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旅游

泰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益民巷古民居群
  益民巷古民居群位于沙沟镇后大街益民巷两侧,东经119°43′08.9″、北纬33°09′07.8″周围。全长约100米,南接镇区,北临后河。两侧青砖黛瓦、小楼耸峙,座座屋脊高翘,门前墙砖浮雕,狭窄幽长、古色古香,多为清代和民国间建筑。益民巷形成于清嘉庆二十年(1780)前后,原名儒学巷,曾于巷北张仙祠中设立儒学,为古镇文人会文之所。民国初年因设邮局,又称“邮局巷”。建国后改名益民巷。益民巷古民居群,共有16户,百年以上民居有13户。其中有 5户房屋布局呈四合楼,中间一方天井,木雕、砖雕精美,集中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里下河水乡建筑风貌。且目前大都数房屋保存基本完好,是研究水乡建筑史的最佳历史实物,非常难得。2007年,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益民巷古民居群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白马镇。这里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战斗精神教育基地”。1998年,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民亲笔题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纪念馆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和海军诞生地新馆两部分。占地面积约为23000平方米,1999年4月29日新馆落成开馆。旧址原为王姓地主庄园,始建于明末清初。1949年4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三野)渡江战役指挥部设在此地。同年4月23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此宣告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8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颁发命令确定1949年4月23日为中国人民……[详细]
任大椿读书楼
  任大椿读书楼位于市区昭阳街道儒学社区儒学街儒学广场,东经119°50′13.3″、北纬32°56′08.0″。占地面积16平方米,建筑面积28平方米,砖木结构一间二层小楼,明建清修,为任大椿祖父任陈晋和任大椿读经处。现增设了门楼、天井、围墙,形成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独立院落。任大椿(1738-1789),字子田,又字幼植,清代兴化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登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授礼部主事。36岁主修《四库全书》,49岁迁郎中,52岁授陕西道监察御史。任大椿是清乾隆、嘉庆年间形成的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经学家。其祖父任陈晋是清代“乾嘉学派”的先期重要人物。究心注疏,精邃于《易经》研究,“六十四以之堂”及读书楼就是他博览群书、专心研习《周易》等经籍之所。日夕揣摩《周易》,著成力作《易象大……[详细]
兴化状元坊
  状元坊位于市区昭阳街道文峰社区东城外大街,东经119°50′40.6″、北纬32°56′08.1″。石质,双柱,单门,跨街而立,上立重檐。皆为明代建筑。嘉靖二十六年(1547)李春芳廷试鼎甲第一,奉旨于故居(今名状元巷)巷南跨街建“状元坊”。石柱高大,上镌“圣旨”,额题“状元坊”。李春芳(1511-1585),字子实,一字石鹿,别号华阳洞天主人,明代兴化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状元,四十四年(1565)入阁为次辅,隆庆二年(1568)升任首辅,兴化籍“明代三相国”之一,后人为旌表李春芳,制匾“状元宰相”悬挂在四牌楼上。嘉靖四十四年(1565),李春芳入阁,俗称“阁老”或“元老”,故在城内东大街另建元老府(相府)。其时府门朝南,悬“元老府”黑底金字匾额,入门为火巷,巷两侧多为府内宅院。庭院……[详细]
沙沟后大街老厕
  沙沟后大街老厕位于沙沟镇镇区后大街明清古建筑群中,原商会巷南首后大街103号对面,东经119°50′10.2″、北纬32°56′07.0″。沙沟后大街老厕初建于明代,原为陈氏家厕。清代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厕,以聚作农家肥料出售获利。民国二十年(1931)洪水退后,厕主陈黑鼻子在原址重建。建筑风格上,采用西式工艺,如“洋门”、“洋窗”等;内部设施上,用木料制作成全封闭式坐便台,在便台上设置木搁几,以便如厕者抽烟、饮茶、谈生意。同时设置便后盥洗盆,制作木桶承接雨水冲洗,设计理念与现代接近。2008年沙沟镇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历史原貌对其进行了修缮。沙沟后大街老厕建筑风格别致,设计科学,设施完备,当时在里下河地区十分罕见,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9年, 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沙沟后大街老厕为第三批文物……[详细]
戴窑砖窑旧址
  戴窑砖窑旧址位于戴窑镇窑南村,东经119°52′53.1″、北纬32°56′44.5″。戴窑砖窑旧址原为古窑群,1973年在此建立戴窑砖瓦厂时曾出土五块古城砖,砖身正面刻有阳文“扬州府提调官同知竹祥、司吏陶旭,高邮州提调官同知常松、司吏纪衡,兴化提调官主簿樊弘道、司吏赵宗”等字样,背面则刻有“年月日窑匠胡七一”,与南京中华门发现的明代城砖相同。反映了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修筑南京城时官派制砖的历史,证明了戴窑烧制砖瓦的历史至少在明代以前,距今已有650年以上历史。戴窑砖窑旧址为研究我国烧砖历史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墙——南京城建城历史及建城制度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09年,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戴窑砖窑旧址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关帝庙巷明代住宅
  始建年代不详,为明代建筑,归陈氏所有。现存砖雕仪门、厅屋和堂屋两进。仪门西向,门楼上刻砖雕,大门连楹上有木雕,门枕石上雕刻“寿”字吉祥图案。厅屋面阔三间 9.9 米、进深七檩 7.6 米,屋高 5.2 米,为抬梁、穿斗混合架构,屋面有天花,檐柱披麻捉灰,方形石础上垫有木櫍。建筑面积约 193 平方米,占地面积约 381 平方米。……[详细]
南阮巷井
  南阮巷井位于海陵区城中街道税务社区,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南阮巷井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家桥西街袁宅
  原为袁氏所有。现存照厅、厅屋、穿堂和堂屋四进,以及进大门东侧照壁、东侧厢房、北侧古井等,占地面积约 1300 平方米。堂屋硬山顶,布瓦屋面,面阔三间 12 米,进深七檩 8.1 米,穿斗式梁架,隔扇门裙板处阴刻花卉图案,较为独特。……[详细]
陈家桥西街孙宅
  原为孙氏所有。现存照厅、厅屋和堂屋三进,以及大门、仪门和厢房等,占地面积约 980 平方米。厅屋硬山顶,布瓦屋面,面阔三间 12.7 米,进深七檩 8.4 米,抬梁式梁架,用材粗大,前带船篷式卷棚,柱下用方形石柱础。……[详细]
陈家桥西街卢宅
  原为卢氏所有,卢氏原为商人。现存照厅、厅屋、穿堂和堂屋四进,以及大门、厢房等。占地面积约 670 平方米。堂屋硬山顶,布瓦屋面,面阔三间并东侧暖房共 17.8 米,进深七檩 7.7 米,穿斗式梁架。……[详细]
陈家桥西街崔宅
  原为崔氏所有。占地面积约 1800 平方米。大约分布在东西三条轴线上,虽然有所改动,但基本都保留了照厅、厅屋和堂屋三进式结构,西轴线上 146 号建筑砖雕仪门保存较好,门楣上雕动植物等吉祥纹饰。中轴线上大门仪门皆有一对方形石鼓,体量较小,鼓面上雕三交六椀纹和动物纹。……[详细]
陈厚耀故居
  陈厚耀故居位于城中陈家桥西街15号。房屋梁架结构全都是按明式标准建造,用材粗大,卷棚与蜀柱处,多用雕刻构件装饰。在正屋的西边还有火巷、花台、花厅等。历经200多年的社会变革,陈氏住宅已难见全貌。尚存三门、厅屋、穿堂、花厅等建筑。建筑占地较多,体量较大,气势非凡。大门面北,一排5间,从大门向里,有面北的二门和面东的三门依次而建。过三门,进入正屋,从前往后分布着照厅、厅屋、穿堂、后楼前后4进。两进房屋之间,都有小天井相接。每进房屋不论平房或楼屋,一律全是面阔5间,与泰州大多数明清民居只有3间的面阔相比,多出了2间,显得特别排场。虽然当时已进入清朝,但房屋梁架结构全都是按明式标准建造,用材粗大,卷棚与蜀柱处,多用雕刻构件装饰。在正屋的西边还有火巷、花台、花厅等。历经200多年的社会变革,陈氏住宅已……[详细]
八字桥西街程宅
  据说原为程氏所有。现存建筑分布在东、中、西三条轴线上,基本上都是照厅、厅屋和堂屋三进式结构,占地面积约 2000 平方米。轴线之间有垂花仪门相连接,仪门处都有圆形石鼓,鼓面浮雕有狮子滚绣球或仙鹤图案,厅屋硬山屋面,抬梁式梁架,用材粗大。……[详细]
南阮巷焦宅
  据说原为焦氏所有。现存穿堂、厅屋、堂屋、仪门和厢房等,占地面积约 820 平方米。厅屋硬山顶,布瓦屋面,面阔三间 13.4 米,进深七檩 7.3 米,梁架不可见,前带海棠形卷棚,柱下方形石础上置圆形鼓磴,垂花仪门高耸,原有精美砖雕,现大多已不存。……[详细]
头巷朱宅
  据说原为朱氏所有。现存照厅、厅屋、穿堂和堂屋四进,另有仪门、厢房、照壁和古井等建筑,占地面积约为 740 平方米。厅屋前带船篷形卷棚,垂花门砖雕精美,围墙上有云形风火墙,较有特色。……[详细]
头巷葛宅
  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头巷葛宅”,始建于150年前的清咸丰年间。在弯弯曲曲的头巷深处,葛宅为四合院样式,西门是入口,正房朝南,前面是天井,南侧和东侧是厢房。其正房大门两侧全是木质结构,中间镶嵌着玻璃。正房南侧共有8扇门,上面的木雕非常精美。……[详细]
渔行大街19号宅
  位于泰州市海陵区渔行大街 19 号,原为周氏所有。宅依街而建,南向略偏东,面积约 290 平方米,现存厅屋、穿堂、堂屋三进,另有厢房和堂屋东侧二层阁楼。堂屋青砖硬山顶,布瓦屋面,面阔三间 9.3 米,进深 6.4 米,穿斗式梁架,柱下用覆盆式石柱础,屋内罗底砖铺地,屋外小青砖人字形铺地,山墙开侧窗,为民国风格。布局完整,做工讲究。……[详细]
江苏省泰州中学老校区
  江苏省泰州中学的前身是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创建的泰州学堂,至今校园内还有安定书院和胡公祠遗迹。20 世纪 50 年代初,在校园的东部新建三座中西合璧的二层教学楼。1 号楼位于最南面,东西长 23 米,南北宽 15.2 米,地面全部铺设木地板。2 号楼东西长 40.1 米,南北宽 9.1 米,砖砌方形廊柱。3 号楼结构与 2 号楼相同。……[详细]
沈毅烈士就义处
  沈毅(1899-1928),泰州人,1925 年 2 月 1 日在广东韶关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泰州地区第一位中共党员。1926 年受党的派遣建立了扬州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泰兴独立支部,并任书记。1928 年 4 月 30 日,领导两泰农民“五·一”暴-动-,失败后被捕,同年 6 月 28 日下午三时在泰州大校场慷慨就义。1991 年 7 月 1 日,中共泰州市委、泰州市人民政府于体育场烈士就义处立“沈毅烈士就义处”巨石花岗岩纪念碑一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