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龙岩市旅游

龙岩市文物古迹介绍

半山交通站旧址(观音楼)
  半山交通站旧址(观音楼)位于合溪乡合调村,年代为1929。半山交通站旧址(观音楼),位于合溪乡合调村半山,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旧址为方形,土木结构,坐北朝南,通面阔17.8米,总进深31.9米,占地面积567.8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观音楼为原建筑的正楼。依山就势而建,“一”字带前廊,面阔五间,西侧2间高三层,中间2间高二层,东侧1间为单层。歇山顶,山墙搁檁。半山观音楼,地处旧时广东挑盐通往上杭的必经之路,毛泽东从合溪师俭楼去上杭、周恩来在孟良公祠出发往上杭途径半山古道时,均由老接头户罗书章(民政局有据可查)、罗立章兄弟俩(后随大部队北上)接待。在革命战争时期,半山村原有300多人,至新中国成立,全村仅剩24人。半山儿女或参加革命队伍,或从事地下工作,……[详细]
卢衍豪院士故居(绳德堂)
  卢衍豪院士故居(绳德堂)位于坎市镇坎市街,年代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坎市“绳德堂”,俗称“允庒楼”,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资深院士卢衍豪的故居,位于坎市镇坎市街溪园自然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十六世公太卢允庄(名宏,号临斋)在四川做条丝烟生意发达后,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从原楼主“炮碗”手中购买整栋大楼,经精心整修改造而成的“五凤楼”。宽敞壮丽,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楼内专门设有“学堂”。该楼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土木结构,坐东向西,原为三进四落廊院式带两翼横屋建筑,现仅存门厅和正厅及左横屋。歇山顶,山墙搁檩。楼内尚存大量木雕、石雕、彩绘等。保护范围:东面至后围楼垂檐滴水,西面至围墙外通往镇政府石路旁水沟边沿,南面至围墙外石路,北面至右横楼-墙垂……[详细]
永太苏维埃政府旧址(余庆第)
  永太苏维埃政府旧址(余庆第)位于高陂镇平在村,年代为1934。永太苏维埃政府旧址(余庆第),位于高陂镇北山村吉山片,建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土木结构,坐北朝南,两进三落廊院式带两翼横屋。歇山顶,山墙搁檩。1934年秋冬,马永昌奉命组建中共永太县委和永太县苏维埃政府,并担任县委书记,许永荣任县苏维埃主席。原太平区游击队也扩编为永太游击队,张东秀任游击队长,有100余人,主要在高陂、虎冈、灌洋、坎市、孔夫、大排等地活动,先后多次配合红八团出击,参加大洋坝、虎冈、井隍、孔夫等地的战斗。余庆第当时是土地革命时期永太县苏维埃政府驻地、红军游击队的休整地和临时驻扎点。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和游击队常在此开会,商量革命工作,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保护范围:建筑四周……[详细]
红四军前委机关旧址(望云草室)
  红四军前委机关和政治部旧址位于龙岩市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温泉路望云草室。望云草室原系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书院,为一厅四室的砖木结构小平房,翘角门楼,条石门框,石门楼横额刻“望云草室”四字,两旁石刻正楷竖联为“座中香气循花出,天外泥书遣鹤来”,正厅横匾刻唐代诗人韩愈行草字体“鸢飞鱼跃”四字,墙壁上还保留当年红军宣传标语“打倒潮州广州去──铁的红军”。1929年6月和12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两次进驻新泉,都在“望云草室”居住和办公。6月10日,为麻痹国民党龙岩陈国辉部,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由上杭旧县进抵新泉休整,在此住了7天。红四军政治部、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机关均设于此。在此期间,红四军领导着重研究了红军向何方发展等重大问题,策划三打龙岩城的计划;指导建立连城县第一个红……[详细]
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双寿堂)
  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双寿堂)位于高陂镇西陂村,年代为1929。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西陂大夫第)又称双寿堂,建于民国六年(1917),坐东朝西,土木结构,方形,通面阔25米,通进深28米,占地面积930平方米。两进三落式带左右横屋。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为前厅、天井、正厅、天井、正楼。正楼高3层,碉楼式建筑设计,双联式房间布局。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北侧设大门,石条门框,石刻对联,两侧均有花卉、人物精美石雕。1929年5月23日,在毛泽东亲自指导下,成立“太平里革命委员会”。6月间,太平里革命委员会改组为太平区苏维埃政府,区苏维埃主席郑荣兰、中共太平区委书记林梅汀(后为林修富)。保护范围: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西陂大夫第)东侧外延30米,南侧外延30米,西侧外延30米,北侧外延30米。建设控制……[详细]
连南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张氏家庙)
  张氏家庙位于连城县新泉乡东南村圩市上,1929年6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进驻新泉,指导地方建立红色政权,在此成立连南区革命委员会。目前,两廊尚有当年所写的“打土豪分田地,一切权力归农会!”的标语。该庙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建筑面积为545平方米。有上厅、下厅、回廊,中有歇山式阁亭一座,24根屋柱承接斗拱屋架,四合平房。天花板上饰有双凤朝阳,周以牡丹衬托,檐下设有挡风雨篷。全庙屋顶为卷棚结构,飞檐翘角,檐棚装饰许多精美图案。门前一对石狮,威武雄壮,保存较为完整,可观赏精巧的明代建筑工艺。该庙门楼在“文革-”期间被拆毁,1980年修复,现辟为连城县新泉革命纪念馆陈列室,陈列了红四军在连城的革命活动和连城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大量珍贵文物和史料。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详细]
丰图宗祠建筑群
  丰图宗祠建筑群位于连城县庙前镇丰图下村,年代为清。简介:由泰孚公祠、翠岩公祠、含山公祠等三处建筑组成。泰孚公祠:建于清末,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782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由院坪、下厅、上厅、横屋组成。下厅前檐带前廊,中间设有四柱三间三楼式木牌楼,上下厅均面阔三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三合土地面。述光堂为泰孚公祠的附属建筑,建筑面积1010平方米。翠岩公祠:建于清末,由爱存堂和友恭堂组成,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507平方米,建筑面积1794平方米。含山公祠:又称含山堂,建于清末,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70平方米,由门楼、内院坪、门厅、下厅、上厅、横屋、后围屋等组成。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丰图宗祠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详细]
中央苏区闽西虎岗保卫战旧址(永平桥)
  中央苏区闽西虎岗保卫战旧址(永平桥)位于虎岗镇虎东村,年代为1930。中央苏区闽西虎岗保卫战旧址(永平桥),位于虎岗镇虎东村木坑入口处,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嘉庆三年增修。该桥占地140平方米,南北走向,单孔石砌廊桥,横跨于自西向东流的永定河上。桥全长34.2米,宽4.2米,桥面距水面13.2米。悬山顶,山墙搁檩。两侧桥栏均为三合土夯筑的墙体,通高4.7米。南侧桥头设一座“永平公王”神位,该桥原为高陂镇通往虎岗乡的必经之路。1930年12月,中共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迁驻虎岗,虎岗成为闽西苏区首府。为保卫虎岗、保卫闽西苏区政府安全,在该桥设立哨所,由时任红军连长的张爱萍部镇守。当地老百姓又将此桥命名为“红军桥”。保护范围:建筑四周东、南、西、北各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详细]
福音医院旧址
  龙岩福音医院座落于长汀县城北山脚下,土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1871平方米,四周围墙,地势前低后高,共有房间30间。1902年英国传教士来长汀,1904年始建至1908年落成,命名为“亚盛顿医馆”。1926年改名福音医院,由傅连璋负责。1927年9月-、-、贺龙、叶挺、-等率“八一”南昌起义部队路经长汀,医院热情为起义军服务,接收了300多位伤员。1931年福音医院成为中央苏区的红军医院。1932年毛泽东同志曾在福音医院养病。次年福音医院搬往瑞金,改名为“中央红色医院”,傅连璋同志为院长,1966年按原样修复。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龙岩市……[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县委、县苏维埃旧址世昌公祠
  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县委、县苏维埃旧址世昌公祠位于长汀县四都镇红都村,年代为1930-1935年。简介:建于清代,由门楼、雨坪、下厅、天井、上厅组成,占地面积501.38平方米。门楼坐西朝东,大厅坐南朝北,二落一进,砖木结构,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1930年5月,中共四都区委、区苏维埃在世昌公祠成立,区委书记陈清,区苏维埃主席赖兴银。1934年9月,为建立以四都山区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从原长汀、兆征两县划出部分区域组成汀西县委、县苏维埃。县委、县苏维埃设于世昌公祠,省委派曾洪飞任县委书记,赖兴银任县苏维埃主席。1934年10月至1935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曾设于此。2018年,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县委、县苏维埃旧址世昌公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详细]
红一方面军独立二十四师驻址育成公祠
  红一方面军独立二十四师驻址育成公祠位于长汀县南山镇桥下村,年代为1934年。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间(1696),坐东朝西,建筑面积2117.4平方米,占地面积3447.3平方米。1934年4月,国民党东路军向长汀南山松毛岭逼近,红一军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奉命阻击。8月,红二十四师奉命由中复村转移到桥下村集结,师部设在育成公祠。10月,红一方面军独立二十四师、红九军团在“松毛岭保卫战”中浴血鏖战七天七夜,迟滞了敌人加速推进的步伐,为中央纵队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赢得宝贵时间。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东外延12米至谢仰宋、谢煜辉、谢政辉宅外墙,南外延10米至谢玉长宅外墙、外延20米至谢家梨宅,西外延50米至中廖公路,北外延10米至谢仰明、谢林芳宅,其……[详细]
旧县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敦和堂)
  旧县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敦和堂)位于旧县镇河西村,俗称为桅杆屋,清朝雍正二年(1724)动工始建,耗时20多年。清同治三年(1864),遭太平军烧毁后重建,保存直今。坐北向南,占地2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四进五列客家围屋式建筑,砖木结构,正厅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1929年起,不仅承担着中央苏区基层政权组织办公重任,还在较长时期内是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上的一个交通站。保护范围:东侧向外延伸4米至水沟,南侧向外延伸20米至围墙,西向外延伸4米至水沟,北向外延伸4.8米至陈振生宅围墙。建设控制地带:东侧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至水沟,南侧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5米至村道北沿,西侧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0米至陈远贤宅西侧,北侧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5米至陈振华宅前小道。……[详细]
龙池书院
  龙池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知县江藻主持修建,1929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曾在书院召开小池区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群众大会,在书院设立列宁小学,为市区保留最完整的书院。龙池书院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汪洋村旗顶山山下,园林式建筑,占地1480平方米。分为见龙潭、魁星阁、龙池塔、六角亭、矗磐堂等,均为土木结构,坐东朝西,下书院为二进二侧厅带两护厝土木结构平房建筑,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为:灰坪、大门、前厅、天井、后厅。后厅面阔2间,左右设厢房并开侧门通往护厝,单檐歇山顶,抬梁木构架,青瓦屋面,左右护厝各开一小门,可通龙池塔,全堂共有厅5,房间8。1982年3月,县级龙岩市人民政府公布龙池书院为县级文保单位。既是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又是新罗区境内现存较好的清……[详细]
闽西肃反委员会暨闽西政治保卫处旧址(思顺堂)
  闽西肃反委员会暨闽西政治保卫处旧址(思顺堂)位于虎岗镇虎西村,年代为1930。闽西肃反委员会暨闽西政治保卫处旧址(思顺堂),位于虎岗镇虎西村老屋下,建于民国初年,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方形,土木结构,坐西向东,大门进去后,左右各为一个独立小院。歇山顶,山墙搁檩。1930年12月15日,中共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等党政军、政法、经济、文化机关单位迁驻虎岗后,1931年初,由于受李立三“左倾”错误路线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影响,闽西苏维埃政府肃反委员会在虎岗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部分领导人、战士被错杀。1931年7月15日撤销闽西苏维埃政府肃反委员会,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处(吉祥楼),设于此,郭滴人任处长。保护范围:建筑四周东、南、西、北各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端线外延15米……[详细]
溪南兵工厂旧址邹公庙
  溪南兵工厂旧址邹公庙位于龙岩市永定区金砂中心小学校园内,年代为1927年。简介: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坐西向东,方形,土木结构,通面阔10米,通进深16米,占地面积约190平方米,由前厅、后厅及两侧回廊组成,中为天井。1927年10月,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中共闽南特委作出“闽南以平和、永定为中心”组织农民暴-动-的指示,并对永定农民暴-动-作了具体部署,要求永定区委迅速把领导力量转向农村。永定区委结合实际培养积极分子,健全和发展党团组织,并秘密发展铁血团组织,进行军事训练,于1927年10月由溪南区党组织在邹公庙创办兵工厂。保护范围:东至公路,西侧外墙向外延伸20米,南至校舍外墙,北至教学大楼外墙。2018年,溪南兵工厂旧址邹公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年代为1930年。简介:又称双寿堂,建于民国六年(1917),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的方形土楼,两进三落式带左右横屋,通面阔25米,通进深28米,占地面积930平方米。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为前厅、天井、正厅、天井、正楼。正楼高3层,碉楼式建筑,双联式房间布局,歇山顶。北侧设大门,石条门框,石刻对联,两侧均有花卉、人物精美石雕。1930年11月,闽西苏维埃政府迁入虎岗,永定区苏维埃政府所辖各区合并,第九区(坎市区)、第十区(培风区)、第十一区、第十二区(田地区)并为太平区,“太平区苏维埃政府”、“中共太平区委员会”设于双寿堂,直属闽西苏维埃政府。高陂地域隶属闽西苏维埃政府直辖太平区苏维埃政府。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详细]
蛟洋红军医院旧址傅氏宗祠
  蛟洋红军医院旧址傅氏宗祠位于上杭县蛟洋镇蛟洋村,年代为1929年。始建于明成化至正德年间(1465—1521),多次重修,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1929年6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挺进闽西,创建了以龙岩、永定、上杭三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为了医治在革命战争中负伤的红军官兵,红四军领导和中共闽西特委研究决定,由红四军军部拨给一笔专款作为创办经费,在上杭县蛟洋石背村傅氏宗祠创办了闽西第一所红军医院——蛟洋红军医院。蛟洋红军医院是在红四军军部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家正规的红军医院。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东向外延伸20米至小溪,南、西向外延伸20米至后山,北向外延伸20米至国道。……[详细]
闽西国共和平谈判旧址暨毛泽民同志旧居
  闽西国共和平谈判旧址暨毛泽民同志旧居,位于龙岩市中心街心花园下井巷,建于光绪三十四年,原系龙岩县商会所在地,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占地面积425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1932年4月,红军东路军攻打漳州时,毛泽民住此并筹集经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项主张。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提出了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月初,根据中央指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代表邓子恢、谢育才等在龙岩县商会同国民党闽西当局就闽西南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具体事宜进行谈判,经过力争和必要的妥协,于7月29日在六角亭举行签字仪式,正式达成协议,实现了闽西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197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山塘兵工厂旧址
  山塘兵工厂旧址位于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年代为1927-1930年。简介:始建于清嘉庆十六年,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330平方米,为单厅两边房带两护厝建筑。1927年9月,在郭滴人等的领导下,山塘乡农民协会在此创办乡兵工厂,前后制造和生产-、大批手-、-等,为发展闽西革命武装奠定了重要基础。1930年8月,中共闽西特委决定在龙岩湖洋建立闽西红军兵工厂,山塘兵工厂将人员、设备迁入湖洋,并入闽西红军兵工厂。闽西红军兵工厂后来又迁往永定虎岗、长汀四都、汀州、瑞金,最后与江西官田修械所合并,成为中华苏维埃中央兵工总厂,是当时全国各苏区中最大的军工企业。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山塘兵工厂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色交通线接头点旧址(通济庵)
  红色交通线接头点旧址(通济庵)位于旧县镇新坊村,建于明代嘉庆五年(1800),咸丰元年(1851)重修,坐北向南,占地约400平方米,单层平房硬山顶,砖木结构,上下厅一天井,下厅抬梁式木构架,上厅起六根石柱,抬梁式木构架,面阔三间,供三宝、大佛观音等神像,下厅左外墙立碑四方。1931年至1934年间,中央红色交通线经过此地,在此设接头点。保护范围:东侧向外延伸1米至李建文宅西侧,南侧向外延伸5米至村道南沿,西向外延伸1米至小道,北向外延伸7米至村道北沿。建设控制地带:东侧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至李建文宅东侧,南侧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西侧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至邓荣先宅东侧,北侧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至旧白公路南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