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61、黄国故城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国故城
  黄国故城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城西约6公里的的隆古乡,城址位于淮河南岸,小潢河之西。黄国乃西周封国,嬴姓子爵,颛帝曾孙陆终之后,位居诸封国要冲。故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城墙系夯土筑成,夯土中包含有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遗物,东墙长1650米,西墙长1550米,南墙长1800米,北墙长1720米。墙宽10~25米,基宽59米,残存高5~7米。已可确认的城门遗迹有3处,其中西墙中门墙体加宽,且内凹呈“U”字形,显然与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加强城门防御有关。城墙四周有护城壕,东墙外的城壕遗迹尚清晰可辨,壕宽约36米,低于现地表1米左右。城内中部沈店村附近有一夯土台基,俗称“黄君台”,平面呈方形,残高2~3米,面积约13000平方米,地表散存较多板瓦、筒瓦、瓦当及陶器残片,并有铜镞、蚁鼻钱出土,当系宫殿区所在……[详细]
62、开封包公祠 AAAA
开封包公祠
  包拯(999~1062年)是北宋名臣,曾在中央政府当过管理财政的三司使,管理监察的御史中丞,最后逝于管理军事的枢密副使任上。他一生很长时间在中央机构任职,但最享盛名的是他于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至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共一年三个月权知开封府的时期。开封府因为宋太宗、真宗未即位前都曾任过知府(或称尹)、几位亲王也曾任过开封府尹,故号称南衙(唐代称中央政府为南衙)是政务繁杂、浩穰难治的地方。包拯自江宁府调任开封,时已59岁。他任地方官多年,在东京亦任官多时,熟知开封府的种种弊端。他在接受诉讼时,大胆革除旧习,洞开衙门,诉讼者可以不经吏役转手诉状,直接上堂递诉状,还可陈述事由,审判时不讲情面,皇亲国戚与民同罪。他任职时间虽短,敢于碰硬,拆除权贵们,特别是号称国丈的张尧佐等阻塞蔡河水道的亭……[详细]
63、仓颉陵遗址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颉陵遗址
  仓颉陵遗址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吴村。遗址上建有庙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碑文记述,对仓颉的供奉“历汉唐以来没有间断过”,可见汉唐以来这里已有陵庙建筑。明清两代,陵庙得到大规模整修兴建,现仅存明天启年间方碑两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历圣之宗”分别为明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题。享殿前檐石柱两根,上雕二龙戏珠和鱼龙变化图案,正面镌刻楹联:“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仓颉陵建筑在一处古文化遗址之上,这一遗址位于古繁水河道的阳台地上,面积约4000平方米。经考古钻探,地下有汉代和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层,充分表明,在上古时代,这里就是先民的一个聚居地。……[详细]
邓城叶氏庄园
  商水县叶氏庄园又名(叶氏住宅)位于因三国大将邓艾屯兵而得名的古镇邓城。距商水县城和周口市区均16公里。依靠水运而发家成为当地巨富的叶氏,从清康熙年间始,历时半个多世纪,耗银百余万两,完成了占地20000平方米,以三个大院为主的宏伟的叶氏庄园建筑群。现存由西向东的一号院,又称“三进堂楼院”,它以前、中、后三个院组成而得名,共有楼房96间;二号院为“五门照”,因具有大门到后坐楼五道门都在中轴线而称,现存楼房35间;三号院因地势高而称为“高门台”,现存楼房30间。叶氏庄园三处主体建筑,是我国典型的硬山式四合院组群建筑。整体气势恢宏,布局严谨合理,门楼威武高大,主楼富丽华贵。各院因功用而设计,高低有别,华淡相间,形成跌宕起伏,错落有致,但又不失其统一的建筑风格。建筑选材精良,做工精细,飞檐斗拱,珍兽……[详细]
安阳文峰塔
  河南安阳是一处拥有4千年悠远历史的古城,是殷都、邺都两古都的所在,也是历代才子辈出的地方。位于安阳老城西北隅,天宁寺旧址的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的东北方,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文峰塔的建筑因富有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其特殊在于一反常规形制,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地宽敞,整体呈伞状形式上大而下小,在中国古塔中以及国内外为所罕见。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天宁寺始建于隋仁寿初年(公元601-604年间),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五代、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增修。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详细]
66、下清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清宫
  下清宫,又名青牛观。位于洛阳上清宫森林公园下岭。正是洛阳八景中“邙山晚眺”的立足点,整个宫观被揽在邙山镇岳村襟怀之内。其山门南边是建华玻璃厂,其后墙北边不远处就是上清宫。山门前有广场,水泥铺地,甚是阔大,看样子是停车用的。靠广场南侧,新移来一座道士塔,约三层楼高。道长说,这塔本来就是属于下清宫的,后来连同地皮被别的单位圈了去,去年市里进行协调,把此塔移了过来,物归原主。山门并不高大,朱门红墙,歇山式,黛色瓦,门洞两层,娇小玲珑,却十分紧凑。当门楹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紫气氤氲混元洞洞天福地地泽万物;下联:祥云缥缈下清宫宫观传道道济来生。一看对联的用语和用典,便知与老子有关了。下清宫的活化石————千年桂花树山门上有匾额,写“下清宫”三字。道长说,别看写的是下清宫,其实旧名唤作青牛观。也就是说……[详细]
67、宋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陵
  宋陵,北宋皇帝(960-1127年)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一五”期间国家100处大遗址保护重点工程之一,是我国现存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著名帝陵之一。宋陵地处郑州、洛阳之间的巩义市,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开洛高速贯穿东西,南有嵩山,北有黄河,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人誉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风水宝地,是中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皇陵群,占地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共有300余座陵墓,现地上所存700多件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个巨大的陵墓群,几乎涵盖了北宋所有的皇帝,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囚死在漠北外,其余七帝均埋葬在巩义,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统称“七帝八陵”。著名大臣如寇准、包拯等人的陵墓也在其中。围绕八座帝陵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名将勋臣……[详细]
妙乐寺塔
  妙乐寺塔位于武陟县西8公里张北村北。寺已早废,唯塔独存。该塔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次年工毕。塔身呈方形,高30余米,为13层迭涩式砖砌建筑,具有唐代砖塔的建筑特征。塔身南壁2-13层各一龛,内置铜佛,其余壁面,间或辟设佛龛,亦置铜佛。诸层檐的翼角下,有木质角梁,梁头悬铁风铃,清脆悦耳之声,数里可闻。塔顶铁刹,由相轮、宝盖、仰月和宝珠组成,四隅各置一蹲铁狮,分别系一铁链牵拉铁刹。塔心室为方形,室壁为竖井形,每层设楼板和楼梯。塔心室地平砖隙间,投入硬币可听到水声,故有塔下有井的传说,实为塔下地宫长期积水所致。为河南省现存的最大的五代砖塔。塔顶上长有两株木槿树,明赵贞吉过秒乐塔有诗云:洪流千古意,孤塔往来心,寂寂留双槿,花开不计春。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豫中抗日根据地旧址
  豫中抗日根据地旧址位于遂平县槐树乡李兴楼村。年代为1944年。豫中抗日根据地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豫中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位于遂平县槐树乡李兴楼村,距县城30公里。遂平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是一片洒满革命先烈鲜血的热土。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李先念、王震等五十多位我党我军高级干部及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一、交通十分便利遂平南临驻马店市,距华中重镇——武汉市300公里,北靠漯河市,距中原枢纽——郑州市200公里。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高铁纵贯遂平县境.现已开通了郑州至景区、驻马店至景区的旅游专线,开通了遂平至槐树乡的公交车专线,交通优势十分明显。二、旅游优势优越豫中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紧临槐树乡龙天沟景区,南临风景秀丽的中原盆景、国家AAAA级旅游区……[详细]
70、三陵台
三陵台
  梁园一景三陵台,它座落在商丘古城西北九公里处。因西周宋国宋惠公、宋哀公、宋戴公三公王陵三峰并峙,故名“三陵台”。最东面的宋戴公陵就是戴笠的祖先。西汉初,梁孝王刘武曾在台上建离宫,至今尚有离宫瓦片遗存。明朝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宋死后四年,蒙皇恩迁葬于三陵台前。三陵台占地770余亩,神道两侧白杨、古柏参天,碑楼林立,庄严而肃穆;陵前有宋氏宗祠,谕祭谕葬碑、牌坊等,还有石人、石马、石羊等栩栩如生的石像生,简直像一座露天的大型石刻博物馆。三百年前,侯方域的好友贾开宗曾多次游三陵台,并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咏《三陵台》诗:三陵孤峙宋城隈,古木蒙茸一径开。乱窟深回藏虎豹,悬崖陡峭长莓苔。宋襄统系思遗冢,梁孝繁华想废台。每伴田埂寻胜事,披蓑戴笠雨中来。三陵台高数丈,440余棵古柏苍劲挺拔,遮天蔽日,郁郁……[详细]
少林寺塔林
  塔林,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西约250米,为历代和尚的墓地,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来历代古塔23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塔林,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塔等。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坟墓,佛教界有名望。有地位的和尚死后,把他们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宫,上面造塔,以示功德。塔的高低、大小和层数的多少,主要根据和尚们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高低、功德大小来决定的。少林寺塔林现有232座塔,占地面积l.4万多平方米。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详细]
汤阴扁鹊墓庙
  扁鹊墓庙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南8公里的伏道乡岗阳村北,现占地16200平方米,集墓冢与古建筑为一体。1978年公布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据《史记》载:秦太医令李醯(xī)自知技不如扁鹊,使人伏于道旁而刺之。当地百姓将扁鹊遂葬积冢,于冢前立祠以纪念,故此地更名为伏道。扁鹊墓庙座北朝南,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雕塑14尊,碑刻数十通。扁鹊墓庙大体可分为两部分,西半部分为主体,由山门、阴阳桥、二门、大殿东西厢房、墓冢组成;东半部分为附属,由药库,放生池、百草园、十二生肖和扁鹊汉白玉塑像组成。1978年汤阴县人民政府将扁鹊墓庙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山门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贯穿东西……[详细]
王铎故居(王铎书法馆)
  洛阳神笔王铎故里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洛阳市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旅游总局确定的全国旅游景点之一。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松樵;别号烟潭、渔叟;因祖居洛阳孟津,故又称其王孟津。他在书画上造诣高深,独树一帜,是明清之际著名的书法家。明、清加授太子少保,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故居位于孟津老城,由2646平方米的故居和占地80亩的后花园两部分组成。王铎故居位于中州名镇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老城村,是明清大书法家王铎的宅第。王铎明天启2年中进士,官至明礼部尚书,清加太子太保职位,遂建官邸。后因历史变迁,战争纷拢,其故居毁于战火,为了弘扬王铎书法艺术,陈列其书法手迹、碑刻、拓片和展示明清建筑艺术,于1998年11月动工,按王铎故居……[详细]
74、许昌春秋楼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昌春秋楼
  许昌春秋楼景区位于许昌中心,文庙前街中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是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东征,下邳之战俘获关羽及刘备甘、糜二位夫人,为保护皇嫂安全,关羽“土山三约”之后暂且归附曹操,来到许昌。曹操宠才爱将,遂拜关羽为偏将军,并赐府宅一处,让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关羽为避嫌,将一宅分为两院,让二位皇嫂住内院,自己住外院,院中有一楼,关羽在此秉烛达旦,夜读《春秋》,春秋楼由此而得名。现存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历经元、明、清三代多次修葺,形成了“一宅分两院”的基本格局,外院中轴线上依次有雉门、钟鼓楼、春秋楼、刀印楼、关圣殿等,内院有问安亭、甘糜二后宫、挂印封金堂及附属建筑;西与文庙毗邻,总占地面积约30亩,是三国旅……[详细]
75、汉光武帝陵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光武帝陵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河乡铁榭村。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汉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县白鹤镇。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又称原陵、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光武帝陵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同其他地方皇帝陵寝相比,独汉光武帝陵具四绝:其一,帝王选陵,特殊一例。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详细]
76、邓颖超祖居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颖超祖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系河南省光山县城关镇人。清咸丰年间,邓颖超祖父辈带着四个儿子居住于此。邓颖超的父亲邓廷忠排行老四,清咸丰末年人,自幼习武,臂力超群,清光绪十一年,中武进士,并点名武翰林,授任御前侍卫,后调任广西南宁镇台之职。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湖南长沙籍医生杨振德女士,两人由友情发展为恋情,并很快结为伉俪。1904年,杨振德生一女儿,取名玉爱,学名文淑,“五四运动”后改名邓颖超。后来邓廷忠病逝他乡,灵枢运回光山,葬于城南5华里邓氏祖坟――望水楼子。二00一年文旅局投资30多万元,对邓颖超祖居经过认真整修,基本恢复原貌,又多方筹资200多万元,多次派人赴北京、天津、吉林等地征集相关文物、用品400多件。全国人大老干部局的领导多次亲临祖居,将祖居僻为人大老干部局关……[详细]
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而以其旧址为依托成立的一座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也是洛阳市目前唯一的一处对外开放的革命旧址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于1985年5月开始筹建,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1987年4月部分对外开放,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巩固统一战线的成果,1939年11月,经与-政府协商,我党在一战区长官部所在地-洛阳建立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简称“洛八办”。办事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展-工作,掩护地下党的活动。动员民众投身抗日八路军驻洛办事处……[详细]
78、郑州文庙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文庙
  郑州文庙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汉明帝刘庄年号永平,在位17年,即公元58年至公元75年,因此,郑州文庙的落成时间应该在这17年间。在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的北京文庙、落成于宣统元年(1909年)的吉林文庙和景祐元年(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南-庙面前,郑州文庙的历史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公元前478年)。也就是说,1900多年前的郑州就颇有“尊师重教”之风,而且已经拥有学校和相当数量的知识分子。据记载,郑州文庙规模人气最旺的时期是在元代,当时郑州文庙占地已达37亩,有200多间东西配房。主体建筑大成殿雄伟高大,巍峨壮观,坐落在院子中央,是当时郑州屈指可数的建筑。前院还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后院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还有土地祠、东西角门、启圣祠、乡贤祠、存诚斋等。特……[详细]
79、承匡故城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匡故城
  承匡故城。又名承匡城、匡城,匡或作“筐”,位于县城西15公里匡城村西北。承匡历史甚古。《左传》有“(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叔仲、惠伯会晋郤缺于承匡”的记载。《战国策》记有“犀首以梁与齐战于承匡”一事,皆指此地。当西周时,承匡本为宋国西部边境要地。到战国时此地入于魏国。秦灭魏后,于此地设承匡县,后以此地“卑湿”,乃徙县于襄陵,而承匡城遂废弃。现城垣仍残存,逶迤数百米。城西南有一夯筑土台,高约十米,台下有土穴,深不可测,民间传为古时报警用的“狼烟洞”,可直通杞县圉镇。台上建关帝庙一座,其年代亦甚古老。据今存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关帝庙碑记》载:“溯厥创始,惜无所稽,惟悬钟上记有‘重修于万历八年’,想亦历世久远矣。”庙前原有古柏五株,民间谐称为“五百(柏)零一所庙”。庙宇及古柏……[详细]
西华女娲城址
  女娲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伟大女神,她创造人类,修补天穹,造化世上万物。经考证,位于县城北10公里的聂堆镇思都岗村发掘有春秋时期女娲城遗址,198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国家、省、市旅游部门和文物部门通过考察论证,将女娲城列为市级重点旅游景点建设项目。同年,女娲城由当地民众自发捐资,在女娲城遗址附近的女娲古陵处动工兴建。女娲城占地60余亩,现有牌坊门、女娲陵、补天殿、娲皇宫、伏羲殿、三皇殿、三清殿和两侧廊房等仿古建筑,古朴典雅,精雕细刻。各殿和廊房供奉有女娲、伏羲等神像及描绘女娲造人补天功绩的雕塑和壁画,创意生动,活灵活现。女娲古陵前更是常年烟雾缭绕、香火极盛。女娲城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自成庙会,四方民众蜂涌而至,人山人海,多时日游人达10万之众。西华是远古时代人祖女娲主要活动区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