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文物古迹介绍

中南银行南京分行旧址
  中南银行南京分行旧址位于南京白下路155号,白下路太平南路的交叉口西北侧,现为交通银行南京分行白下支行。该建筑建于1936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派建筑形式,墙体以耐火砖砌就,立面通体呈金黄色,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门厅设于道路转角处,上为钟楼,入门右转为通高的营业大厅,并以内廊联系上部房间,在地下层、一层和二层各设有一个库房。1921年南洋华侨集资在上海创立中南银行,1929年成立中南银行南京分行。抗日战争时期银行内迁,原址相继作为汪伪国民政府实业部和粮食部,1946年3月中南银行恢复营业,并经营至1952年10月。1960年曾用于开设朝阳饭店,1987年初改作交通银行白下支行。2010年09月该建筑被列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详细]
琅琊路13号民国建筑
  位于琅琊路13号。宅院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015.9平方米。公馆主楼为西式二层楼房,砖混结构,钢门钢窗,青色平瓦屋面,青砖清水外墙,白漆勾画砖缝。院墙与主楼外墙,色调一致,冷峻整洁,院内另有西式平房三栋,为辅助用房,共计四幢20间,总建筑面积349.2平方米。楼前大片草地郁郁葱葱,树木茂盛,小院宁静安详。杭立武(1904-1990)安徽滁县人。金陵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入威斯康辛大学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赴英国,入伦敦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任国民政府考试院编撰。1930年起,历任金陵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政治系主任、行政院中英庚款董事会总干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教育部常务次长、教育部政务次长、教育部部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1990年初,病逝于台湾。著有《今日台湾》(英文版)等。……[详细]
曾昭燏墓
  曾昭燏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祖堂社区祖堂山南麓。曾昭燏,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女,1909年1月27日生于湘乡县荷叶乡万宜堂一个官宦世家。1935年留学英国,次年获硕士学位。旋入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实习,作为研究员,参加了柏林地区及什列斯威格田野的考古发掘。1938年返英,任伦敦大学考古学助教。同年,感于国难当头,放弃英国大学考古学院之聘,毅然回国效力。1950年3月,国立南京博物院正式成立,曾昭燏先生任副院长兼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持发掘南唐二陵,为研究南唐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1964年12月在南京逝世,终年55岁。曾昭燏墓坐北朝南,墓园长9米,宽5.8米,占地面积约52.2平方米,墓包用水泥修砌成圆形,直径2米,墓碑上 书--“南京博物馆故院长曾昭燏之墓一九六五年四月立……[详细]
青岛路35号民国建筑(司徒雷登旧居)
  青岛路民国建筑,为司徒雷登旧居位于青岛路33-2号(原35号)大院内。该建筑始建于1935年,原系何辑五(化名何慎一)的私宅,是何氏任国民政府军政部任部副监委时购地所置(当时占地面积约7亩)。何辑五为贵州人,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副监委和贵阳市长等职,有人说他是何应钦的弟弟或族弟等。1936年9月,美国政府任命詹森为首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并在南京市上海路82号大兴土木,兴建馆舍。1946年7月,美国政府命司徒雷登接替詹森,美国大使馆馆址也从上海路迁至西康路,原上海路美国大使馆馆舍则改为美国驻华新闻处,司徒雷登则选择青岛路35号作为公馆。抗战胜利后.该建筑一度为励志社高级招待所,后为司徒雷登的居所。该公馆建筑坐西向东,为西式带阁楼三层风格建筑,有别墅式洋房1幢,砖木结构,钢制门窗,内设楼梯,一楼门……[详细]
原国民政府司法部大门
  原国民政府--旧址位于中山路251号。原国民政府--于1928年11月16日成立,是国民政府最高司法行政机关。司法行政部于1928年11月12日成立,负责管理全国司法行政事务。1935年,新址落成,--和司法行政部由薛家巷迁至该处办公。这里原是一幢南北走向的灰色大楼,为西式三层砖木混凝土结构,其中间为主楼,半球形拱顶上镶有自鸣钟1座,顶上竖有旗杆,两侧为辅楼,整幢大楼有房屋108间,楼前是两个对称的大花园。耸立于主楼门前的颇具古典欧式建筑风格的旧式门楼,坐西朝东,为三进门,中间小两旁大,顶部饰以图按花纹,8根硕大的希腊立柱使大门显得庄重典雅,威严挺拔、气势非凡。1949年4月23日夜,办公大楼起火,大多建筑被焚毁。唯有大门仍保持着原貌。2006年6月被列为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陵协和神学院
  金陵协和神学院为内地基督教(新教)全国性神学院,院址在江苏南京,因南京故称金陵得名。神学院占地30市亩,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步入神学院大门,使人浸染于学院博大、庄重的氛围之中。沿着院内的主干道走来,抬眼便是集礼拜堂、教室、教师办公室于一体的教学楼。留下时光印痕的教学楼,见证了神学院50年来的荣光与坎坷。穿过行政楼,是配备多功能地下室的学院图书馆,图书馆内藏有中、外文书籍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00多种,主要为圣经研究、神学研究、教会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资料。走出图书馆,便能看到一幢五层高的学生宿舍,楼内除了具备完善的生活设施,还配有学生--、祈祷室。图书馆内设普通阅览室(参考书和期刊)、电子阅览室(电子文档和互联网)、中外文书库,并在底层设有多功能厅,供学术报告和电化教学使用。金陵协和……[详细]
高淳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位于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三和村,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祠堂建筑原有三进,清时毁于兵火,现存的周氏宗祠仅一轩及后进,建筑高大,用料讲究,木雕精美,具有较高的工艺,为清咸丰年间周氏族人筹建。砖墙周氏,为三国大将周瑜后裔。据《民国高淳县志》和《砖墙周氏宗谱》载,周瑜曾居住砖墙相国圩。周瑜死后,吴主孙权将周瑜长子周循招为驸马。周循在此筑城建府定居并取名周城(即砖墙)南宋时期,周氏二十八代周省三官至翰林大学士,其子周察被南宋理宗大贤公主招为驸马。淳祐年间,宋理宗赵昀降旨,为周察夫妇建造驸马府。周氏宗祠在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当年被列为江苏省十大文物普查发现之一。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官邸旧址
  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官邸旧址位于傅厚岗32号。院广宅大,气派非凡,院内松竹蓊郁,雪松、日本桂花树、广玉兰等花草繁茂。主楼在院之北部,为三层另加半层地下的西式洋楼,有房16间,另有西式平房1栋3间,以及卫生间3间和花房1幢,计有房4幢22间,占地312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37平方米。主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米黄色拉毛外墙,人字顶,红瓦屋顶,老虎窗采光,内有壁炉,大门呈拱形,楼门前不远处建有一座圆形约60平方米的双边水泥砌成的大鱼池一座。主楼二楼部分为日本式装饰,据说,日本天皇弟弟曾在此居住。该官邸原为民国首都-厅厅长陈焯所有,1934年兴建。后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外交部部长王世杰居住。目前,为南京军区某干部住宅。2006年,该官邸被列为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苏路17号民国建筑(李子敬旧居)
  李子敬旧居建于1935年,其院落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平房1幢,原产权人为许长祥,许长祥:(原上海金城地产公司),1947年李子敬从许手中购得该房产自住,解放后,十七军二队华东军区通讯学校和公安局等单位使用,目前该处现有主楼1幢,其主楼坐北朝南,假三层,粉色拉毛外墙,人字顶,尖顶,小红筒瓦,带老虎窗壁炉,紫色门窗,部分窗户为拱形窗框,建筑面积243平方米。该处现暂空置。李子敬(1908-1962年),安徽太和(一说河南)人。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步兵学校校官班和陆军大学特别班,历任团长,少将副处,陆军总司令部总务处处长,挺进第三纵队司令,徐州绥靖公署闸北师管区司令等,1949年去台湾,同年12月任国防部总务局中将局长,1962年6月4日逝世。……[详细]
陶谷新村19号民国建筑(华印椿旧居)
  华印椿旧居位于陶谷新村19号,其建筑(与17号连为一幢),原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郝钦铭的私产,其中一部分卖于华印椿,故19号建筑即为华印椿在南京时的旧居,现为华印椿的后人华兴邦、陈嘉懿夫妇继承所有。现在,19号的宅院内还立有华印椿雕像1尊,屋内另有丁光训题写的“华印椿故居”的题匾。17、19号门头上有我国著名书法家胡小石手书的“修生”、“齐家”大篆门匾。该建筑始建于1936年,坐北朝南,西式风格,青色墙面,青色大瓦,砖混结构,假三层带老虎窗,院内植有法国梧桐、桂花树等花木。另外,除主建筑之外,其北面的东北侧还另建有西式平房4间。宅院的东南面建有防空洞1个。与陶谷新村19号毗邻的陶谷新村17号,位于19号建筑的东面,与19号建筑连为一体,目前保护状况尚好,现仍归郝钦铭的后人所有。……[详细]
常遇春墓
  常遇春墓在南京太平门外钟山第三峰下白马村。常遇春,字伯仁,濠州怀远(今安徽怀远)人,明代开国功臣。死后追封开平王,谥忠武。墓前原有石刻规制较大,与徐达墓前的规制相近,今已残缺不全。现仅存石望柱一,高2.8米,呈八面形;石马二,高1.9米,旁有马官,其中一马官头已残,马鞍四周有缠枝花饰带,中间海棠形曲线围成的图案中,镌刻有精美的云龙纹样,十分精细;石羊二,高1.05米;石虎二,高1.25米;武将二,高2.5米;墓碑一,系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所立,上刻“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系十六世至十九世裔孙所立。墓冢曾修缮二次,现墓堆四周用块石垒筑,直径9.5米,高2.4米。墓边有柱础数只,当为享堂遗物。1988年夏,为建造城东干道,将常遇春墓石刻全部向墓堆同一方向进行了移位。……[详细]
颐和路34号民国建筑(顾祝同公馆旧址)
  颐和路34号顾祝同公馆旧址为顾祝同以二兄顾祝言之名于民国26年(1937)所建,该处院落占地2252.6平方米,建筑面积921.4平方米,建有房屋6幢27间,主楼为西式三层楼房,此楼砖混结构,木质窗,红瓦黄墙,一楼朝阳面有内走廊,二楼有内阳台,三楼有露天阳台,布局合理,采光充沛,另有西式平房1进7间,防空洞1个.顾祝同(1893-1987)字墨三,江苏涟水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历任黄蒲军校管理部代主任,师长,军长,江苏省政府主席,贵州省政府主席,西安行营主任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陆军总司令,参谋部-总参谋等,1987年1月17日病逝于台北.现该公馆由南京军区后勤部使用,仅剩1幢主楼,3幢平房,1座防空洞,总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房屋保护较好。……[详细]
美国军事顾问团公寓旧址
  [美国军事顾问团公寓旧址]位于南京北平路73号(今南京北京西路67号),分A楼和B楼两幢,俗称AB大楼。民国24年(1935),国民政府在北京西路和西康路口征地24000多平方米,建造两幢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楼,供美军顾问团的官员和家属居住,也是南京励志社总部所管辖的励志社南京第一招待所。期间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直到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竣工。每幢楼东西长约105米,南北宽约18.39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使用面积约8000平方米。主体楼A、B两幢呈一字形东西排列,平顶屋面,造型新颖,色泽明快。该大院内,还建有西式平房、厕所、厨房,活动房和白铁皮房等10幢,供美军士兵居住。1946年2月,美军将领曾克斯·巴大维等相继率团进住,直至1949年1月26日杜鲁门宣布召回巴大维,撤回驻……[详细]
永利铔厂旧址
  永利铔厂旧址为1934年经国民政府实业部批准,由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先生创建的中国早的化工厂,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厂”1937年生产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红三角”牌硫酸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永利硫酸铔厂更名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宁厂;1957年更名南京化学工业公司;1965年成立南京化肥厂;1998年加入中石化;2005年成立中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该旧址尚存部分珍贵文物。1936年建专家楼五幢每幢335平方米共1675平方米,民国造西式二层楼,南化六村9幢72套,面积3456平方米;民国老虎窗式二楼,南化三村,33幢386套11036平方米;硝酸塔吸收塔及厂房500平方米,1936年从美国进口;1936年从法国ABORSIG公司购循环压缩机一台。……[详细]
中英文化协会旧址
  中英文化协会旧址位于鼓楼区北京西路41号,年代为民国。该处为中英文化协会(亦称英国文化协会)旧址,其占地面积350.5平方米,于1935年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14间,西式平房1幢,厨房、厕所共计23间,建筑面积753.7平方米。目前,此处现有主楼1幢,该楼坐北朝南,假三层,米黄色外墙,人字顶,青瓦,老虎窗并排4个,壁炉2个,钢门窗,北侧二楼带露天小阳台。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民国26年(1937)11月29日晚6时,南京特别市市长马超俊在此中英文化协会内宣布成立南京安全区(难民区)国际委员会。西门子洋行(中国)驻南京代表拉贝任国际委员会主席,总部设在宁海路5号。2023年6月,中英文化协会旧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京人化石地点
  南京人化石地点是南京猿人的发现地,位于江苏省江宁县汤山镇西1公里处。化石出土地点为宁镇山脉中的雷公山石灰岩溶洞一一葫芦洞。1993年3月13日,当地在对汤山溶洞进行旅游开发期间,在洞南侧下方的小洞内挖掘出一具人类颅骨化石;4月17日,南京市博物馆的专业人员清理农民挖出的动物化石时,又发现一具人类颅骨化石;同年12月10日起至次年1月16日,由吕遵谔领队,对发现两具颅骨化石的葫芦洞小洞进行了发掘,1月8日在小洞东南角的化石层下部发现了一枚人类牙齿化石。伴随一系列发掘中还有肿骨鹿、棕熊、貉、中国鬛狗等十多种古动物化石的发现。研究与鉴定结果表明,南京人生活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35万年左右,在体质发展阶段上应属于人类演化的直立人阶段。南京人在我国古人类演化序列中的位置,应在北京人时期偏晚的……[详细]
普陀路15号民国建筑
  普陀路15号蒋纬国公馆旧址其院落占地715.6平方米,建筑面积566.7平方米,2幢主楼为西式二层楼房,坐东面西,砖混结构,水泥外墙,青瓦屋面,设施齐全。该公馆是1937年以前建筑,系郭小兰(身份无从查实)出资为蒋纬国购买的住宅。蒋纬国(1916-1997)蒋介石次子,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物理系,1936年任少尉侍从官,后入德国山地兵师第九十八团,自二等兵至班,排。连长,并入德国陆军明兴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德国陆军山地兵少尉,曾参加捷克苏台德战役,1939年11月,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历任战车第一团团长,装甲兵团少将副司令等,1949年去台湾后,旋赴美国军校受训,1964年回台湾后,任三军大学校长,联勤中将司令等职,1997年10月6日病逝于台北。……[详细]
国民党中央党部旧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参议院(国民党中央党部)旧址该建筑位于南京市湖南路10号。该建筑建于1910年,是一幢西洋宫殿式的建筑,气势宏伟。该建筑由我国著名实业家张骞及其学生孙之厦仿用严整对称的法国古典式建筑形式进行设计建造,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造,于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砖木结构、二层,主楼建筑面积为5610平方米。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是江苏咨议局所在地、清政府时期张勋的提督府;1911年辛亥革命的先驱曾聚集于此,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1912年国民政府将临时政府参议院设在此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此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35年以刺杀清廷摄政王而名噪一时的汪精卫,在这里被爱国志士孙凤鸣刺伤,震惊中外;1927年至1949年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1929年6月……[详细]
曹王城子古文化遗址
  曹王城子古文化遗址[桥林街道双桥村檀家组西南150米�周�市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9万平方米,高约7米,文化层厚5米左右。1958年发现。1983年试掘20平方米,考古发掘成果发表在《东南文化》1985年第2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西周时期夹砂红陶片,夹砂灰陶片,以及少量的泥质灰陶片,泥质红陶片,泥质黑陶片和几何印纹陶片。器形为鬲、甗、盆、豆、钵等,其中鬲多为瘪裆。还有青铜小刀,同时发现房基一座。春秋时期遗物有夹砂红陶片,夹砂灰陶片,少量的泥质灰陶片,泥质红陶片,泥质黑陶片。几何印纹硬陶较多。器形为鬲、盆、罐、豆、甗、陶磢、小杯等。属周文化遗存。198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顾兴祖墓
  顾兴祖墓位于雨花台区安德门外小行,时代为明。明仁宗即位,任总兵官,讨平广西蛮叛,降附甚众。宣德中,交址黎利反叛,因为他拥兵不援助平叛,逮下狱,逾年释放。明英宗末年,随同北征,土木堡之变逃回,定为死罪。也先兵逼近京城,充任副总兵,参与京城保卫战。授都督同知,把守紫荆关。景泰三年(1452)因受贿,复下狱,不久释放。因有立皇太子功,授予伯爵。在天顺初,封侯,赐守备南京,直至死。在安德门外小行街南京药械厂内。顾兴祖墓原神道长达百米,有神道碑、石马、石羊、石虎、石翁仲等。神道碑碑额高约一米,碑身高2.5米,碑文“大明征蛮将军协同守备掌南京中军都督府事镇远侯顾公神道铭”等阴刻楷书依稀可辨,惜今已无存,只有碑座还在原处。顾兴祖墓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