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龙岩市旅游

龙岩市文物古迹介绍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于溪公祠)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于溪公祠位于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清代建筑,1929年红四军驻新泉休整期间,司令部设于此。2005年被列为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42、三元阁
三元阁
  广储门又名三元阁,建于唐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基础由花岗石所砌筑,青砖斗拱,三重递进,总长8.55米,拱门高3.4米,遗有唐代八角复盆式础柱。……[详细]
城中危氏宗祠
  城中危氏宗祠位于武平县中山镇,为武平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主体北、南、西、东各2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界各延伸7米。……[详细]
中央红色医院旧址
  1925年,“五卅”运动时,长汀福音医院的英籍教会医生回国后,由傅连日章接任院长。1927年9月,“八一”南昌起义部队途径长汀,傅连日章带领福音医院医务人员为部队医治了300多名伤病员。其中有时任起义军营长的陈赓大将和政治部主任徐特立。1929年3月,毛泽东、-率领红军首次入闽解放长汀县城后,又为红四军全体指战员接种牛痘,医治伤病员,成为中央苏区第一个为红军服务的医院。在毛泽东的倡导下,该院附设了“中央医务学校”、“中央看护学校”,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解决了当时红军缺医少药的困难。1932年秋,毛泽东因积劳成疾来到该院休养所疗养。他一边休养一边深入群众进行社会调查,根据群众反映,帮助汀州市苏维埃政府纠正了官僚主义作风,他把这些问题加以总结,用长汀毛边纸撰写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详细]
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
  1932年春,闽赣两省工人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黄家山胜利召开,正式宣布成立两省职工联合会,选举张思垣为福建省总工会委员长,福建省职工联合会就设在这里,下设组织、宣传、交通、妇女等部,下辖长汀、龙岩、清流、宁化、归化、上杭、永定、新泉、连城、汀州市等县市职工联合会和纸业、木船、店员、手工业、雇农、码头(苦力)、纺织等七个产业工会,约有会员11200余人。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多次来汀指导省总工会和汀州市工会的工作,深入汀州市各基层工会进行调查,召开各种形式的工人座谈会,全省工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当时-就住在后厅楼阁上。全总党团书记-也多次来汀指导工会运动,1933年4月他发表了《关于苏区工会的经济斗争》,介绍了闽西苏区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经验教训。同年7月,又著《怎样订立劳动合同》一文,介绍了……[详细]
福建省委旧址
  1932年2月,闽赣省委第二次-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苏区中央局派代表任弼时出席并指导大会。大会总结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了闽粤赣党的目前工作任务,通过《目前政治形势与闽粤赣苏区党的任务》、《党的建设决议》、《白区工作决议》等决议;宣布将闽粤赣省委改成福建省委,选举产生了新的省委领导机构。罗明、张鼎丞、谭震林、李明光等10人为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罗明、张鼎丞等五人为省委常委,罗明任省委代书记。省委下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历任福建省委书记的还有:刘晓、陈潭秋、-、万永诚。0福建省委的成立,对统一全省革命斗争的领导和推动闽粤赣苏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32年4月初,毛泽东、-等在这里召开了攻打漳州的军事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领导毛泽东、-、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详细]
刘亚楼将军故居
  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刘亚楼将军故居建于清代,座北朝南,由上下厅、左右厢房和东西护厝组成。刘亚楼将军故居为砖木结构、悬山顶四合院平房,二进三开间,有上、下厅,左右厢房,带东、西护厝。面阔24.19米,进深16.51米,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是该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刘亚楼将军故居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外墙四周向外延伸20米为保护范围。……[详细]
长汀唐宋古城
  长汀,历史源远流长,是福建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闽越人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掀开了一页页的长汀文明史。他们以蛇为图腾,幸存的蛇王塑像是最具代表性的实物见证。发掘的200多处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大量古石器和陶器,诉说了远古的岁月和文明。唐开元二十四年(733年),汀州设立。从此,历经城垣变迁,古城汀州处万山之中,枕山临溪为城,逐渐形成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幢深围四面城的府城特色,成为盛唐至清末时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和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200多年来,风风雨雨,古城依旧,古风犹存。始建于唐的古城墙,沿汀江而筑,自东向西呈弧形,东西两端沿卧龙山两旁的山脊筑到山顶,把半个卧龙山圈进了城内,使整个城池前有汀江天堑、后有卧龙山为屏,成为能攻能守的高城固壁。昔日,远远望去,古城……[详细]
城中树德桥
  城中树德桥位于武平县中山镇城中村,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代,几经修缮,桥身东南--西北走向,全长72米,宽3.56米,占地面积256平方米,为五墩六孔(原为六墩七孔)石构拱桥,孔跨6.63~19.8米,其中第三孔跨19.8米,是武平县古桥中孔跨度最大的一座。保护范围:桥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城中树德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福建省总工会旧址(刘少奇旧居)
  福建省总工会旧址在长汀县城关水东街,坐西朝东。土木结构,占地面积612平方米。依次为大门、正厅、天井、小楼阁和空坪。1932年春,福建省总工会在此成立,下设组织、宣传、女工等部,领导全省苏区的工人运动。1933年陈云在此召开汀州工人大会,订立汀州市京果业劳动合同。中华苏维埃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刘少奇多次来此视察福建省工会工作,住在小楼阁。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51、崇真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真观
  崇真观位于武平县平川镇红东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及清代多次维修,现存为清代建筑。坐东朝西,通面阔10米,通进深38.4米,面积384平方米。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为门楼、前厅、正厅。门楼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楼,高6.7米,门额阴刻“崇真观”,下端有浮雕双龙戏珠和双狮戏球;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歇山顶。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崇真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氏家庙
  林氏家庙位于武平县中堡镇,为武平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主体西2.3米,北东南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自文物本体边界各延伸15米。……[详细]
湾子大夫第
  湾子大夫第位于武平县岩前镇,为武平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主体南1.5米,北东西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自文物本体边界各延伸15米。……[详细]
坑口红色交通站旧址挹春堂
  坑口红色交通站旧址挹春堂位于上杭县溪口镇大厚村,年代为1930—1934年。原为张氏民宅,建于清代,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8平方米。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共中央专门设立的,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通往闽西、赣南中央苏区的一条重要秘密通道。坑口挹春堂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交通站点之一,承担着递送党的重要文件书信和情报,运送中央根据地急需物资,护送重要干部出入中央苏区的任务。其间还发生了挹春堂住户不畏艰险、支持红军送情报的革命故事。……[详细]
闽西红军医院旧址福兴楼
  闽西红军医院旧址福兴楼位于上杭县溪口镇陈屋村,年代为1930年。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坐北朝南,方形土楼,占地面积156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余平方米,留存有红军标语。1930年10月,闽西红军医院从龙岩小池迁至大洋坝陈屋村福兴楼,医院内设中、西、内、外等医科室,并附设有制药厂,罗化成任院长。次年11月,医院迁往白砂赖坑。闽西红军医院在此期间,救治红军伤员数千人。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东向外延伸30米至村部,西向外延伸20米至陈群友房屋,南向外延伸30米至陈荣群房屋,北向外延伸50米至农田。……[详细]
红军学校旧址仰高楼
  红军学校旧址仰高楼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秀东村,年代为1929年。又称花楼,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东南朝西北,面积2730平方米。平面为方形,三进庭院式二层半土木结构围合院式布局。1929年12月初,红四军从东江返回闽西后,将随营学校取消,改为红军学校,校址设于仰高楼,校长和政治委员仍由朱德、毛泽东担任,石迟峰任总队长,邓子恢任政治委员。这是红四军第一次与地方共同举办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1930年1月底,红军学校迁往龙岩城,改为闽西红军学校。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滴水线四周各向外延伸15米。……[详细]
太平区暨西陂乡苏维埃信用合作社旧址裕安堂
  太平区暨西陂乡苏维埃信用合作社旧址裕安堂位于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年代为1929年。建于清末,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490平方米。两进院落,前低后高,正楼为3层碉楼式建筑。1929年10月,在太平区苏维埃领导下,西坡乡信用合作社成立,不久扩展为太平区信用合作社,地址设在裕安堂。同年冬,发行一元券钞票。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是闽西最早成立的信用合作社之一。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侧自外墙外延20米,西侧自外墙外延38米,南侧自南墙外延30米,北至村道以北20米。……[详细]
林宝树墓地
  林宝树墓地位于武平县武东镇,为武平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主体东南西北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自文物本体边界各延伸15米。……[详细]
259、林兰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兰堂
  林兰堂创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占地3200平方米,创建者为马源锡,曾出版《-梅》、《西游记》、《文天祥集》、《梁山伯与祝英台》、《幼学琼林》等50多种书籍,是四堡雕版印刷业的后起之秀,鸦片战争后,雕版印刷业渐趋衰落,林兰堂逐渐向外扩展业务,转型开设书店,在长汀有“大光书局”、上杭有“仪记书局”。抗日战争期间,大光书局曾因发售毛泽东、朱德等撰写的文章合编本《八路军的战略和战术》一书,一度遭当局查禁。林兰堂开设的最后一家书店经营至解放后公私合营。新林兰堂新林兰堂创于清嘉庆年间,占地2400平方米。在清道光年间衍生出“凖记书局”。……[详细]
武平崇德堂
  武平崇德堂位于武平县十方镇,为武平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主体南2.7米,东西北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自文物本体边界各延伸15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