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摩崖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摩崖篇

太鹤山摩崖题记
  太鹤山摩崖题记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太鹤山原名“青田山”,位于青田县鹤城镇北0.5公里处,海拔144.1米,总面积200余亩,因古时白鹤在此栖息而得名,相传唐代叶法善曾在此炼丹,“青田山洞”被唐代道家称为第三十洞天,在主景混元峰南面岩壁和其周边布勒有自宋至清代的名人和官吏等遗墨的摩崖题记15处,有题名、题诗和人物刻像三类,包括明天启三年(1623年)郑奎光画刻的“杨枝观世音像”。 太鹤山摩崖题记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详细]
龙拖湾摩崖造像
  龙拖湾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城东南3.50公里的蒲砚村古佛山,主要分布于龙拖湾、庵子岩、土地嘴、石马庵4处相邻的地点。龙拖湾在古佛山西麓、有南北朝至唐、宋造像10龛80尊,北朝西凉嘉兴元年(417年)摩崖题名碑1通,南北朝造像:《佛说月上女经》,唐代造像:男观音,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二飞天,宋代造像:一佛二弟子二力士五供养人。庵子岩在古佛山东麓,明代造像3龛34尊,石窟高4.30米,宽4.70米,深1.90米,造西方三圣、天王、童子31尊,有成化十九年(1483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题记。…[详细]
北山院摩崖造像及刻经
  北山院建筑相当宏伟,殿内有就山势开凿的石刻大佛一尊,大佛为半身,仅头部就高4米、宽4.5米,两侧有十八罗汉。殿后石壁摩崖造像也极为壮观。北山院所在地魏城,历史悠久,西魏建县,唐属绵州,处在四川通往北方的重要驿道金牛道中段。因此,北山院自建成后,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到宋神宗时期,当朝政府曾拨专款对北山院及唐代摩崖造像进行维护,清朝政府也曾对此进行维修。到上世纪60年代,为避免风雨对摩崖造像的影响,绵阳地区曾专门拨款在石壁上修建房屋。1985年,北山院摩崖造像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外延300米至顶北山玉珠村与先锋村交界处,向南外延300米至北山鱼柳嘴,向西外延30…[详细]
翔龙山摩崖造像
  翔龙山摩崖造像在内江市区玉带溪畔内江市人民政府侧。沿翔龙山崖约100米高、200米长的石壁上,现保留有唐、宋至民国时期摩崖造像54窟,大小造像400余躯,大者高约8米,小者仅数寸,风格古朴。另有1龛石刻,分为3级,上两级分12格,下为通级,长约3米,宽约2米,造像150余躯,精巧别致,栩栩如生。有题刻十余处,其中有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干青年时代所书诗刻1方,高154厘米,宽82厘米,刚劲古朴,是研究张大干书法演变的珍品。此外,有清末民初邑人曾庆昌、陈鸣蛮、邱特澄等书画家的书刻题诗多处。2013年5月,翔龙山摩崖造像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人防工事,南至翔龙山崖壁,西至第…[详细]
双门洞摩崖
  双门洞摩崖位于长屿硐天风景区之双门洞外洞四壁上,总面积约50平方米。共有摩崖四处:“云月往来”摩崖,行书,阴刻,正文“云月往来”竖列一行,右款为“民国十有五年岁在丙寅孟秋”,左款为“慕虞闻韶题”。“酷暑绝迹”摩崖,行书,阴刻,城关张燮敖书。“亦一洞天”摩崖,篆书,阴刻,正文“亦一洞天”,横列一行,左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有四年八月建瓯李瑞年题时黄岩许耀庚金华吴嘉宾温岭闻韶同游”。“削壁重扉”摩崖,楷书,阴刻,正文“削壁重扉”,横列一行,左款为“李伯迪题”。双门洞摩崖多而集中,具有一定的历史人物与艺术价值。…[详细]
泉源寺摩崖造像
  泉源寺摩崖造像位于临沂市尚岩镇驻地北约2.5公里安庄村后,文峰山西侧。石刻造像位于东西长约200米、高约20米的高低起伏的天然崖壁上,刻佛、菩萨造像15尊,佛造像多为坐姿,菩萨多立姿,高矮大小不同,或组刻在一块石面上,或单一刻造,为龛中刻像,龛外做题记,难以辨识,佛像石刻在文革中遭破残坏,多数面貌损坏,西部有一处二龙戏珠刻石造像,东部有一组佛、菩萨造像,气势恢弘,保存较好。泉源寺摩崖造像,对于研究鲁南地区佛像文化发展史、石刻造像艺术有重要的意义。泉源寺摩崖造像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千佛院摩崖造像
  千佛院摩崖造像在县城西南15公里处,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处从西坊村口源溪而行,山谷植被茂盛,一线清流,时上时下。春天,千山吐绿,百花竟放,生机盎然;夏天,树木葱茏,甚是凉爽;秋天,满山遍野,五颜六色,沿途美景,使人目不暇接。引人入胜的是到了山谷尽头的-帽山,近40平方米的石崖上雕凿了一千多尊佛像,最大的一尊像位于正中上方。余下一千多尊小佛像,喜、怒、哀、乐、忧、愁、怨、恨,诸多形态,千佛千面,绝无雷同。此处集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于一体,内容丰富,实为游览访胜之绝佳去处。…[详细]
卧佛寺摩崖造像
  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唐县白合镇柏山村卧佛寺水库内,凿于一处高约6米、南北向面西的硅质石灰岩峭壁上。据卧佛像左侧题记记载,此石刻开凿于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6年)。卧佛摩崖造像现存大小窟龛95龛,造像138尊,为一处以释迦牟尼涅槃经变相为主体的大型摩崖龛群。其中卧佛造像长达4.5米,为河北省现存最大的石质卧佛造像。涅槃经变相中刻划的众弟子,形象生动,形态各异,较好的表达了佛祖涅槃之际的肃穆哀伤气氛。其余诸龛造像也均雕工细腻,线条流畅,表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是我国北方极为罕见的大型北宋石刻群。…[详细]
普陀岩摩崖造像
  东兴区高梁镇清溪村一组的普陀崖上,有一处长约15米、高约5米的石壁,石壁上有近300余尊雕刻精美、布局合理的摩崖造像,历经风吹日晒后,看上去依旧雄伟壮观。普陀岩在当地又被村民称为“狮子山”,和它紧紧相连的两座山峰,当地村民分别称其为“大锅盖山”和“小锅盖山”。在大小锅盖山的崖壁上,也零星地分布有一些摩崖石刻造像,它们和狮子山上的摩崖造像共同构成了清溪村里的摩崖石刻造像群。作为摩崖造像中一颗闪耀的明珠,普陀岩摩崖造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而被列入了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村民文学才柴山地,南至清溪村1社曾凡成柴山地,西至清溪村8社村民雷世东自留地,北至清溪村8社公路外侧。建设控制…[详细]
沙庵寺摩崖造像
  沙庵寺摩崖造像位于襄垣县西营镇吴北村北沙庵山南壁。坐南朝北,东西长8.5米,高4.5米,面积约38.25平方米。其雕凿手法和衣纹风格可断定为北魏遗存,由西向东分布六龛,西壁一龛保存完整,长方形火焰纹,龛高0.78米、宽0.80米,内雕一佛二菩萨,佛像高0.52米、座宽0.28 米、座高0.20 米、菩萨高0.32米,主尊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内着僧祗支,外着通领袈裟。袈裟下摆搭于左手之上,手结说法印。协侍菩萨双手合十立于仰莲座上。其余造像大多模糊不清。沙庵寺已毁,仅存部分基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