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摩崖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摩崖篇

重龙山摩崖造像
  资中县重龙山位于城东北一里处,有明代所建永庆寺等古殿宇及隋唐刻摩崖造像达160龛,1648尊,大都保存完好。造像旁还有许多自唐以来的名人题记题词。永庆寺现有藏品1700余件,包括苏东坡,黄庭坚等名人的书法碑及袁牧,曾国藩,张大千的书画。以黄庭坚的《幽兰赋》碑最为名贵,是稀世珍品。2019年10月7日,重龙山摩崖造像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东南至上山石梯道,西南至重龙山围墙,北至石厂和古北岩上路道外沿线,东北至君子泉岩顶路道外沿线、-祠基脚外沿线。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至上永庆寺公路,南至围墙,西至山脚,北至上重龙山公路。…[详细]
佛爷崖摩崖造像
  佛爷崖摩崖造像位于陇南市徽县水阳镇姚家山村。石崖坐东朝西,高5米,宽8米,崖面浮雕造像共计18尊,均位于一座浮雕的仿帐形大龛内,居中为4个并列开凿的大龛,每龛内一坐佛,龛外诸小龛内浮雕胁侍菩萨像,帐外两侧各雕1尊-力士。佛爷崖摩崖造像在风格、题材、组合、雕刻技法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隋唐时代特征,在人物装饰方面又呈现出浓郁的陇南地方特色,对于研究唐宋时期陇蜀之间交通线路、佛教信仰、石窟艺术的交流传播等具有一定研究价值。1990年被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摩崖造像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米。…[详细]
理明窝摩崖造像
  理明窝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六工山之阳半山腰处,呈“一”字形东西向排列,长14米,共有大小造像49尊,均为唐代造像。其中最高者176厘米,最小者仅有10厘米。造像分三个时期,第一期“长安之年”造像,主要为阿弥陀佛三尊大佛像。均著双领下垂式衣,质薄贴体,面相丰腴,眉眼细长,身体上宽下窄,呈现出强健的力度美感。头光为双层桃形火焰纹并施彩绘,内层有化佛七尊。第二期“开元八年”造像,除形象稍逊于第一期外,特点基本一致。第三期“咸通十四年”造像,衣纹呈粗泥条状,头似圆球,身体面相圆胖,面容较丑陋,体现出唐代造像走向衰落的特点。理明窝摩崖造像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胜千佛岩摩崖造像
  千佛岩摩崖造像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建造。长约14.4米,高约7.2米的一片石岩上,顶端浅浮雕高3寸许的小佛像千余遵。岩中一龛刻释迦,高2.8米,文殊、普贤分坐两侧,各高2.26米。龛上的小飞天,生动简练,近似敦煌。龛下正面浮雕乐伎一排4个。龛外两旁刻供养诸菩萨,高1.5米。所刻诸佛像均比例适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经上造像构为一整体,紧接此整体右侧,另刻一高2.28米大腹便便的布袋和尚,憨态生动。保护范围:造像龛壁向北、向南外延20米,向上至千佛岩崖顶,向下至千佛岩庙宇。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南、向北各外延10米,上下各外延20米。…[详细]
朱峰沟摩崖造像
  位于银川西30余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马莲口内,造像在沟北侧一块巨大的石壁上。造像面积约十平方米。中间长方形佛龛内为释迦牟尼浮雕像,高2米,宽1.28米。圆面大耳,袒胸披肩。左手屈于腹前,右手垂于膝上,呈全跌坐坐于莲花台上。左面为老子线刻像,高2.2米,宽1.1米,头戴道冠,长冉飘胸,扶膝而坐;右边是孔子线刻像,高2.4米,宽1.3米。头束发,右手扶膝,盘腿而坐。造像的年代待定。但雕刻手法纯熟,形象生动,不仅是贺兰山一处大型的石刻艺术,也上研究我市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1993年4月24日,由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银川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斗笠崖摩崖题刻
  斗笠崖摩崖题刻位于安陆市雷公镇白兆村白兆山西麓斗笠崖.共3题,均阴刻楷书,为游人题记。一题刻于北宋熙宁十年(1068),幅面高0.45米,宽0.49米,文4行17字:“郑獬张僧文莹同游熙宁戊申九月六日”;一题刻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高0.55米,幅面宽1.45米,文8行48字:“德安知府龠游教授林琨千户吴经赵琮生员韩署杨汝荣胡东阳赵玺僧续灯宗睿从明正德十二年八月廿五日题”;一题刻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幅面高0.75米,宽0.66米。中书“白云泉”3字,左书3行24字:“山(人程健斋)引逸灵太守至此品泉时光绪戊申四月十五日。”(第三批)…[详细]
七岩山摩崖造像
  七岩山摩崖造像,位于定襄县南王乡黄场峪村东南约1000米处。位于沟两侧崖壁上,现存东魏、北齐和唐代摩崖造像及石窟共9处。七中石窟5处,摩崖造像4处,大小佛教造像1200余尊。造像面积约27平方米。据《定襄金石考》记载:最早的造像及碑记为北魏神龟二年(519),现存无。现存最早的摩崖造像及题记为东魏天平三年(536),为僧人慧端等刊石。另有北齐天保七年(556)广武令赵郎奴等刊立造像及题记和唐先天二年(713)造像及题记。石窟主要为佛殿窟和禅窟,造像题材为七佛、千佛和涅槃像等。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仁达摩崖造像
  仁达摩崖造像位于察雅县旺布乡境内丹玛山崖,造于公元804年。造像的主要部分位于仁达殿内,正中是近2米高的大日如来佛,左右分别有8个随行弟子和2个飞天神女。在佛像左边和下部共有31行吐蕃时期古藏文,在佛像左下方约有60多个汉字,其内容涉及吐蕃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文字等诸多方面,还有线刻的护贝龙王。整组造像依山雕凿、比例均匀、布局合理、造型大方,是极为珍贵的吐蕃时期石刻艺术品。察雅仁达摩崖造像是目前康区一带发现的最早、最为完整的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2019年10月7日,仁达摩崖造像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紫霞峰摩崖造像及石刻
  紫霞峰摩崖造像及石刻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泸州市叙永县城东北12公里紫霞峰。北宋时期始筑庙,道、佛并存。山上有一摩崖像圆觉洞,洞高2.5米,深3.4米。宽2米。洞内造像15尊,正中3尊佛像,两侧6尊佛像。紫霞峰上有摩崖题刻42处,为明、清以来题记。字径最大者3米,最小者0.5米,有拓书北宋书法家米芾“第一山”、仿朱熹书法“霁雪”、清代内江进士王果所书“红岩”、抗日名将陈明仁所题“填海补天”,另有“别有洞天”、“秀锁双城”、“天外奇峰”等题词,风格各异,耐人寻味。保护范围:造像及石刻题记岩体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详细]
石梁摩崖题记
  石梁摩崖题记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石梁,又名石桥,在天台县城东北17.5公里的山谷中,石桥周围的岩壁上有历代摩崖题记30余处,主要有:宋天台县令丁大荣篆书“盖竹洞天”、明甘雨隶书“飞梁悬瀑”、石纶正书“大观”、陈橘“神龙掉尾”、王榭行书“星桥胜概”、清刘(王敖)“前度又来”、曹抡选隶书“万山关健”、康有为正书“石梁飞瀑”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石梁西首有五百罗汉铜殿,铸造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由太监徐贵等施助,殿内壁三面铸有五百罗汉渡海浮雕,面相无一雷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