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文物古迹介绍

南京清凉古寺
  清凉寺位于江苏南京鼓楼区清凉山上。清凉古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清凉山,古名石头山、石首山,踞于南京城西隅,广州路西端。唐以前,长江直逼清凉山西南麓,江水冲击拍打,形成悬崖峭壁,成为阻击北敌南渡的天然屏障。吴主孙权在此建立石头城,作为江防要塞,故又有石头城之称。相传三国时诸葛亮观金陵形势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即指清凉山。清凉寺寺址所在,就在清凉山中,是南京最悠久的古刹之一,自建寺以来,历遭毁废。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创建寺宇,寺名不详。五代十国(公元921-927年间)大丞相徐温重建,名兴教寺,请悟空休复禅师住持。南唐·升元初(公……[详细]
无想寺冬竹农家乐菜馆
  南京溧水冬竹农家乐菜馆,坐落在省级森林公园无想寺风景区的小周村,具有典型的城郊结合部的特征,交通十分便捷,从省溧水县高级中学驱车到该菜馆5分钟左右即刻到达。这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有风景秀丽的无想山、有湖光潋滟的无想湖,苍松翠竹相互映衬,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在此用餐,既可徜徉林间小憩,也可击水无想湖;既可徒步登山畅游,也可驱车到“天池”、“傅家边科技园”、“毗卢宝殿”等景点观景礼佛。“冬竹农家乐菜馆”于2001年十月一日开业,经过八年来的不断探索,规模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目前拥有汽车泊位60个,高、中、低档包间20个,能容纳200人左右同时就餐。“冬竹农家乐菜馆”本着“坚持农家特色、满足大众口味”的经营理念,不断丰富菜肴花色品种,让游客吃的放心、舒心,目前特色菜肴有无想山野生竹笋、蕨菜、无想湖鱼……[详细]
天隆寺塔林
  南京天隆寺塔林是佛教南山律宗中兴初祖古心和尚和古林寺、天隆寺历代祖师的安葬地。古心是中国佛教律宗南山正宗隋、唐以来的继承者,明、清乃至近代律学研究的开拓者。古心圆寂后,其全身塔即建在天隆寺后玉环山上。明万历皇帝亲笔题赞:“瞻其貌,知其人,人三昧,绝六尘,昔婆离,今古心。”古心和尚对佛教律宗的重兴功不可没。天隆寺始建于明初,原名极乐庵。明宣德年间,寺僧弘升奏请赐额“天隆极乐寺”。据清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二十六日寺庙册籍记载,计开江宁所属12寺,天隆寺名列第三。该寺原有金刚殿、天王殿、佛殿、毗卢阁等建筑,有基址1200平方米,田地山塘13000多平方米。天隆寺塔林的塔多为四面或六面石刻,分塔基、塔座、塔身、塔顶等,经精雕细刻、投榫堆砌而成。石刻花卉、动物、纹饰等,都是精美的高浮雕,线条活泼……[详细]
夫子庙奎星阁
  奎星阁--魁光阁古称奎星阁,奎星阁是夫子庙古建筑组群中著名的古迹之一,又名文星阁。它在科举时代是士子们“夺魁”的象征,很富时望。它肇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时期曾重修,咸丰时毁于战火,同治年间再度重建,抗战期间日军侵. 占南京时再次被毁,如今又屹立在秦淮河畔。过去古老的南京城无高楼大厦,因此方圆数十里内外都可远望到这一秦淮名胜,成了夫子庙的标志。 “奎星”是何意?据古书载,它是天上28宿之一,最初在汉代《孝经援神契》纬书中有“奎主文章”之说. 相钩,似文字之划。”由此后世把“奎星”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为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历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奎星”,但曲阜孔庙的奎星阁却名奎文阁,专门收-代帝王御赐的各种书籍和墨迹,原名“藏书楼”。藏书楼在金章宗明昌二年(公元119……[详细]
宋子文住宅旧址
  宋子文公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极阁1号始建于1933年宋子文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期间。抗战胜利后重建。宋公馆由基泰工程司杨廷宝建筑师设计,陶馥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公馆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曲尺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宋公馆底层用毛石砌造,显得极为坚固;上面两层用砖砌,表面采用弹涂工艺粉刷而成,立体感极强。公馆最为特别之处是其屋顶,颇有农舍风味,远望上去仿佛是用茅草盖成,所以俗称其为“茅草屋”。宋公馆的入口处设在二楼的西北面。室内装饰富丽堂皇,摆设各不相同。既有西式布置,又有中式陈设。宋公馆既是宋子文全家的居住场所,又是国民党上层人士频频密会之地。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这里更是冠盖云集,密会频繁。一时间人来车往,不绝于途。同年12月20日、22日,宋子文两……[详细]
金陵大学旧址
  金陵大学旧址位于汉口路22号。1910年,由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汇文书院、宏育书院两所教会学校合并,成立金陵大学堂(又称金陵大学)。不久后,美国教会募集资金在鼓楼西南坡购地2340亩,兴建新的校舍。至1926年,学校已形成一定的规模。1951年,学校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改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并入南京大学,成立新的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旧址建筑群包括:南京大学东大楼、东南大楼、北大楼、西大楼、小礼堂、小礼拜堂、图书馆(现为博物馆)、四座宿舍楼(甲乙、丙丁、戊己跟庚、辛壬楼),共11幢楼,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这些建筑物一律都是青砖墙面.歇山顶,上覆灰色筒瓦,建筑造型严谨对称,进深较大,窗户较小.显得封闭稳重,体现了中国北方官式建筑的特征。金陵大学以中国北方官式建筑风格为基调……[详细]
江上草堂
  江上草堂[浦口区桥林街道林蒲村沈营组�1970年代——2000年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代书法大师林散之(1898-1989),浦口区乌江镇人氏,自幼酷爱书画诗文,自号“三痴”,曾师从黄宾虹等名师,后游学万里,既师古人、又师造化,艺术功底深厚。1973年,草书条幅《东方欲晓》发表在《人民中国》第一期首页,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当代草圣”。散之先生22岁时,为创造一个读书学习、习字作画的幽境,于宅后小山上筑草堂三间,取名“散木山房”,后改名“江上草堂”,并于草堂四周二十亩山地上种植花草竹树。散之先生对“草堂”感情深厚,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50岁后虽迁居江浦和南京,但每年均回来住一段时间。该草堂及周围园林于1954年尤其是1974年彻底被毁。只残留了先生……[详细]
江南水师学堂遗迹
  江南水师学堂遗迹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江南水师学堂遗迹1890年南京市中山北路江南水师学堂又称南洋水师学堂、江宁水师学堂。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月16日开设,校址在南京下关仪凤门内,占地45亩。主要为南洋水师输送人才。学堂设总办一人;提调、监督、文案等职员十余人;中外籍教习十余人;附属工厂工人及乐队、杂役等60余人。学堂制度参照天津水师学堂,分驾驶、管轮两科,每科又分头、二、三班,每班派一教员专课。课程分堂课、船课。学生入学后进入三班,专门学习英语等基础知识,升入头班后方才教习专业知识,包括天文、海道、御风、布阵、修造、汽机、演放-等。学生还必须学习《左传》、《战国策》、《孙子兵法》、《读史兵略》等中国传统军事名著,以积累军事战略思想。学校有六员汉文教习,定期给学生……[详细]
民国公使馆建筑群
  民国公使馆建筑群 鼓楼区的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乃至全国最大的民国政要名人公馆区,这里曾是民国政府上层人士的集居场所,同时也是南京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具有民国时期特色的高档住宅区。该区总占地面积约378000平方米,道路总长6400米,拥有名人公馆225处。这里曾经住居着汪精卫、蒋纬国、陈布雷、于右任、陈诚、汤恩伯、顾祝同、阎锡山、马歇尔等众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曾经主人的一言一行,无不牵动着国人的神经,至今仍被演绎着说不完的传奇故事;这里的一座座豪华建筑,就像一部部无言的书、有形的画、哲理的诗,透逸出时代兴替与变革的脉络,幻影着百年风云际会的痕迹。这些成片的西式建筑,吸纳了世界各国建筑艺术之精华,可谓是近现代万国建筑博览馆,不愧为中国近现代建筑的瑰宝。 颐和路……[详细]
钟山建筑遗址
  钟山建筑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主峰头陀岭南麓。钟山建筑遗址是一处南朝祭坛遗址,包括一号坛、二号坛及附属建筑遗存,南北长300多米,占地两万多平方米。该遗址1999年被考古人员发现,被认为是刘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年)所建的国家北郊坛遗存。2000年,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中山陵园管理局的配合下,对六朝时代大型祭坛中的2号祭坛进行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一处祭坛附属建筑遗存。2号坛位于1号坛的北面,地处钟山主峰南坡一突出于主山体的山嘴尖部,其东、西两侧为峡谷所环抱,谷水汇聚于山前形成小湖。两坛相距约10米,2号坛高出1号坛23.18米,两处祭坛均作南北走向,平面为方形。新发现的附属建筑区位于1号坛南面山坡上,顺坡而建。三组建筑遗存南北排列长达300多米,占地约2万平方米,规模庞大,……[详细]
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
  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南朝(548年)南京江宁区淳化镇刘家边1988年作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江宁县淳化镇刘家边村南。萧正立,萧宏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初封罗平侯,改封建安侯,任丹阳尹,梁天监十年(511)卒于任,谥“敏”。萧正立墓东向偏南,已平,墓前石刻现存2种4件,南北相向。石辟邪2,南雌北雄,相距16米。南辟邪长2.20米,高1.95米,右翼及胸部有裂纹,头后部残。北辟邪长2.15米,高2米,头部剥蚀严重,舌、尾残。二兽造型头小身长,体态丰腴矫骏,翼、脊及前胸均刻有一道凹沟,显得线条突出,体势雄浑。二兽腹以下部分原埋入土中,1964年整修时清出并升高。神道石柱二,相距17米……[详细]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位于丹阳市胡桥乡北之狮子湾。萧承之系齐高帝萧道成之父,卒于刘宋元嘉二十四年(447)。齐高帝萧道成即位,更年号为建元,于建元元年(479),追尊其父为宣皇帝,陵曰永安,陵墓南向,已平。前存石兽一对,东为天禄,保存完好。西石兽原已倒埋于土中,于1979年6~8月份加以清理,但头已无存。天禄,身长2.95米,高2.75米,颈高1.4米,体围2.75米。造型昂首垂尾,形象威严,有双角,已残断。颔下卷须垂于胸际,有双翼,翼向前作卷云纹,中有细鳞,后为长翅。身上长毛卷曲似流苏,尾长曳地,足四爪,左前足攫一小兽;西石兽疑为麒麟,头已失,身长2.9米,颈高1.38米,通高2.42米,体围2.4米。1979年8月已将天禄向南平行移位1米,做好混凝土基础,将其它放于基座上。江苏省省级文物保……[详细]
南京沈万三故居
  南京沈万三故居南京沈万三故居在太平天国期间为赞王府。7号院内尚存赞王府巨形石鼓一座、楠木大厅和两进小楼。大厅抬梁式结构,面阔四间,门砖雕刻精致。厅后两进楼房,屋顶未曾动及。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城南老区,有43路公交到马道街,进出交通较便利,目前和该区其它旅游景点旅游联系较少。沈万三故居位于马道街5、7、9号。沈万三又名沈秀,是明初江南首富,原籍为浙江湖州南浔。洪武三年(1370年),输粮京师,明太祖亲自召见,故其名声一时。为明太祖修建南京城,他捐了大量资财。《明史·马皇后传》记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之军,此乱民也,宜诛之。’后曰:‘其富敌国,民自不详。不详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沈万三因得罪朱元璋被流放边疆,但是他资助南京城……[详细]
夫子庙大成殿
  大成殿位于大成门的北面,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始建于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大成殿高16.5米,长28.4米,宽22米,奠基座高1.5米,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向下有木龛,龛内主要有“大成之圣文宣王之先师”牌位,两旁配有孟轲、曾参、颜回、孔伋四亚圣汉白玉石像。用于祭祀的古乐器置于孔子像前。殿内基座上有孔子青铜像一尊,高4.18米,重2.5吨。大成殿内四周墙壁镶嵌有《孔子圣迹图》壁画,采用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翡翠及黄金珠宝、罗钿等名品饰件以浮雕镶嵌造型,每幅画高2.5米,宽1.3米,计38幅,内有人物雕像408位,所雕人像及亭台楼阁、人文故事等,栩栩如生,非常传神。表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典范形象。《孔子问礼图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封四亚圣碑》。以《孔子……[详细]
南京美国大使馆旧址
  南京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旧址位于南京西康路33号(原西康路18号),现为江苏省省级机关招待所。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大使馆于1946年4月由重庆迁来南京。由于美国在国共对立双方中充当调停人的角色,因而美国大使馆也就成了世人瞩目的焦点。1936年9月,美国政府任命詹森为首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抗战前的美国大使馆设在上海路82号,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大使,接替詹森。大使馆馆址迁到西康路,原上海路馆舍改为新闻处。西康路美国大使馆馆舍由三幢造型相同、规模相等的西式楼房和三幢西式平房构成,依山坡地势而建。建于1946年,三幢馆舍为公寓式建筑,砖石结构,高二层,另有地下室一层,每幢楼房建筑面积936平方米。正立面中部为门廊、阳台,四面坡屋顶,屋脊两侧及后部竖有用来取暖的壁炉……[详细]
北京西路44号民国建筑(贺耀祖旧居)
  北京西路44号印度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为贺耀祖,化名贺贵年,于1935在此购地1484.3平方米,并建有砖混结构的西式二层楼房2幢,西式三层楼房1幢,西式平房多间,计建筑面积817.9平方米,1946年11月至1950年4月租与印度大使馆。后该处由市房产局代管。目前,此处现有房屋仅有主楼1幢,其楼坐北朝南,中部三层,小平顶,青瓦,四周为二层平顶,黄色拉毛外墙,白色勒角,整幢建筑,造型新颖,为西方庭院式别墅,建筑面积约320平方米,现该处为公安厅干部住宅,房产权为鼓楼区房产经营公司。贺耀祖又名贺贵严、贺贵年(1889-1961年)湖南宁乡人,留学日本,与何应钦,谷正伦等为同学,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6年毕业回国后历任团、旅、师、军长,京沪卫成区司令,湖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1935年……[详细]
中山陵仰止亭
  中山陵仰止亭 南京仰止亭坐落在中山陵东面二道沟北的梅岭上,东与光化亭相邻,南与流徽榭相望,是中山陵园内唯一的由个人捐建的纪念性建筑。 仰止亭建于1931年,1932年秋落成。由著名建筑师刘敦桢设计,叶恭绰捐资建造。亭为正方形,四角攒尖顶,亭高6.7米,边长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面覆蓝色琉璃瓦,朱红色立柱,梁柱、额枋、雀替、檐椽、藻井等均施有彩绘。四周台阶用苏州花岗岩砌筑。亭子的南面额枋-有“仰止亭”三字.系由叶恭绰亲笔题写。“仰止”二字出自《诗经·小雅》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句,寄托了叶恭绰先生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叶恭绰(1881-1968年),字誉虎,号遐庵,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次长、交通总长。1922年,孙中山聘其为广东政府财政部长和建设部长。……[详细]
浦口明因寺
  明因寺在浦口区桥林镇东北的乌龙山下,始建于元代至元元年(133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桥林镇古名“石碛桥镇”,东滨长江,西北部山峦起伏,石碛河横穿而过,把古镇分为南北两部分。昔日,古镇寺庙林立,其中最为闻名的当以明因寺为首。明因寺原址已改为桥林中学、小学的校址,1997年易地重建。重建后的明因寺占地数十亩,有大雄宝殿、藏经楼、禅堂、罗汉堂等建筑,十分雄伟壮观。明因寺起初由正建和尚独力募捐建成,后为当时高僧、乌江县非渡和尚的阅经寺。继而有通明法师与江南高僧在此开坛、传戒、说法.誉满大江南北。后其徒宋权、宋镜等感其恩德,遂募捐重建该寺。清咸丰(1851~1861年)年间,明因寺不幸毁于战火。同治(1862~1874年)年间得以重建。重建后的明因寺占地数十亩,有大雄宝殿、藏经楼、禅堂、罗……[详细]
南京天妃宫
  南京天妃宫南京天妃宫位于南京下关区狮子山麓,始建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从清咸丰三年至十一年的八年里南京天妃宫在战乱中屡遭毁坏。新建成的南京天妃宫位于南京下关区狮子山西南麓,护城河以东,占地约一万七千平方米,整个建筑群采用明代官式建筑的形制和风格,主要由东西两轴线建筑院落组成,西轴线为两进院落形式,主要设有天妃宫大殿及两侧配殿;东轴线为单进院落,主要设有观音殿、碑亭和两侧配殿。建成后的天妃宫恢复了明代天妃宫的主要建筑,成为吸引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祈福之地。据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利而归后,为感谢天妃保佑海上平安,奏请皇帝加封妈祖。明成祖宣敕建造“龙江天妃宫”,并亲撰天妃宫之碑文,加封天妃为“护国庇民妙灵照应弘仁普济天妃”,同时正式将天妃庙赐额为:“弘仁普济天妃之宫”。南京天妃宫建成后,成……[详细]
沘江古桥梁群
  云龙保存的桥梁从最古老原始的溜索、藤桥到现代化的钢桁桥,其种类之繁,建筑形式之多样,完全可以组成一座桥梁的博物馆,素有“云龙古桥冠全滇”之称,堪称“古桥梁艺术博物馆”。2013年,沘江古桥梁群被列为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龙的桥梁具有“浮、梁、吊、拱”四大基本特性。这四大桥型是一切桥梁的鼻祖,如今世界上千姿百态的桥梁就是由此派生延演而来的。其中除浮桥是在沘江枯水季节临时搭建外,其余都是永久性桥梁。这些各种类型的桥梁大都集中在沘江流域及其支流之上,形成古桥梁群,如今还保存有各种类型的古桥近百座,有较大价值的42座。沘江上的古桥梁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丰富,从原始简单的桥梁到大跨度、建筑工艺复杂的桥梁,可以组成一部古代桥梁的发展史,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