合甲居民建于清代,坐西朝东。建筑面积为258.98平方米,八角土木结构三层楼建筑,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灰坪、台阶、大门、前厅、天井、后厅。后厅为三层楼阁式塔,八角屋檐一层,后厅面阔二间,进深6.8米,中间设神龛,供奉妈祖等神,供台下设有浮雕,顶部有漆画花鸟图,神龛后设楼梯一部通三层楼,二层中设神龛供奉五谷神等,三层设神龛供奉文昌神等。楼通高23米,楼阁前为2.6米长廊道,设有4根柱,左右设有侧房并开有侧门通外。前厅与后厅两侧廊相连,后厅比前厅高1.64米,设左右台阶。该寺庙为当地独特的八角楼式建筑,布局严谨,做工精美,为研究当地妈祖文化及宗教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2017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2、玉沙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沙桥
  省级文保单位玉沙桥是连城县现存较完整的四座古廊桥之一,坐落在马屋村尾的水口林边,始建于清康熙23年(1684年),距今已有331年历史。相传当年因花溪河底沙石晶莹闪烁如玉石,故名玉沙桥。这座桥始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座风雨桥,上有遮雨伞篷,行人能在此避风躲雨。桥面砌以大小如一的鹅卵石,两旁栅以栏杆,首尾中间均有小阁。桥头匾书“朗朗上行”,桥尾匾书“活活回映”,桥中匾书“玉沙桥”。桥基为水成岩石鳌墩,上架有枕木为斗拱式托住桥身,桥两端古树参天,高低错落,精致美观,景致清幽。走近玉沙桥 ,它沉沉地横跨在花溪上,往事和花溪水一样,远远地流逝,只有它真实地展示了建桥者的智慧。我见过不少的古桥,往往斑驳疲惫,像玉沙桥魅力不减,风韵犹存的不多。……[详细]
伍洪祥故居
  伍洪祥故居位于泮境乡元康村红心组,坐南朝北,建于清代,二层土木结构简易楼房,占地110平方米,通进深11米,通面阔10米,平面布局呈长方形,上下层各三间,一楼西侧第一间为伍洪祥出生地,前有天井,左侧有小厢房。伍洪祥(1914年11月-2005年9月),1928年参加革命,为革命作出过卓越贡献,曾任福建省代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主席等职。保护范围:东向外延伸1米至围墙,南向外延伸14米至村道北沿,西向外延伸5米至伍寿堂宅外坪围墙,北向外延伸1米至伍天荣平房南侧。建设控制地带:东侧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4米,南侧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至村道南沿,西侧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至村道,北侧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至水沟。……[详细]
中共闽粤赣边临时代表大会旧址
  中共闽粤赣边临时代表大会旧址:吴氏公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白沙村西北1公里,为白沙吴姓祖祠,建于清末,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为大门、前厅、天井、正厅、前厅两边各有回廊与正厅相连。正厅面阔12米,进深6米,抬梁构架,单檐歇山顶土木结构。整座祠堂占地2000平方米。1937年10月12日,中共闽粤赣边区临时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会议听取方方同志从延安回来的传达报告,讨论贯彻忠言指示,决定取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中共闽粤赣边区临时省委,选举张鼎丞为省委书记,该会议对指导闽西今后对敌斗争,发展闽西南和闽粤赣国共合作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沙吴氏公祠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2001年被新罗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坪江氏总祠
  三坪江氏总祠位于庐丰畲族乡三坪村,时代为元代,类别为古建筑。江氏总祠位于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三坪村岗背,始建于元代至正丁未年(1367),总祠总占地面积约450㎡,主体坐西南向东北,外大门坐西向东。三坪总祠地形为雄牛斗石形,建筑分为上下厅,下厅前为内坪,建有围墙,大门两侧有对联:济水源流远,岷山世泽长。厅堂楹联为:兄宰相弟尚书双壁文章天下少,父成仁子取义一门忠孝世间稀。三坪村开基始祖江十八郎后裔遍布八闽各地,繁衍至湘、桂、粤、浙、台及东南亚各地,其后裔多达二三十万人。三坪江氏总祠为上杭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侧外大门向外延伸23米至池塘边小道,南、西、北侧围墙向外延伸1米。保护方位向外延伸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86、五云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云楼
  坐落在土楼群的最东侧,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长方形土楼,坐北朝南,占地约3600平方米,无石砌墙基。高4层,面阔25.8米,9开间,进深24.3米,11开间,底层外墙厚1.3米,每层40开间。全楼设一个大门,4道楼梯,门外以矮墙围合天井形成一个院落,外大门正对楼门。内通廊式,前后为歇山顶,两侧为悬山顶(见7.a-2照片40)。该楼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外大门、门坪、楼门、门厅、天井、中厅、天井、后厅。中厅为口字形,单层,中为天井,南、北面各开一门,东、西面各开一旁门,4个门各通一砖墙巷道,把楼内分隔成4个小院落。楼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该楼原高3层,公元17世纪(清代初)由承启楼建造者江集成购得,扩建为4层。……[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和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和司令部旧址,位于龙岩市和平路62号,松涛山下的原市政府大院内,与中山公园毗连,系1927年时任福建省防军混成第一旅旅长的军阀陈国辉所建。该楼为单体骑楼式砖木构二层洋楼。平面呈方形,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61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1929年6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的率领下,第三次攻克龙岩城消灭了著匪陈国辉旅局后司令部设于此。军长朱德在此居住期间,主动做通了当地民匪头目刘烈波等的思想工作,使当地土匪主动投靠红军,加强革命力量,取得了工作经验,这为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特别是决议中对绿林(土匪)的处置方法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发挥了作用。1985年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岩声报创办地桐冈书院
  岩声报创办地桐冈书院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中心小学内,年代为1921年。简介:建于清乾隆丙戌年(1786),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围墙、灰坪、大门、前厅、天井、中厅、正厅、后院。中厅面阔14米,进深6米,通高5米,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两侧为护厝,大门内侧有回廊与中厅相连。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章独奇等在此组织进步读书会“奇山书社”。1923年9月,在书社的基础上创办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岩声》报,对闽西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保护范围:建筑东、南、西滴水线和北石砌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岩声报创办地桐冈书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反第四次“围剿”会议旧址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反第四次“围剿”会议旧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城郊南屏山朝斗岩寺大雄宝殿。1932年2月18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长汀召开第四次反“围剿”紧急会议,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局“关于在粉碎敌人四次‘围剿’的决战前的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决议要求充分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展开武装斗争,积极地配合中央红军,争取获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全面胜利。南屏山朝斗岩寺大雄宝殿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1986年维修,坐南朝北,由山门、空坪、大殿及厢房组成,占地面积260平方米。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反第四次“围剿”会议旧址于1961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旧址凝春晖
  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旧址凝春晖位于长汀县四都镇汤屋村井牌路,年代为1934-1935年。简介:建于清代,坐西南朝东北,二落一进,砖木结构,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由大门、下厅、天井、上厅、两侧横屋组成,占地279平方米。上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带卷棚式前步廊。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省委、省苏维埃等省级机关迁往四都山区继续斗争,1935年1月,因战争形势严峻,再次转移至此。1935年2月,瞿秋白、何叔衡等同志从江西会昌转移永定途经这里,曾居住于此。2018年,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旧址凝春晖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悠远天后宫
  悠远天后宫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龙星村一组,坐西朝东,建于清道观二十五年(1845),占地面积506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围合院式土木结构,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灰坪、大门、前厅、天井、后厅,后厅为六角形三层楼阁式葫芦刹塔。一层供奉妈祖神像,后屏有木梯可通三层。大门两边设左右侧门,前厅与后厅以两侧廊相连,环塔四周设围墙,后厅设左右侧门,可通北院和南溪。整个建筑有房间8、厅堂3,占地面积506.9平方米,通高12.2米。前厅右侧立有《香灯碑记》石碑1块。天后宫建筑造型独特,布局严谨,工艺精美,该宫为考证我区妈祖文化提供实物资料。201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庐丰蓝氏家庙
  庐丰蓝氏家庙位于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丰济村青头坪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又称东山祠,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东南朝西北,占地2968平方米,建筑面积959平方米,由主堂、东横屋、西横屋、院门、禾坪、化胎等部分组成。中轴线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门楼、下堂、天井及两廊、上堂。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楼中间石刻“恩荣”二字,下刻“蓝氏家庙”,大门左右两侧配置石狮、石鼓各一对。上堂面阔五间,进深四柱,厅堂为抬梁式木构架带前廊后轩,悬山顶,三川式镂空屋脊,堂后筑半月形化胎。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庐丰蓝氏家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3、古丰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丰楼
  古丰楼又称古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中心村二组,陈姓民居。空井式生土夯筑四层方围土楼,由开漳圣王陈元光第十三代裔孙陈小十(字古峰)建于宋建炎二年(1128)。建筑坐东朝西,主楼面阔31.8米,进深29.62米,高13.5米,占地面积941.69平方米。主楼外墙厚1.30~1.50米,内墙厚0.75米。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为楼坪、大门、过廊、天井、祖堂。楼内各层均设木质回廊相通,屋面为单檐歇山顶,抬梁木构架,屋顶四角为双坡式。临西大门边设梯一部可通四层,天井正中设水井1口。全楼共有房间54,厅3,是适中镇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土楼。2001年被新罗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和佳苏维埃政府旧址(许佳上山怀德堂)
  和佳苏维埃政府旧址(许佳上山怀德堂)位于高陂镇许佳村,年代为1929。怀德堂位于高陂镇许佳村上山,该旧址为方形土楼,方形门洞,传统的客家建筑形式。正楼高4层,碉楼式建筑设计,占地面积92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平方米。1929年8月上旬,毛泽东在上杭蛟洋文昌阁指导召开中共闽西“一大”之后,化名杨先生,偕夫人贺子珍等在粟裕的护送下,从上杭蛟洋经大洋坝、永定虎岗,途经和佳时,下榻“怀德堂”转辗三堡,到抚市五湖上寨养病。当时,和佳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吴银聪在“怀德堂”为闽西苏区游击队提供驻地,成为岩永游击队的指挥中心。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端线外延15米。……[详细]
石牌黄氏民居(北辰高拱)
  石牌黄氏民居(北辰高拱)位于上杭县稔田镇石牌村,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石牌黄氏民居位于稔田镇石牌村,建于清代,坐东南朝西北,外大门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整座建筑起二层,主座上、下两厅,中间天井石板围砌,右侧护厝2列2天井,护厝各设天井,主体建筑外附属杂房厕所等。主座下厅三合土地板,上厅青砖地板,墙体以青砖包夯土墙为主,窗户堆砌雨披,檐下饰彩绘。石牌黄氏民居(北辰高拱)为上杭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侧围墙外延5米至村道,南侧大门外延20米至小溪,西侧垂檐滴水外延10米,北侧外延5米至村道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96、莲山寺
莲山寺
  莲山寺位于莲花山公园,创建于宋朝,此处有怪石若莲瓣,故名“莲山招提”。寺内供养观世音菩萨,香客如云,屡现灵异,现已建成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阁、藏经楼、法堂、地藏殿、僧舍、放生池等。最有特色的是一尊滴水观音,有一天然石顶,泉水下滴,使清泉从大士手中的净瓶中流出,滋润众生,信众惊叹不已。莲花山植物丰富,郁郁葱葱,气候宜人,风景独秀,有杉、松、柏、栎、樟、枫、柯、楠、檫、榕和珍稀植物桫椤等近百种植物。公园位于市区南侧,交通、便捷。公园北大门两条登山步行道,分别为817米和860米,可直接登上钟楼,已成为人们晨练和登山比赛的活动场所之一。(图片来源:新罗区旅游局)……[详细]
中共龙岩临时县委机关旧址——董邦小学
  中共龙岩临时县委机关旧址——董邦小学位于新罗区曹溪街道董邦村小学(现为董邦幼儿园园址)内,始建于清末,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20平方米,系土木结构单层瓦平房,前后两厅,两侧回廊。天井处建有走廊,走廊抬梁式,瓦屋面,悬山顶,独具特色。1928年4月底,中共龙岩临时县委迁于此地办公,并在此长达一年零两个月。期间领导了声势浩大的“民国十八年龙岩县大暴-动-”,组织农民武装配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开展“三打龙岩城”等一系列重要革命活动,领导全县革命斗争从低潮推向高潮。该旧址成为龙岩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领导中心。2018年被新罗区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8、光荣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荣亭
  在土地革命时期,才溪区人民在扩大红军、生产支前、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33年6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才溪区“第一模范区”的光荣称号,奖励“我们是第一模范区”的石碑一块。7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为表彰才溪人民的突出贡献,在才溪老圩上兴建“光荣亭”一座,省苏维埃政府奖的石碑竖立在亭的中间。红军长征后,-反动派在才溪复辟,才溪人民遭受严重的摧残和-,光荣亭也被敌人彻底毁坏,但是省苏维埃奖给他们的那块光荣的石碑,仍被才溪人民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下来。全国解放后,重建了光荣亭,请毛泽东同志题写“光荣亭”三个大字,据说这是毛泽东一生题写的两处亭名之一。光荣亭位于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下才村。1933年建,1934年毁,1955年重建。占地面积580平方米,仿欧式建筑,砖木结构。设七孔拱门,……[详细]
奇和洞遗址
  奇和洞遗址位于龙岩市漳平象湖镇灶头村。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遗址处在村中相对独立的石灰岩山体西侧。洞口坐东朝西,宽17米,高4.5米,洞内面积300平方米,有多个支洞。发掘有距今约17000~7000年前的旧、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和宋元明清房屋基址;出土大量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陶器、石器、骨器,以及新石器时代人类牙齿、遗骨和完整的晚期智人头盖骨。奇和洞遗址考古发现不仅填补了福建乃至中国东南区域史前文化旧、新石器过渡阶段的空白,而且对探讨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间人类生存环境,技术发展与生计模式的转化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紫金山红色交通站——太伯庙
  紫金山红色交通站——太伯庙位于新罗区红坊镇北洋村蒙公山上,建于1929年,是一处宗教建筑。建筑占地面积896平方米,坐西朝东,由大门、前厅、天井、正厅及两护厝组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军和中共闽西地方党组织为了向驻上海的党中央联络汇报工作,从1929年开始建立了一条从龙岩至上海的地下交通线。该庙为红色交通站之一,主要由广东大埔、汕头及诏安、平和,经龙岩悠远、黄坑、赤坑来到该庙,并由此分支到上杭石铭、苏家陂、大阳坝、永定虎岗以及连城、长汀直至红都瑞金,该交通站保证了秘密交通的安全畅通。1949年6月中旬,龙岩县游击队在此改编为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五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