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文物古迹介绍

金铙山建筑群
  金铙山建筑群位于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年代为明。建于明代。由龙王庙、五谷庙、土地庙三处建筑组成,均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347.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3.32平方米。龙王庙依鹰嘴岩巨石而建,单坡顶,前墙块石砌筑,供奉龙王。五谷庙由院埕、庙宇组成,建筑墙体、屋面、石龛的构件均为石质,供奉五谷神。土地庙墙体、屋面的构件亦为石质,内设有石刻牌位,供奉土地公。为当地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祈福、祭祀的重要场所。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至整个白石顶。……[详细]
山坊闽北红军独立师第一团驻地旧址群
  山坊闽北红军独立师第一团驻地旧址群位于将乐县大源乡山坊村,年代为1936年。由谢氏家庙、富贵房祖厝、谢氏大院组成,整体格局保存较好,总占地面积16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99平方米。1935年初,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率独立师第一团向将乐、邵武、泰宁三角地带挺进,揭开了创建将乐九仙山游击根据地的序幕。1936年5月,黄立贵、马长炎分别率领第二、第六纵队在将乐进行游击活动,大源成为闽北红军游击队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游击队在大源山坊村谢氏家庙建立闽北红军独立师第一团党支部、谢氏大院建立游击队营地、富贵房祖厝建立起秘密的地下交通情报点。闽北红军独立师于1938年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北上抗日。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旧址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旧址群
  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旧址群位于永安市大湖镇大湖村、坑源村,年代为1939—1945年。由赖荣厝、大厝、上晶厝、赖氏家庙、若驹公房组成,总建筑面积9822平方米。前身为1903年陈宝琛在福州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1936年与省立莆田、尤溪等 4校合并为省立师范学校,1938年迁至永安文庙;1939年由于日军轰炸永安,省立师范紧急迁往永安大湖,1942年改为福建省立永安师范学校;1945年10月迁回福州。赖荣厝、大厝、上晶厝、赖氏家庙、若驹公房为省立师范在大湖期间的校舍。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旧址群是永安抗战文化形成、发展、壮大的重要见证。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赖荣厝、大厝、上晶厝、赖氏家庙、若驹公房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桂峰蔡氏宗庙
  桂峰蔡氏宗庙位于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年代为清。由蔡氏宗祠与祖庙两处建筑组成。宗祠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坐南朝北,建筑面积421平方米。由门前空坪、门楼、内空坪及石旗杆、内台阶、高台明、下堂、中天井、厢房、正堂、后花台、水井等组成。祖庙始建于明末,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建,坐南朝北,建筑面积967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由空坪、照壁、石旗杆林、下堂、中天井、廊庑、高台明、正堂、五级后花台、两口小水井、两侧石护坡、花园等组成。……[详细]
姚坊村“瑞启麟书”堂
  姚坊村“瑞启麟书”堂位于灵地镇姚坊村,年代为清代,面积为1319平方米,类别为宅第民居。2018年7月30日公布为清流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墙四周外延5米。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再外延20米。……[详细]
陈塘红军第四医院后勤部旧址新厝里
  陈塘红军第四医院后勤部旧址新厝里位于宁化县石壁镇陈塘村,年代为1933年。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为1037.98平方米。由畔池、前坪、大门、门廊、天井、对厅、主堂、后厅、厢房及两侧横屋组成。1933年初,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陈塘设立红军第四医院,主要收治在东线战斗中的伤病员,其中后勤部设于陈塘村新厝里。……[详细]
宫边红粬窖群遗址
  宫边红粬窖群遗址位于大田县建设镇建忠村,年代为明至清。创建于明末,延续生产至今。分布于笔架山,现存200多个窖口,沿垄沟边缘岩壁开凿,洞内为纵向长方形空间,洞口以毛石、条块石、砖木垒砌,内壁保留原岩壁,地面以黄土、谷壳叠加、平整、拍实、烘烤而成。附属文物有窖前水洗、晾干、存放、柴草空间,窖间存有岭道、古井、古墓、土地庙等遗迹。宫边红粬制作是明末吴氏祖先独创的工艺,所生产的红粬是永安吉山红、清流玉露红、尤溪坂面红等红酒的主要原料。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至笔架山西南山麓,宫边红粬坊所在山谷顶部;南至笔架山西南山麓与农田边界;西至宫边红粬坊所在西侧山谷西侧分水岭;东至宫边红粬坊所在东侧山谷东侧分水岭。……[详细]
黄石坑村翰林院
  黄石坑村翰林院位于长校镇黄石坑村,年代为清代,面积为334平方米,类别为坛庙祠堂。2018年7月30日公布为清流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墙四周外延5米。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详细]
209、儒美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儒美桥
  儒美桥位于济阳乡大儒村,年代为清。儒美桥属单孔石拱桥类建筑,清光绪七年至九年(公元1881-1883年)建造。桥为南北走向,单孔石砌条石结构,桥身单拱跨越,桥长40米,宽3.2米,高38米,桥面呈阶梯状,原有廊屋,为鹅卵石、毛石、花岗岩石砌至,花岗岩、砂岩条石起劵。该桥跨度、高度较大,桥面三级阶梯块状引桥与桥面就地取材,用材朴实。2017年2月27日,大田县人民政府公布儒美桥为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儒美桥东面外延10米,南面外延15米,西面外延10米,北面外延15米。……[详细]
西城卢家大院
  西城卢家大院年代:民国座落地点:尤溪县西城镇团结村简介:清末始建,为卢家祖屋,民国十六年(1927)扩建。二进砖木结构,由外濠沟、演兵场、山门、围墙、大坪、门厅、中堂、后跨院、正堂、后花台及东西护厝、堡楼、兵营等几部分组成,南北宽65米,东西长57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建筑面积3825平方米。1934年7月,栗裕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曾进驻卢家大院,保留有大量红军标语。保护范围:东面至西城镇文化站后门水沟,南面至罗厝鱼塘墙界,西面至凤形山脚围墙向西16米,北面至镇政府旧会场墙界。2009年,西城卢家大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长校红军旧址
  长校红军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年代为1931年。简介:1931年1月,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一团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团发动群众开展分田分地运动,设李中庆祖祠为红三十四师101团团部,李岳亮祖祠为红三十四师101团医院,并在李中庆祖祠及李岳亮祖祠内留下落款为红十二军三十四师的大量红军标语。其中“实行土地革命!”、“红军是农民自己的军队!”、“猛烈扩大红军武装,保护秋收!”等红军标语充分体现了红军各个时期的工作方针及内容。2018年,长校红军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大源革命旧址群
  大源革命旧址群位于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年代为1931-1934年。简介:由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戴氏官厅)、大源乡农会旧址(戴氏宗祠)、大源乡游击队队部旧址(严氏宗祠)和红军重要通道旧址(镇安桥)等组成,分布面积6000平方米。大源村是泰宁县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乡之一,1931年6月大源就成立了红色政权——乡革命委员会及农会、工会、共青团和游击队等群众组织,并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为红军筹款筹粮等活动。1932年10月16日,朱德、周恩来等率领红一方面军发起建(宁)黎(川)泰(宁)战役,其中红22军途径大源村向泰宁县城进发。1934年3月22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重要战役之一新桥反击战正式打响,大源村成为前沿阵地。2018年,大源革命旧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详细]
胡坊红军旧址群
  胡坊红军旧址群位于明溪县胡坊镇胡坊村,年代为1933年。简介:由苏家大厝、广西会馆、李家祖屋、李家大院等建筑组成,均为清代建筑。1931年6月,红一方面军第四军十三师在师长粟裕、政委高自立的率领下进驻胡坊。1933年,胡坊成立红色政权工农革命委员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红四军十三师宋任穷部三十九团、红七军十九师肖劲光部五十五团将胡坊村苏家大厝作为团部驻地。彭德怀、王稼祥等无产阶级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至今李家大院墙上还保留着“打倒帝国主义,彻底平分土地”的大幅石灰标语。2018年,胡坊红军旧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赖安村黄景波祖屋
  赖安村黄景波祖屋位于赖坊镇赖安村,年代为清代,面积为293平方米,类别为宅第民居。2018年7月30日公布为清流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墙四周外延5米。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详细]
水尾革命旧址群
  水尾革命旧址群位于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年代为1934-1935年。简介:旧址群包括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旧址、苏区银行旧址、红军医院旧址、苏区兵工厂旧址、建宁县苏维埃政府、红军被服厂旧址等6处。旧址群见证了1934年5月至1935年3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 广昌和建宁县城失守后,闽赣第二作战分区、闽赣两省建宁、宁化、广昌三县游击队、闽赣基干游击队在建宁西南部和闽赣边区进行反“围剿”和反“清剿”的游击斗争历史。这些旧址外墙尚有苏区时期留存下来的较清晰的革命宣传漫画和革命标语。2018年,水尾革命旧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少共国际师马洪旧址
  少共国际师马洪旧址位于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旧址包括逢源堂和作求堂,均始建于清。洪田是永安连接中央苏区的重要枢纽,是筹粮筹款、转运资材的重要集散地。多支红军部队多次进入洪田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农工会、农会、反帝拥苏风吹草动盟会、互济会,成立了赤卫队、儿童团等组织,发动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少共国际师曾进驻马洪村逢源堂开展宣传等活动,留下众多的标语,现尚存红军标语近200多条;红十五师在作求堂设立指挥部和战时医院,现保存较为完好的红军标语还有近60条。2018年,少共国际师马洪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逢源堂:东至文川溪,南至廖玉洪住宅,西至永武高速路,北至农田。作求堂:东至廖玉堆宅,西至廖金席田边,南至文川溪北岸,北至永武高速公路。……[详细]
小陶革命旧址群
  小陶革命旧址群位于永安县小陶镇垇头村、美坂村、石丰村、小陶村、吴地村、寨中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包括北上抗日先遣队驻扎点暨红一军团垇头战区指挥部旧址善庆堂和仁和堂,红九军团指挥部旧址管辉彩老厝,红一军团二师指挥部旧址瓦窑头厝,红军临时战地医院旧址吴氏宗祠万兴堂,红一军团驻扎点积庆堂、树德堂、肇光堂,东方军暨北上抗日先遣队驻扎点树荆堂,张家山苏维埃旧址及小陶战斗矮岭遗址等。各旧址墙上多有红军标语,矮岭战斗遗址保留着战壕和红军墓。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决定以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在红九军团的护送下,从瑞金出发,经长汀、连城等地,于7月15日进入永安小陶。同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抗日先遣队即以传单……[详细]
赖安村镇安门
  赖安村镇安门位于赖坊镇赖安村,年代为明代,面积为7平方米,类别为城坦城楼。2018年7月30日公布为清流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墙四周外延5米。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详细]
积善侍郎墓遗址
  积善侍郎墓遗址位于将乐县古镛镇积善村,年代为南宋。简介:2003年考古发掘。墓葬由围垄、墓坪、墓室、神道、享堂遗迹和五级墓埕组成,墓前尚存有石翁仲及石虎、石马、石羊等。墓园长100余米,宽30余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2013年,积善侍郎墓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边沿各外延30米。……[详细]
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会址—南阳堂
  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会址—南阳堂位于均溪镇京口村,年代为清。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会址—南阳堂属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为京口村叶氏祠堂,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16米,通进深18米。由门亭、矮围墙、墙内空坪、中天井、正堂及两边厢房组成;正堂面阔3间,进深7柱,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正堂明间正中设神龛,供奉祖先牌位,龛上枋挂“南阳堂”匾额。1929年初,叶炎煌接受厦门市委的委派,返回家乡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中共大田特支。南阳堂是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主要活动地点之一,中共大田特支多次在此举行重要会议,策划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废除屯田等斗争,在大田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见证了现代史上大田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篇章,是大田共产党的“摇篮”,也是大田革命的历史坐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