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泰安市旅游

泰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大窑沟瓷窑址
  大窑沟瓷窑址位于新泰市谷里镇大窑沟村,年代为唐至宋。大窑沟瓷窑址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演武厅遗址
  演武厅遗址位于岱岳区良庄镇演武厅村,年代为春秋至汉。演武厅遗址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浊北张氏祠堂
  浊北张氏祠堂位于肥城市汶阳镇浊北村,年代为清。浊北张氏祠堂为泰安市第六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氏祠堂
  黄氏祠堂位于宁阳县蒋集镇添福西南村,年代为清。黄氏祠堂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25、泰伯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伯祠
  泰伯祠位于宁阳县东疏镇寺头村,年代为清。泰伯祠为泰安市第五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粥店崇兴寺
  粥店崇兴寺位于岱岳区粥店街道办事处堰堤小学,年代为清,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太平瓷窑址
  西太平瓷窑址位于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年代为唐-宋,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峗山汉墓群
  峗山汉墓群位于东平县东平镇白佛山前,年代为汉,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阳谷邑故城遗址
  阳谷邑故城遗址位于东平县旧县乡王古店村,年代为周、汉,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茅茨东村遗址
  茅茨东村遗址位于岱岳区良庄镇茅茨东村,年代为商-汉,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洼汉墓群
  大洼汉墓群位于东平县梯门乡大洼村,年代为汉,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峙山上清宫
  峙山上清宫位于新泰市新汶街道办事处峙山村峙山,年代为明、清,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常庄古民居建筑群
  常庄古民居建筑群位于东平县接山乡常庄村,年代为明-民国,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宁阳河洼遗址
  河洼遗址位于宁阳县葛石镇河洼村,年代为商周,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店遗址
  小店遗址位于肥城市湖屯镇小店村,年代为汉-唐,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平国故城
  东平国故城位于东平街道宿城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大体呈长方形,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1300米。城址的西北角、东南角和东北角还有残存的汉代城墙。特别是西北角的城墙,高度在3米以上,东西长180米,宽15米,现夯土层、柱洞十分明显,为研究汉代城池建筑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城址内残砖碎瓦和石质、陶质建筑构件随处可见。表明当年城内曾有较大规模的建筑群落。历年来从群众动土的断面上考查,可知文化层厚度达2米以上,包含物十分丰富。文化层大致分三层,中层的为汉代文化层;底层为商周文化层;上层以隋唐文化层为主。汉代文化层包含物最为丰富,主要有灰陶路钉砖、简瓦板瓦、泥质五铢钱范、灰陶豆、罐、缸瓮和铁质的锄、犁等。1972年,遗址的北部也曾出土大量新莽时期的货泉、布币等。皇城区位于城的西南侧,原高出地面2……[详细]
旧县三村遗址
  旧县三村遗址位于旧县乡旧县三村东南的霸王墓周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山坡台形地,长80米,宽150米。土质为粘土、冲积沙土的混合土,呈灰褐色。从南面东西向大山水沟冲刷断面上观察,文化层厚约6米,南部被山水冲刷比较严重,暴露物十分丰富,其中有:蚌片,少量瓮罐残片和其它陶片。东侧有一土建民房,墙壁上布满许多蚌片和陶片。在遗址西部,村民盖房动土时,曾发现许多烧灶圆形遗迹,内有红色烧结土块。从附近采集的标本有:蚌片(跟屯村铺遗址采集质地一样)、泥质夹砂红褐鬲足、泥质灰陶瓮罐口沿、泥质灰陶,外有绳纹的残陶片等。文物工作者根据采集标本和现场调查分析,确定此遗址是一处商周时期的村落遗址。……[详细]
须昌故城
  须昌故城须昌为商周至宋时故城。唐代称郓州,后唐称须城,位于东平县的西部。金山东南,土山以东,埠子村旧址以西。现位于东平湖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商代,须昌曾为东平境内须句国的国都,秦时置须昌县属薛郡。西汉属东郡,东汉属东平国。西晋,东平国都由寿张迁至须昌,改东平国为东平郡。南北朝北齐时,废东平郡,须昌县移治宿城。隋开皇十六年,须昌县治从宿城迁回须昌城,属郓州。唐贞观八年(634年)郓州治所从郓城迁至须昌,曾一度成为天平节度使使治机关,郓州州治机关,东平郡郡治机关。除此以外,许多著名诗人、文学家先后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和不朽的诗篇。诗人李商隐曾任郓州参军;李白写有《送梁四归东平》;高适住东平时,曾写诗《东平路中大水》;文学家韩愈写《郓州貉堂诗序》;柳宗元写有《贺东平表》的奏文。这是须昌(亦即东平……[详细]
清泉寺摩崖刻字
  清泉寺摩崖刻字位于县经济开发区尚庄村西杨山之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处原有寺曰“清泉寺”。据光绪《东平州志》载:“清泉寺,旧志作杨山口寺,在县治东北三十里金螺山下,去杨山迤东三里许有清泉,水甚甘美,因以清泉名寺。金大定二十三年重修。”今寺院建筑已无。解放初在寺址上建麻疯病人医院,今已废。寺西有明代和尚塔残石。此处摩崖刻字共有4处。寺后近于山顶处刻“层峦叠翠”四字,字径1米,隶书,字体雍荣华贵。“仰止”2字,字径0.8米,篆书,字体遒劲潇洒。近山脚处在一突兀的大巨石上刻“抱璞”2字,字径0.4米,篆书,字体古朴苍劲。其东在一大石斜面上刻“大块文章”4字,字径0.5米,隶书。此处刻字年代不详,仅“仰止”2字首题“卯仲夏”“层峦叠翠”4字右有一处刻字题记,已漫漶难辨。落款均为“怡延年”,志中对此人……[详细]
凤凰岭道院
  凤凰岭道院位于斑鸠店镇岱程村西,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道院座落于山前高坡地上,南北85米,东西35米,南部东西二门相对。分前后两院。后院正殿为玉帝阁,面阔3间7.2米,进深2柱8.2米,高4.6米。立山灰瓦顶,木构五架梁,砖石墙。两石柱上有联曰:“天道非遥视无形听无声居幽治明外默悬,人心有觉无畔援无歆读应事接物中当凛。”殿前左右有粗大的古柏两株,枝叶繁茂。玉帝阁前20米处为碧霞殿,已圯废。其前左右各有一排配殿,为十王殿,均面阔4间12米,进深3.2米,高3.8米,为抬梁式木构,立山灰瓦顶建筑。凤凰岭道院始建年代不详,院内有清康熙廿六年重修碑记一方和民国年间重修碑记两方。……[详细]