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迹介绍

徐家汇藏书楼旧址
  徐家汇藏书楼始建於1847年,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也是我国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现存徐家汇藏书楼为南北交错的两幢建筑:北楼,即大书房,建于1897年,为两层双坡顶,砖木结构,南北立面设多个欧式壁柱尖券洋松百叶窗框,两层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内涵,上层为西文书库,布局和藏书拍架为梵蒂冈图书馆式样;其下层原为中文书库,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风格;南楼,原耶稣会住院,即神甫楼,竣工后数度改建,于1931年固定为四层坡顶,外廊式建筑。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西洋善本)徐家汇藏书楼于1956年正式并入上海图书馆,之后亚洲文会图书馆、海光图书馆、原上海租界工部局图书馆等处藏书也相继移入徐家汇藏书楼。今天的上海图书馆收藏旧版外文文献计56万册。徐家汇藏书楼现址收藏自1477年至1950年出……[详细]
青浦城隍庙
  青浦城隍庙,坐落在上海市西郊、江南水乡古城镇——青浦。据《青浦县志》记载:“县城于公元1573年由古青龙镇迁于今址,挖河筑城,是年建庙。”通常城隍庙在古代县城的建设中都颇为重要,其地位仅次于衙署和文庙。明崇祯年间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六年(公元1673年)、十七年(公元1674年)对城隍庙先后加以整修和增建。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知县乔式祖于庙东倡建灵园,嘉庆年间灵园更名为“曲水园”,为城隍庙的附属花园。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兵上海,清兵和美国雇佣军华尔洋枪队在青浦抵抗,城隍庙建筑大部毁于战火。光绪十年,庙与曲水园先后修复。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初四(1848年3月8日)青浦城隍庙庙前广场上曾发生英国传教士与中国民众的冲突,史称“青浦教案”。1979年5月4日,庙前教案发生地由县人民……[详细]
松隐禅寺
  素有“浦南第一山”之称的松隐禅寺,是金山区最大的佛教圣地,座落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九丰村1080号。松隐禅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原名“松隐庵”,由僧人唯庵禅师(又名德然和尚)所建。唯庵禅师俗姓张,华亭人,七岁到杭州天龙寺出家,后到江苏雾霞山师从石屋禅师,石屋住处庵前有棵松树,浓荫叠翠,覆盖满地。有一天,石屋禅师以手指松树对唯庵说:“子犹是松,后当广荫于人。”又说:“缘在吴淞。”于是手书“松隐”二字给唯庵。唯庵遵师教诲,不久还归华亭赤松溪,结茅而居,闭关三年,修持不出,里人(邻居)奇而敬之。里人吴山舍地捐款,集资为唯庵建庙,于元代至正年间(1357年)竣工,唯庵遂以“松隐”为庵名。庵建成后23年后,规模日广,殿、堂、斋、寮逐渐具备。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唯庵募资在松隐庵边……[详细]
八路军、新四军驻沪办事处
  延安中路504弄21号(原福煦路多福里),1937年8月至11月,是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所在地。这是一幢坐北朝南两层楼的老式石库门房屋,底楼东厢房是会客室,二楼东厢房是卧室,后楼是报务员、译电员宿舍,楼梯拐角处的墙上挂着一架电话机。1960年前后,旧址先后经孟进、刘少文、张纪恩、李克农等回忆或踏勘,并访问附近居民而确认。1962年9月7日,该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民宅。深入开展-工作团结各界爱国人士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局面形成,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简称“八办”)成立,负责人先后为李克农、潘汉年,由周恩来直接领导。11月,上海沦陷后,八办迁至萨坡赛路(今淡水路)274号,转入地下,由刘少……[详细]
65、李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塔
  李塔: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李塔街130号,据方志记载,又名“礼塔” 据《松江县志》:塔七层四面,承袭唐代风格,高30余米,为砖木结构。外形与方塔相似。塔身四周有大小不同的砖雕佛像,约200尊。底层四角石柱上刻有施舍人姓名,塔砖上亦有捐款人名。塔内部楼梯和平座等结构都已毁,外部腰檐栏杆也损坏严重,大风时常有砖瓦朽木落下。据清嘉庆《松江府志》引黄之隽《延寿院记》:“相传唐太宗子曹王明为苏州刺史,故以姓其塔。盖塔先于院云。”宋代曾翻修重建。元、明时期又多次大修。今存塔体基本上为宋代建筑。查(明)《正德松江府志》:延寿院在府西南李塔汇。宋嘉定六年,僧元信自定海来卓锡,于此里。大姓钱氏舍地建。初名澄庵,又名圆通。宝祐、咸淳间,僧如沾始易今额。元至大种,同知新昌州事钱大信有记,后毁于兵。僧照重建,院临驿道……[详细]
宝山大成殿
  宝山临江公园内北端,矗立着一座城厢地区唯一的古殿--大成殿。 大成殿是旧时庙学建筑群中的一幢主体建筑。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宝山知县赵酉看到士子平时没有活动场所,每年要赶到嘉定文庙去祭孔,便积极申请兴建庙学,谁知迟迟未获批准。赵酉本人就捐助银子200两。县里的士子和热心公益者也纷纷解囊相助。赵酉并建议把兴修水利节余下来的银子4100两作兴建庙学的经费。此时,正好来了一位姓王的布政使,赵酉趁机向他提出兴建庙学。布政使呈报总督获准后,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动工兴建。 庙学建筑以供养孔子塑像的大成殿为主,殿外筑坛,环围石栏。殿两旁有东西庑房各八间,供奉孔子的弟子及传播儒家思想的先贤牌位。殿东北建崇圣祠,南为东门,再向南是棂星门。此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坊,上面分别刻着:“德……[详细]
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旧址
  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旧址位于浙江北路191号,始建于1899年清光绪年间。曾为清朝晚期的会审公廨(亦称会审公堂),民国时期的江苏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1949年8月11日,上海市长陈毅在此(浙江北路191号)宣告上海市人民法院成立。浙江北路191号经历了三个完全不同性质的重要历史时期。1.晚清在租界内确立领事裁判权和会审公廨制度,是-战争后中国长期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并部分丧失司法权的史证,体现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司法特权。会审公廨制度不同于当时封建中国的“衙门制度”,是上海租界内的审判机关,因此较多受西方司法制度的影响,带有中西方司法文化交融的色彩。2.1925年“五卅”惨案后,民众要求收回领事裁判权,废止会审公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1927年初,当时的国民政府将会审公廨废止,……[详细]
上海张学良故居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是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子,190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台安。“九•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是个风云人物,但却扮演了悲剧的角色。1933年以后他曾三次来上海,有三处寓所。第一次是1933年3月,他通电全国下野并准备出洋考察,随后从北平来沪,宋子文为他安排住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181号。就是在这里,他戒去了毒瘾。第二次是1934年1月8日,张学良从意大利回国,到沪后先暂住在莫利哀路(今香山路)2号洋房里,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兰路)一号的花园洋房,租了下来。赵一荻(赵四小姐)也从北平南下住此相伴。不久,张学良出任武昌行营主任,离开上海,而赵四小姐却常来此小住,因此这一处被人称为“张学良公馆”。第三次张学良在1935年12月中旬来上海就住在……[详细]
上海人民保安队总指挥部旧址
  地址: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3号上海海关内邮编:200002电话:021-63297330传真:021-63230127开放时间:全天公共交通:公交20、22、42、49、55路人民保安队是解放斗争中以工人为主体的武装自卫组织,在解放上海期间,胜利完成了消灭敌人、保卫城市的任务。解放上海前夕的“人民保安队”总部,设在江海关大楼(现上海海关)四楼的三间办公室内。上海海关在此立有铜质纪念浮雕。上海人民保安队,是上海解放前夕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武装自卫组织。1949年4月中旬,为配合人民解放军,里应外合解放上海,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恢复抗战胜利初期的“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的活动,并将分散的、名称不一的各种纠察队、护厂队、--等组织,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公开名称为“上海人民保安队”,党内由刘长……[详细]
土山湾博物馆(土山湾孤儿院旧址)
  土山湾博物馆坐落在蒲汇塘路55号,即土山湾孤儿院旧址,在孤儿院内盛极一时的绘画、木工和印书三部,均将在这里得到原景重现。曾经由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任教,被称为“中国西洋画摇篮”的土山湾文化遗迹将在徐汇得以妥善保护,徐汇目前已经开始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并着手建立土山湾博物馆。“土山湾画馆是在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中被‘发掘’出来的。”据了解,土山湾位于徐家汇南部肇嘉浜沿岸,当时占地面积约80亩,因是开挖河道,堆泥湾处形成高地,故名“土山湾”。1864年,教会把创办于青浦横塘的育婴堂迁到这里,创设土山湾孤儿院,抚养孤儿之余,还创办了土山湾工艺品厂,内设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工种。不少新工艺、新技术皆发源于此,如土山湾彩色石印机、土山湾工艺所制作的彩色玻璃以及远近闻名的“海派”黄杨……[详细]
上海万寿寺
  万寿寺初名万寿院,地处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是上海最西南角的一座千年古刹。据地方史料记载,初为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赐建。据传,孙权之母吴龙珍在幼年时失去父母后因不堪受婶母的冷嘲热讽,便携弟妹们投奔康城(金山城)的姑母,得到姑母一家的宠爱,并因此得以学习诗书经论和礼仪。吴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吴龙珍被尊为皇太后。为了报答当年落难康城时姑父母的养育之恩,孙母便嘱子遣人赴康城,欲接二老至跟前侍奉。不料早已寡居的姑母念佛度生,不愿离乡北上。于是,孙权便令地方官将其旧宅翻建成佛院。吴嘉禾元年(232),佛院落成。孙权诰封外祖姑母为“万寿护国夫人”,并御笔金书“万寿院”三字,制成巨幅匾额,悬挂在院内长生殿上,让外祖姑母在院内修身养性。此后,孙权还多次遣其弟妹来万寿院祝福。护国夫人圆寂以后,万寿院成……[详细]
上海总工会旧址(原湖州会馆)
  上海总工会旧址(原湖州会馆)在会文路中兴路转角,原闸北会馆路湖州会馆内。湖州会馆建造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前后,占地20余亩,原为湖州旅沪同乡聚会议事及养病、停柩的场所。牌楼式朝东的大门在今会文路153号~159号地位。会馆内建筑颇多,进大门后自东向西排列为养疴别墅,大厅和花厅,均系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五开间的建筑。养疴别墅为有厢房的二层石库门建筑,其余均为江南民间厅堂建筑。大厅前有照壁及门厅,后有关帝厅,均有天井相连;花厅前有花园,园中有四面厅,曾为湖州旅沪公学闸北分校。各厅建筑之间均有走廊相连。花园筑有高墙,墙外再西首为土地堂、杨家厅和丙舍等建筑。民国16年(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会馆已为奉鲁军阀军队盘踞。3月23日,武装工人纠察队攻克会馆后,上海总工会即以会馆作为会……[详细]
太平天国烈士墓
  太平天国烈士墓,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屯粮巷村。于1945年开始修建,纪念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牺牲的先烈。六百平方米的花岗石平台上,周围环以石栏,中央矗立着黑石墓碑,碑之两旁立石柱,上置盖顶(石制屋顶),颇似古代墓葬前的石阙。碑上刻太平天国烈土墓,碑阴有记: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历史条件下,太平天国除了担负起反对封建势力的任务外,更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任务。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为了完成历史所赋予他的革命任务,曾作了英勇的斗争。他们的战绩是辉煌的。1862年忠王李秀成胜利进军上海,在这里有力地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牺牲在这一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太平天国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是一九五四年修建时所撰。碑后是墓台,呈椭圆状。墓地上种着松柏和常绿树木,充满了庄严、静穆的气……[详细]
汾阳路45住宅(海关专科学校)
  汾阳路45住宅(海关专科学校)汾阳路45号上海海关专科学校1号楼,解放前是上海海关副税务司(海关副关长丁贵堂)的官邸,建于1932年。这幢西班牙风格的漂亮小楼,楼高三层,红黄相间,左右基本对称,在一片绿草地中,略显弧形地一字排开,显出一派欧洲皇家别墅的华贵气韵。丁贵堂先生担任上海海关副税务司后,与上世纪40年代初入住此楼。因其爱国,曾被日本宪兵队以“反日-”罪名拒捕,获释后又被软禁于此,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潜往重庆。抗战胜利后他成为国民党政府接受汪伪海关的大员,再次入住此楼,因看不惯国民党官员的“五子登科”而与当局闹翻。上海解放前夕,他暗中与中共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参与了保护海关,迎接解放的工作,还将外滩海关大楼七楼的一间办公室,让给工人纠察队做指挥部,有效地配合了上海解放。解放后他出任中国海关……[详细]
金山东林禅寺
  东林禅寺乃历史名迹,原名观音堂。元至大初年(1308年),由僧人妙因所建。元皇庆二年(1313年),西林寺智僧来开山,改额为东林禅寺。至正年见(1341~1367年)毁于兵。明初僧至益重建,后因年久失修而倾毁。清乾隆年间陈克已等再次建造新寺。嘉庆十年(1805)年,僧漪云重修,并建莲月轩。道光五年(1825年),大殿毁于火灾。九年(1829年),僧念怀募款重建。道光十八年(1838年),山门又毁于火燹。抗日战争期间,寺内有和尚11人。20世纪50年代初,有和尚6人,寺内尚存大殿一座。1987年,东林禅寺尚存的一座大殿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5月,由金山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出资修缮,同年11月竣工。对该寺院维修加固后,大殿恢复清代建筑特色--重檐歇山……[详细]
王伯群住宅
  王伯群住宅位于愚园路1136弄31号,是一幢英国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旧居内各种大小厅室共32间,楼内通道迂回,上下贯通,房厅、客堂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室内配以彩绘壁画,连门窗拉手也全用紫铜开模制作,空铸梅花窗栏,四坡顶正面装有老虎窗,浪漫抒情。半圆形阳台,罗马式栏杆,华美典雅。主入口朝北,围墙与主楼外立面装饰一致。愚园路1136弄31号,原是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于1930年为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建造的,由协隆洋行柳士英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施工,1934年落成,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建筑雍容华贵,好似一座城堡,又如同一座仙境中的琼楼玉宇。在当时可谓上海滩少有的豪宅。1935年王伯群与保志宁在此举行婚礼。保志宁是时任上海市教育局长的侄女,满族人,家居南通,本人面貌清秀……[详细]
丁贵堂故居
  丁贵堂住宅在今汾阳路45号。该洋房建于1932年,为3层砖木结构,由邬达克洋行设计,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原系海关税务司官邸,后来由海关副总税务司丁贵堂居住,因此又称丁贵堂住宅。它是一幢十分华贵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此宅将主楼布置在中北部,辅楼布置在主楼西北侧并与之相连接。主楼前有1500平方米大草坪为主的大花园,后有大雪松遮荫着大院子的汽车道。沿着主楼底层北立面台阶进入门厅,门厅的两侧是衣帽间和卫生间。统长的衣帽间穿通,另一头连着楼梯间,主人走过衣帽间即可上楼。大厅设在建筑平面的中央,朝南是宽敞的外廊,东面设会客室和书房,西面设餐厅和备餐室。餐厅外还有个方正的大阳台,既可以作为用餐间休息、散步的地方,又可以作为餐厅的单独出入门厅。大厅与餐厅间设平坦的大踏步台阶,使平……[详细]
兴国路住宅
  兴国路住宅位于兴国路72号,建于1934年,建筑面积为1647年平方米,2层,南向,砖混结构,建筑风格为英国帕拉第奥式,由苏格兰建筑师CloughWilliamsEeuis在英国遥控设计。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帕拉第奥详细回故了古罗马的建筑遗迹,为柱式制定严格的尺寸,并在为一座13世纪的歌特建筑进行全面重建时成功地创造了“帕拉第奥母题”,即柱式组合方式。1750年他出版了《建筑四书》,成为古典主义建筑的基础。17世界英国设计白厅,采用了帕拉第奥的古典建筑风格,形成了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摆脱了死板的效仿古罗马式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束缚,崇尚功能、自然与真实,明确的构思,通过有条不紊、对称、准确的比例达到结构简洁。20世纪30年代中,上海雷上达路,今兴国路72号兴国宾馆内1号楼住着一位……[详细]
79、性觉寺
性觉寺
  性觉寺原名月明庵,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由一位法名性本的僧人主持所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南巡,寺僧本冲被召松江,康熙御书“性觉寺”三字赐额,该寺因而得名。到了咸丰十年(1860),遭到太平军战火,被焚烧一空。光绪四年(1878),僧人永激又募资重建。至20世纪60年代,性觉寺被停止宗教活动,僧人遭遣散,房屋改作他用。1994年4月,根据广大佛教信众要求,金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枫泾枫阳路以北、白牛路北端易地重建性觉寺。并落实宗教房地产政策,划拨6亩土地供寺庙重建,其余用地由寺院向当地村民租用办法解决。1995年8月26日(农历8月初一)正式对外开放。为理顺关系,确保寺庙权益,1999年,办妥了落政以外土地征用手续。寺院占地面积10185平方米(合15.28亩),……[详细]
崇明广福寺
  广福寺位于中兴镇南侧,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前身为“武圣殿”,景色秀丽、被世人誉为长江口明珠,寺院占地面积近30亩,距举世闻名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崇明出口仅4公里。寺院座西向东,静卧在波平如镜的七滧河西岸,遥观江海潮汐之盈虚,近闻尘世苦乐之消长,虽然不是千年古刹、敕建皇封,却也贤能辈出、普润一方,香火鼎盛,亨誉遐迩。广福寺位于风光旖旎、景色秀丽、被世人誉为长江口明珠的崇明岛东部地区之中兴镇南侧,寺院占地面积近30亩,距举世闻名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崇明出口仅4公里。寺院座西向东,静卧在波平如镜的七滧河西岸,遥观江海潮汐之盈虚,近闻尘世苦乐之消长,虽然不是千年古刹、敕建皇封,却也贤能辈出、普润一方,香火鼎盛,亨誉遐迩。广福寺是崇明岛上规模最大的两所佛教寺庙之一,其前身是汲浜镇北首之武圣殿,始建于清代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