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41、龙门香山寺 AAAA
龙门香山寺
  龙门香山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紧邻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武则天称帝时重修该寺,并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白居易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2003年,香山寺第五次修复,借鉴唐代风格,对蒋宋楼,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作为历史文物予以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香山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香山寺微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详细]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共分为13大功能区域,其中包括:博览会展区、竹类植物展区、蜡梅文化展区、休闲度假区、热带植物展区、生态科普展区、名优花木示范区、盆景文化展区、旅游接待区、花卉观赏区、儿童乐园区、针叶植物展区、系列景观区等。花博园具备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和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共分为13大功能区域,其中包括:博览会展区、竹类植物展区、蜡梅文化展区、休闲度假区、热带植物展区、生态科普展区、名优花木示范区、盆景文化展区、旅游接待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区、花卉观赏区、儿童乐园区、针叶植物展区、系列景观区等。花博园具备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和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  花博园占地面积1500亩,南北长600米,东西长1600米,始建于2002年3月,2002年9月竣工。由……[详细]
43、商丘古城 AAAA
商丘古城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故事,这段神奇动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商丘古城。说起美丽的商丘古城,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在这座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距今已近五百年的历史了,“商丘”“睢阳”“宋国”“南京”“归德府”这些商丘历史上每一个时期的名称,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它悠久辉煌的历史。商丘古城,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又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重点旅游景区之一,是陇海和京九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商丘古城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城撂城三大特点,全城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九十三条街道形如棋盘,内城地势呈龟背状,中间高,四周低,略向南倾斜。内城四周城墙耸立,巍巍壮观,古城四面环水,仅有四门与外界相通,从空中看古……[详细]
44、仓房香严寺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房香严寺
  淅川香严寺又名长寿寺、香严长寿寺、显通禅寺,中原四大名刹之一。淅川香严寺地处淅川县城南40千米的仓房镇境内,东临龙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岭,南拱面山,整个地形若莲花状,该寺居正中。淅川香严寺始建于唐朝,原有两座禅院,“一在白岩万山环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谓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库水淹没,现仅存上寺。上寺位于仓房镇西北4千米处,淅川香严寺坐落在龙山岭南的群山环抱之中。淅川香严寺原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曾有僧众数百人,有“千顷香岩”之称。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香岩寺始建于唐”。又据《淅川香严禅寺中兴碑记》,淅川香严寺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勅赐长寿,其以香岩传,由国师入塔时,异香百里,经月不散”,故亦称“香岩长寿寺”。其后屡废屡建,今日上寺基本为清代建筑风格。-开元……[详细]
45、戚城遗址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城遗址
  戚城遗址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濮阳市,它是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卫国的重要城邑遗址,年代为公元前11世纪~前476年。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戚城又称“孔悝城”,是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戚城又是卫国孙氏家族的采邑,孙氏家族权倾朝野,其立场的向背直接影响到卫国的政局和诸侯势力的均衡,所以……[详细]
46、羑里城遗址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羑里城遗址
  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城北2公里处,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发祥地。她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画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历史典故发生在这里,“逆境发愤”、“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源于此地。羑里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安阳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千多年前,殷纣王忌惮周族的日益强盛,契机以蓄意谋反为由将西伯侯姬昌软禁于荒村羑里,也就是如今的羑里城。姬昌当时年虽年事已高,但在被困的七年中,仍以顽强的毅力将伏羲先天八卦演易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爻,完成了《周易》这部举世闻名,千古不朽的著作。《周易》是中国文化最为古老的典籍之一,被列为五经之首,三千多年来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她以占筮的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详细]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
  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始建于2005年12月,位于隋唐洛阳城遗址。是以豫西地区地带性植物和隋唐城遗址文化为基础,坚持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是游客和市民群众观光赏花、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占地面积2864亩。园内建设有千姿牡丹园、野趣水景园、木兰琼花园、百草园、梅园、竹园、桂花园等17个专类园区。其中,千姿牡丹园占地327亩,由百花园、九色园、特色园和科技示范园组成,共种植九大色系牡丹1200多个品种27万多株。同时,通过置石、园林小品等艺术手法,以楹联、雕刻等形式,对赞美洛阳牡丹的诗词、典故等进行了充分展示,丰富了牡丹文化内涵,是目前全市牡丹品种最多、花色最全、文化氛围最浓的牡丹园。全园植物种类达2000多种,绿地面积130多万平方米,水域面积近17万平方米,到处绿草如茵……[详细]
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陈官庄烈士陵园)
  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陵园座落于河南省永城市陈官庄,始建于1963年,占地约200亩。1974年陵园进行了第一次改扩建,投资800万元,先后建了24.6米高的烈士纪念碑、720平方米的淮海战役纪念馆、500平方米的烈士事迹陈列馆和1万平方米的烈士墓地。从2007年到2012年,陵园进行了第二次改扩建,投资8000万元,陆续建设了烈士公墓(包括600平方米的烈士遗骨地宫、10.5米高的标志碑、200米长的烈士名录墙,12位著名烈士雕像)、9160平方米的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730平方米的纪念碑碑廊(东侧碑廊内安装着340平方米《淮海大战》花岗岩浮雕,西侧碑廊安装着320平方米《军事家和开国上将》的汉白玉浮雕)、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青铜群雕等。陵……[详细]
西蒋村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位于安阳西21公里的蒋村乡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其地北倚寿安山,南临珠泉河,西近巍巍太行,东连华北平原,辉映于行山洹水间,尤具胜观。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年,前后营建近50年之久。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其中北区一路,建有二个四合院;中区四路,其中西三路为住宅区,每路前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东一路为马氏家庙,前后两个四合院;南区一路,其中轴线上亦为九门相照格局,前后亦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在中心建筑的东、西、南三侧则各建一排配房环卫。三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厅、堂、楼、廊、房、门等,共计308间。现有建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周围附属建筑还有马氏义庄、庢庄、文……[详细]
50、千唐志斋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唐志斋
  千唐志斋位于新安县铁门镇,是已故国民党起义将领张钫先生所营园林“蛰庐”的一部分。兴建于民国21~23年间(1932~1934年),包括15孔砖质窑洞、3个天井和1条走廊。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予以命名并用古篆题额。整个建筑里里外外,镶满了大大小小的墓志和书法、绘画石刻。现存各类藏石1413件,其中唐代1185件,宋代88件,明代30件,五代22件,北魏2件,隋2件,西晋1件,元1件,清2件,民国7件。此外,还存墓志盖19件及其他各类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碑碣54件。这些志石是由原斋主人张钫先生从民间各地,主要是洛阳一带搜集而来的。所获北魏志石归于佑任,唐志石归张之宝斋。他早年参加同盟会,是辛亥革命时期陕西新军起义的策动者之一。1965年病逝于北京寓邸,其墓也迁到庐内东北角。唐志石主身分形形……[详细]
51、康百万庄园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位居三大庄园之首,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该景区位于河南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庄园始建于明末清初,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此外康氏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历经四百年而不衰,成为豫商成功的典范,康百万庄园也被誉为“豫商家园”。“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巩义康家,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都被当地百姓称为“康百万”。1900……[详细]
52、洛阳关林庙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关林庙
  •这里埋葬着关羽的首级,是祭拜关二爷的圣地。•可以观赏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亲笔御匾。•庙内有一百多尊清代的石刻小狮子,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景点介绍在洛阳市城南约7公里的关林庙,规模不大,但是香火极旺,因为这里埋葬着蜀汉名将关羽关二爷的首级(头颅)。根据古代封建礼制,帝王墓为“陵”,王侯将相墓为“冢”,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称为“林”。两千年来,关羽的地位从王侯一直上升到武圣人,能与“关林”相媲美的也只有山东曲阜的孔林。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开始建庙种植柏树,清朝乾隆年间(1735—1799年)加以扩建,基本形成如今的关林庙的规模。关林庙的建筑规格是按照传统的宫殿式修建的,游客进入关林大门后,步行沿着中轴线向前游览,依次可以看到关林庙……[详细]
日月湖生态旅游景区
  日月湖生态旅游景区建设起源于对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属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示范工程,是永城市委市政府创新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而打造的高端生态休闲旅游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它地处永城市新城区、老城区和产业集聚区之间,总规划面积为24平方公里,其中包括6平方公里水面、6平方公里的绿地、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和6平方公里生态农业用地。景区于2009年12月28日开工,计划总投资为10亿元,其中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资金3.86亿元,永煤集团3.6亿元,省地质环境治理资金9133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63亿元。整个工程分为四个工期,目前正在进行三期工程,截止目前已完成土方2500万立方米,形成水面5000余亩,铺修道路14.7公里,园林绿化1700亩,种植各类树木5.4万棵。生态……[详细]
54、黄帝故里 AAAA
黄帝故里
  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如今的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被评为国家AA-景区。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祠前广场、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乾坤浮雕圆盘”立于中道……[详细]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
  “一部浩瀚隋唐史,诉尽千年不解缘”,这里中国古代史中辉煌灿烂的一笔,是政治经济辉煌的体现,是文化风俗丰富多彩的集成。这里还是唐、五代、北宋沿用五百余年的都城核心区域,是隋唐洛阳城,是神都洛阳最辉煌的见证。公元690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号“圣神皇帝”,定都于“神都”洛阳。隋唐洛阳城以洛水为银河,里坊作星辰,宫城为北斗,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其中明堂、天堂作为女皇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被称作“宫城区”的核心所在。明堂,为古代帝王政教之所。洛阳明堂起于睿宗垂拱中,削于玄宗开元末,武周是明堂历史中辉煌的一部分,大唐贯彻了整个明堂历史。武则天时期正殿,包罗万象,是武周时期皇家礼制和政治意义的体现。现今的明堂核心保护展示中心柱古遗址,由周边辐射的八个展厅……[详细]
56、新安函谷关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安函谷关
  时代:西汉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是西汉时期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较早的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重要关隘,也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有着重大意义的丝绸之路的第一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丝绸之路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处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2000年9月25日,汉函谷关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遗名单》。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颛顼帝喾陵(二帝陵)
  颛顼帝喾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俗称“二帝陵”,民间称“高王庙”,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陵地占地面积350余亩,南北长2050米,东西宽1060米。陵地古属东郡濮阳,金大定七年(1167年)划归滑县,1940年划归新置的高陵县,1949年划入内黄县。史载二帝葬于“鲋山之阳”,即指此处。封土冢南北长约65米,东西宽约54米,顶高25米,陵墓底部都残存有高1米左右的砖砌陵墙,南面陵墙上分别镶嵌有“颛顼陵”和“帝喾陵”石碑各一通。院中元代石碑记载,砖砌围墙系元代天历二年重修时所筑。在二帝陵庙之前的高台地上,还残存有元代至元十一年重修的陵庙拜殿和左右配殿。近几年,在拜殿和配殿前后清理出历代碑碣165通。为元、明、清时期的遗物,内容多为历代王朝派遣特……[详细]
58、黄国故城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国故城
  黄国故城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城西约6公里的的隆古乡,城址位于淮河南岸,小潢河之西。黄国乃西周封国,嬴姓子爵,颛帝曾孙陆终之后,位居诸封国要冲。故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城墙系夯土筑成,夯土中包含有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遗物,东墙长1650米,西墙长1550米,南墙长1800米,北墙长1720米。墙宽10~25米,基宽59米,残存高5~7米。已可确认的城门遗迹有3处,其中西墙中门墙体加宽,且内凹呈“U”字形,显然与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加强城门防御有关。城墙四周有护城壕,东墙外的城壕遗迹尚清晰可辨,壕宽约36米,低于现地表1米左右。城内中部沈店村附近有一夯土台基,俗称“黄君台”,平面呈方形,残高2~3米,面积约13000平方米,地表散存较多板瓦、筒瓦、瓦当及陶器残片,并有铜镞、蚁鼻钱出土,当系宫殿区所在……[详细]
59、仓颉陵遗址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颉陵遗址
  仓颉陵遗址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吴村。遗址上建有庙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碑文记述,对仓颉的供奉“历汉唐以来没有间断过”,可见汉唐以来这里已有陵庙建筑。明清两代,陵庙得到大规模整修兴建,现仅存明天启年间方碑两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历圣之宗”分别为明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题。享殿前檐石柱两根,上雕二龙戏珠和鱼龙变化图案,正面镌刻楹联:“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仓颉陵建筑在一处古文化遗址之上,这一遗址位于古繁水河道的阳台地上,面积约4000平方米。经考古钻探,地下有汉代和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层,充分表明,在上古时代,这里就是先民的一个聚居地。……[详细]
邓城叶氏庄园
  商水县叶氏庄园又名(叶氏住宅)位于因三国大将邓艾屯兵而得名的古镇邓城。距商水县城和周口市区均16公里。依靠水运而发家成为当地巨富的叶氏,从清康熙年间始,历时半个多世纪,耗银百余万两,完成了占地20000平方米,以三个大院为主的宏伟的叶氏庄园建筑群。现存由西向东的一号院,又称“三进堂楼院”,它以前、中、后三个院组成而得名,共有楼房96间;二号院为“五门照”,因具有大门到后坐楼五道门都在中轴线而称,现存楼房35间;三号院因地势高而称为“高门台”,现存楼房30间。叶氏庄园三处主体建筑,是我国典型的硬山式四合院组群建筑。整体气势恢宏,布局严谨合理,门楼威武高大,主楼富丽华贵。各院因功用而设计,高低有别,华淡相间,形成跌宕起伏,错落有致,但又不失其统一的建筑风格。建筑选材精良,做工精细,飞檐斗拱,珍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