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张仲景墓及医圣祠
  张仲景墓及医圣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的高埠之上。张仲景(约150~21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人,曾官至长沙太守。他医术精湛,著作也很丰富,由后人收集整理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更是著称于世数千年,历来被奉为中医的经典之作,被人们誉为“方药之祖”、“医中之圣”。张仲景死后被葬在南阳。晋咸和五年(330年)在墓前立碑,碑上题“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后来墓塌毁损坏,碑亦没入荒野。明崇祯六年(1633年),当地的农民在挖土掘井的时候,又得到了晋碑,从而探得了墓地,后来修复墓冢,并加盖墓亭予以保护。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又在墓地建立了医圣祠。祠的平面呈长方形,墓在院的中部,四周建有过殿、正殿、东西配殿、内经楼、灵枢楼、素问馆、医圣井、梅花轩、……[详细]
82、鹤壁金山寺 AAA
鹤壁金山寺
  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庞村镇。毗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距鹤壁市中心5公里。是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2004年成立金山寺景区管理处,正式对其进行开发和建设。因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创始人墨子在此地居住多年,当地又有人称金山为“墨山”。坐落于此的金山嘉佑禅寺始建于唐代,重修于北宋嘉佑年间,是一座佛教文化浓重的千年古刹。据史书记载,金山寺兴盛时期,高僧云集,僧人数百,庙产千顷,香烟缭绕五百里,寺内至今仍完好保存着被誉为豫北第一的大雄宝殿、独具特色的卧佛殿以及其它建筑群。金山名胜游览区植物繁盛,冬季瑞雪覆盖,怡静宜人,春季万物复苏,绿叶滴翠。金山寺晨钟暮鼓,化人心灵。据专家考证,流传千年的《白蛇传》的传说就诞生于金山,雷峰塔遗址、金山寺、……[详细]
孟州韩愈陵园
  韩愈陵园位于焦作孟州市西郊6公里处韩庄村北的紫金山坡,南濒黄河,北倚太行,丘陵环抱,古柏苍翠。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的墓祠。建于长庆四年,距今约有1200年的历史。陵园的主要建筑有牌楼、神道、石阶、山门、飨堂、碑廊、雕塑、展厅、亭阁,气势宏伟壮观,“唐柏双奇”苍翠蓊郁。中国国际韩学研究院就设在这里。神道碑是韩愈门生皇甫是撰文,陈述了韩愈的平生经历,墓考碑是清代一位学者撰文,洋洋两千字余字,稽古廉今,陈述了考证韩愈墓地的经过。后边以七言古诗四十韵颂之。韩愈墓前两株侧柏为唐代遗物,系建墓时所植,距今已经1170多年。历经千余年风霜寒暑,仍然生机勃勃,雄壮苍劲,巍峨高大,枝繁叶茂,被世人称之为“唐柏双奇”。是孟州八大景之一。飨堂,宫室称谓,前为堂,后为室。《诗经》曰:……[详细]
84、龙马负图寺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马负图寺
  负图寺位于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旁。始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书序》中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治,由是文籍生焉。”伏羲氏依据龙马负出的河图,画成了先天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孔颖达《十三经注疏》)。相传“河图”由30个黑圆圈和25个白圆圈共55个圆圈组成。其中黑者为阴,白者为阳。奇数为天数,偶数为地数,“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河图”中的这些数字来源,学者认为是先民在摸索四时流转规律并制定初步历法过程中产生的。孟津负图寺中古代碑碣“伏羲圣像”下镌刻有龙马负图象,旁有署名孔安国的题记《龙马记》,其末句为:“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孟河系自孟津县朝阳乡卦沟村东北,经送庄负图村,白鹤乡上河图、下河图村,至老城乡……[详细]
85、具茨山岩画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茨山岩画
  具茨山岩画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与许昌市交界处的具茨山,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与禹州市四县级交接处,具茨山岩画在新密的分布范围主要在新密市南部的苟堂镇最南端范堂沟村和槐树岭村的石牛山和大鸿山上。东西长4公里,南北约600米,分布范围较广泛。存量达3000 多处,郑州市界内新郑发现200余处,新密30余处。具茨山岩画1988年被发现并引起重视。岩画多呈沟槽、凹穴、网格状,圆点凹穴是研磨法制成,沟槽和网格状可能是用坚硬的打击石器或金属工具制成。另外,在石牛山和大鸿山顶均有古寨存在,寨周围及寨内为岩画分布集中区域。在调查中新发现了两处全新世中期褐红色古土壤叠压岩画的地层,推测此两处岩画形成时代约当全新世中期。这为解决具茨山岩刻的时代难题提供了地层学依据。具茨山发现的岩刻、岩画数以千计,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详细]
86、贾湖遗址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淮河上游沙河水系,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处于现舞阳县城北24公里贾湖村东侧的沙河故道旁。从107国道到漯河,再转省漯平公路可达。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该遗址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1983-2001年先后六次对贾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大批陶器、石器、骨器等各种反映贾湖先民生活状态和文明的文物相继出土,尤其是一批七孔骨笛和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甲骨契刻符号,让世人惊叹。经专家鉴定,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作为9000年前人类文明文化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贾湖遗址发现六项世界之最分别为:世界最……[详细]
87、百泉景区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泉景区
  百泉景区位于辉县市西北二公里的苏门山南麓,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百泉湖开凿于商,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喷涌而出,累累如贯珠,故又名珍珠泉。泉水甘冽,清澈见底,志书上有“甘泉之父”的称谓,面积3.4万平方米。历代名人在此游览、隐居,留下了无数赞美百泉的诗词歌赋。众所周知的魏晋时期的孙登,北宋时期的邵雍,大文学家苏轼,元朝王磐,明末清初孙奇逢以及清乾隆皇帝,留下啸台、安乐窝、饿夫墓、三碑亭、清晖阁、卫源庙、孔庙、邵夫子祠等名人遗址.百泉历经开凿,清乾隆十五年,绕岸砌石,成一长方形泉湖,湖中心有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径,曲曲折折,将湖中的亭阁小桥联在一起。钓鱼亭、湖心亭、南大厅、下马亭、课桑亭、涌金亭、喷玉亭……[详细]
88、郑州城隍庙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城隍庙
  郑州城隍庙位于郑州市商城路东段路北,原名城隍灵佑侯庙。该庙始建于何时,文献缺乏确切记载。据民国《郑县志》记载,明弘治十四年(1501)知州石纯粹,嘉靖六年(1527)知州刘汝,隆庆四年(1570)知州李时选均曾重修。清康熙三十年(1691)知州陈一魁、五十三年(1714)知州张,乾隆五年(1740)知州张钺,光绪十六年(1890)知州吴荣棨亦重修。此庙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约10亩。由大门、过庭、戏楼、大殿、后寝宫和东、西廊房组成。大门面阔3间,进深2间,悬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顶,檐下施三昂七踩斗拱,三幅云昂嘴,耍头呈象鼻状。斗拱后尾均平插垂莲柱,垂莲柱上金枋相连,而柱的上端,直承上金檩。明间前后立4根石柱,周围用木柱,中间为木制通柱,平面均呈小八角形。实榻大门3合,分别装在通柱上。门前砌6级……[详细]
89、滑县大王庙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滑县大王庙
  滑县大王庙,明代古建筑,是大运河滑县段的重要遗存古迹,据记载,大王庙是明万历十八年由做盐业、绸缎业等八大商家集资建造,原名“十方院”。在十方院内,建有大小庙宇三十余座。建国后遭渐次拆除,仅剩明代大王庙正殿。该殿座属“一殿一卷”勾连搭式建筑,大殿坐东朝西,俯瞰卫河,这里供奉的全是与水有关的“神”:大王庙正殿供奉的谢、黄、张、李、朱五位大王是我国历史上与治水有关的五位先贤,即:南宋谢绪,明代黄守才、张居正,战国李冰,清代朱之锡。寄托着当年古镇商户为祈求卫河安澜、水运通畅的美好愿望。……[详细]
商丘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位于永城市老城东北角烈士陵园内。据清光绪《永城县志》记载:“崇法寺……创建在唐以前,绍圣初建塔,高数丈”。现寺已无存,仅剩此塔。据史书记载和塔内地宫石、砖刻文可知,该塔始建于宋绍圣元年(1093年),塔成于绍圣五年(1098年)。崇法寺塔是一座楼阁式仿木构式砖塔,平面呈八角,九层,通高34.6米,分外壁、回廊、塔心,每层内部构造各异,塔内走道用砖石混和砌成。1984年4月至1985年5月由河南省文物局拔专项维修经费10万元对其进行了彻底维修,基本上恢复了古塔的原貌。塔的基座为八角形,高1.6米,周长24米。第一层,东、南、西三面辟圭形门,门内小室互不相通,均用十层叠涩砖砌成四角攒尖的藻井,下为地宫。北门梯道可盘旋登塔。塔的底层转角处为梅花形倚柱,柱下为砖雕莲花覆盆式柱础。西北、东南……[详细]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确山县城西30公里的竹沟镇丰碑路,这里曾经是民主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素有“小延安”美誉。这里先后走出了刘少奇、李先念-、张震等6位党和国家领导人,4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100多位将军。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196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为竹沟革命烈士陵园题词,文革时间陵园受到破坏,二期工程停建,78年复建,1982年国务院副总理张爱萍为陵园亲笔题写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园名,该园占地面积188亩,依山而建,植被茂密,与竹沟湖紧密相连,省道411公路和新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这里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之一。-期间遭到破坏,1962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陵园得以重建。园内主要纪念设施有:竹沟革命烈士公墓、烈士墓园、竹沟……[详细]
92、两程故里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程故里
  两程故里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程村,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的故居,初建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明景泰六年(1455年)、弘治十三年(1500年),不断完善,始具规模。明崇祯九年(1636年),祠庙毁于兵燹。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两程故里坊,又称牌坊,始建于明天顺六年(1462年),明万历七年(1579年)重建为石坊,中门楣上嵌额枋,上刻“圣旨”和“两程故里”,两侧门楣上各嵌一额枋,上刻立坊者官职及姓名。影壁,也叫照壁,砖石结构,上覆琉璃瓦,挑角。壁以泥涂之,或凹或凸,成其自然,用墨随意点画,浑成峰峦林壑,相映成趣。“道接子与”、“学贯濂溪”是壁影两侧的单檐立柱式建筑,各一间。棂星门是两程故里的第一座门坊。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雕梁画栋,色彩绚丽,重檐斗……[详细]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位于新县城南白毛尖,是新中国批建的第一批县级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占地22公顷。1989年8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整个陵园由大门、烈士浮雕墙、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堂、革命斗争史陈列室、吴焕先半身塑像、烈士纪念亭、烈士墓地八大部分组成。大门为“八一”型现代建筑风格,庄严典雅,轩昂壮丽。门上镶嵌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十一个耀眼夺目的金色大字。烈士浮雕墙:用花岗岩雕塑而成,生动反映了鄂豫皖苏区三支主力红军诞生、农民武战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及党组织建立的宏伟历史场面。烈士纪念碑:高13.1米,正面有朱德亲笔题词:革……[详细]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位于扶沟县城内的吉鸿昌烈士纪念馆为省级文保单位。为纪念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而建。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占地6300平方米,由山门、广场和展厅组成。大门朝东,巍峨壮观的仿古式门楼正上方由-同志在1995年亲笔题写的馆名:“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进入园内,两侧有假山点缀,水泥道路两旁平坦有形,北侧有1987年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河南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的立碑。西侧为小何庄殉难烈士纪念碑(30平方米),沿路北行是纪念馆广场,广场面积600平方米,广场正中央由花岗岩砌成的底座上,竖立着戎装的吉鸿昌将军半身铜像。广场正北就是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的主展馆,展厅面积为190平方米,展出实物10件,展出版面163副,主要介绍生平事迹。东侧为名人书画馆,内展、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吉鸿昌将军的亲笔题词,另有书法家,……[详细]
霸王台古文化遗址
  霸王台古文化遗址位于潢川县城东南25公里的张集乡霸王台村,它与龙王台古文化遗址隔水相望,距东南角的三河岔(出土石斧、石凿等地)1.5公里,距裴东岗类型文化的石磨盘出土地约2公里。遗址高出地面3-5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560米,东西宽约470米。据传,西楚霸王项羽路过此处,命士兵以衣服包土堆台,一夜间堆成此台,霸王于此处扎营安帐,遂有霸王台之名。霸王台高4米多,南北长310米,东西宽300米,台之西北方有一狭长的坡道,是上下高台的道路,台上及四周出土了大量文物,有石磨盘两件、残石磨棒一件,还有石斧、石凿、鬲、鼎、盆、罐、壶等。埋藏着石磨盘的文化层呈灰黄色,土质坚硬,厚0.6~0.8米,距地表深约1.5米。石磨盘呈长方鞋底形,前宽22厘米,顶部稍尖,后宽17.8厘米,尾部圆钝,腰部内收……[详细]
焦竹园鄂豫边革命纪念馆
  焦竹园革命圣地:位于泌阳县城东30公里铜山乡焦竹园村,地处泌水源头,北靠白云北麓,南与铜山相望,是竹沟革0据地的前身,是豫南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8月,豫鄂边省委在此成立,1936年民主革命时期成为0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所在地,也是当时全国十四块革0据地之一。先后有张星江、王国华、周骏鸣、张旺午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开展游击战争,于1938年1月13日,0豫南特委和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迁往竹沟,其间流传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常让人忆念和敬仰。如今焦竹园革命圣地也是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平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焦竹园,是一座被桐柏……[详细]
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
  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位于确山县盘龙街道建设街东段,占地1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院,青砖灰瓦,硬山式建筑,为明清建筑风格。其中,一进院为南北建筑交融风格的二层楼格式建筑,面阔三间,东楼梯间和明间有通往后院的小门;二进院是重梁起架青砖灰瓦式建筑;三进院是有西洋特点的楼格式建筑,并有东西厢房十八间,水井一口。整个院落完整,东西宽13.6米、南北长88.5米,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共有房屋43间。2000年9月,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4月5日,为迎接北伐军的到来,在河南省委、驻马店特支领导下,杨靖宇(马尚德)、张家铎、李鸣岐、张耀昶等0人率确山数万农民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大-,夺取了县政权,于1927年4月24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县级苏维埃农工政……[详细]
98、巩义石窟寺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巩义石窟寺
  巩义石窟寺位于巩义市区北15公里的黄河南岸、伊洛河畔的大力山下,创建于北魏孝文帝之时(公元471—499年)。现存石窟5个,千佛龛一个,小佛龛255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个,碑刻题记200余块。石窟寺背依邙山,面临洛河、山光水色、秀丽多姿,古有“溪雾岸之幽栖胜地”的赞誉。与著名的黄河、洛河交汇处汇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建于6世纪北魏尊崇佛法的盛期的石窟寺,依山开凿五窟。五窟中以第一窟的规模最大,面积为6米见方。窟中的雕像,大部分取材于《妙法莲花经》,部分则采自汉魏两晋以来的本土艺术传统,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优秀艺术作品。石窑寺面积有有9000平方米,院内视野开阔,绿化美丽,是理想的游览场所。石窟内的地面比石窟外低约一米多。那是河水泛滥带来的淤土,经长年积累,提高了沿岸地平线所致……[详细]
99、灯台架景区 AAA
灯台架景区
  灯台架景区位于舞钢市南部,因主峰酷似古代灯台而得名,距市区20公里,景区面积3333公顷,是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主景区之一。灯台架主峰灯台架海拔808米,是舞钢市第二高峰。景区内山岳钟秀,古树参天,沟壑相连,群峰叠翠,飞瀑流泉,万木峥嵘,森林覆盖面积达96%以上,且植物种类繁多珍奇,素有森林氧吧,植物王国美誉。灯台架景区内有天然峡谷官平院沟、九天潭、老虎爬沟;有一峰独秀的官平院迎门塔;有以优势珍异树种命名的森林氧吧、天然空调青檀谷;有似为天而降的天池瀑布、天井瀑布、三叠瀑布、八万坡瀑布;有古树参天、古藤缠绕的官平院遗址、猴府洞天、青桐沟、望天河谷等;有形态各异的情侣洞、蝙蝠洞、仙人洞、马王爷洞,还有能预测天气的怪洞,有地质奇观原始海底,有随季节开放,争奇斗艳的迎春连翘、山桃、杏、梨、河南杜鹃,……[详细]
100、周口弦歌台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口弦歌台
  弦歌台在县城西南隅湖中,台高3米,整个建筑屹立于水中高台上。原为东汉灵帝时陈王刘宠的苑台,唐开元中(720年左右),为纪念孔子厄于陈,移孔子庙于上,故又称“绝粮祠”“厄台”。1962年4月被淮阳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汉书·孝明八王列传》载:陈王宠(刘宠)善-射,中平(180年左右)中,黄巾贼起,郡县皆弃城走。宠有强-数千张,出军都亭,国人闻王善射,不敢反,故陈独得完,百姓归之者众十余万人。《太平寰宇记》载:“有陈王-台,开元中移孔子庙于其上。”清顺治《陈州志》载:“厄台,在州城外西南隅,世传为孔子绝粮处。明成化六年(1470),知州戴昕阔其基址,建以庙庭,绕以周垣,中设尼父木牌拜谒,以石记之,名曰:厄台祠。弘治七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