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迹介绍

上海李鸿章祠堂
  李公祠(李鸿章祠堂)隐身在百年名校复旦中学内,穿过学校的操场便望见了李公祠--一栋檐角飞翘的典型中式建筑。高耸的屋脊上雕塑着龙的图案,还有“万代公候”4个大字。门前是宽敞高大的廊檐,抬头望去,只见4大块金漆雕花拱板上,龙凤呈祥、刀马人物、喜鹊登梅、苍松雄鹰等画面栩栩如生,映衬得整个外廊金碧辉煌。建筑的南北两面都是高大的花格木窗,通透明净。室内地面铺着苏州出产的“金砖”,高大的柱子把人们的眼光自然引向穹顶。这幢建于清末的珍贵建筑70%的结构已经严重受损。整幢祠堂明显倾斜,屋内的屋脊脱节,木柱腐烂,摇摇欲坠。复旦中学在市文管委、区教育局等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下,开始了为期7个月的全面而谨慎的“大手术”,一砖一瓦、里里外外的雕花、梁柱等,无不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古朴风格,领略到近代工匠精湛的手工技艺。据悉……[详细]
安亭菩提寺
  菩提禅寺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为孙权之母吴国太所敕建,原址位于今安亭中学内,为上海市最早的佛寺之一。寺建成后,入寺进香朝拜的信众纷至沓来,香客盈门,附近散居的乡民也日益云集,于是村落变成了市镇,故有“先有菩提寺,后有安亭镇”之称。梁天监二年改建,到五代十国后唐清泰年间徐承艺,李彦琼发起重建,宋朝寺僧慧才又加重建,宋朝开宝年间宋大宗赐予匾额一块高挂于寺门前。明万历20年(1592年)菩提寺年久失修,杭州武陵僧人海月过而见之,感到极为悲痛,泣涕如雨。他发誓修复菩提寺。海月让铁匠铸了一把100多斤重的铁锁链,锁在自己的颈上,把钥匙投入寺中古井,向众人明誓,若不修复菩提寺,决不取下铁锁链。此后三年,他赤着脚不顾严寒酷暑,身负百来斤的铁锁链云游各地劝募,见者深为感动,无不慷慨解囊。经……[详细]
五卅运动初期的上海总工会遗址
  宝山路403弄2号(原宝山里2号),1925年6月曾是五卅运动初期上海总工会所在地。原建筑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0年8月,该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级纪念地。现为公共服务设施。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的当晚,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反帝运动,发动-罢工、罢市、-。31日晚,上海总工会筹备会在闸北虬江路46号广东会馆礼堂召开各工会联席会议,决定正式成立上海总工会,并决定将上海总工会机关会址设在闸北宝山路宝山里2号。6月1日早上,上海总工会在宝山里2号挂牌公开办公。上海总工会“对外以反抗帝国主义,对内以拥护国权为宗旨”,是上海“20万罢工工人之总枢”。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写道:“于是光芒万丈的明星——上海总工会便于当晚出现了。”上……[详细]
浙江路桥
  浙江路桥俗称老垃圾桥,位于中国上海市区苏州河上,南接黄浦区浙江中路,北连闸北区浙江北路,是我国现在仅存的几座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的老桥之一,更是一座国宝级的桥梁,2014年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光绪三十二年十月(1906年),工部局又拆去木桥,改建成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桥梁,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重力式桥台,新桥长59.74米,宽13.9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桥上铺设单轨,通行英电5路、6路有轨电车。民国13年(1924年),为使能够双向通行有轨电车,将单轨改为--,同时桥面由木板改为水泥混凝土桥面,人行道改铺预制水泥混凝土板,民国35年(1946年),进行油漆养护。1954年,加宽桥台。1955年,加固横梁。1965年,桥体修理加固。1974年,加高桥台,升高桥面;拆除有轨……[详细]
上海书城
  上海书城位于具有百年历史的福州路文化街,是上海十大文化标志性建筑之一。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书城总建筑面积39830余平方米,营业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共设生活休闲馆、文学史地馆、人文教育馆、文化教育馆、科学技术馆、视听音像馆、艺术珍藏馆七个展馆,经营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30余万种。每年,上海书城接待读者近50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读者近150万人次。书城三楼设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专架;书城六楼设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专架、儿童天地;书城七楼还专门设有演讲厅、报告厅,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场所,定期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会、知识讲座及作家现场交流等活动。上海书城坚持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一楼玻璃橱窗进行主题宣传,营造浓郁的文化教育……[详细]
虹桥路2310号住宅
  虹桥路2310号住宅为“罗别根花园”是一幢经典的英国乡村别墅,二层砖木混合结构。1930年沙逊洋行以大中实业公司的名义购置,于1932年建成。建造者沙逊是英籍犹太人,是到上海最早的外国冒险家,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上海地产大王.罗别根花园曾经是沙逊的私人别墅,墅建筑面积930平方米,属于英国乡村风格的尖顶花园别墅。虹桥路2409号住宅与建造在同一条路上的“伊扶司花园”(又名沙逊别墅),是姐妹花园别墅,均为维克多·沙逊故居。据说沙逊在虹桥路2409号的“伊甸园”沙逊别墅(龙柏饭店一号楼)与高尔夫球场相邻,主要用于招待客人,而罗别根花园才是沙逊自用的花园别墅,是真正的沙逊花园。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中国军队曾在罗别根花园驻军。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沙逊全部财产为日伪所有……[详细]
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旧址
  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旧址位于新闸路613弄12号(原新闸路经远里1015号),是一幢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彭湃(1896~1929),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农-动领袖。民国17年(192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11月,彭湃经汕头赴港转沪,担任中央农-动委员会书记,兼中央军委委员。民国18年2月,中央决定改组江苏省委,调彭湃兼任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省委军委即租用公共租界西区新闸路经远里内一幢石库门房屋的二楼作为机关,经常在这里召开省委军委会议,由当时省委军委秘书白鑫夫妇住在这里。8月24日下午,彭湃在经远里召开省委军委会议,由于白鑫叛变告密,租界武装巡捕和公安局的中国包探,包围了经远里,彭湃不幸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中共中央……[详细]
五龙禅寺
  五龙禅寺原名五龙庙,在上海市金山区金张公路,紧傍五龙港。庙里供奉宋朝武将施锷(字伯成、封号靖江王镇海侯)。五龙庙创建年代不祥。据《金山县志》记载:“五龙庙乃为祭祀宋朝施伯成而建”。从院内一棵银杏树分析,树龄在460年左右,南首还有一棵银杏树,树龄150年左右,可见建庙年代当在明代嘉靖年间。清朝同治、光绪年代重修。原五龙庙墙旁有石碑两块,一为道光十五年(1835年)立,一为同治年间立,均系“禁地丐纠众强讨”事,后被毁坏。每年农历八月初八施老爷生日,五龙庙举行庙会,俗称“老爷出会”。庙会之日,将装扮一新的施老爷像从庙里请出,巡游各处,家家户户供奉香烛、糕点、祭品。还愿者接踵陪随,用硬牌“肃静”、“回避”、幢幡等,明锣开道,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仙乐班(即清音班)、提香炉、娘娘随从等,组成一支上百人……[详细]
宝山烈士陵园
  位于区陆境东部,友谊街道境内,宝杨路友谊支路交叉口。占地1.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2平方米。1956年3月始建。当时为石牌坊式公墓大门,上题“宝山县烈士公墓”。两侧刻有青“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主塔高10.20米,塔上有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底座正面嵌有铜质的“解放军渡江纪念章”浮雕。1976年墓地等建筑物进行改建。扩建后大门分东、西进出口,正门中央为镏金“宝山烈士墓”5个大字。东门内右首为墓地办公楼、烈士纪念馆,西门内左首为职工生活区。大门内有条笔直通道,两排松柏挺立于两侧。主塔改建成15米高,顶端有颗红五角星,塔后有一幅长25米“百万雄师下江南”渡江纪念浮雕照壁。塔前为广场,两侧洁白墙体上镂刻陈毅元帅名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新生千百万,浩荡慰忠魂。……[详细]
玉佛禅寺
  玉佛禅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安远路、江宁路口。原址在江湾镇,清光绪八年(1882年),普陀山慧根法师经五台,历峨眉,入西藏,到印度,礼佛后过缅甸,在当地华侨的赞助下,开山取玉,雕琢了五尊玉佛,并携返普陀山。玉佛禅寺不仅是沪上名刹,也是闻名于海内外的佛教寺院,作为上海旅游的十大景点之一,它虽地处繁华的市区,却又闹中取静,被喻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玉佛禅寺创始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前后有十一任住持。首任住持慧根法师于清光绪八年(1882)从缅甸请回大小玉佛5尊,留下两尊供沪上信众瞻礼。先在上海张华浜建茅蓬,后于沪郊江湾车站附近建寺,供奉玉佛。慧根法师圆寂后,有本照、-法师先后继任住持。-法师圆寂后,有可成法师继任住持。他于1918年起,在槟榔路(今安远路)建新寺,10年方成,即今天的玉佛禅寺南院所……[详细]
上海院士风采馆
  上海院士风采馆是全国首家以集中展示两院院士风采为主题的专门展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为院士馆题词“弘扬爱国精神,登攀科技高峰”。原中国工程院院长-为院士馆题写馆名。上海院士风采馆风格庄重、精致、典雅,整个建筑犹如一本翻开的书,由著名视觉艺术大师陈逸飞先生设计。全馆展示面积达2000平方米,以翔实丰富的展品为载体,融合了多媒体展示方式,全面丰富地展示了在上海工作、生活的220余位院士的科学人生及其科研成就。展馆划分为序厅、“奋斗与辉煌”、“梦想与追求”、“使命与荣耀”、“开拓与创新”、尾厅六个部分、四大展区,辅以报告厅、会议室、贵宾室等设施,是院士与市民接触、交流的平台,是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科技薪火、展示“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示范基地。上海院士风采馆先后被授予……[详细]
152、金鳌山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鳌山
  位于上海侯家镇鳌山村,与寿安寺比邻而居。既有古刹之神韵,又有园林之秀丽,堪为崇明休闲之胜地。走近山门,就见明清特色的门楼上周谷城题“金鳌山”几个苍劲的大字,下面则是明清人物风情图,颇有古意。沿着寿安寺西墙根往里走,就来到了金鳌山最著名的景点镇海塔,据介绍,镇海塔始建于光绪19年(1893年)。由本县大户捐建,位于康熙七年(1668年)所筑的金鳌山之高峰,这里原有观音阁,后改为沧海阁,清乾隆时为“鳌山八景”之一的“鳌峰远眺”,此塔于1986年重建。塔内有九层,顺木梯拾级而上,发现每层供奉着六尊小菩萨。越往上空间越小,最后仅够一人容身。登至塔顶,极目远眺,远近万象尽收眼底。天气极晴好时,你甚至可以遥望见海滩,这大约就是“鳌峰远眺”的由来吧。金鳌山也颇具江南园林之韵,清远堂,观音阁、翰墨林、醉花轩……[详细]
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旧址
  1924年9月成立的沪西工友俱乐部,为避开帝国主义的破坏,于1925年2月从租界区槟榔路(今安远路)德昌里迁址到苏州河北华界潭子湾三德里。共产党通过俱乐部组织领导沪西、沪东日商纱厂二月-取得了胜利,迫使日本资本家第一次与工人签订了“不准打工人,准许建立工会”等条款的协议。同年5月,顾正红被日本大班-杀,沪西工友俱乐部组织日商纱厂工人-,-日本资本家的暴行,同时派出工人代表控诉日本资本家剥削、压迫中国工人的罪行。5月24日,沪西工友俱乐部主任孙良惠主持召开上海各界万人追悼顾正红烈士大会。顾正红的牺牲和全市的声讨大会,成为5月30日爆发的“五卅”反帝-的导火线。上海总工会把潭子湾的原沪西工友俱乐部改名为上总第四办事处,主任刘华,副主任陶静轩,领导沪西工人参加五卅-,潭子湾成了上海工人反帝-的主要……[详细]
上海解放纪念馆
  上海解放纪念馆位于宝山烈士陵园内东侧,馆名由-上将题写,于2006年5月26日正式开放。展馆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序厅、主展厅和大型多媒体主题情景剧场组成。展馆陈列以上海战役实施“钳击吴淞、解放上海”的战役决策为主线,重点展示解放军将国民党守军主力吸引到郊区并将其歼灭,从而保全上海市区的主要史迹。序厅由解放军钳形攻势、冲锋前进的装置艺术场景,主题雕塑和功勋柱三大艺术形象组成,寓意解放军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取得上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广大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一历史。主展厅除有近200幅图片和100余件实物外,还有用声光电先进技术制作的动态-,再现战斗场面的场景复原,多媒体幻影成像和影视短片,国民党军防御工事碉堡及深水壕沟的复原场景,以及描绘解放军指战员英勇形象的油画、雕塑等艺术作品。“钳击吴淞、解放……[详细]
姚光故居
  姚光故居位于张堰镇新华路139号,姚光故居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以前,是典型的清末民国初年建筑风格,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的院落布局。故居是南社第二任主任姚光的故居,也是当时南社人士通讯联络及会晤交流的场所。无论是在建筑的历史、艺术方面,还是作为南社重要成员姚光活动足迹的历史记录方面,姚光故居都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姚光(1891~1945),一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张堰人,为高燮之甥。7岁入私塾,11岁即能文,15岁入秦山实枚学堂,17岁(1907年)入上海震旦学校,未数月即因大病辍学,遂乡居自学。读书、藏书、著书。几乎每年都有所作,至老不衰。每有所作,辄就正于其舅,故他与高燮兼具师生之谊,感情特深。姚光故居是江南大户人家,从前埭到后院共四进,4幢5开间二层楼,另加厢房及平房……[详细]
上海大学遗址
  上海大学遗址位于青云路309号—317弄处。上海大学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培养革命干部的一所高等院校。1922年10月,原私立上海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发生-,进步学生决议更名为“上海大学”,力邀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出任校长,中共党员邵力子出任副校长,择静安(原闸北)青云里(今青云路309号—317弄处)为最初的校舍。上海大学创办时,正值国共两党酝酿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一大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的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如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陈望道、恽代英、萧楚女、张太雷等先后在此任职任教。他们呕心沥血,锐意改革校务,使之成为一所新颖的革命大学。上海大学校址曾历经多次搬迁,1924年2月,校舍迁西摩路132号和同路时应里522~526号,同年6月被公共租界当局查封。同年秋,学校又迁原闸北青云……[详细]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思晏堂
  思晏堂是1906年8月,校董事会在莫干山会议上议决先筑的一幢楼、外国教员住宅四所、两层八间之中国式房二所、膳厅一所。1907年春,开始建造校园建筑,由于所购滩地低洼,土质松软,涨潮时常被淹没费时八个月打好思晏堂(YatesHall)的地基。是年,北堂(NorthHall)先建成。同年9月,四川北路神学院移入新建之北堂。1908年1月21日,美南浸信会主席和美国南北浸会第一届联席主席E.W.斯蒂芬斯(E.W.Stephens)为思晏堂(YatesHall)奠基。1909年2月10日,大学开学,沪江大学第一座大建筑物思晏堂(YatesHall)启用。建筑费墨洋4万元,合2.13万美元(以下均按当年汇率折算为美元)。堂名思晏,取纪念浸会最初来华的传教士晏马太氏(MatthewT.Yates)之意。……[详细]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1950年4月,在当年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刑场之一,今龙华路2501弄1号,经镇民提供的线索,挖掘出18具完整的遗骸和数具头骨、身骨及肢骨不全的遗骸。有些骨殖上还套着-、脚镣。同时,还挖出一些铜元和银角子等烈士遗物。其中有一件尚未腐烂的毛线背心,经多方辨认,认定是“左联”五作家之一冯铿的遗物,从而确认所挖出的是二十四烈士的遗骸。遗骸、遗物分分别安葬和陈列在上海烈士陵园。今已确知姓名的烈士为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女)、龙大道、罗石冰、欧阳立安、恽雨棠、李文(女)、伍仲文(女)、王青士、蔡博真、段楠(阿刚)、彭砚耕、费达夫、刘争、贺治平、汤士伦、汤士佺、李云卿。1981年,上海烈士陵园将二十四烈士殉难处辟为纪念地,占地4亩,同年树立“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详细]
陆龙飞烈士墓
  陆龙飞,又名龙春,1907年生于金山区枫泾镇长安村。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受党委派,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与共同任教的中共党员袁世钊一起白天上课教书,晚上走村串户,宣传反封建反恶霸的革命道理,发起农民成立农民协会。1927年秋,中共江苏省委派陈云同志回家乡青浦。陆龙飞、袁士钊很快与陈云取得联系,同青浦小蒸革命力量汇合在一起,组建农民革命军,陆龙飞任枫泾农民革命军指挥。1928年1月11日晚,他与其他同志一起发动了震惊江浙五省的“枫泾暴-动”,并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松江县第一独立支队”的名义处决了当地民愤较大的7名恶霸地主,焚烧了他们的田单、契据、债券、并将没收的大米、银元分给贫民。1月12日清晨,农民暴-动的消息不胫而走,广大贫苦农民奔走相告,到处赞扬农民军的声威,“共产党,扒平工,……[详细]
小桃园清真寺
  小桃园清真寺旧称清真西寺、上海西城回教堂,是上海穆斯林宗教和教育文化活动中心。因寺门正对着小桃园街,故得名“小桃园清真寺”。该寺初建于1917年。由上海清真寺董事会董事金子云先生出资1.2万余银元购2.4亩的花园住宅,捐作清真寺。1925年在现址重建,是一座四座园顶的具有西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现在还设有上海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等机构。清真寺北向大门为拱形花格铁门,1343代表的是伊斯兰教的年份,相当于1925年。门额嵌金色“清真寺”三字。门头横嵌着《古兰经》-一节:“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建筑东立面设塔什干柱式门廊,尖拱门窗,屋顶中央与四角设阿拉伯式拱形圆顶,中央大穹顶上筑有望月亭。望月亭穹形亭顶之上竖有高耸入云的星月杆,成为伊斯兰教寺院的重要标志。大门内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