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迹介绍
黄浦区
浦东新区
徐汇区
静安区
青浦区
嘉定区
松江区
杨浦区
金山区
普陀区
宝山区
虹口区
崇明区
闵行区
长宁区
奉贤区
上海市文物古迹
上海市红色旅游
上海市名人故居
上海市博物馆
5A级景区
4A景区
上海市十大景点
上海市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
上海市特产
上海市美食
上海市地名网
上海市名人
[移动版]
281、
路易·艾黎故居
愚园路1315弄4号是伟大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1932年到1938年间在上海的寓所。这是一幢砖木水泥结构的三层西式楼房,室外有扶梯可直上二楼居室。路易·艾黎居住期间,底楼前为会客室和歺厅,后为厨房等辅助用房,当中还有一间工作室,内置一台车床和一些工具,底楼沿弄堂有汽车库,房前有小花园。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在上海时,他任英租界工部局工业科督察长。民国23年,他参加上海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和中共建立联系。由于他是任职租界工部局的洋人,住处幽静,因此,中共组织借此处开展秘密工作比较安全。他的愚园路寓所成为中共地下党的碰头地点和避难所。宋庆龄还借他的寓所三楼,架设秘密电台与江西苏区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1935年11月的一天深夜,宋庆龄等在艾黎寓所得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消息,当时共……
[详细]
282、
青浦天恩桥
天恩桥位于盈浦街道天恩桥村,南北向,跨古家角港,青赵公路-天恩桥二路往南100米左右,俗称“古石桥”。清乾隆四十年(1778年)始建,1931年重修,2018年修缮。桥额刻有“天恩桥”“民国丙寅夏”“里人重修”等。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长31.6米,宽4米,高5.7米。分节并列拱券,拱跨9.7米。南北两堍各有石阶38级,台阶为整条花岗石铺砌,龙门石雕刻有图案。桥有护栏、望柱、抱鼓石,北堍望柱已损毁。二侧皆有楹联,东联为:“渡迷漳爰酬师愿,作腾果用报天恩”;西联为:“龙起天门开锁匙,虹垂泽国界昆青”。……
[详细]
283、
佘山天文台
佘山天文台地处西佘山之巅,其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建造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佘山天文台,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当年装备了“远东第一”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百年来拍下了7000多张珍贵的天文照片。2004年,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上海天文台佘山站以百年老台为基础,建成了国内第一家专业天文博物馆――上海天文博物馆。博物馆包括“时间与人类”和“中外天文交流”两大展馆,前者展示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与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关系,以及上海天文台为我国时间工作所作出的贡献。后者又分为“天学交流”、“子午测时”、“远镜沧桑”、“百年老镜”、“天书宝库”等展区,以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近代天文科学在中国,特别是上海地区的发展历史,并穿插介绍有关的天文知识。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台,也是我国天文……
[详细]
284、
襄臣桥
襄臣桥位于香花桥街道大盈社区襄臣街中段,东西向,跨西大盈江(原名赵屯浦),为原大盈镇赵屯浦两岸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里人孙襄臣建,故名。宣统三年(1911年)重修,2001年修缮。该桥为单孔石拱桥,花岗石材质,间有青石,为始建时材料。桥长29.5米,宽4米。横联分节并列拱券,拱跨9.6米,高4.7米。东堍石阶26级,西堍27级。桥面有实体低护栏,六根莲花形望柱。桥两侧有楹联,南联为:“澜安水国津梁固,虹跨享衢利济多”;北联为“迎来冠盖通吴会,送去帆樯接海门”。……
[详细]
285、
广富林遗址
广富林古文化遗址(GuangfulinGuwenhuaYizhi)位于松江县佘山镇广富林村北。遗物分布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1959年发现,1961年、1979年两次发掘,采集与发掘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春秋战国时代吴越文化两层,出土生活、生产器具及玉器,为典型的良渚文化遗存。1977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地点。广富林的远古文明已由科学考古而得到初步证实。早在5000年前,广富林一带就有松江先民在此地劳作生息。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地就已经普遍种植水稻,悠久的农耕史,表明了当地具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当地的纺织历史也很久远,遗址还出土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纺轮。东周至两汉时期,当地为规模较大的聚落或城邑。以后逐渐衰弱。地层概况是:第一层为灰褐土层,深0~0.48米(其中包括开河时从下层翻上来的厚约……
[详细]
286、
大清邮局旧址
大清邮局旧址位于朱家角镇西湖街35号,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5),最初属民间信局。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廷开办国家邮政,遂成为大清邮政官局朱家角邮寄代办所。宣统三年(1911年)正式设置为二等邮局,1947年改为三等局。 旧址建筑坐南朝北,二层砖木结构,三开间,面阔11.78米,七架梁,进深12.37米,仿欧式门楼建筑,外墙为青红砖相间墙面,后有廊及码头。码头用于邮运,由花岗石材质条石横铺而成,石上有孔,原为棚脚柱洞。2001年被公布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287、
上海尊胜陀罗尼经幢
尊胜陀罗尼经幢(两座)位于南翔镇古猗园内,年代为唐。唐代石经幢,原位于云翔寺,刻有陀罗尼经1959年南翔镇政府将其迁入古漪园中,千年经幢,令人叫绝;梅花厅前,馨香飘逸;碧荷古塔,相映成辉;松园白鹤,引颈长啸。这便是松鹤园景区,区内轩、塔、厅、阁,配以松、荷、竹、梅,鹤寿松龄,景色宜人。古猗园的唐代经幢属重点保护文物,在现今上海地区的唐代遗迹中,为同期石经幢之佼佼者,十分珍贵。尊胜陀罗尼经幢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上海尊胜陀罗尼经幢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在古猗园保护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在古猗园保护范围内。……
[详细]
288、
上海梅兰芳故居
位于思南路87号的一幢坐北朝南一座四层西班牙式洋房就是梅兰芳的故居了。其中四楼是梅兰芳的岳母和女儿所住,他们夫妇则住在三楼,二楼是儿子们的卧室与厨房,底层为汽车间和佣人们的居室。当年,虽不豪华却颇为温馨的小楼前,总是栽有不少花卉草木,前庭则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透着悠闲与舒适。在思南路居住期间,梅兰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戏。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87号类型:名人故居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详细]
289、
金泽如意桥
如意桥位于金泽镇南市,南北向,跨东厍港。元至元年间(1271-1294年)始建,崇祯间里人费姓重修,清乾隆三十三年黄汉东、僧济贤重修,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里人重建。现为青浦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如意桥为单孔石拱桥,花岗石材质。桥长28.5米,宽2.96米。横联分节并列拱圈,拱跨8.6米,高4.2米。桥面有护栏、望柱和抱鼓石。两侧桥柱上有楹联,东联为:“后果前因如意桥发心遂意,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西联为:“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
[详细]
290、
朱学范墓
朱学范墓位于枫泾镇枫泾公墓内。朱学范(1905-1996年),金山枫泾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法学院,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曾任世界工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邮电部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96年1月逝世,4月入葬。其墓区占地面积589平方米,坐北朝南,由青铜胸像、墓碑、墓穴等组成。2014年与朱学范故居共同公布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291、
上海万佛阁
万佛阁位于奉城镇北街,是上海颇具规模的比丘尼道场,是上海颇具规模的比丘尼道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明洪武十九年(一三八六年)为防海上倭寇入侵,信国公汤和大将军督筑奉城城墙,将原是乡间小庵的万佛阁就地重建于北门月城湾内。因此当地有“先有万佛阁,后有奉城镇”之说。万佛阁的建筑很有特色,依城傍水,由低渐高,尤为特别是后法堂楼阁建在古城墙上,别具一格,大殿的钳状套式梁木结构镶接缜密,浑然一体,堪称古建筑的一绝,被定为奉贤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292、
汾阳路79号住宅
汾阳路79号住宅这是一幢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496平方米。外墙为白色,故称“海上小白宫”。该建筑原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抗战胜利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将这儿作为亚太地区第一任办公地。解放初,陈毅市长曾在此居住。六十年代,上海民间最优秀的工艺美术家、相继在此工作和传艺。七十年代后为上海工艺美术品陈列室,陈列了绒绣、刺绣、灯彩、面塑、剪纸、玉雕、漆刻、镶嵌、砚刻、竹刻、细刻、工艺绘画等。现为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汾阳路79号住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293、
南翔砖塔
南翔五代砖塔始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原立于白鹤南翔寺门内侧。1980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经整修恢复了古砖塔的面貌。塔身上火焰形的壶门,简朴的直棂窗,精巧的斗拱,细腻的栏板和秀挺的塔刹,比例匀称,维妙维肖,表现出典型的唐宋建筑风格。南翔砖塔又被叫做“南翔双塔”,因为是一对“双胞胎”古砖塔,现已成为南翔古镇的标志性景点。两座砖塔离地并不远,乍一看没什么特别,塔身也不高,但就是这小小两座塔却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寿星”,是我国砖塔中的珍品。塔小而精致,由青砖砌成,塔身上有火焰形的壶门,简朴的直棂窗,精巧的斗拱,细腻的栏板和秀挺的塔刹,表现出典型的唐宋建筑风格。南翔五代砖塔始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原立于白鹤南翔寺门内侧,1980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经整修恢复了古砖塔的面貌。塔旁各……
[详细]
294、
杨斯盛故居
杨斯盛故居座落在浦东六里乡浦东中学校园内北侧,是1903年建造的一座中国晚清时代具有江南三合院风格的宅邸,至今已有近90年历史,是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在纪念浦东中学80周年校庆时又修缮一新,但仍保持着原来的格局和摆设。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三路648号类型:名人故居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交通 学校可免费接待学生团体参观,并为各校举行成人仪式、入团(队)仪式等提供活动场地(需提前一周预约)。……
[详细]
295、
朝真桥
朝真桥位于练塘镇中部,南北向,跨市河,因北侧原有朝真道院(俗名圣堂)而俗称“圣堂桥”。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里人富商万麟重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又重建,2000年修缮。 桥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石材质。桥长18米,宽3.45米。桥为分节并列拱券,拱跨6.82米,高3.7米。桥两堍各有石阶26级。两侧有镂空青石护栏。两侧桥柱上有楹联,东联为:“帝泽流通万里,神庥绵亘千秋”;西联为:“长留题柱高联,重记受书胜事”。……
[详细]
296、
川沙古城墙
位于新川路171号城厢小学内,始建于明代,现尚存东南一角,上有魁星阁、岳碑阁、笔塔等建筑。交通公交977路,川虹专线、施涝专线、东昌线,旅游3号线门票/开放时间免费,团体参观需提前一周预约联系。川沙古城墙位于新川路171号城厢小学内,現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小公园。它始建于明代,现尚存东南一角,上有魁星阁、岳碑阁、文笔塔(已毁)等建筑,城角下是观澜书院,即现在的城厢镇小学。城墙曾一度因疏于保护而损坏严重,经过重新修葺后,却又失去了一些古朴的韵味,虽有些遗憾,可这里所沉淀的历史却不容人置疑。如今,古城墙尚留60余米,可顺着青石台阶而上,漫步于树影班驳的城墙内,在一片幽静的古迹里怀古思今。川沙古城墙是当时川沙人民为抵御倭寇入侵而建,凭借此城墙,川沙人民成功地击退了倭寇的多次侵袭。此城墙为中华民族不屈不……
[详细]
297、
井亭桥
井亭桥位于嘉定区安亭镇安亭街西首,始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清顺治八年(1651)、嘉庆八年(1803)先后重建。2003年重修。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安亭泾。全长10米余,宽近4米,桥孔净跨5米,拱高约3米。南侧桥联柱刻“龙门旧锁春申渡,鸿运新开甲子年”。2000年11月公布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外东、西:各5米。南、北:各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各10米。南、北:各20米。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平行桥梁。……
[详细]
298、
山海工学团遗址
山海工学团遗址位于大华路龙珠苑200号,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是陶行知创办的一种特殊的乡村教育组织。民国二十二年(1933)后,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一个活动据点,开展国难教育。民国二十六年(1937)“八一三”淞沪会战后,山海工学团因所在地为战区而停办。民国三十五年(1946)4月,陶行知返沪,恢复山海工学团,定名山海实验乡村学校。1981年恢复“山海工学团”旧名。1992年为遗址保护地,2014年4月4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299、
青浦福星桥
福星桥位于朱家角镇东湖街西市,南北向,跨瑚瑎港西栅,又称“西栅桥”“西石桥”。清雍正二年(1724年)始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建。该桥为单孔石拱桥,花岗石材质。部分青石为始建时材料。桥长28.4米,宽4.1米,高6.1米;拱跨9.2米,高4.8米。南北堍石阶各25级,桥面有护栏。两侧桥柱上有楹联,东联为:“一水锁留佳气绕,千年泽永彩虹垂”;西联为:“潮通越水飞龙卧,霭接吴山挂月钩”。2001年被公布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300、
亚细亚大楼
亚细亚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号,建于民国4年(1915年),为英商马海洋行设计,公益建筑公司承建,建筑占地面积为16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391平方米。为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外形为古典主义风格,其入口处有精致的巴洛克式门廊。大楼底层至三层外墙用天然花岗石砌成,中山东一路为正门,延安东路为边门,二立面相同处理,正门及边门都建有小型圆立柱2根和大型圆立柱4根,门楣上有图标雕饰,沿路东南二面六、七层房间均有半圆形铁栏杆阳台3座,六与七层中部采用凹柱廊式,列柱为爱奥尼克柱式。整座建筑平面方整,室内层高较高,分间较大,过道较宽,内部天井外墙面及过道均贴以白色磁砖,使室内光线明亮。大楼全部采用硬木转门,由威克木材公司承造。该大楼原由麦克皮恩公司投资兴建,后产权几经易主,民国6年(1917年)……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最后一页]
[下一页]
·
上海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上海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上海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上海市A级景区名录
·
上海市国家级湿地公园
·
上海市国家级森林公园
·
上海市国家级水利风景点
·
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