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名人故居景点介绍

  蓝建枢故居位于吉庇巷北侧西口94号和南后街东侧南口6号。吉庇路、南后街均开大门。故居为清代建筑,民国时期有修葺,两主座、一花厅,建筑面积1029平方米。前座二进,坐北朝南;后座坐东朝西,为青砖与木料混合结构的中西式结合民居。“闽都民俗文化大观园”就建在民国海军总司令蓝建枢故居内,故居的大厅堂还摆设着“陆上女神”陈靖姑、“海上女神”妈祖两尊神像。因福州民间信奉源远流长,古时福州人认为多一种神灵就多一层保护,所以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有神庙,每家每户都奉祀某一种神灵,这些神灵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敬畏的偶像。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吉庇巷北侧西口94号和南后街东侧南口6号。类型:名人故居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详细]
  陈国桢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王西自然村。陈国桢(1902—1949),系陈国柱挛生胞兄。早年就读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期间,参加莆田-日货活动。1919年,弃学南渡,执教于新加坡,1926年夏回国,192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经陈延年介绍赴厦门,组织福建华侨协会,并利用《商报》主编的合法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参加由陶铸领导的厦门劫狱斗争,安全转移同志。1937年底,因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再次前往南洋,在福建会馆工作,同年加入马来西亚共产党。1946年回国后,党组织派他到闽南建立地下党组织。是闽南地区地下党组织主要负责人。1949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捕,6月牺牲……[详细]
  蔡新故居位于大南坂镇下楼村(原称下布村)。故居以一座堂屋,一座土楼和园林组成一组大型的建筑群。堂屋位于建筑群西侧,建筑面积695平方米,宽19,2米,深36,3米,面朝东。由门厅、天井庑廊,正堂、后楼组成,面阔五开间,正堂深二间,墙体三合土夯筑,台梁木结构,青石柱础,悬山顶,其中后楼已坍塌。 正厅上原高悬乾隆御笔题写的“武库耆英”匾。另有乾隆四十八年,蔡新77岁时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赐御的“黄扉宿彦”匾。 90岁时御赐的“绿野恒寺”匾。厅堂两边悬挂着蔡新于乾隆四十一年根据其祖蔡祚熹撰的对联重新题写的木板柱联,堂屋前为长约200米的台地,台地前右侧为园林,园林占地约5亩,已废,……[详细]
  严复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西段北侧20号,坐北朝南,主座与花厅两座毗连,占地面积609平方米。主座清式规制,门内三面走廊,前设有插屏门。大厅面阔三间,正间分前后厅,左右边间为前后厢房。主座前廊西有小门通花厅。花厅前后走廊、栏杆均仿西方建筑纹饰。郎官巷严复故居是当时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为严复购置的。严复于1920年底回到福州,居住在这里,直至1921年病逝。尽管严复于此的居住时间不长,但仍是他落叶归根的地方。严复孙女严停云,笔名华严,是当代台湾著名女作家,她出生、成长在郎官巷。……[详细]
  鼓浪屿,林祖密故居,林祖密故居现在改造成了酒店,酒店名字叫做宫保第。鼓新路“宫保第”闽南军司令府第循迹至鼓新路67号“宫保第”,这里曾经是林祖密将军的府第。他曾在这里建立中华革命党在福建的领导机关,谋划反对袁世凯窃国,反对陈炯明叛变,建立闽南军,支持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被孙中山任命为闽南军司令。宫保第真可谓叱咤风云,历史深厚,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院里依然翠绿的林木不同,林祖密故居墙体外表的第一层基本脱落,红砖毕露、青苔四处蔓延,二楼楼板成了杂草生长的沃土。这里曾经是中华革命党的活动据点,如今却只呈一副破败景象。两栋欧式别墅已经没了当时的气魄,墙面剥落,线脚断残,地面墙根苔痕漫漶,已成危房……[详细]
  导游:苏颂是宋朝时的宰相,为政清廉,勤政爱民,-近60载,皆有建树,为后人留下很多科学著作。苏颂故居“芦山堂”,在县城西北隅永丰乡,占地1700平方米,苏颂高祖定居于此,“芦山”也就成为入闽苏氏的“雅号”,迄今迁台湾、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苏氏后裔,皆源于此;现存的“芦山堂”,为民国元年重建,为三进双护厝府第式建筑,面积750平方米,故居内现有苏颂坐式塑像、苏氏族谱以及苏氏后裔八大名人画像。在新建的苏颂科技馆中,陈列了他做为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天文学家、药物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的业绩。馆中还有苏颂首创的世界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模型;地址:厦门市同安区洗墨池路23号类……[详细]
  黄璞故居宋代,黄璞后裔把古官道边的建于唐代的黄璞故居重修。黄璞故居面阔五间,三进,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大门外一对明代抱石,刻有“猊貅”图案,刻工精巧。两边门门楣上各嵌一块石额,分别用楷书刻上“雾居”、“归隐”,字迹清秀,石色发黄,应是当年建房时的原物。黄璞号雾居,故居内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梁架、斗拱、金柱、柱础等物件很有特色,金柱下段用榫卯接上一节,考古专家认为这是抗震结构,在古建筑中有其独特的价值。故居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基本为明代建筑,清代重修。1987年6月,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由黄璞裔孙黄子秀、黄春富、黄春泉等倡议重新修葺,共花去四十多万元人民币,使古祠焕然一新。黄璞……[详细]
  万正色故宅位于泉州市区东街第三巷万厝埕。原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的府第,后卖给王姓,俗称其府第为“万厝埕王”。宅主万正色(1637—1691年)字惟高,一字中庵,福建晋江人。康熙三年,招降海盗陈灿有功,提为陕西兴安游击将军。从西安将军瓦尔喀平吴三桂,十五年,加太子少保衔,调任福建水师总兵,继而提升水师提督。十八年,追叙克阳平关功,加左都督。从康亲王杰书征战福建,降服耿精忠,驱逐郑锦,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康熙三十年,卒,年五十五。著有《平岳疏议》、《平海疏议》及《师中纪绩》等书。因年少曾五年就读于姑姑的长兄卿相潘湖叟黄锡衮家仁颖书院习武,清初他改黄姓从军人称黄总……[详细]
  罗炳辉旧居罗氏家庙位于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1930年6月至1931年1月间,罗炳辉曾多次率领红12军进入清流里田、田口、长校一带活动,并先后帮助建立起荷坑、下谢、长校、江坊、黄石坑等乡苏维埃政权和里田区苏维埃政权。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入驻里田罗氏家庙,并在此领导开展对敌斗争和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及分田分地工作。1931年2月,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罗炳辉再次率部进入宁化西南部,并分兵直入清流、归化。在清流期间,他仍居罗氏家庙。罗炳辉旧居罗氏家庙始建于晚清时期,为单进砖木结构建筑,由上下两厅组成,面阔3间,进深6柱,面积399.64平方米。该遗址保存较好。罗炳辉旧居于2009年11月被……[详细]
  福州冰心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所以也有人习惯称之为“福州林觉民故居”,整个建筑坐西朝东,共有三进。建筑师、作家林徽因也在该故居生活过。冰心的故居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冰心曾居此。而且近代才女林徽因作为林觉民的侄女曾在此居住。一处民居住三个名人,当然有特殊意义了。……[详细]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位于林语堂诞生地原坂仔基督教堂旧址。在林语堂的六十部著作、上千篇美文中,关于个人生活,他提到最多的是在坂仔的快乐童年,至少有上万字。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就诞生在这座教堂的牧师楼上。教堂1974年被彻底拆除后,林语堂故居也不复存在。故居是经过1984年、2005年两次建设,在原址上依原样子建起来的。2007年又建起了建筑面积达360平方米的林语堂文学馆。馆名由季羡林题写。该馆辟有“山乡孩子,和乐童年”、“文学大师,文化巨匠”、“魂牵祖国,梦绕家乡”、“誉满环球,名垂青史”四个展厅,展示了林语堂的毕生成就和他与平和坂仔的联系,解读从坂仔走向世界的林语堂的家乡情缘。……[详细]
  朱德旧居位于大田县上京镇下溪口村73号右侧。朱德率领红4军第2、第3纵队路过与漳平县接壤的上京镇下溪口村时,曾在此宿营。红军经过下溪口村时,人们都躲到山上去了,后来老百姓看到红军军纪严明,才陆陆续续回到村里。当时红军在村里写了很多标语,桐林祠是村民的祖房,也写了很多标语。红军走后,村里人怕国民党军秋后算账,就把一些很醒目的标语刮掉。桐林祠,有一幅画有犁、耙的图,边上有朱德的签名。这座祠堂已经十分破旧,墙壁基本脱落,但在祠堂下堂左侧的一面墙壁上,这幅签有朱德名字的图还依稀可辨。桐林祠为刘姓祖祠,建筑占地面积846平方米,为一进二堂式土木结构。2009年因整修不当,朱德手绘图失存。……[详细]
  陈乌从宅位于新圩镇诗坂村诗坂自然村西三里6号,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坐北朝南。前后两落大厝,中有天井及两侧榉头,总面阔11.5米,总进深18.8米,占地面积约25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6.2平方米。前落面阔三间,进深5米,正面通长檐廊,正中为凹形门廊,下厅三川门,两侧厢房,正面花岗岩磨光板式墙裙,上部红砖砌筑瓷砖贴面,瓦当和滴水均为烧瓷,转角清斗石柱础。正面墙饰有漆金垂花拱,水车堵泥塑活现,身堵用台湾产瓷砖装饰。边堵两侧花鸟浮雕,抬梁式梁架,硬山顶,三川脊。后落大厝面阔三间11.5米,进深四柱10米,内高5.3米,正厅两侧抬梁式梁架,大理石鼓形柱础,花鸟浮雕明显,硬山顶,燕尾脊。……[详细]
  沁香小筑,即洪晓春书房。位于马巷镇窗东社区窗东自然村北236号,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坐东北朝西南,为前后两落大厝,前落曾重建,两落之间为天井,进深3.7米,中原有方亭已圮,天井东南边墙开院门,门上有石刻牌匾,横书“沁香小筑”,落款“光绪辛卯笑山书”。后落大厝面阔三间10.8米,进深两间6.5米,内高4.6米,建筑面积110.1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穿斗式梁架,板瓦屋面,硬山顶,燕尾脊。此建筑为土木、砖石结构的闽南红砖民居,年久失修,已渐荒废,现尚保留后落檐廊墙面和廊门上的彩绘动物花鸟、人物故事图案,墨书“崇简”“乐道”“遵德”书法作品等。……[详细]
  位于建宁县濉城镇。毛泽东旧居又叫“红军楼”,分为毛泽东同志旧居和建宁县革命斗争史陈列馆两部分。该馆是一幢德国式建筑,1969起年对外开馆。旧居分为楼上、楼下两层和一个会议室。楼下右起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传达室;第二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副官室。左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室;第二间是-总司令住处。二楼右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室;在其对面有一间简陋朴实的小屋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寝室。左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卫员住处;对面是红一方面军秘书室。总司令部会议室原为教堂,面积大约240平方米。旧居带有防空洞。门票/开放时间5元福建三明市……[详细]
  陈国柱故居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王西自然村。陈国柱故居前连九华叠翠,后拥古竹禅寺,是旧时莆田通往福州的山区古驿道。故居由大厅、厢房、石埕、围墙组成,为传统五间厢民居,土木结构,室内陈列着陈国柱和他胞兄陈国桢烈士(1902-1949)的生平事迹和有关革命文物。陈国柱故居于2000年11月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6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详细]
  施琅故居就在公共体育器械场旁的围墙内,是一栋年久失修的老宅子,触目惊心,仅入口处立的一块碑昭示身份: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故居被围墙围了起来,范围大约有10亩。老宅子的附属建筑已破败,旁边还有一座两层楼房及原泉州农校的废弃房。在老宅与东面围墙之间的空地上,另有一块1984年的碑文,简介了施琅1684年率师统一台湾,被封靖海将军、靖海侯,故宅有一部分曾为“崇正书院”。地址:泉州市鲤城区温陵路205号释雅山公园内类型: 名人故居游玩时间: 建议10-15小时开放时间:5:30-22:30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导游: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从15岁起就迁居到闽北,住在崇安(今武夷山市)一带,由于他在武夷山附近生活了四十多年,因而武夷山被人们视作为朱子理学的发祥地。朱熹曾作过一首《九曲棹歌》,对武夷山九曲的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朱熹旧居紫阳楼位于五夫镇府前村,内有半亩方塘、灵泉古井及朱子樟(相传为朱熹手植),在紫阳楼附近还有朱子巷、兴贤书院、兴贤古街、朱子社仓(朱熹用以救荒赈灾的粮仓)等古迹;福建武夷山……[详细]
  位于古城泉州南部的青龙巷,由旅菲华侨李妙森建于1927年,为一座带单护厝、两层内院式中西合璧式带风楼洋楼的近现代优秀建筑。其西式建筑的柱子配上闽南建筑的外墙,传统的砖雕配上南洋的特色瓷砖,挺拔开阔的罗马柱回廊,色泽鲜艳的象头神瓷画,红砖白石、雕饰精美的墙面……精致的红色外墙砖雕和天花板倒莲花雕饰,独特的西式窗棂,使得这座建筑别具特色。而故居最特别的是,那些进口外墙上瓷砖浮雕画的印度教“象头人身”图案,至今鲜艳如新。因此,像这样富有文化色彩的建筑能够得到进一步保护,不仅是泉州历史上多元文化并存的最好见证,更是这座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详细]
  陈若霖故居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共四幢,现为江乾埕门牌2号、3号、4号、5号。2号原名“赐书轩”,为陈若霖放藏御书之所。土木结构,二层楼房,二楼已毁,一楼尚存。3号宅与2号宅相连,俗称三排间老屋(面阔三间),两边设风火墙。两宅合计面1027平方米。4号宅土木结构,二进,一进的正座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两边设风火墙,面积650平方米。5号宅土木结构,二进,一进正座的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两边设风火墙,面积660平方米。房前有宽广石铺埕地,前临河浦。2016年2月15日,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