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高头乡的高北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之一,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楼群分布于永定县东南的高头乡11个自然村内。景区里有“圆楼之王”美誉的承启楼和历史悠久的五云楼、世泽楼以及有“博士楼”之称的侨福楼等土楼,众土楼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呈现一派美妙无比的田园风光。高北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东南面的高头乡高北村,距县城凤城镇47千米。现有居民71户,306人,多为江氏族人,以农耕为主业。高北土楼群背靠海拔近800余米的金山,林木葱笼,正面30米处为过境公路。高头溪自西而东从土楼群前穿流而过,汇入永定县三大河流之一金丰溪。列入申报的土楼有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4座土楼。承启楼坐落在高北土楼群……[详细]
  漳州土楼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景点,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土楼群由1座方楼(步云楼)、3座圆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1座椭圆形楼(文昌楼)组成,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从顶上远看就像一桌菜,因此被戏称为“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依山势错落布局,建造在山腰,被绿色梯田包围着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大地,2001年5月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楼群中年代最早的步云楼(方楼)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距今约200多年。最晚的文昌楼建于1966年。这个土楼群是在一个较长的阶段内逐渐形成的,清嘉庆年间是此地土楼修建的开始及热潮,有三座土楼在这一阶段建成,……[详细]
  洪坑土楼群位于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距县城45公里。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坑溪自北而南贯穿全村,两面群山耸立,树木葱茏……[详细]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也是闽南佛学院所在地,在海内外均有很大影响。南普陀寺主要供奉观音菩萨,时至今日仍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尤其佛教节日和观音诞辰,水泄不通,香积如山,以至于寺中不得不规定人手限点一支香。寺庙依山而建,格局小巧,多用石材,屋檐为闽南风格的弧状飞檐翘角,上有众多剪磁工艺的藻饰,绚丽多彩。寺内中轴线上主体建筑除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格外,还有一座供观音的大悲殿。大悲殿巧构如亭,顶部斗拱交叠成藻井,四面开门的,内奉一尊工艺精绝的木雕千手观音,共有四面,分别朝向四门。中轴主殿两侧钟鼓楼、庑廊回护,形成一个整体,沿山势递次向上,彩檐和背后的……[详细]
  河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典江村河坑自然村,从书洋镇政府往西12公里处,有三个土楼群共有27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楼建于1549年,著名的“北斗七星”土楼群就位于此处。站在狮子地冻山顶,可以从三个方位看到不同造型的三个土楼群共有27座。在右前方的一片开阔地与山坡连接处,座落着7座土楼,就是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春贵楼、绳庆楼、南动楼、永荣楼,就是“北斗七星”。往左前方看,两条小河流在山脚下交汇,形成了河坑村风水结晶“丁”字水,沿着“丁”字的小河流两岸,分布着6座方形大土楼,3座圆形大土楼。再向左后方看,在曲江自然村里,有庆南楼、庆裕楼等11座土楼。走在河坑村高大林立却带有泥土烟火气息的土楼群中,有……[详细]
  宏琳厝—全国最大古民居“宏琳厝”又称新壶里。位于坂东平原南部的演溪之畔。建于1795年。建造者为六都巨富黄宏琳。梅溪上游的演溪在这里打了个深湾,民间地理上视为“玉带”,宏琳厝就建在河湾内的玉带环抱里,形似玉带环腰。隔河而望,从近到远是由低到高的五重平行山脊,被称为“五重案”,“门迎五重案,前有玉带环”,背靠柯洋仙峰,古时被认为是一处风水宝地。宏琳厝占地面积17823.28平方米,分为前后直进三座正厝,中间设两道横街,左右各两列横厝,隔以36扇风火墙,有大小35个厅堂,30个天井,25个花圃,666个房间,住有100多户900多人。规模之大,世间少有。整个建筑按中轴线对称原则设计建造,厝内廊回路……[详细]
  初溪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其中的集庆楼建于明永乐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称奇。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如图案般舒展有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一九九九年二月,这里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永定客家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申报地之一。村内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继善楼和反围龙式的积善堂等;继善楼是由旅印尼华侨朱氏十七世祖……[详细]
  广化寺原名金仙院,隋开皇九年改为金仙寺。距今有143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千年古刹。该寺现占地3.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石砌围墙长1公里。贯穿主体建筑物的中轴线长达385米,结构严谨,布局匀称,规模宏大。中轴线主建筑,从海拔25米逐步升高到63米由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蒇经阁)、祖堂(上为卧佛阁)等组成。两侧翼有宽敞的百柱廊庑。从卧佛阁两旁开始,左厢依次有功德堂、溪声阁、水云乡、尊客堂、伽蓝殿、五观堂(上为库房,后为香积厨)、钟楼;右厢依次为般若堂、看山楼、烟霞窟、净化堂、祖师殿、学戒堂、鼓楼。左上方新建有观音阁,内奉一身高8米观音像;右上方新建有小南山地藏殿……[详细]
  东关寨位于福清市一都镇东山村,建于1736年,土木结构,占地面积约4180平方米。整座建筑呈长方形,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上、下两层,共99个房间。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洪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位于洪田镇马洪村,在依托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逢源堂”和红军医院旧址“作求堂”内原有的红军标语的基础上,腾出8个房间进行布展,并辅以场景复原、灯光特效等科技手段,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工农红军当年的革命纲领以及同人民群众割舍不断的血脉情感。马洪村是三明市2012年命名的首批“中央红军村”,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逢源堂”和红军医院——“作求堂”是该村廖氏村民的祖房。土地革命时期,中央红军和福建地方红军曾多次进入洪田开展革命活动,并在此驻扎,留下了大量的红军标语等珍贵文物。“逢源堂”内现有红军标语、漫画和留言条近200条,“作求堂”屋内现存红军标语近60条。屋内的……[详细]
  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又称芝山红楼。这里原来是美国教会学校寻源中学,红楼是寻源中学的校长楼。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在毛泽东主席率领下,一举攻克漳州,取得重大胜利。毛主席就住在红楼里,为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30年代初,漳州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国民党49师盘踞于此,摧残闽南革命,迭犯闽西苏区。为了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局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根据国内时局和闽粤敌我形势,提出集中一、五军团兵力攻打漳州的战略方案,指出:政治上必须直下漳(州)泉(州),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这一正确主张得到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的支持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详细]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在曲江区美丽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盛装开园。这是韶关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促进粤东西北跨越发展、建设国家级旅游产业集聚区取得的又一骄人成果。旅游是城市之窗,文化是旅游之魂。“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实现了温泉、森林的自然生态与禅文化的完美融合,是目前我市最大型的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度假项目。景区占地面积约17公顷,内集禅修、温泉、度假、养生为一体,充分利用既有优质地热温泉资源、优美清凉山景,完整诠释韶关山水自然之美,突出以“禅文化”为特色的核心理念。“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森林温泉世界”以禅修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服务为主营业务,单体设计主要采用东南亚地区建筑风格。景区内集温泉、……[详细]
  通淮关岳庙位于鲤城区涂门街,是泉州古城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著名古迹之一,主殿奉祀关汉亭侯、岳忠武王,配祀历代著名忠武将士24位,左为三义庙,奉祀刘、关、张、配祀孔明、赵云,右为崇光先殿,奉祀关羽三代祖先。庙存宋朱熹《正气》、明张瑞图《充塞天地》古匾等重要文物。交通:可乘坐公交3路、4路、5路、6路、7路、8路、9路、16路、18路、19路、26路;开放时间08:00-17:30景点位置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详细]
  西乡名胜擎天岩位于建瓯市龙村乡擎天岩村坪畲自然村,距龙村乡所在地11公里,与建阳市交界,海拔1222米,是建瓯市北部最高峰,气势宏伟,风光奇特。擎天岩山脉庞大,绵绵不断,素有建州“北路屏障”之称,其构成的“西乡”风景区以那“擎天—柱之可观”而闻名遐迩。据《建瓯县志》载“建郡山脉悉从仙霞关来,过浦城盖仙乡、泉山、松溪鸾峰山,遂入建瓯县境,突起而为紫溪里之鹫峰山,再为西乡里之擎天岩,蜿蜒至县治,秀出为黄华山。”民间传说,擎天岩的“龙脉”从江西而来。盘古圣王治乾坤时,在庐山种一棵“葫芦瓜”,瓜藤绵延至闽北。后经吕洞宾精心耕耘,开出两朵花,一朵雌花——黄华山,旖旎秀丽,另一朵雄花就是擎天岩,巍峨雄壮。……[详细]
  俗话说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日光岩游览区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部分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站在日光岩山门处,看到一块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许世英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左侧为鹭江第一。鹭江龙窟,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后的巨石上,与“九夏生寒”题刻毗邻,系1920年前后-张大河行书直题“鹭江龙窟”四个大字。字幅高3.2米,宽1……[详细]
  进入太姥山景区核心区,一般先到国兴寺游览区。在景区广场可仰望太姥山标志景点夫妻峰和峰林奇观十八罗汉岩;沿着右侧步游道向前走几步,就到国内绝无仅有的唐朝七级八角实心石塔楞伽宝塔,以及建于唐乾符年间的国兴寺遗址;拐到寺后,可到龙潭湖仰观乌龙岗奇峰及其水中倒影,登观雾岗做一回腾云驾雾的活神仙;穿过挂满紫藤的绿色长廊,登上中国近代海军的开创者萨镇冰捐建的1.5公里长萨公岭,沿途林木参差,山花烂漫;到涌翠亭,可近观夫妻峰,眺望元宝石,驻足欣赏“太姥无俗石”摩崖石刻和海浪石;再走不远,便到素有天然空调美誉的柳杉坪,之上就是迎仙台。夫妻峰是太姥山的标志性景观。这座山峰被流水节理侵蚀出一条缝隙,顶端一高一低的……[详细]
  大兴堡,俗称“大兴土楼”,巍然屹立在德化县三班镇三班村,距镇址后房街约一箭之遥,北枕大兴山之险,西南望天马山之雄,南以大云溪为襟带,东扼五德公路咽喉,系乡人、邑庠生、大富户郑展枢(公元1679—1758年)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端月所鼎建。堡民系硕杰郑氏族人,多从事农业和陶瓷业。大兴堡大门坐西面东,为单檐歇山式之石木结构,建筑规模宏大。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东西最长为64.5米,南北最宽为56.96米,高l0.2米,上为歇山顶屋檐。全堡占地面积约3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36平方米。城墙底部垒砌溪石,高达4.5米,宽达3.6米;上部运用传统的“大墙板”夯筑三合土墙(黄土、小沙石、……[详细]
  联奎塔位于永泰县城南的塔山上,为石结构楼阁式塔,八角、七层,通高21米。石阶式台座,每边长20.05米,周以栏杆。底层塔门外有石雕塔神(文官服饰)镇守,塔身层层收分,各层皆有平坐栏杆,外壁均设有佛龛,各供一尊石雕佛像。塔内有螺旋式石梯直通塔顶,上为葫芦形塔刹。明万历《永福县志》记载:“宋开宝二年(西元969年)建寺于越峰,晨钟暮鼓与县漏相应,作桥以续西山之龙脉,建塔于东南之水口,以应龙象,于是人文日盛,科甲蝉联……”。乾道二年(西元1166年)、五年(西元1169年)、八年(西元1172年),永福县人萧国梁、郑侨、黄定,接连三科中状元,一时震动朝野,传为佳话。元至正二十八年(西元1368年)塔……[详细]
  贤良港天后祖祠位于福建省莆田秀屿区忠门镇,与湄洲岛妈祖祖庙遥遥相望。贤良港又名“黄螺港”,今名港里村,原为莆田县忠门镇所辖,现为湄洲湾北岸山亭乡所辖。贤良港天后祖祠里供奉的是妈祖父母神像和宋代“异人妆塑”的妈祖神像,以及妈祖列祖列宗的牌位。据《天后志》记载,妈祖曾祖父“保吉公弃官隐居贤良港”。位于湄洲岛一水之隔的大陆岸贤良港(今忠门镇港里村),一名红螺港。这里是妈祖出生地,宋代妈祖受朝廷敕封为祖姑,林默升天之后,在贤良港林氏祖祠祀祖姑木雕神像。明永乐十九年,祖祠圮坏,钦命太监至贤良港整修致祭;嘉靖年间,沿海遭倭寇骚扰,村里民居尽被焚毁,独此祖祠倭寇不敢侵犯。清初截界,祠废。康熙二十一年复界后重……[详细]
  邓拓(1912~1966年),原名邓子健,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父邓鸿予举人出身。民国15年(1926年),邓拓就读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民国18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翌年冬,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秋,转学到上海法政学院,曾任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区党团书记,中共法南区委宣传干事、宣传部长和南市区工委书记等职。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同年冬,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8年,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