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旅游

泰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海陵绿杨旅社
  海陵绿杨旅社位于海陵区城北街道演化社区,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海陵绿杨旅社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42、大生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生桥
  在泰兴市原大生镇政府东南十米,有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桥——大生桥。光绪十二年《县志》里记载,大生桥原名为“大孙桥”,至于为何改叫大生桥,有两种传说。一说在大生桥东面有一小石桥,桥面仅有三块长石条,叫“小孙桥”,大生桥与之对应便叫“大孙桥”;一说本来是叫“大僧桥”,由于泰兴的方言缘故,逐渐喊成“大生桥”。但不管是何种缘故,大生桥影响着一方水土,民国元年它所在乡镇因它得名“大生乡”,后撤乡建镇,就成了今天的“大生镇”。大生桥是一座五孔石拱桥,桥身长约24.5米,宽4.28米,中孔宽7.9米,次孔宽5.2米,桥孔弧度大于半圆,拱石西纵横分节并开式,青石铺就,造型古朴。大生桥的五孔在清末时便只余四孔,现在河东的一孔也埋入了河滩中看不见了。水浅时桥墩脚处会露出约三十公分的平坝石块,好似一条走廊。从……[详细]
华港观音阁
  上溪观音阁,位于华港镇上溪村,始建于明代中期,清初整修,1985年再修,修旧如旧,保存较好,阁上常演乡戏。该阁建于楚沟桥上,占地面积近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平方米,通高6.4米,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6米,立柱贯通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楼檐翘角,饰以风铃,四周飞檐斗拱连接吻合。上层观音菩萨面南盘膝,稳坐莲台,一条张着大口的孽龙蜷缩在座盘下。阁的上顶及西侧悬塑以日、月、星辰和南天门等天景,正面塑南海景色。是为村民祈求观音菩萨镇孽龙避水患,保佑平安之神仙阁。下层塑像为本土道教抑或儒家人物。小小观音阁,释、道、儒相容,体现了水乡人民开阔的胸怀。楚沟桥为独拱砖券结构,四道镶边纵横砖砌。相传当年李元霸引兵船经过桥下,因潮涨船高,一时难以过桥。李元霸手托桥拱内顶壁,一声大吼,撑压船身下沉,兵……[详细]
溱潼安乐巷民居
  溱潼安乐巷民居位于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城北社区安乐巷1-7号,始建于明末清初,延续到民国时期,后来不断发展成目前状况,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几经历史沧桑,几易其主,现仍保存完好。建筑群规模较大,特别是东部建筑,大部分为清代晚期建设,内外部装饰风格特征一致,历史文化信息储存较多。一号宅和七号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均为青砖小瓦,抬梁式砖木结构,屋脊有马头墙,设纹饰,天井内有照壁,门头上亦有纹饰、门外有石质台阶,特别是一号宅门前有长方形石鼓一对,石鼓上雕以万字形连环纹饰和花卉纹饰,具有溱潼古民居传统特色,保持了溱潼特有的文化古韵,是溱潼至今保持比较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极具保存价值。此二民居较完整地保存了溱潼古民居的特有风格。据当地人回忆,安乐巷在民国时期叫童家巷,此名来自于当时巷子内有……[详细]
佴家庄战斗旧址
  位于大泗镇佴庄,1947年7月,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即将打响第一仗——宣堡战斗。华中野战军一、六两师一起围歼宣堡之敌,七纵队三个团佯攻佴家庄,牵制佴家庄的敌人,同时狙击泰州、姜堰增援宣堡之敌。7月13日夜11时战斗开始了,五十九团一营担任主攻,只一个小时就歼灭佴家庄-敌军。14日拂晓,张甸敌军一个营企图增援,在霍堡被我五十五团击溃。中午,塘湾敌军一个营再次增援,在佴家庄北沙港又被击溃。14日傍晚,龙窝口去姜堰的敌军一个机枪连途径佴家庄时因天暗,驻扎佴家庄,这一情况我军并不知晓,当我军已突破第一道防线时,龙窝口敌军机枪连也突然加入战斗,几挺机枪狂扫,我军最先冲入庄内的一个连的战士遭到突袭,全部壮烈牺牲。我军五十七团后援,发起新的冲锋,杀声震天,双方伤亡均重。15日拂晓,我军完成狙击任务后,主……[详细]
泰昌生木号
  位于泰州市高港区龙窝北路114-115号,为民国初年湖北大冶木商刘汉舫所建。木号建筑量较大,由30余间青砖小瓦房屋组成,南北长约50余米,东北宽约19.6米,建筑面积约830平方米。该组建筑整体造型独特,因其所处位置三面环水,西临出江要冲 — 济川港,故该建筑因地形而设计,主体建筑都坐东朝西,四周高大的马头墙将所有建筑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该组建筑系刘汉舫聘请湖北大冶名工巧匠依据其故乡刘仁八镇的特色所建,故与当地民居迥异,具有湖鄂地方特色,至今保存完好。……[详细]
溱潼山茶院
  溱潼山茶院坐落在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城北社区人民路25号,占地面积33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古山茶院原为溱潼王氏家族住宅,建于清代。该院并排坐北朝南9间房,苑门面西,设花卉纹砖雕。苑内设重门。西苑两进7间,前4后3。后3间面阔11、主间4.2、次间为2.8、檐高2.4米,主间8扇花格落地长窗,次间方窗设砖细窗套。东苑2间面阔8.6米。总体建筑分东、西两部分。西部正厅三间,照厅四间;东部正厅二间,正厅檐下全部设有落地花窗。照厅中间一室檐下设落地花窗,两侧墙上设砖细套窗。立柱下置石础。屋檐下为纹饰猫头滴水,脊檩设花卉纹灰塑,脊端置马头墙和防火墙,是典型的水乡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品位和生活功能。照厅东山墙为正厅之间设重门。东厅南面为茶花园,靠照厅东山墙植宋代山茶树一株,在原住户的精心……[详细]
州署遗址
  自南唐建州城始,此地历来为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三年、明宣德五年、正统十年、清康熙十三年、光绪和道光年间分别修缮,民国为县政府所在地。原有照墙、东西牌坊、大门、土地祠、监狱、仪门、东西吏舍、大堂、西库房、东西厢房、二堂、楼屋、从舍、东宅、幕舍、厨房、荷池和西厅等建筑,现仅存荷花池遗迹。……[详细]
税务桥遗址
  泰州中市河上的古桥名。始建于宋淳熙年间,初名太平桥,明洪武初年重建。桥为砖砌单拱弧形,跨度五点六米、高约四米,东西各有十五六级台阶。桥面东西长约八米,宽约七米。桥面和台阶全是铺的麻黄石板。桥栏杆高约一米,为砖砌。泰州中市河是水上货物进入城里的主要通道,桥下舟船南来北往,桥上行人熙熙攘攘,是城中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昔时税务机关就设在桥的附近,以方便来往船只上岸交税。时间一长,太平桥被俗称为税务桥。以“税务”命名桥,迄今为中国桥梁史上仅有的一例。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州城地面不断抬高,中市河被渐渐填没,税务桥随之被埋地下。一九八六年,古税务桥遗址被公布为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曾在原址竖立文物保护标志牌,后被拆除。一九九六年九月九日,因铺设城市下水管道,挖沟施工时意外挖出古税务桥出土,国家税务总……[详细]
350、储巏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储巏墓
  据《道光·泰州志》记载,储巏的墓地位于泰州西郊九龙河东侧的唐楼庄。明成化十五年,储巏生母王氏病故。储巏在西郊九龙桥买地一块,用以葬其母。储巏去世后,也葬在了这块土地上。据《储氏族谱》中“谕葬图”所绘,墓地原有三个高大的封土堆,左为储巏夫妇合葬墓,中是储巏父信、生母王氏、继母董氏合葬墓,右系储巏弟嵃墓,三座墓从东南往西南依次排列。墓地前有神道、神道碑、御葬碑,两边有石翁仲、石羊、石马、石虎,还有明堂、享堂。后来享堂移至墓后,改为土地祠。整个墓地南北长一百一十丈,南宽十丈,北宽四十九丈,占地约五亩,其间遍植松柏、银杏,清幽宁静。储巏,字静夫,号柴墟,他是泰州历史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才子名宦了。他出身于一平民家庭,先世是毗陵人,传为唐代诗人储光羲之后。至元时,其族迁来泰州。储巏小时侯聪明好学,有“神童……[详细]
安定书院旧址及胡公祠
  安定书院在泰州迎春路西江苏省泰州中学内,为北宋教育家胡瑗讲学旧址。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泰州就在泰山左侧建安定书院,是江苏省内最古老的书院之一。最初,泰州奉祀胡瑗的祠堂就在安定书院内,清初才在书院中自成院落。明嘉靖初,安定书院移位现址后屡经扩建,至清光绪间颇具规模:有大门三间及左右八字墙、东西过街辕门、客厅、东西执事厅各一进、斋舍三进、藏书楼一座。中国古老书院,大多建筑精致,环境优美。安定书院的东执事厅与客厅,回廊相连,四角飞翘,形似蝴蝶,又称蝴蝶厅。客厅后,建环碧亭、辟荷池、架板桥,具园林之胜。书院既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也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归依。美,不仅可以启迪文思,更有人格塑造潜移默化的功用。和先贤一样,建筑亦呈现出一种精细厚实的风格。如今的安定书院前后两进,它是简……[详细]
泰州朱氏住宅
  原址在东进路 173-3 号,始建于明代,清初归朱氏。现存堂屋为明代建筑, 2000 年移建于梅兰芳纪念馆内。房屋硬山屋顶,面阔三间 12 米、进深七檩 7.3 米、脊檩高 5.6 米,抬梁式架构。明间用中柱,柱下覆盆式石础,梁架扁作,双步梁上饰以荷叶墩;次间用山柱,上有天花,下有地板,明、次间用板壁分隔,室内墙壁全部有护墙板。……[详细]
孤山庙明代石刻
  孤山庙遗址有六块石刻砌在了孤山寺的一面墙上,石刻已有些风化,但上面的图案仍清晰可见,最上面的两块分别描绘了一匹马和一头牛在水中奔跑,中间两块是仙鹤,最下面的两块是两只缠绕在一起的如意。据介绍,这些墙砖和石刻是1999年修建大雄宝殿时挖掘出来的,孤山寺将石块和墙砖镶嵌在大雄宝殿后面的墙壁上。据说靖江是白马驮负而来,故名“马驮沙”,这组石刻,反映的可能就是这个故事。2010年经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啬庵故居
  李氏住宅(李嗇庵故居),位于海陵区五一路24-26号北侧东部。始建于清宣宗道光年间(一八二一至一八五零),原宅主李氏为晚清泰州豪富。后俗称范家花园。青砖灰瓦,肥梁胖柱,为泰式民居的代表作之一。李氏住宅原有三条轴线,东侧原有房屋六进,西侧房屋有三进,现最西侧建筑,除原书房外均已无存。西侧四进,现为“一分屋古玩艺术品市场”。第一进厅屋硬山屋面,面阔五间23.6米,进深七檩9.65米,脊檩高6.1米,鼓形石础,用材粗大,房屋宽敞。保存完好,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现存厅屋、堂屋、穿堂及后楼。厅屋前有轩廊、鼓形石础,房屋高敞,楠木结构,采用栌斗、荷叶构墩等构件。……[详细]
徐斌烈士墓
  坐落在广陵镇曹市村的徐斌烈士墓修建于1950年7月,后来被重新翻修,如今占地面积40平方米。徐斌烈士墓由墓碑和墓身组成,墓身周围砌有水泥栏杆,虽然外面看起来朴实无华,但站在墓前依然能够感受到徐斌烈士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徐斌是华东二级英雄,也是泰兴的骄傲。在国家危难之时,徐斌烈士满腔热血地奔赴延安抗大学习,学成之后便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为国效力,先后参加了抗日和解放战争。解放之后,他担任了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七团一营副政治教导员。工作中,他依然充满了热血和斗志,尽忠职守、任劳任怨,最终过度的劳累让他倒在了工作岗位上。1960年徐斌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去世后被追认为烈士。虽英雄已去,但是坐落在乡野之间的烈士墓仍如烈士生前一样,不管风霜雨雪、日夜变换,坚定地守护着他的故土和人民。……[详细]
钱桂森故居
  宅为清道光五年(1825)进士钱桂森建。南向,有门楼、照厅、厅屋、堂屋。门楼用磨砖砌成,堂屋硬山屋面,面阔五间 10.6 米,进深七檩 5.20 米,脊檩高 4.95 米,明间天花及月梁等处有彩绘。建筑面积 600 平方米。保存完好。……[详细]
姜堰东岳庙戏台
  姜堰东岳庙戏台位于姜堰区罗塘街道高陈社区,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姜堰东岳庙戏台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游大悲庵
  西游大悲庵位于姜堰区白米镇拜官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西游大悲庵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甸夏观音庵
  甸夏观音庵位于姜堰区淤溪镇潘甸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甸夏观音庵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石法华庵
  南石法华庵位于姜堰区三水街道南石社区,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南石法华庵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