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泰安市旅游

泰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
  1987年,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省委、省政府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前马头山建高23米的纪念碑,徐向前题写“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武中奇题写隶书碑文。1977年12月,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山东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黑石埠村大寺,地处泰山东南徂徕山麓。1937年10月初,日军进逼鲁境,局势严重。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发动泰安、新泰、莱芜、泗水等地群众和平津沦陷区的-学生,在此誓师,宣布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队长,赵杰任副队长,黎玉任政治委员。徂徕山武装起义打响了山东抗日第一枪,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起义旧址大寺,古称四禅寺,创建于北齐河清二年(公……[详细]
岱岳烈士陵园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烈士陵园始建于1946年7月,当时建有纪念牌坊一座(抗日烈士公墓),石碑两方,纪念牌坊由原中共泰山地委书记林呼加和行署专员赵笃生题词,全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撰写“抗日烈士公墓”,泰安县县长亓伟撰写碑文。2015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岱岳区作为革命老区,是山东省抗日烽火的发源地,发生过著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和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缅怀革命先烈,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1946年7月,原中共泰安县委、县政府在岱岳区祝阳镇规划修建了抗日烈士陵园。目前,该陵园是泰安市唯一一处抗日烈士陵园,安葬着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泰西抗日武装起义、二王庵突围战、佟家庄伏击战、梁家林战斗等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三年来,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陵园进行改扩建工程,目前该陵园……[详细]
泰山玉泉寺
  泰山玉泉寺景区位于泰山北麓。玉泉寺由北魏僧意所创建,金代又有僧善宁重建,元代僧普谨增建七佛阁,后屡兴屡废。今遗址内存碑碣10块,周围有千年古栗树20余株。形成了以玉泉寺为中心,以佛教、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人文景观,被称为岱阴佛域。玉泉寺该寺名称繁多,因南有谷山、东有玉泉,故名谷山寺、玉泉寺,亦名谷山玉泉寺,俗又称佛爷寺。它位于岱顶北,直线距离6.3公里,山径盘旋20余公里。南北朝时由北魏高僧意师创建,后屡建屡废,1993年在旧址上重建大雄宝殿及院墙。大雄宝殿建于层层高台之上,抬头方瞻。殿内祀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泥塑像。寺院内有唐植银杏三株,参天蔽日。树下有元代杜仁杰撰、严忠范书《重修谷山寺记》碑及明代《田园记》碑。环望院内,大殿高耸,古树挺拔,碑碣肃立,一派古刹风貌。寺后山岗有一古松,树冠如棚,蔽……[详细]
宁阳黄氏祠堂
  黄氏祠堂(俗称黄家家庙),座落于宁阳县蒋集镇添福庄西南村老街东段路北,建于1851年,距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南北长30.6米,东西宽18.9米,占地面积580平方米。黄氏祠堂为二进院落,门开八字,左右各一门墙成扇形敞开。中为七层台阶,台阶两侧,各有一长条形石台,与门墙平行。石台与门墙外首,东西各一尊石狮,雄壮威武。拾阶而上,便是祠堂大门。大门的上方有一横匾,上 书-“黄氏宗祠”四个大字,为清朝两广总督耆英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所题。正对大门路南,有一影壁,长6米、高4米,中有砖雕拼合的巨形瑞兽麒麟图。走进大门,是一进深3米的门厅,出门厅,是前院,原有立柱飞檐,半厦前挑的二门,上有横匾书“文魁”二字,是黄恩彤胞兄之子黄宝书所题。二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谱碑,东为乾隆十一年(1746)所立黄氏……[详细]
颜庙颜林
  颜庙称复圣祠。位于宁阳县城西北约20公里鹤山乡泗皋村。颜庙为春秋二仲上戊日即使祭祀颜氏祖先颜渊的场所。颜庙坐北朝南,占地约10亩。大殿灰瓦悬山顶,木结构,前檐下施用斗拱,三开间,进深7米,面阔11.5米,面积80.5平方米,通高8.2米。大殿虽然规模不大,仍使用了大梁、扒梁和顺梁,具有“二梁不在大梁上”的奇特结构。这种梁架结构在全国实属少见。颜林,位于皋山南侧,鹤山乡泗皋村以西,为颜回52代孙颜仙、颜俊、颜和三支移居泗皋后颜氏子孙的墓茔之集中处,至今已30余代。颜林占地100余亩,林中树木苍劲翁郁,有四类珍贵树种,即凤柏(又叫鸟灵柏)、楷树、铁树、红钱榆,此四类树种皆原皇宫园林珍贵树种,因颜氏子孙中很多为博学之人,又为“圣人”之遗脉,故得到历代皇帝崇尚儒学的恩赐。不过此四种树木能流传至今,皆……[详细]
楚霸王项羽墓
  楚霸王项羽墓位于旧县乡驻地旧县三村东。传说为项羽头颅墓。据《史记•项王本记》载:“项王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谷城,即今旧县乡。原墓规模宏大,占地为60亩,封土高达10米,直径约300米,前有一冲沟,宽20余米,深3-4米,名霸王沟。墓区原有碑刻4方,汉柏数十株,但多在文革中被毁。所幸墓穴未被毁,现有有字残碑一块,被凿去三分之一,尚余碑文曰:“楚霸口口,一剑亡秦力拔山,重瞳千载孰能攀,秋风蕉鹿行人憾,汉寝于今草迹斑。……王之墓有二,一在和州之乌江,至和时,见草木苍郁,庙宸口口,郡民祈福者日踵接焉,余以感王英雄盖世,宜于威……[详细]
齐长城遗址
  导 游 齐长城平地为黄土夯筑,山上则为石块垒砌。长城分两道,城墙一般高5米、厚2.5米,城地内侧有守城马道,高4米、宽2米,马道下依墙建石屋用以屯兵。   看 点 齐长城是我国历史上修筑最早的长城之一,是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泰山存有约 10公里的长城遗址,从断断续续的城基遗迹上,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介 绍 建于2500年前的齐长城横卧于泰山西北约50公里处的大峰山山颠之上,它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所筑的战争防御建筑,全长500余公里,西起平阴,东至胶县小朱山入黄海,将泰山、鲁山、沂山等数百个山岳连为一体,构成齐国的南境屏障。  交 通 泰安到济南走104国道的中巴车路过。   门 票/开 放 时 间 15元山东泰安市……[详细]
泰山普照寺
  位于泰山南麓的凌汉峰下,传为六朝古刹,又据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普照寺为唐宋时古刹。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题为“普照禅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后屡遭兵燹,基址独存。明宣德三年(1428)高丽僧满空禅师登泰山、访古刹,在泰山20余年,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寺,四方受法者千余人。现存明正德十六年《重开山记碑》记此事。清康熙初年名僧元玉建石堂,并于佛诞之日依古制建坛传戒。道光年间(1821-1850)建佛阁(今摩松楼)。光绪六年(1880)重修正殿和东西配殿。建国后多次修缮。1984年将后院辟为“冯玉祥在泰山”陈列室。普照寺属禅宗临济派,是华北著名丛林。寺为四进院落,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线,左右配以殿庑、寮房、花园等,面积6150平方米,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一进山门面阔……[详细]
蔚家祠堂
  蔚家祠堂位于沙河站镇沙南村东南部,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蔚氏九世祖继儒率众会社,蔚氏族社成立,修林种树立碑,建立祠堂,奉祀先灵,至今已有440余年历史。该祠堂占地44亩,其中院内面积5亩,院外面积39亩。原建筑群建有正中大殿3间,耳房6间,东、西厢房各3间,院内碑刻林立,古木苍翠,百年楸树参天,枝叶繁茂,属鲁西南稀有名木。后经明季之乱,兵灾屡至,神堂被毁,谱碟失传,及至康熙丙子(1696年),蔚氏十三代祖弘业,弘毅焦劳族事,率众议:重立祖碑,再树神堂。蔚氏合族一体同气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奉祖碑,神堂焕然一新。咸丰末岁,烽烟四起,南匪扰乱,焚败家祠,蔚氏族人无不痛心。光绪十八年(1892年)蔚氏族人同心合力重修神堂。现蔚氏家祠仅存大殿3间,大殿正门立柱上 书-对联曰:派出平……[详细]
新泰正觉寺
  新泰正觉寺坐落于山东省新泰市城区西南的法云山南侧的松柏林之中,西临光明水库。《新泰县志.古迹》云:相传有异僧说法生云,故名。民间又称六月六山。新泰正觉寺为儒、释、道三教和一。寺内石碑记载:正觉寺始建于东汉年间。前殿为金刚殿,供祀哼哈二将。四根八面石柱是宣和二年修建的。中殿是大雄宝殿,供祀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大殿的屋脊是引人入胜之处,采用唐朝工艺烧制的花雕青砖砌成,正面有双龙戏珠,背面有双凤戏牡丹,双面都有流云火焰等图案。殿前有东西廊坊,供祀送子娘娘、药王、财神等。东面有矿神窑神庙,西有关岳合祠。后殿为泰山行宫,供祀碧霞元君。新泰市文物普查队在刘杜镇进行田野普查时,发现了正觉寺宋代题刻。正觉寺位于刘杜镇光明东村北法云山半山腰,法云山素为新泰名区,“法云翠润”为新泰古八景之一。据光绪《……[详细]
冯玉祥墓
  冯玉祥墓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麓。冯玉祥(1882~1948年),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曾反对过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直系军阀头子、贿选总统曹锟,组织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并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后来他又多次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并于1926年加入了-,率部在五原誓师,配合北伐军的行动出兵河南。1927年,他就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参与蒋介石、汪精卫的-活动,后于1928年起举兵反对蒋介石,先后爆发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与中国0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详细]
铧山石刻造像
  铧山石刻造像铧山位于旧县乡。石刻造像位于山巅面北的朝阳洞内,洞口上部刻“朝阳洞”3个楷体字,左右又有两洞口,三洞内相连,皆属自然石洞。洞内有圆雕造像两尊,据碑文记载,一为白衣大士观音像,一为-韦驮像。观音像为坐式,面北,似坐于石椅上,右手抚膝,左手抚椅肘;头戴巾,身披斜交大衣,内着僧祗支;面部上宽下窄。像高1.2米,宽0.75米,在造型上与其它地方所见的观音像略有不同。其它两洞内无造像和碑记山南有碧霞元君祠,系自然石洞加工而成,洞口砌墙有门,洞前部较大,向内渐渐狭窄。前部高3米,向北深约20米。洞内有神台,上供元君塑像,高1.7米,面目慈祥,端庄静雅。除此之外,还有碑刻4方,最早为大清宣统四年“善士题名碑”。山西麓有“白云泉”,泉侧有康熙年间题记,泉下万仞高崖,泉水涌出流下,溅沫迸珠,如丝丝……[详细]
33、五松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松亭
  五松亭又名憩客亭,位于中天门北,因亭前有五大夫松而得名。此亭南近云步桥,北邻朝阳洞,建无考,明、清重建。原为3间,1956年扩为5间,1978年又翻修屋顶。亭面阔16.1米,进深6.05米,通高5.75米,建在四层条石垒砌的石基上,台基高10.4米。亭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廊式,重梁起架,檐柱为方形石柱,内柱为圆形木柱,卷棚歇山顶,前后两面每间均装四隔扇门。亭两端也各开一门,装隔扇门四扉。亭东北有房屋3间,面阔8.65米,进深5.14米,通高5.3米,三柱五檩五架梁前廊式,重梁起架,单脊仰瓦硬山顶,装四隔扇门,次间开窗。据《史记》载,秦始皇封时中途被雷雨所毁,因其护驾有功,被封为“五大夫”。今存两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旁有五松亭和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详细]
司里山摩崖造像
  司里山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戴庙乡司里山上,造像主要集中在山顶呈“品”字形分布的三块巨崖周围,共有大小造像千余尊,完整清晰者600余尊。如按年代划分,则东崖多为北齐、唐宋造像,其中最高者为北齐一佛二弟子像,主佛像高9.8米,戴宝冠,面相浑厚,手施说法印,著褒衣博带式袈裟,倚座于宽平座上。此尊造像高度堪称“中原北齐第一佛”。其右下部有宋代嘉佑二年“三教通连”龛像,为我国摩崖造像中最早的“三教通连”龛像。西崖多为唐、宋摩崖造像,有一佛二弟子和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等组合像,其中唐代多为武后时期的造像,多通体磨光,面相丰圆饱满。宋代造像则神情丰富,雕刻精细,其中的36尊罗汉像等更是神态各异,持物不同,栩栩如生。南崖造像风化较为严重,多为唐、宋时期的单体佛像或罗汉像。造像龛旁多有铭文题记,最……[详细]
陶山朝阳洞石刻造像
  陶山朝阳洞石刻造像位于肥城市湖屯镇陶山主峰西北侧的山崖上的朝阳洞内,宋代延续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2013年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朝阳洞位于陶山此侧的山崖上,是远古时期地壳变化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因洞口南向故称朝阳洞。由于洞内冬暖夏凉,游人走进洞内快活舒服,宋代又名“快哉洞”。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定为朝阳洞。朝阳洞乃陶山七十二洞中较大者,也是洞壁造像最多的一个。洞分初洞、中洞、上洞三部分。初洞、中洞高8米,宽8米,东壁刻有佛像24尊。顺台阶进入朝阳上洞,深8米,宽15米,高30米。洞内北壁、西壁,有34尊,正中为如来佛,左边是十八罗汉,普贤,文殊;西边是观音菩萨等。据考,洞内佛像为北魏以来历代所刻。此洞内还有两个深不可探的无底洞。另外,洞中原来有一座供奉三教鼻祖的神台,毁于二……[详细]
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分布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镇的汶河边上。大汶口遗址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著名遗址。1959年山东省博物馆曾对遗址进行过发掘,1964年定名为“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年代是公元前3500~公元前2500年,遗址的墓地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的遗存。大汶口遗址的面积达82万平方米,在已经发掘的5400平方米遗址中发现了133座墓葬和1座陶窑。墓葬均为长方形的土坑墓,其中14座有木椁式葬具;很多墓葬内有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代表性的陶器是鼎、豆、壶、背壶、罐、杯、尊、瓶、盔形器等,还有作为礼器的玉铲以及精美的透雕象牙梳、镶嵌绿松石的骨雕筒等典型遗物,从这些随葬品的精美程度,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手工制作已经相当专业化,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时普遍盛行在墓葬中随……[详细]
泰西武装起义遗址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位于仪阳街道驻地东南9公里处的空杏寺村。空杏寺始建于金代,曾名“涌泉寺”,又名“空杏涌泉寺”。1982年定为肥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刹四面青山环抱,翠柏蔽日,溪水潺流。山南有著名的石佛寺,西北有小西泉。《重修空杏涌泉寺》碑文中载:“鸟栖兽潜,其挚岗峦,虎踞龙盘,斯吉祥之地者也。”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分东西两院。主体建筑有山门、钟楼、天王殿、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和西跨院禅房等,现仅存山门、西跨院和天王殿遗址,建筑面积40平方米。空杏寺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作为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发祥地,相继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党史教育基地、省红色文化特色村、泰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近年来,仪阳街道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进行多次……[详细]
萧大亨墓
  萧大亨墓在岱岳区满庄镇东林和西林村之间、金牛山之阳的土岗上,山环水抱。这里有一组气势恢宏、建造精美、保存完整的石雕群,占地28亩,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大亨是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至太傅兵刑两部尚书。数百年来,萧大亨“免皇粮、智建无梁殿;进御贡,泥鳅换赤鳞;修华表、巧计斗权臣;定木桩,计移风水地;苦读书,自强成大才”的故事在泰安地区世代流传。萧大亨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卒后,明神宗敕令为其建墓,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竣工。墓依山傍水,坐北朝南,有前后石牌坊两座,高10米,宽9米,4柱3门。一对华表高11米,6棱柱体,巍然耸立,周身浮雕卷云纹,飘逸俊美,巧夺天工。两对石人对峙而立,一对石马安闲自得,一对石羊安逸恬静,一对石虎巍然犬坐。整座墓葬建筑,远……[详细]
宁阳灵山寺
  宁阳灵山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华丰镇境内,距县城45公里,孤峰独寺,海拔170米,东西两面与明山和九顶蟠龙山相望。山下树木葱郁,四季交翠,山上松柏蔽空,云蒸霞蔚。灵山寺,唐称妙峰寺,金改寿峰寺,创建年代不可考。由山阳沿盘路而上,近山顶时,山势险峻、石级两侧设置铁栏杆,山上“石佛洞”正对盘路,洞内镌刻石佛像一尊。整个寺院呈椭圆形,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49米,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院内碑碣林立,现存有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石刻寿峰寺会记及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衍圣公孔敏圻撰写碑文。中部为一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由立体建筑大雄正殿、东西两庑、四角亭式钟楼、鼓楼和大门组成。后院为玉皇阁,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创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石结构拱形建筑、上层三开间,灰瓦硬山顶,……[详细]
乌珠台早期智人遗址
  位于泰山南麓新泰市刘杜乌珠台村南丘陵山区凤凰山与玉皇山之间的沟壑中。1966年,当地农民在沟中挖水井,于寒武纪石灰岩洞中井壁东侧发现一直径约50~60厘米的石洞,洞内有人类牙齿化石1枚。经鉴定,人类牙齿化石为左下臼齿,属少女个体,标本时代属于更新世晚期,距今约5万年。同时发现的还有马、牛、猪、鹿、虎、披毛犀等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其中马属仅有零星的牙齿,未见马剌,大小与野驴齿相似;猪齿从典型的丘形结构看,与野猪齿相近;虎牙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及河南安阳发现的虎牙标本接近。发现了1枚人类牙齿化石和一批动物化石。牙齿被确认为是一位少女个体的下第一或第二臼齿,依牙齿发育状况和同出动物化石活动时代,确定乌珠台人类化石为智人,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阶段,距今2万年至5万年。1993年乌珠台智人化石地点被选定为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