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旅游

泰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顾家巷30号王宅
  位于海陵区涵东历史文化街区顾家巷 30 号,原为王氏所有。现存建筑在东西两条轴线上,占地面积约 490 平方米,西侧主体建筑仅存前厅后堂和厅屋南侧一口古井,东侧仅存花厅。堂屋面阔三间 12.2 米,进深七檩 7.6 米,和合窗,隔扇门,除隔心透雕花纹外,其余部位皆素面。……[详细]
武简侯宅
  武简侯宅位于海陵区城北街道彩衣社区,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武简侯宅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顾家巷徐宅
  位于海陵区涵东历史文化街区顾家巷 48 号,原为徐氏所有,徐氏原为经营粮行商人,粮行名为徐甘记。现存建筑在东西两条轴线上,占地面积约 670 平方米,东侧主体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照厅、厅屋、堂屋和廒房,其中堂屋青砖硬山顶,布瓦屋面,面阔三间并东侧暖房一间共 14.3 米,进深七檩 7.3 米,穿斗式梁架,西侧仅存一座歇山顶花厅和部分厢房。……[详细]
涵东街粮行
  涵东街粮行位于海陵区城北街道彩衣社区,年代为明、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涵东街粮行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头巷王宅
  位于泰州市海陵区石头巷 5 号,原为王氏所有,俗称王十房。建筑体量较大,但多有改动,主体建筑仅存戏台、花厅、西侧偏房和临石头巷仪门、厢房及巷东侧照壁等。占地面积约 2300 平方米。临巷贴磨砖仪门高耸,可见当初规模,巷东侧有一残存照壁,壁座为石质须弥座。……[详细]
东岳行宫万年台
  东岳行宫万年台(古戏台)位于姜堰镇东岳庙巷、姜堰实验小学西校区南侧路北。原为东岳庙里的戏楼,建于东岳行宫(东岳庙管迎会,所以又叫东岳行宫)大殿对面,清乾隆年间(1726-1795年)僧化成募建,民国8年(1919年)重建。后东岳庙拆毁,戏楼却至今保存完好。古戏台座南朝北(古时看戏的为尊,面南;做戏的称戏花子为贱,面北)上下两层歇山单檐。东西三开间宽13.6米,戏台面宽4.8米,南北进深3.6米。上为戏台,台面北东西三面有雕花半截护栏;戏台下为走道,与门楼明间相连;台顶正中平棋天花,彩绘盘龙;戏台屏风南边三间通屋为演员兼化妆室。从空中鸟瞰,为向北突出的凸字形,突出的那部分二楼即为戏台,戏台顶棚上是松鹤朝阳图案,戏台台面上方贴檐处是“龙飞凤舞”篆字匾,戏台东西翘檐下分别悬挂“层楼耸翠”“飞阁流丹……[详细]
丁文江故居
  黄桥镇上曾有四大望族,丁家便是其中之一,丁家曾拥有许多房产,但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丁家花园。丁家花园顾名思义,是丁家的一座小园林,这是一个清代的园林建筑,园内回廊曲径,雕梁画栋,多竹堂、小于舟、桂花厅、蝙蝠厅、蝴蝶厅错落有致,砖雕石刻,假山鱼池,丹桂翠竹相映成趣。清代末年在这座花园里出生了一位足以载入史册的后辈丁文江。1887年丁文江出生在书香门第的黄桥丁家,1902年他东渡日本,不过未进正式学校,与反清的留学生多有接触,过着“谈革命,写文章”的生活。1904年丁文江赴英留学,先后在剑桥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攻读。1911年9月学成回国的丁文江与中国早期地质事业创始人章鸿钊相识,两人携手一起为中国的地质学开疆拓土。丁文江一生功绩斐然,他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创办了中国最早成功的专门地质……[详细]
韩氏故宅
  黄桥旧时有四户显赫的人家,分别是丁、何、朱、韩,这四个世家都在古镇黄桥留下了他们生活过的印记,韩氏故宅便是韩氏家族旧时的居所。韩氏故宅位于黄桥镇王家巷内,是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故宅座北朝南,前后共有六进,原有房三十三间,现存二十四间,占地面积655.6平方米,建筑面积答504.6平方米,规模宏大,现基本保存它原来的模样。第一进有房五间,西面是为店铺和大门堂,门前铺着青石台阶,颇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趣。门堂东侧是一明两暗三间对厅,有一角门和大门堂相连,若是夜间有事,阍者便于开大门。故宅的第二进是三间敞厅,前有格门十八扇,后有屏风六扇。这第二进里有一别致的西廊,廊上有一门通过道,廊下两侧有卍字花栏杆,梁上有直径二十公分的挂灯铜饰。现今站在廊上,仿佛还能感受到旧时的灯光点亮今日的走廊。……[详细]
石羊石马石龟
  在泰兴市黄桥公园内有三尊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的石雕,分别是一匹马、一只羊和一只龟。这三尊石雕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其实它们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有将近500年的历史了。古时会在一些高官的墓前正门直道两侧设有武将或者是辟邪神兽的石雕,让它们来守护墓主人在地下的安宁。黄桥公园内的这三座石雕正是黄桥四大世家之何家的何棐墓葬前的雕像。何棐是何许人也?何棐,明代人,字辅之,因其书斋名为“笃斋”,故人们常称他为笃斋先生,笃斋就成了他的号。何棐的先祖原系毗陵(今常州市)人,宋朝末年因避战乱,举家迁至泰兴县永丰镇(今黄桥镇),此后世世代代居于此。何棐自幼聪明好学,十七岁时考中秀才,在县学读书时就很有文名。何棐少时家境并不景气,他深知生活之艰辛,愈益率诸兄弟发愤读书,切磋学问。弘治辛酉年,何棐赴南京参加应天府乡试,得……[详细]
曹德卿墓
  泰兴市宣堡人曾写有一篇《踏莎行》来赞扬自己的家乡宣堡,词曰:“县治南唐,镇缘宣秉。--代代英雄领。粟谭谋略建邦功,沈涛积厚流光炯。银杏林悠,德卿塔挺。春风又唤桃花醒。高擎时代创新旗,聚焦聚力扬帆竞。”词中说道“德卿塔挺”,这德卿塔就是说的宣堡镇一代表性古墓葬的盐场大使曹公德卿墓。“自古煮海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历史上的泰州一直是淮南盐的主要产地,是一个盐业生产历史悠久,盐税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泰州现存与盐税文化有直接关联的遗址、遗迹多达40余处,其中就包括隐匿在宣堡银杏村里的盐场大使曹公德卿墓。康熙二年曹德卿生于曹家汪,自幼聪慧,颇得师长赞赏。康熙二十八年中举人,先后担任广陵知县、盐场大史、盐通御史。官至盐通御史时,曹德卿倍受康熙宠爱,专门负责监管全国各大小盐务官,为清朝的盐务管理发……[详细]
331、引秀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引秀桥
  在乡村小道间总有一些被荒废的小桥,人们不一定记得它们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了,也许是十年,也许是百年,也许它们在繁华时承载过无数的喧嚣,但如今它们在风雨中默默寂静。在泰兴市姚王镇封垈村三组的一条小河上就有这样一座桥,这座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引秀桥”。建造它的时候人们一定寄予了它非常美好的期望,将天下之秀美尽数引进这个村庄。但现在它只是一个孤零零地立于于河道内的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清代小桥。引秀桥的桥身上清晰可见刻着的“引秀桥”三个大字,只是在开发、扩建河道的时候大部分主体都被拆除了,只余一个桥身突兀地横隔在竹岸港河中央。无闻了几十年,人们终是没有忘记它、1962年引秀桥曾经经过一次维修,多年来村民们也一直自发地对引秀桥进行保护,不允许在石桥周围挖河泥。可引秀桥终究失去了它作为一个桥的作用,盛了名副其……[详细]
顾孝子墓
  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宋史》中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顾昕,泰州泰兴人。十岁丧父,以母病,荤辛不入口者十载。鸡初鸣,具冠带率妻子诣母之室,问其所欲,如此五十年,未尝离母左右。母老,目不能睹物,昕日夜号泣祈天,刺血写佛经数卷。母目忽明,烛下能缝衽,九十余无疾而终。”这就是泰兴载入正史第一人顾孝子的故事。除了正式记载,民间还有许多关于顾昕的传说。顾昕的母亲早上想吃豆浆泡油条,而当时黄桥小地方没有这种早点,顾昕就在前一夜步行去泰兴,等天一亮买好豆浆、油条捂在怀里往回赶,从泰兴步行到黄桥至少需要三个小时,但他每次买回的豆浆和油条到家后还是滚烫的。人们都说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他回来的路被用了诸葛亮的奇门遁甲缩地之法缩短了,只要二十分钟就到家了……[详细]
余学仙故居
  黄桥镇余家村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三日举行一场庙会,这个一年一次的庙会是为了一个人而举办,这个人就是余学仙。余家村,顾名思义村里大多数人都姓余,包括一位叫余学射的道人,余学射为何改名余学仙,这里面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民国时期,当地的农民们被地主的“猪子捐”压迫,日日生活在水火之中。为抗缴猪子捐,余学射出于义愤,带领周围一百零八庄的百姓手持钉钯锄头、铁叉火塔,将号称“八大家”的地主团团围住,一把火烧红了震东市。之后官府很快便将余学射捉拿归案,并于农历二月十三执行枪决。在百姓口口相传的传说里,枪决那天雷电轰鸣天降大雨,执行者连开七枪,竟然枪枪哑火,最后,知县亲自上阵,对余道士说:“余学射啊余学射,我来送你上西天,你早点去成仙吧。”余学射牺牲后,家人运回尸体。沿途各地的百姓拦住……[详细]
王德宝故居
  在泰兴市黄桥镇布巷封家园有一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民居,这间民居大门朝西,共有正屋三间,厢屋十间。这座民居朴实无华,但在普通的屋舍里诞生了一位学富五车、为祖国科学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王德宝。1918年王德宝出生在黄桥镇,1940年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7年出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54年,学有所成的王德宝放弃了国外的研究工作,毅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并进入上海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工作,从此为中国的核酸研究奉献了一生。王德宝在中国最早开展了核酸生化的研究工作,是中国核酸研究、生产和教学的开拓者,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核算讲义,参加并领导世界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的研究工作,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tRNA,使中国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水平……[详细]
直来桥纪念碑
  千年的历史文化名镇黄桥少不了许多历史在岁月里留下的印记,直来桥纪念碑就是一个。直来桥村,因直来桥而得名,而直来桥纪念碑正是为纪念直来桥重修而专门立的一块石碑。直来桥纪念碑高2米,宽0.8米,碑上刻有碑文,碑文上记载了重修直来桥的全过程。清代嘉庆年间,邑人丁丰占出于民生的考量,发起了直来桥的重修工作,直来桥修建完毕后,满怀喜悦的人们在桥旁立碑纪念。二百多年的日月过去,古直来桥已经不在,空余一块石碑向人们诉说着曾经有过这么一件盛事。现在人们在石碑上修建了一座碑亭,用以保护,并在直来桥纪念碑旁新修起一座直来桥。新旧更迭,纪念碑还会陪着这新直来桥,在未来的岁月里像旧时那样一同静看桥上人们来来往往、人生百态、更替轮回。……[详细]
孙佩璜烈士墓
  战争年代总是英雄辈出,哪怕是平日里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总会散发出令人敬佩的英雄光彩。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一个小小的游击队队长,他最初只是万千游击队中的一员,直到1948年他们因为遭到叛徒的出卖而被围剿。这位游击队长带着他的队员们殊死搏斗,奋力抗争,但终归是突然来袭,又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眼看着胜利无望,这位队长用尽了剩余的弹药,只留了一颗子弹给自己。“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这位队长不愿落入叛徒、落入反动派手中,也不愿抛下他牺牲的兄弟,他愿用一腔热血报效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但这颗子弹没能终结他的生命,他还是被国*党反动派俘虏,最后被拉出去活活打死。这位英勇的队长就是江苏省泰兴市元竹镇人孙佩璜。为了纪念孙佩璜烈士,1957年在他的家乡元竹镇建立了孙佩璜烈士墓。烈士墓由墓碑和墓组成,四周围有水泥……[详细]
萧盛龙烈士墓
  萧盛龙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劳动人民,但普通的他却干了一件不普通的英勇事迹。1941年萧盛龙出生在泰兴市广陵镇南萧村,青年时品学兼优的他考入江苏省扬州中学读书,1964年被分配到六合县化肥厂工作。在化肥厂工作的这段日子里,他踏实勤恳,努力认真,先后担任过技术员、团支部书记、车间主任等职务。1966年12月6日,工厂的阀门车间发生事故,浓烟弥漫,为了抢救阶级同志的生命财产,他果敢地冲入了浓雾之中排除故障,英勇牺牲。根据他的无畏事迹,原中共六合县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萧盛龙的家乡也为他建起这一座烈士墓。萧盛龙烈士墓占地40平方米,目前有一座青石砌成、高达4.5米的墓碑,墓碑上题有“萧盛龙之墓”,碑后镌刻着他的生平事迹。2010年被泰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萧盛龙烈士墓静静地伫立在北萧村中,……[详细]
萧人夫烈士陵园
  萧人夫烈士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1923年1月23日,萧人夫出生在江苏省泰兴。1938年,年仅十五岁的萧人夫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过抗大人事科科长、区长、团参谋长、营长、教导员等职,在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皖南事变中他率领部队迎接新四军东进,与日伪军浴血奋战七天七夜,终于凯旋苏北。后又随陈毅粟裕转战江淮,参加黄桥决战和苏中七战七捷等战斗,屡建功勋。一九四七年,萧人夫随军南下,不幸在丁家桥战斗中壮烈牺牲。为了缅怀烈士,2002年泰兴市人民政府出资重新修建烈士墓,并建成萧人夫烈士陵园。整个陵园占地360平方米,内有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各一座。烈士纪念碑碑高10米,用汉白玉制成,上写有苍劲有力的“萧人夫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十年烽火英姿勃发,指挥……[详细]
泰州稻河
  泰州稻河位于海陵区城北街道老城区北,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其他。泰州稻河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40、测绘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测绘塔
  测绘塔,又叫测绘标志塔,是国土测绘的标志。泰兴的这座测绘塔位于泰兴市元竹镇潘元村十六组,也就是原来的小元村。塔身由三角铁搭建而成,成六面状,下宽上细,底宽直径3.5米,上宽1.8米,塔高15米。测绘塔建于上世纪60年代,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一座数一数二的高建筑。测绘塔是解放后在那物资非常匮乏的年代,为了国土测量的需要,由我们的解放军战士肩扛着沉重的三角铁,拧着一个个螺丝,一层层的建起来的。正因它的特殊意义,塔身上挂有专门的由江苏省公安厅、司法厅、测绘局、军区司令部出示的保护标志牌《测量标志,受法律保护》。2006年,泰州市国土资源局专门为它只坐了水泥石碑,上面刻着“国土测量标志,严禁碰动,IV角小元岱。泰州市国土资源局宣,2006”的字样。祖国土地幅员辽阔,而遍布祖国各地的这些测绘塔就……[详细]

濠殿喗甯楃粙鎺楀储閻嚛濠电姰鍨奸鎰板箯閿燂拷0500077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濠殿喗甯楃粙鎺楀垂閻㈢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23060002000150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415263
b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